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湿”论治眩晕经验

2017-03-15王长志苏凤哲

大医生 2017年6期
关键词:水谷论治病机

王长志 苏凤哲

(1.通州区西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1106;2.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 101100)

从“湿”论治眩晕经验

王长志1苏凤哲2

(1.通州区西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1106;2.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 101100)

介绍苏凤哲教授从“湿”论治眩晕经验。苏师认为,眩晕的病机为脾气虚弱,湿滞为患。并提出从“湿”论治,健脾祛湿的基本治法。从“虚实”两端辨证用药,体现中医辨证论治观点。

眩晕;中医药疗法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发作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朱丹溪提出“无痰不作眩”。苏凤哲教授博览群书,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指出眩晕——病机为脾胃虚弱,湿邪为患,提出从“湿”论治,健脾祛湿观点。在临床实践中从“湿”论治眩晕,收到满意疗效。

1 病因病机

1.1 脾胃有伤,诸病生焉

李杲在《内外伤辨惑论·辨阴阳证》中云:“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府阳气皆绝于外,故营卫失守,诸病生焉。”认为脾运胃纳互相依赖,一升一降相反相成,湿浊中阻虽有偏重,但应兼治,如化脾湿必佐以开胃[1]。苏师认为,柔弱之五脏之中尤其是主水谷精微运化的脾胃虚弱乃眩晕病机之本,其意义重大,如《素问·奇病论》说:脾胃居中央,为后天之本,在人体素有中州之称,乃仓廪之官,水谷之海,运化之枢纽。只有通过脾胃的协同作用,才能使水谷精微营养脑髓、四肢百骸。常人若长期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或外感六淫,或内因七情,皆可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进而产生“眩晕”症状,脾不能升清则头沉、昏蒙感,脾胃生化无源可见乏力,纳呆,升降失司则大便不爽、粘腻,小便短赤。苏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诸脏虚损峻补无益,独取“中州” 至为重要,认为“眩晕”病应注重运化,抓住脾胃—这一重点以遣方用药。

苏师熟读经典,深研岐黄,博采众家之长,尤其推崇其导师(国医大师路指正教授)提出调理脾胃法的核心: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指出脾主中州,与胃相合,并与五脏相关,“脾胃”为升降之枢纽,全身气机之调畅皆与肝脾相关,当肝脾同治,身心俱调。脾喜燥,胃喜润、脾多湿证,胃多燥证,脾胃分治,当别阴阳等,只有脾胃和合,五脏相安,气机通畅,阴平阳秘,才能纳化正常,身体康健[2]。

1.2 湿邪为患,变证百出

“湿”在人体相当于水分,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离不开水,但水分过多又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犹如水能载舟,又能覆舟一样。水分过多存于体内,就会造成各个脏器的损伤,以致生病。

《素问·经脉别论》将水谷摄入后的精微化生、代谢过程概括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精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3]正常情况下饮食摄入后经脾胃运化,将饮食化生为水谷精气,脾升胃降,水谷精微之清者又靠脾之转输和散精作用,把水谷精气上输于肺,再由肺通过经脉而布散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湿”为阴邪,积而为水,聚而成饮,凝则为痰,化生百病,五脏六腑,四肢经络,皆可滞留。“湿”邪为患,则产生眩晕,口粘腻微苦,身体困重,乏力,胸闷,纳呆,舌苔厚腻脉濡滑等表现。需要指出的是,湿邪作为中间病理产物,可从热化转化为湿热病,从寒转化为寒湿病,亦可“在阴而不去,久则成形,血为湿滞(《病机汇论·湿》)”而兼夹瘀血,尚能伤阴耗气或阻滞气机而兼夹气虚,气滞或阴虚。总之,湿阻病因病机复杂,涉及多脏,并非仅和脾胃有关,辨证时应辩明内外先后,做到“审因论治”。苏师在临床中发现,许多眩晕的病人“头晕”的症状往往不甚明显,而是以口粘腻微苦,身体困重,脘腹满闷,下肢湿疹,失眠,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厚腻脉滑数或濡为主要表现。据此,苏师提出湿邪阻滞乃眩晕发生的直接病理原因。

2 治法

古人治疗湿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仲师提出:“温药和之”。吴鞠通分为三焦论治,并有“善治痰者,不治痰而理气”的论述。《医方类聚》强调健脾利湿,以健脾为先,配以清热利小便,同 样突出了利小便的重要性。苏师提出,宗古师今,治湿不唯温、燥、化、宣、通、渗,且兼顾调理脏腑气机[4]。针对眩晕的病机特点,首分虚实,拟定健运脾胃,燥湿祛痰,佐以芳化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3 调护

