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点斟酌”作文修改法在中职写作课堂中的运用
2017-03-18金艳艳
金艳艳
许多中职学生根本不懂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逐点斟酌”的作文修改法能较大幅度地提高中职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与写作水平。所谓“逐点斟酌”的作文修改法,即在修改作文时,突出一点,逐点掌握,全面提升。从审题,题目,开头,结尾,过渡到“全篇统筹”六个修改点出发,逐个修改,大幅度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与写作水平。
本文从斟酌全篇,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定一个切合的主题;斟酌题目,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按上一双明亮的眼睛;斟酌开篇,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定一个悦耳的音乐基调;斟酌结尾,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增加点色彩;斟酌过渡段,让学生能把自己的作文串根线等五个方面进行实践。
下面就以13商贸(1)班修改“青禾”杯 《烧炭工与绅士》作文为例,阐述“逐点斟酌”作文修改法在中职学生作文课中的运用。
一、斟酌全篇,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定一个切合的主题
写作文审题很重要,审题不仅要看材料上的文字,还要“力透纸背”,看清出题者的志趣和用心。
材料作文《烧炭工与绅士》的题面上的意思是“绅士的儿子(诺比斯)羞辱了烧炭工的儿子。绅士要儿子道歉”。力透纸背的意思是“不能仗势欺人、嫌贫爱富;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并主动道歉;从人格上说.人人都是平等的”。
在这次作文中,13商贸(1)班同学,抄写材料11人,只开了头13人,与作文内容材料无关13人。这37位同学,有完全没有读懂材料的,有对材料似懂非懂的。
为了让学生读懂材料,笔者让学生做了如下阅读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3.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
4.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里?
做完阅读题后,笔者再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作文,是否与主题切合。有85%的学生能看出自己的作文审题立意方面存在的问题。
结束时,笔者引导学生归纳提炼看材料的方法。首先, 如果材料有标题的要注意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是文章的主题。其次,注意所给材料的开头,有的文章开头就点出了文章的中心。再次,要注意材料的结尾和议论抒情的句子,不少文章会在结尾处点题。
二、斟酌题目,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按上一双明亮的眼睛
题好一半文,作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写作的出发点,是立意的精华部分,它的成功定位,会指导作文写作的顺利进行。
从学生的作文题目,笔者可以初步判断他能否读懂材料的内容概况、思想倾向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等,甚至有些时候作文题目本身就能让读者了解其写作的主题。漂亮的标题还能让人眼前一亮,给阅读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以《烧炭工与绅士》为题材的作文中,第一次写作时,有15位同学的题目是《读<烧炭工与绅士>有感》,有7位同学干脆就用了材料的原文题目。于是笔者就先从斟酌题目开始,让学生学习拟一个富有创意、美感、精练简洁、寓意深刻,与文章内容珠联璧合、与话题或材料的内涵丝丝入扣的“靓题”。
教师先呈现方法,打开思路。如能否引用名言警句、谚语熟语、流行歌词、影视广告词等;能否打破常规思路,从逆向来思维,从反向来立意,反用常用语,改变常用义,以不同于常理的说法出奇制胜;能否运用一些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夸张、反语、反问、设问、反复等修辞手法;能否模仿学过的课文的题目等。
在“方法”的启迪下,学生开始重新根据材料《烧炭工与绅士》进行命题,效果果然非常好。如“父亲牵着我的手去道歉”“称”“精彩的一课”“最初的自己”“心的沟通”“我最爱的人是你”“多么痛的领悟”“别样的爱”“灵与肉”“爱的尺度”这些题目都是学生在经过二次审题拟出的优秀题目。
一篇好的作文通常情况下都有一个好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有时可以成全一篇好的作文,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
在作文教学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拟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题、靓题,为自己的作文点缀上一朵美丽的鲜花,给自己的作文按上了“明目”,是非常必要的。
三、斟酌开篇,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定一个悦耳的音樂基调
