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7-03-15袁芝梅

大医生 2017年6期
关键词:达拉脑梗塞病情

孙 娜 夏 丽 袁芝梅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人民医院,吉林通化 134001)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疗效观察

孙 娜 夏 丽 袁芝梅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人民医院,吉林通化 134001)

目的 分析和探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57%)高于对照组(88.57%),且实验组患者的ADL、CSS、不良反应发生率(4.29%)均低于对照组的,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依达拉奉治疗不仅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依达拉奉;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

急性脑梗塞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急症病情,一般为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但治疗效果不太明显,而且容易诱发不良反应,因此为了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尝试为患者实施了依达拉奉治疗,其不仅可以有效保护脑神经细胞,而且还可以改善脑缺血症状,减少各种代谢毒物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研究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14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43例,女性27例,年龄在31~76岁,平均(51.3±1.7)岁;实验组中男性45例,女性25例,年龄在32~74岁,平均(51.7±1.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数据方面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查,确诊后实施降低颅内压、控制高血压等综合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了常规治疗,同时辅以丹参注射液20 mL、胞二磷胆碱1 g加0.9%NS或5%GS 500 mL进行静脉滴注,每天滴注1次,2周为1个疗程。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了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其通常是把30 mg依达拉奉注射液与100 mL 0.9%NS混合均匀后进行静脉滴注,每天滴注2次,2周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的观察和记录,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检查。

1.3 疗效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治愈:治疗后患者的功能缺失评分降低91%~100%,同时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功能缺失评分降低46%~90%,同时病残程度为1~3级;(2)术后随访1~3个月,并借助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中国卒中量表(CSS)来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对比。(3)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通过相关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有35例患者治愈出院,有21例病情显效,13例病情好转,仅有1例病情未见改善,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8.57%;而实验组患者中有14例患者治愈出院,有20例病情显效,28例病情好转,仅有8例病情未见改善,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ADL与CSS评分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ADL与CSS评分为(22.17±1.11)分和(8.47±1.34)分,而对照组的ADL与CSS评分为(31.16±1.45)分和(11.54±1.35)分,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阶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中有3例(4.29%)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恶心呕吐、1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而对照组中有11例(15.71%)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中8例恶心呕吐、3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上述所有患者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后不良反应得到明显缓解,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与结论

急性脑梗塞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发病一般比较急,而且病情进展快,如果未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脑梗塞通过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的皮质支动脉或脑动脉主干粥样硬化,引发血管内膜增厚致使管腔狭窄闭塞或者血栓形成影响脑组织局部供血,这些现象都有可能导致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现象,影响患者机体的正常运转[2]。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脑梗塞还在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早期溶栓治疗、低体温疗法、血液稀释疗法、经皮血管成形术及开颅减压疗法等,但是这些方法所起到的治疗效果不够明显,甚至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3]。综上所述,在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不仅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身体指标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润华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8):90-91.

[2] 李鹏宇.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9(18):154-155.

[3] 陈小红.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68例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2(9):68-69.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daravone in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Sun Na xia Li Yuan Zhimei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hua Dongchang District of Jilin Province,Tonghua,Jilin 134001,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method and effect of edarav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From April 2016 to April 2017 in our hospital,140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treatment,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edaravone treatment.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otal efficiency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98.57%)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88.57%),and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L、CS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Edaravo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mprov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edaravone;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clinical efficacy

孙娜,大专,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神经内科)。

夏丽,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神经内科)。

袁芝梅,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达拉脑梗塞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