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治疗胃痛的体会
2017-03-15张丽娟
张丽娟
(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陇西 748100)
·中医中药·
活血化瘀法治疗胃痛的体会
张丽娟
(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陇西 748100)
目的:探讨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10月期间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例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活血化瘀法对这3例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这3例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结论: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胃痛的临床效果显著。
胃痛;活血化瘀法;效果
胃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病主要是由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脾胃素虚、胃气郁滞和胃失和降引起的。胃与肝脾等脏器的关系密切。胃痛患者常伴有食滞、气滞、热郁、湿阻和血瘀等症状。有学者指出,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胃痛的临床效果较好[1]。为了进一步探讨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胃痛的临床效果,笔者对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例胃痛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病例资料
1.1 病例1
王某,女,46岁,于2012年4月14日初次就诊。患者自诉胃痛多年,随着年龄增大、胃肠功能下降,其胃痛的次数越来越多、疼痛程度越来越重。来我院就诊前10天,患者的胃痛呈阵发性发作,空腹痛甚,且伴有呕吐酸水、纳差、口干、口苦和便干等症状。在我院经西药治疗两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略有缓解,但停药后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十二指肠球腔内存在溃疡。对患者进行查体发现,其舌边紫,舌苔黄腻,脉弦滑。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的结果为肝胃不和、气血瘀阻。采用疏肝理气、化瘀止痛的中药方对患者进行治疗。该方的药物组成和用法是:黄连6 g、金铃子9 g、元胡9 g、枳壳9 g、青皮6 g、陈皮6 g、佛手片6 g。水煎服6付。于2012年4月21日对患者进行复诊。患者自觉用药后胃痛略有减轻,但痛甚时反射至后背,泛吐酸水已少。针对上述情况,采用着重化瘀的中药方对患者进行治疗。该方的药物组成和用法是:金铃子10 g、黄莲4 g、吴茱萸1.5 g、香附10 g、橘皮5 g、三七粉3 g、九香虫5 g、煅瓦楞子13 g、乌贼骨10 g。水煎服6付。
1.2 病例2
李某,男,36岁,于2012年10月23日初次就诊。患者自述胃痛、胃胀、腹痛6天,存在暴饮暴食、饮食不节等不良习惯,自服多酶片、健胃消食片后病情无好转。目下见面红,胃部胀满,口气腥臭,坐立不安,胃脘疼痛拒按,嗳腐吞酸,便秘,舌苔厚腻,脉滑数。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的结果为饮食积滞、胃气壅滞。采用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活血化瘀的中药方(枳实导滞丸加减)对患者进行治疗。该方的药物组成和用法是:枳实12 g、厚朴10 g、白术12 g、焦三仙15 g、三棱6 g、莪术6 g、青陈皮9 g、莱菔子12 g、制半夏9 g、茯苓7 g、黄连6 g、大黄6 g。水煎服3付。于2012年11月1日对患者进行复诊。患者自觉胃胀、胃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周身舒畅。在继守原方的基础上,采用着重化瘀的中药方对患者进行治疗。该方的药物组成和用法是:枳实9 g、厚朴9 g、黄连6 g、焦三仙12 g、三棱6 g、莪术6 g、佛手9 g、白术12 g、陈皮9 g。水煎服3付。
1.3 病例3
邵某,女,49岁, 于2014年4月15日初次就诊。患者自述胃痛八年,胃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时常用热水袋暖胃,空腹痛甚,得食痛减,喜热饮。对患者进行查体发现,其手足不温,四肢倦怠,乏力,舌淡苔白略胖,脉迟缓。采用胃镜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结果显示,其患有轻度萎缩性胃炎。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的结果为脾胃虚寒。采用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的中药方对患者进行治疗。该方的药物组成和用法是:黄芪25 g、桂枝10 g、生姜8 g、芍药12 g、砂仁6 g、制半夏9 g、炒吴茱萸6 g、茯苓8 g、香附6 g、三棱3 g、莪术3 g。水煎服6付。
2 结果
对病例1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连服6付药后,患者的胃痛症状完全消失,其饮食恢复正常。2)对病例2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连服6付药后,患者的胃胀、胃痛症状全部消失,饮食恢复正常,无不适感。3)对病例2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连服6付药后,患者的胃痛症状明显减轻,无不适感。继以理中丸、三七粉调理半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3 讨论
病例1的病因主要是由土壅木郁、肝气犯胃所致的肝脾不和、肝胃不和。《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说:“木郁发之,民病胃脘当心而痛”。情志不畅,忧思恼怒可致肝失疏泄,气失调达。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可致胃失和降。肝郁日久化火,郁火乘胃,使肝胃郁热,胃络不畅,则胃脘灼热而痛。久病入络,气滞日久,血行不畅,血脉凝涩,瘀血内结,胃络瘀阻不通则痛。本次研究所用的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中药方中的金铃子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香附具有化瘀止痛的功效,瓦楞子具有消痰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
病例2的病因主要是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所致的胃失和降、气机壅滞。枳实导滞丸加减方中的枳实、厚朴具有消食导滞、通腑行气的功效,陈皮、佛手具有行气消胀的功效,三棱、莪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
病案3的病因主要是由久病体弱所致的脾胃气虚血瘀。正如叶天士所说:“胃病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脾胃气虚之血瘀,可因气机失于正常升降致瘀,可因气血化源匮乏,气虚血少,无力推动血行致瘀。瘀血阻滞又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阻遏气血运行,使机体功能紊乱,从而加重脾胃气虚。
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主要集中于升与降。脾主运化,布化精微而升清,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而主降浊,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不健运则清气不升,胃不和降则浊气不降,反升为逆。所以升降相因不但主持着水谷的腐熟,精微的布化,而且关乎整个 人体阴阳气血水火的升降,为人体升降的枢纽[2]。如喻嘉言所说:“中脘之气旺,则水谷之清气上升而灌输百脉,水谷之浊气下达于大小肠从便溺而消,脾清阳上升,为浊阴下降,则气血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升不运则生化无端,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疾”[3]。
综上所述,从久病入络辨证入手,选用有针对性的益气活血祛瘀药对胃痛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吴勉华,王新月主编.《中医内科学》(第九版)[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颜德馨.中医辨证思维与临床诊疗决策之优化[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5):4-7.
[3]吴致中.萎缩性胃炎从胃痹命名刍议[J].江苏中医,2000,21(7):36-37.
R573
B
2095-7629-(2017)13-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