所谓“开头”,就是指文章开篇落笔处,也叫“起笔。”高尔基说过:“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在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定了题目后,接下来的就是“开篇”。很多学生往往提笔就犯难,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给文章定好基调。笔者根据这次作文的材料,从三个角度对学生作文的开篇修改进行辅导。
1.从材料主题的角度出发直接亮明观点
从材料本身的角度出发摆明态度,不失为一种普通但又实用的方法。文章的开头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 简洁有力,旗帜鲜明,为下文展开打下了基础。
笔者让学生根据所选主题,先确立文章的方向,然后提供一些适合这篇材料的开头的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或名言指路,开宗明义;自然交代,平引下文……同学试着这样做了,效果果然较好。
附部分修改后的开篇。
现在想来,父亲真是个教育家,他给了我们充分的自由去决定自己的前途,他只从旁略加指引,用鼓励代替打击与责罚。当我们在一些难关面前停顿下来的时候,他总是说:“你会把它弄好的!凭你的聪明,这点小事是难不倒你的!” ——姚良玉《父亲牵着我的手去道歉》
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周国平在他的书中说过,我们的本身是由“肉体”“我”与“灵魂”组成的,三位一体。但“肉体的高低大小却并不表示灵魂的深度”,反倒是“我”的思想能促成有深度的灵魂。——王滨《灵与肉》
爱总是在身边盘旋,不论何时何地都不曾离去,虽然诺比斯的父亲是一位有钱的绅士,而倍梯的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烧炭工,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都有着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无法用尺度来衡量的爱。——茹家宝《爱的尺度》
开头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它所处的特殊位置,因而在文章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古人强调文章开头应如“凤头”,即要鲜明、生动、新颖,引人入胜。学会亮观点的开篇方法,学生就能比较容易的写出精巧简练的好开头。
2.从父子亲情的角度出发巧妙叙述生活
材料《烧炭工与绅士》中的两个父亲的形象,在现实社会中比比皆是,在同学们的家庭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从父亲的角度开篇,容易让文章做到紧扣材料,而且也给人真实可信的感觉。
笔者从材料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对“父亲”这个最亲密的字眼,进行解读。学生根据自己对父亲的亲身感受,写出了不少情真意切的好开头。
附部分修改后的开篇。
我从不轻易向人诉说父亲的职业。父亲是货车司机,数年寒暑,天南地北,他都在走:一面是为了看看这个世界,一面是为了养家糊口。——徐雨雯《我从来不说父亲的职业》
走着走着,已然从青年走到了壮年。他累了,也倦了,想起要回家——家里有他温柔的妻子和小女儿。——施锦燕《家是温暖的港湾》
这个角度需要学生追忆自己与父亲间发生过的一些真实感人的事例。此时不妨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回忆,引发思绪。这样的开头洋溢着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利于抒发情感。
3.从父子矛盾的角度出发增加波澜起伏
故事有矛盾才会有吸引力,在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文章的曲折性、可读性会大大加强。《烧炭工与绅士》中的两对父子之间贫与富,贵与贱的矛盾产生强烈对比,如果让作文的开头在矛盾中起笔,会让作文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附部分修改后的开篇。
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他一定要他的儿子向倍梯道歉,儿子犟在那里——董丹萍《我来续写》
孩子,别怪你的父亲狠心,让你当着所有人的面道歉,我只是想告诉你,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我与倍梯的父亲的身份是相同的——刘升《爱自己孩子远胜于爱自己的“父亲”》。
这种开头方法,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由剖析矛盾开始一步步引出观点,精心的设计能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效果很好。
四、斟酌结尾,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增加点色彩
在以《烧炭工与绅士》为题材的作文中,大多数学生的结尾平平,有些还看不出结尾了没有。根据材料的特点和这种现象,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辅导。
1. 首尾呼应,揭示中心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这种方法也是比较容易学到的。
例如,笔者讲了这个方法后,马上有同学自告奋勇站起来,修改自己的结尾。
首:看过亚米契斯的小说《烧炭工与绅士》,就感觉春风拂面一样,温暖无比,我想是烧炭工和绅士感动了我。
尾:走过春、夏、秋,我也格外期待来自冬天的风景。因为,历经过春、夏、秋、冬的花儿,将格外灿烂。
首:這篇文章致那些内心爱着父亲,但一直不敢表达的儿女,或是一些从未握过父亲的手的你!致全世界不懂得爱的儿女,致全世界一直不敢面对自己父亲的儿女。
尾:父亲,我从未握过你的手!
