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父亲媒介形象在家庭教育中的导向作用
2017-03-13白海燕
白海燕
摘 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体制的不断变革,父亲——这一社会体制中的主要承载角色,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也在不断变化。父亲角色的演变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传统导向阶段,父亲就是孩子的榜样,而且就是儿子长大以后的形象载体;其次是内心导向阶段,在社会迅速发展时期,思想自由开放,互相之间出现了猛烈的碰撞,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人们开始寻找自我渴望实现的主体,而父亲这一形象就是该阶段的精神载体;最后阶段是他人导向阶段,在当代社会,父亲形象在家庭结构的缺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建立的形象比较模糊,所以,孩子成长中的父亲印象是由父亲主体、学校、其他长辈、媒介平台等共同塑造而成,在这一阶段,外界力量成为了刻画父亲形象的一种重要导向。
关键词 父亲 媒介形象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1.071
On the Guiding Role of Father's Media Image in Family Education
BAI Haiyan
(Kindergarten of The First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the social system, the father, the main carrier of the social system, is changing in our hearts. The evolution of the role of the fath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is the traditional stage, father is an example of the children, and is the son of the image carrier grow up; second is heart oriented stage, in the perio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open mind, a fierce collision occurred between each other, between the reality and the ideal people. Start looking for self desire to achieve the main body, and the image of the father is the spiritual carrier phase; the final stage is people oriented stag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image of father in the absence of family structure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the father established during the growth of children's image is fuzzy, so that children grow in my father is the father of impression subject, school and other elders, and other common media platform formed at this stage, external power in order to depict an important orientation of father image.
Keywords father; media image; family education
在传统观念中,就秉持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结构体系,虽然随着社会风俗的不断改变,开始推崇男女平等,但是男性的体魄较于女性有着天然优势,因而男子就扛起了在外打拼的责任。肩担着家庭物质基础的父亲整日忙于工作和社交,以事业为主,因为时间精力有限,容易疏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就算是抽空出来与孩子进行交谈,更多的也是关注孩子的学业情况,鲜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因为父亲在家庭结构中长期缺席,导致了孩子对于父亲的形象比较模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父亲形象更多的是由孩子在与媒介及人际交往圈的接触中逐渐形成的。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父亲的形象影响深远,对此,本文就目前媒介中的一些父亲形象对孩子的影响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1 传统的父亲形象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文化中,“父亲”这一称谓所代表的含义不仅仅只意味着亲系的血缘关系,还代表着一种森严的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就类似于君与臣之间的关系,父亲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容孩子违抗或挑战的。在传统的父子关系中,孩子没有话语权,而且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主导地位,孩子的发展路线都是有父亲一手操控的。例如,在王小帅导演的影片《青紅》中,就塑造了这一传统的父亲形象。影片中,父亲老吴强行改写了女儿青红的成长道路,为了体现父亲的强权,不惜使用暴力管制。虽然女儿青红内心不满,十分抵制想要反抗,但是在历史的浓雾和父亲的强迫压制阴影下,女儿青红还是跟随父亲踏上了去上海的道路,按照父亲规划的路线走完她的人生。①
