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2017-03-14李楠
李楠
【摘要】 目的:对焦虑症患者的心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探讨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举措。方法:选取焦虑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60例。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向患者进行有关忧郁症知识的讲解、具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心理分析及必要的心理护理等内容。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方式的护理干预,即有关基础知识的讲解及心理指导,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时间。采用焦虑状态评分表(SAS)对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8.33%,参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5.00%,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焦虑症患者实施科学的心理分析,同时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举措,可以让患者的焦虑和害怕等消极的情绪获得缓解,帮助患者建立起积极的心理状态。因此,值得将此种治疗方式推广应用。
【关键词】 焦虑症; 心理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
doi:10.14033/j.cnki.cfmr.2017.4.0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4-0095-0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的同时,也不断的增加了工作及生活中的诸多压力,致使焦虑症患者人群呈现出上升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焦虑症患病人群具有年轻化的发展形势[1]。引发焦虑症的因素有很多种,例如周围的生活环境、自身调节及遗传等均有一定的关联性。患有焦虑症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有紧张、不安、恐惧等,病情严重的患者具有发抖及心悸等情况[2]。本次研究采用分组的方式,探讨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在治疗焦虑症患者期间发挥的价值,所作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60例。其中,研究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26~48岁;参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5~50岁。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相关的焦虑症诊断标准[3],同时所有患者无严重的心、肾功能障碍情况、严重精神障碍、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包括焦虑、不安、紧张和慌张等情绪。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即实施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讲解,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有关焦虑症的治疗方法,使其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
给予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其紧张不安的不良情绪等进行全面的综合干预护理方式。首先,护理工作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对有关的疾病知识及治疗方式等进行仔细的讲解,让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具有正确的认识。对焦虑症患者告知虽然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但是通过建立积极的心态并且努力配合治疗工作,可以有效的抑制焦虑情绪,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4];其次,焦虑症患者常伴有不安的思想情绪,所以亲人的陪伴对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向家属进行沟通,让其增加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机会。在此期间,患者能够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向家属倾诉,家属可以在耐心的倾听以后了解到患者的现实所需,纠正其错误的意识,帮助建立积极健康的思想态度,可以推动患者的康复;与此同时,焦虑症患者通常对于自身疾病具有不正确的认识,极易产生自卑的情感。所以,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进行心理暗示,帮助其调整心理状态,正确认识自己。可以通过讲述成功的治疗案例,在患者心中树立尽快康复的信心。最后,护理人员要为焦虑症患者营造一个清新、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每日对室内进行通风,并且采光充足,保障室内处于干净的状态,让患者在一个舒适的环境氛围中接受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及尊重,给予关怀和体贴,让患者具有充分的信任感,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与此同时,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仔细的观察,于病情稳定后,进行适当的锻炼,例如慢走、做操、听舒缓音乐等,树立积极的心态及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1.3 观察指标
对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评分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应用焦虑状态评分表(SAS)实施焦虑评分,评分的标准为四项,即无焦虑、轻微焦虑、中度焦虑及重度焦虑。其中,评分低于40分为无焦虑,40~47分为轻微焦虑,48~55分为中度焦虑,超过56分为重度焦虑[5]。同时,护理满意率的评价标准分为三项,即非常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
在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无焦虑、轻度焦虑、中度焦虑及重度焦虑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8.33%,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5.00%,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焦虑症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有关数据显示焦虑症在神经症中约占总数的60%。对于焦虑症的发病原因研究,通常认为由两方面的因素构成,一方面是素质因素,另一方面是心理因素。伴随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在生活及工作中的压力不断加大,使得焦虑症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了不断上升的趋势。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对焦虑症患者实施科学的心理分析,并且進行综合的护理干预举措,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安、躁动及焦虑等不良思想情绪,推动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而恢复心理健康[6]。
焦慮症患者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所以在护理期间还要针对不同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例如,内向不稳定型的患者,通常具有胆小、不安及优柔寡断等特点,并会对对医护工作人员的解释表现出质疑的情况。所以在护理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多给予关爱,以最佳的护理方式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7-8]。
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和讲解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树立健康的自控观;鼓励患者家属同患者保持经常的沟通和交流,认真倾听患者的内心所想,可以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然后采取有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够清除其不良的思想情绪,建立起积极的治疗心态,推动患者的康复进程;通过向患者进行心理暗示,讲述成功的治疗案例,能够帮助患者建立尽快康复的信心;保持室内环境的干净、整洁,可以让患者更具有归属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拉近医患之间的关系,使患者能够在舒心的环境中接受治疗,有助于病情的缓解。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研究组显著的优于参照组,表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保障患者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焦虑症患者实施科学的心理分析,并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举措,可以让患者的焦虑等消极情绪获得缓解或消除,帮助患者建立起积极的心理状态,推动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值得将此种治疗方式在临床实践治疗中广泛的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宁.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4,34(12):143-144.
[2]王正华,杜见芳.61例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2(8):122.
[3]刘燕燕.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其护理对策[EB/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7):1298.
[4]陈俊.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6):271-272.
[5]张晓蓉.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6):243-244.
[6]于秀丽.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8):263-264.
[7]张媚.68例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80-81.
[8]朱政仁,胡群英,钟静,等.76例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6,22(11):114-115.
(收稿日期:2016-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