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Hartmann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效果对比

2017-03-15董建华程先硕杨之斌王伟雅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6期
关键词:造口术梗阻性排气

董建华,程先硕,杨之斌,栗 明,余 昆,王伟雅,高 屹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118)

用Hartmann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效果对比

董建华,程先硕,杨之斌,栗 明,余 昆,王伟雅,高 屹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118)

目的:比较用Hartmann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某院收治的74例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使用Hartmann术进行治疗的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使用回肠袢式造口术进行治疗的38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Ⅰ期、Ⅱ期手术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首次排气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效果较为理想。

Hartmann术;回肠袢式造口术;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临床效果;比较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中老年人群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1]。结肠癌病灶多存在于患者直肠和乙状结肠的交汇处。临床上对此病患者通常进行手术治疗。肠梗阻是直乙状结肠癌患者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此病患者一旦发生肠梗阻,极易出现肠穿孔或肠破裂。在通常情况下,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在进行肿瘤切除治疗的基础上,还要消除其肠梗阻的症状。本文对用Hartmann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41例,女性33例。他们的年龄为56~82岁,平均为(67.4±3.04)岁。将使用Hartmann术进行治疗的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使用回肠袢式造口术进行治疗的38例患者设为实验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手术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Hartmann术,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回肠袢式造口术。进行Hartmann术的方法是:在患者左下腹的正中处做一个切口(自脐上2~4cm至耻骨的联合处),切开腹直肌的前鞘,向外拉开腹直肌,切开腹膜后,有步骤地探查整个腹腔内有无肿瘤的转移病灶。对结肠进行扩张,以对其实施减压,暴露手术视野。在乙状结肠中下段的开口处吸出结肠的内容物,在结肠内插入导管,对结肠进行反复灌洗。将乙状结肠提起,将其与左侧腹膜分离,并分离肿瘤病灶与膀胱。沿着乙状结肠肠系膜根部的左右两侧剪开后腹膜,并向盆腔根部延伸,直至直肠与膀胱的凹处汇合。分离盆腔腹膜和乙状结肠系膜,将肿瘤病灶切除。分离直肠的前壁及两侧的韧带,并关闭远端的直肠。将乙状结肠的中下部切断,取出切除标本后,在近端的乙状结肠自左下腹壁造口处拉出腹外约5cm,对腹腔进行冲洗后,将近端乙状结肠的肠系膜间断性缝合于外侧壁层的腹膜,以防其出现内疝。将拉出的部分乙状结肠与腹膜、腱膜进行间断性地缝合。确定患者的腹腔无明显的出血点后,为其逐层关闭腹腔,并留置3针减张缝线,将近端乙状结肠断端边缘的肠壁全层与周围的皮肤进行外翻缝合,形成人工肛门,并套上人工肛门袋。3个月后,在患者无任何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对其进行Ⅱ期回肠造口闭合术。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回肠袢式造口术。进行回肠袢式造口术的方法是:对患者先进行Ⅰ期肿瘤切除术。按照直肠全系膜切除(TME)原则完成肠道重建。在位于右下腹麦氏点的内侧做一个直径为2cm的圆形皮肤切口,逐层进入腹腔,将距回盲部15~20cm处的末端回肠拖出腹壁外,尽量使肠管的近端向上,使其远端向下,使回肠与躯干的长轴平行,使支撑管穿过回肠系膜,对肠壁肌层及周围的皮肤进行间断式缝合,并固定1周。椭圆形切除系膜肠壁约1~2cm,使肠粘膜稍微向外翻,露出肠腔,套上人工肛门袋。3个月后,在患者无任何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对其进行Ⅱ期回肠造口闭合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进行Ⅰ期、Ⅱ期手术的时间、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²进行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进行Ⅰ期手术效果的比较

Ⅰ期手术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为(2.6±0.43)h。其中,出现肠造口水肿的患者有1例,出现肠造口坏死的患者有1例,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26%。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为(2.8±0.52)h。其中,出现肠造口水肿的患者有2例,出现肠造口坏死的患者有1例,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3%。两组患者进行Ⅰ期手术的时间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为(2.7±0.31)d,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为(4.0±0.47)d。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进行Ⅱ期手术效果的比较

Ⅱ期手术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为(2.9±0.41)h,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为(3.0±0.52)h,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中,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有1例,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有2例,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89%,其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为(2.8±0.44)d。在对照组中,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有3例,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例,出现切口疝的患者有2例,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有1例,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44%,其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为(4.8±0.72)d。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早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发病的早期,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随着此病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其可出现排粘液便、低热、乏力、水肿、便秘等症状。相关的医学研究认为,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在接受Ⅰ期手术后极易发生吻合口瘘的并发症。此病患者一旦发生吻合口瘘,其发生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的几率较大[2]。因此,临床上通常在对此病患者进行Ⅰ期肿瘤切除术后会对其进行Ⅱ期造口闭合术。

Hartmann术及回肠袢式造口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此病较为常见的手术方法[3]。与Hartmann术相比,回肠袢式造口术的手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且患者在术后肠道蠕动的恢复时间较短[4,5],有利于其术后身体的恢复。

总之,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效果较为理想。

[1]黄晓斌,李世昌.两种肠造口术在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0):1584-1586.

[2]卢杏生,徐勇.回肠袢式造口术对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及安全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6,38(7):1001-1003.

[3]张志泉,孙立征.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对老年结直肠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5):798-800.

[4]蔡智锋,王金桂.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5):30-32.

[5]彭科,段照华.应用Hartmann术与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结肠癌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245-246.

R735

B

2095-7629-(2017)6-0088-02

猜你喜欢

造口术梗阻性排气
对膀胱癌腹壁造口术患者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做了直肠癌肠造口术的患者术后该如何护理
一例阴道成型10年后经腹联合会阴宫颈造口术患者的护理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
接受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造口并发症风险增高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