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你在心口难开

2017-03-18杨琴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困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

杨琴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教学案例,探究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品社》课堂运用中的困惑。旨在为广大同仁的教学带来益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品社》课堂;困惑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112

【案例背景】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优越是:给全体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但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时还有偏差,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真的想对“小组合作学习”说爱你在心口难开。

【案例描述】

(案例一)笔者在听一节品社公开课《红绿灯在站岗》一课时,最后一环节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你怎样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宣传交通规则?听完这个问题,学生就围在一起开始交流,有的小组只有一、二个优秀的同学在发言,而还有几个则一言不发当听众;有活跃的小组,是你一言,我一语,抢着发言,谁也不听谁的;甚至有个别小组都没有人发言,而在那里闲聊,说笑,发呆……教师走来走去,似在巡视,又似无所事事。几分钟下来,教师拍手示意大家坐好,请学生说说该怎么宣传。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是“你说得真好!”“你的意见真不错”。

(案例二)笔者在执教《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时,让学生初步知道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塑料制品的优点有哪些?同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然后让四人小组进行交流。于是学生把小脑袋凑在一起,说开了。三分钟后,小组合作停,教师请一组同学上台汇报刚才合作学习的结果,“轻便”“价优”“色艳”“绝缘”……这一组学生竟把塑料制品的特点几乎都说了出来,教师很满意地将学生的合作结果板书在黑板上,让小组学生回到座位坐下了。接着又请了两组学生上台交流,合作的结果大同小异,还是没有完全出现教者所要的答案,于是又请了两个小组上台,交流结果依旧……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存在假热闹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在无规矩的束缚下,不知道说些什么,不知道从何说起,教师的评价也是单一无趣的,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跟风”,一种“蛮从”,一种“潮流”罢了,更无从说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了。

案例二中教师在此安排小组合作的初衷是好点的,即: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通過小组合作,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塑料制品的优点,从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可是教师在实践操作时,没有做到灵活机智,而是刻板的让每个学习小组逐个上台交流,没想到第一个小组交流的成果非常之多,导致后面交流的小组无话可说,只能东拼西凑,只言片语,这样的合作,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让一些小组无法很好地展现他们合作的成果,这对他们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等的培养又有多大益处呢?

【案例反思】

1. 有趣的话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鲁洁教授明确指出:“我们在标准和教材设计中所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它应当充满‘童趣和‘童乐;我们所建构的课程生活是一种快乐、积极的有意义的生活,促使儿童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并从这种生活中得到身体的、精神的满足,快乐喜悦的享受。”因此,我们在小组合作中要让小组围绕他们感兴趣、有争议的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一些讨论性活动和合作性强的活动;在课前调查探究时,也可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2. 恰当的时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合作目的,不要单为了有合作的形式而合作,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挑战性、探究性和创造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教师还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

3. 实效的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目前,在品德课堂上,教师组织小组学习,目的是为了落实学生的主体性,想给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习惯。因此,在构建合作小组时,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当然,小组成员还应该是动态的,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还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小组合作是一种较好的学习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寻找有趣的话题、恰当的时机、实效的形式才能很好地使用和整合教学信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横梁中心小学 211500)

猜你喜欢

困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写字大课堂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