经过修改之后,原来几篇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的作文结构更为完整,中心更为明确,学生们都为增加寥寥几笔就能让文章更上一层楼的效果感到欣喜,写作的信心也增强了。
2.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尤为适合感情丰沛的学生。
这种方法学生本身就比较熟悉,在这次作文中就有三位同学用了这种结尾。于是,笔者就把他们的结尾打印出来发给同学们,让他们知道好的结尾就在我们的身边,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附部分修改后的结尾。
我才明白那些所有不能用恨解决的一切,都能用你给我的爱去解决,而那团地狱般的黑暗与现在的世界隔着的是这些你给我的爱啊!——蒋友彬《父亲独特的爱》
嘿,我亲爱的老妈,拥有您我可真幸福。这是女儿的肺腑之言,请您郑重接受,并和我一同幸福!拥有您我可真幸福!童成飞——《老妈我与你一同幸福》。
同学们真情呼唤,言为心声,表情达意毫无遮掩,有力的突出了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憾。
3.自然收束,水到渠成
所谓自然结束式,是指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以事抒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为了让他们学到这种方法,并能用于修改实践,笔者列举了刚学过的课文中例子,如老舍《我的母亲》、莫言《卖白菜》等这些文章的结尾,让学生直观体会以事抒情的终结作为全文的收束产生的简洁自然的效果。
经过揣摩理解,有少部分同学试着用这种方法去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且取得了成功。
附部分修改后的结尾。
父亲,不仅仅是告诉孩子对错的公平秤,更是要让孩子在认错之后能够接受这个错误所带来的后果。——(夏雨)
陡然间,一抹浓浓的愧疚涌上心头,您在无形之中传授我爱的教育,我怎么能怀疑您呢?——江泽锋《我不该怀疑您》。
文章的结尾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采用怎样的结尾,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文体而定。好的结尾能使文章主旨更鲜明,结构更严谨,内容更富有文采、更有创新意识,因此也使文章更具魅力,更吸引人。在方法的指导与实践中,学生的思路得到了拓展,对写出好结尾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五、斟酌过渡段,让学生能把自己的作文串根线
过渡段是文章段落的桥梁和纽带,是能使文章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手段。文章的各部分是靠过渡段来连缀的。具体地说,过渡性的句段在结构上对上面的文章起着概括的作用,同时对下文起着提示的作用。过渡段能使文章结构完整,逻辑严密。
材料作文《烧炭工与绅士》的写作中,同学们前后脱节的情况比较严重,有好几位同学的作文,前后的内容都不同,文章显得支离破碎。为了让他们前后衔接,笔者采用了“主旨句或线索过渡”及自然过渡两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首先笔者提醒同学们注意,原材料作者采用的就是自然过渡的方法。所谓自然过渡,就是文章的层次或段落、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在意义上本来就很紧密,不必再加过渡性的词、句、段。如“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这句感情真挚流露的句子,就是一种自然过渡。
其实平时写作中,同学也经常有意或无意的运用这种方法。笔者在作文修改教学时,直接将姚良玉同学《父亲牵着我的手去道歉》和钟嘉慧同学《母亲教会了我》中的自然过渡呈现给同学,并且告诉他们为了衔接紧密,自然过渡的上下段,在词句上,還应在时间、地点、场面、人物活动、论述的问题等,紧紧相连,而没有发生大的转换时,就可自然过渡,不需要什么过渡语。经过体会之后动手修改,同学们的心里就有了底。
附姚良玉同学和钟嘉慧同学的自然过渡。
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才渐渐不再纠结,却也一直不曾放下这心结。——姚良玉《父亲牵着我的手去道歉》
而我母亲,跟那位绅士一样,她把个人情感乃至人性情感的误区纠正了过来。她的教育,教会了一个孩子。——钟嘉慧《母亲教会了我》
在讲授“主旨句或线索过渡”的方法时,笔者就以刚学过的课文《项链》为模板,让同学们按着《项链》的线索铺设方法修改自己的文章。下面是罗梦霞同学修改后的线索过渡。
清晨奶奶的呼唤把我从梦中惊醒。探头一看,奶奶在窗下站着,身边是一株细瘦的树苗。
我沉默着没有回答,刚刚栽下的树苗轻摇着疏疏落落的叶子,仿佛我不安的心绪。
阳光让绿叶闪烁点点亮光,努力扎根成长的树苗不正是我自己的写照吗?
一句句或平实自然或巧用线索的过渡,在段与段之间架起了桥梁,让原本支离破碎、松散零落的文章构成了一个个严密的整体。通过增加衔接语句的修改方式,同学们理解了过渡段与过渡句的重要作用,对文章的结构把握能力也提高了。
在具体的指导学生作文修改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对于共性强的问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集中分析指导,共同训练提高。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设计斟酌点,运用优秀作文成功点示范引导,针对病文失败的原因探讨分析,对比研究,师生共同寻找斟酌办法。在教师指导和反复训练下,学生能够了解逐点斟酌的操作方法,感受逐点斟酌作文的好处,从而激发修改作文的兴趣,逐步克服对写作的厌倦恐惧心理。
当然,共同斟酌还应该配合个别辅导。在课外针对学生个性化的问题,可以进行一对一单独的探讨。还可以采用课后专门练习,随笔专题点评等方式,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适合自己的斟酌方法,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具体的尝试。通过系统的方法指导和具体而细微的探讨实践,中职学生也能够稳步提升写作能力,品尝到写作的乐趣。
(作者单位:富阳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