苏师极为重视调护在眩晕预防、治疗和防止再复发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1、注意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华佗云:“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能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适当的运动可促进血流加速,使气血通畅,津液运行正常,一方面内生之湿邪不易产生,另一方面,“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外在之湿邪也不易侵犯机体。2、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忌食肥甘厚味。合理的饮食构成,适当的食量,有规律的饮食时间,饮食物的清洁卫生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饮食习惯既是防治眩晕有效措施,也是保护脾胃不受饮食所伤的必要条件[5]。3、保持情志畅达,内伤七情则气机不畅,进而津液运行不利,湿邪遂生,《医原》曰:“思虑过度则气结,气结则枢转不良而成内湿。”精神的调摄应当遵循《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原则。此外,注意生活起居,监测血压、血脂、血糖,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控制体重等因素亦是调护的重要部分,这些充分体现苏师治病“贵在和”的观点[6]。

4 临床病案举例

李某,女,45岁。2016年4月25日初诊。主诉:眩晕,恶心,未吐,乏力,肢体麻木,(西医诊断烟雾病)来诊,刻下症:眩晕3年,如有物盖于头部,头痛如裂,下午及入夜为甚,肢体麻木,恶心,未吐,乏力,气短,失眠,噩梦,尿黄,大便干、粘,足凉痒,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数,病人多疑,喜忧,善悲伤,BP:140/90 mmHg,苏师四诊合参及结合手诊,书方如下:川芎 12 g 珍珠母 30 g先煎羚羊角粉 3 g冲全蝎4 g 僵蚕12 g 地龙12 g 法半夏10 g 厚朴12 g 陈皮12砂仁 12 g后下生白术 30 g 枳实 15 g 瓜蒌 30 g 黄连 4 g 天麻15 g 钩藤 20 g后下川牛膝 30 g 枣仁 40 g 茯神 30 g 合欢皮20g,调理半年,诸症减,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分析:苏师临证主张辩证精确,用药恰当。患者病史的长短是判断虚实重要指标之一,苏师四诊合参,结合手诊,认为该本人属于本虚标实症,标实为“湿”,本虚为“脾胃亏虚”,苏师从“湿”入手,方中橘皮《本草汇言》:云“理气散寒,宽中行滞,健运肠胃,畅利脏腑,为脾胃之圣药也。…… 东垣曰,夫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枳实辛苦微寒,归脾胃大肠经,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之功效,陈皮和枳实相配伍,一温一凉,增强理气化痰之力。体现湿为阴邪,湿聚成水,“积水为饮,饮凝成痰”,气行则湿行。“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消”。

川芎、珍珠母是苏师治疗头痛的有效对药。半夏是治疗湿邪所致眩晕的第一要药。清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为治疗湿痰、寒痰的要药。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功效,可使湿祛脾健而百病不生。“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理论。

酸枣仁甘酸平,归心肝胆经,有养心安 神,益肝敛汗,《名医别录》记载:“烦心不得眠,…… 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现代药理作用为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降温、降血脂。

羚羊角粉、全蝎、僵蚕与小陷胸,去痰化淤,川芎与川牛膝一升一降,调畅气机,升降相合[7],气降才可火降。

生白术、枳实配伍,通腑邪浊,釜底抽薪,茯神、合欢皮,安神定志,药证相符,疗效显著。正如《慎斋遗书·辩证施治》中有言:“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何以言之?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多矣。万物从土而生,亦从土而归”。[8]

苏师在临床中十分重视病人大便是否通畅,指出一旦病人大便不畅,则气血水谷精微运行不畅,湿浊向下无出路,留滞于五脏经络之中,进而产生百病。

[1] 吴深涛,路洁.路志正教授治疗湿病五大法[N]. 中国中医药报,2005-12-29(4).

[2] 冯玲,苏凤哲,刘喜明,等.从“顾润燥”谈路志正调理脾胃法的学术思想[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2):93-95.

[3] 唐·王冰注.黄帝内经[M].北京:中医古籍文献出版社,2003:11

[4] 苏凤哲,杨嘉萍.路志正教授用药心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7(1):8-10.

[5] 朱丹平,刘贵阳,胡小权.元鲁光从湿论治餐后高血糖经验[J].江西中医药,2005,36(267):9-11.

[6] 苏凤哲,张波.路志正教授论中医为王道[J].河北中医,2015,37(1):7-9.

[7] 苏凤哲.路志正教授升阳除湿法临床应用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6):580-582.

[8] 王家琪,王彩霞.“脾不主时”与“脾主长夏”的内涵及发展[J].中医杂志,2017,58(9):724-728.

Experienc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n Vertigo from Dampness

Wang Changzhi1Su Fengzhe2
(1.Tongzhou District xiji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Beijing 101106,China;2.Tongzhou Central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Beijing 101100,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Prof. Su fengzhe's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igo from dampness.According to Prof. Su’s experience,the pathogenesis of vertigo is weak and dampness condition. In this paper,the basic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spleen and spleen is proposed from dampness. The dialectical treatment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s reflected in the dialectical medicine on both ends of "virtual reality".

vertigo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王长志,硕士,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高血压的中医研究。

猜你喜欢

水谷论治病机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医论治老年颤证的临床思路
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探讨
水谷雅子的草根儿“驻颜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