三种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3-20胡建平
李 勇,胡建平⋆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江苏 宿迁 223800)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三种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特选择我院7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7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各24例。甲组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8~66岁,平均(47.4±6.4)岁;病程2~15个月,平均(7.8±1.7)个月。乙组中,男16例,女8例;年龄27~66岁,平均(47.6±6.1)岁;病程3~15个月,平均(7.9±1.8)个月。丙组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26~68岁,平均(47.8±6.2)岁;病程2~16个月,平均(7.9±1.9)个月。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在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甲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具体方法:行全身麻醉,常规创建气腹,用四孔法胆囊切除方式置入Troca管,对胆囊三角进行解剖,胆囊管游离后用7号丝线结扎,于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平面将胆总管用电钩打开,冲洗后将胆总管结石用胆道镜取石篮取出,需要时予以开腹于剑突下切口用胆道取石钳辅助取石,完成取石后用胆道镜探查是否取净、Oddi括约肌功能无异常以及胆总管下端未阻塞后,于胆总管置入合适大小的T管,胆总管用3~0可吸收缝线缝合,将胆囊切除,于胆囊床下方置入腹腔引流管,于锁骨右侧中线打孔将T管引流出来,于腋前线打孔引出腹腔引流管。
乙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逆行置放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具体方法: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开取石方法同于甲组,取净结石后不置入T管,而是在右侧锁骨中线打孔置入鼻胆管至胆总管,于胆道镜直视下通过十二指肠乳头置入十二指肠,用胃镜通过十二指肠内套抓鼻胆管,通过鼻孔引出,于腹腔内把鼻胆管J型末端全部置入胆总管,胆总管用3~0可吸收缝线连续或间断缝合,于腋前线戳孔引出腹腔引流管。
丙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具体方法:选择患者侧卧位,用十二指肠镜检查后于胆总管中插管,注入泛影葡胺,放置导丝,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用取石网篮取石完成取石后置入鼻胆管,再转入手术室行全身麻醉,创建气腹,用三孔法胆囊切除方法置入Trocar管,胆囊三角解剖后用可吸收夹将胆囊管夹闭,切除胆囊。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恢复工作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P>0.05),而丙组的手术时间要显著长于甲、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住院费用要显著少于乙、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丙组住院费用要显著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恢复工作时间要显著长于乙、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乙组恢复工作时间又要显著短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甲乙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综合对比分析(±s)
表1 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综合对比分析(±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 恢复工作时间(d)甲组 24 103.9±14.2 10.2±3.3 16694.8±1147.8 33.1±2.8乙组 24 99.3±11.8 8.7±1.5 18473.3±728.8 11.6±4.2丙组 24 152.6±24.2 9.3±1.8 22597.7±1538.4 13.1±7.5
3 讨 论
胆囊结石是临床较为多见的肠道外科疾病,有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同期实施胆囊切除的患者中有15%左右的患者均属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临床传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是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以及T管引流取石术等,但是这些方法具有住院时间久、并发症多以及患者所受创伤大等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2]。近些年因为腹腔镜微创外科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开始应用微创疗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其有效弥补了传统疗法的缺陷,但是各微创疗法的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3]。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分期或同期内镜下十二指肠括约肌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相比有各自优缺点,前者能够达到微创,术后恢复速度快,但可能出现出血、胰腺炎以及穿孔等并发症,会损伤Oddi括约肌功能,所以可能不适用于年轻患者;后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结石取出干净以及不损伤Oddi括约肌功能等优点,但是需长时间携带T管,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近些年众多医疗学者开始尝试应用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获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4]。但是对于患者而言,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迅速以及机体正常功能所受影响最小的生活治疗方法更易被接受。从此次研究来看,当前最安全且有效的疗法仍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结果显示,丙组手术时间最长,甲组住院费用最少,甲组恢复工作时间最长而乙组其次。结果表明,三种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利有弊,临床必须按照患者实际病情选择个体化术式治疗。
[1]黄三雄,吴育连,唐成武,等.两种不同微创方法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1(24):93-95.
[2]马 珺,瞿建国.微创内镜联合术式与传统开放术式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13(08):22-25.
[3]代俭华,刘丹峰,陈龙江,等.ERCP+LC与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7,08(05):111-115.
[4]张重捷,陈 杰,邹 奇,等.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16,05(11):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