无论是传统的家庭体系,还是现在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家庭,都不乏这种权威式的父亲,也会出现高度集权的情形,父亲意念不会以孩子的意愿为转移,安排孩子出国留学,在特定职位工作,甚至连婚姻大事也是一手包办。
媒介对于父亲形象的刻画,会让孩子更加畏惧父亲这一角色,从而疏远父亲,使得父亲与孩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矛盾日益突出,孩子可能会出现思想上的叛逆,性格上逐渐拒绝向父亲形象靠拢,没有了男子气概,没有了承担责任的勇气,这也是现在社会男生女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沉重的父亲形象
在当代的社会环境和媒介传播中,更为常见还是沉重的父亲形象。例如,在余华的小说《活着》里面就塑造了一个承受苦难、任劳任怨的父亲形象。书中主人公福贵,在从良以后,肩负起父亲的使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负担艰巨,整个家庭靠他一个人支撑,还要遭受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可是,苦难不仅破灭了他以前的潇洒时光,还摧残了他尘世的团圆生活,甚至带走了他生命延续的最后希望。福贵的一生就如同那头和他相依为命的老黄牛一样,被苦难折磨得奄奄一息,却仍然无怨无悔地辛勤劳作,瘦弱的身躯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这部小说彰显了一个父亲的崇高形象,有极强的毅力和忍受力,为家庭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内心的力量可以饱含一切的风雨,平凡而伟大。②但是,这部小说带给我们巨大震撼的同时,又为父亲的形象添了几分沉重,福贵对地产阶级剥削的忍让,对世道无常的无奈,对苦难折磨的压抑,这些都无处可泄。
余华的许多小说都塑造了这种沉重的父亲形象。例如在他的《许三观卖血记》中,也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位朴实、坚强的父亲许三观,他在过生日的时候用嘴给家庭制造了一场盛宴,让家人听得如痴如醉,使家庭在饥寒的年代享受了一顿精神盛宴。而文中最感人肺腑的是许三观为救儿子千里卖血的历程。③在余华的访谈中,他开始是准备将许三观无血可卖作为最后的高潮,那么小说中父亲伟岸的身影显得无比沉重,但是爱战胜了绝望,父亲也用自己的鲜血挽回了儿子的性命,这才使得父亲的形象更加饱满并得以升华。
媒介上这种沉重父亲形象的塑造,可能会使孩子对父亲有着深深的敬仰,并且体贴父亲,懂得为父亲分忧,能够从中感受坚韧、坚强的力量。但是,这样的形象在孩子心中会显得过于沉重,可能会击垮孩子心中的底线,感受不到社会的关爱,对生活失去信心,没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一定的阴影。
3 理想的父亲形象
经过社会思想的急速变化,人们的思想开始互相碰撞,显得更加自由、更加开放,以致许多的孩子都感觉到父爱的缺失,这主要表现为:父亲权威压制自己的思想自由;父亲的生活举止与自我发展的认识有冲突;家庭矛盾导致父子相离;女权的强势弱化了父亲形象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孩子心中父亲形象有所缺失,而因为父爱的天性需求,所以人们开始构造自我心中理想的父亲形象,并作为自我的精神支柱。
例如,萧红的作品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问题。萧红从小就比较叛逆放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自然受到家庭的冷眼相待与强势压迫,而当时正是社会思想激荡的时期。萧红不满于家庭的压制,想寻求自己的自由,便迈出家门并离开了自己的“祖籍”,开始了她的漂泊岁月。在萧红的眼里,父亲形象是冷酷无情、贪婪、自私的负面形象,她憎恶这样的父亲,再加上萧红离家出走后经历着漂泊的辛酸、贫困和孤独的折磨,使得她渴望拥有被关爱、被理解的亲情。所以,在她的一系列小说《看风筝》《旷野的呼喊》《北中国》中都能明显感受到浓浓的父爱,这些小说中父亲的形象都是温和且富有人情味的。在父爱缺失的环境里,萧红一边在她的散文书集里抱怨着她的现实父亲,另外又在小说中塑造着她的理想父亲。这样截然不同的两种形式,体现出了作家萧红对现实中父亲形象的不满,在思想压抑中渴望自由,与此同时寻求完美的父亲形象,来发扬自身的个性。④
媒介中对于这种父亲的形象构造来发泄现实生活中的不满,隐约地对现实的压迫和拘束进行批判。虽然能够在一定的层面上塑造出完美的父亲形象,为孩子的成长树立了好的榜样,但是媒介中的父亲形象毕竟是虚构的,落实到现实中,可以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从而影响了父子之间的和睦关系,甚至孩子会对父亲的角色有所抱怨和抵触。
4 成功的父亲形象
随着父亲角色的演变,父亲形象导向阶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父亲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会主动培养孩子的个性,让其全面自由地发展,父子双方处于平等地位。父亲和孩子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兄弟,能够互相聆听,互相理解,父亲可以成为孩子的玩伴,孩子也可以成为父亲净化心灵的良药。
在媒介中也塑造了许多这样成功的父亲形象,例如《家有儿女》中的父亲夏东海就是一个成功的父亲形象,他拥有年轻的心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待妻子尊重而关怀,对待孩子理解而疼爱,可以和孩子一般天真可爱,又能在与孩子们玩耍的时候正确引导孩子成长。而且,他还是一个复合家庭的父亲角色,却能让家庭融合得完美无瑕,让孩子健康、独立、快乐地成长,是成功父亲的典范。⑤
如果说夏东海可能还有点虚构的色彩,偏于理想化的话,那么近期热播的大型真人秀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则实实在在地打造了多名成功的父亲形象。在节目中,父亲和孩子一起去体验生活,父亲为孩子拼搏争取好的居住环境,并且许多事情都主动和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选择。⑥在體验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基本的生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让孩子全面发展。
5 结语
媒介中传统的父亲形象彰显了父亲在孩子心中的权威,但同时也刻画了父亲思想的禁锢、教育的苛刻;而沉重的父亲形象彰显了父亲的坚忍、毅力以及身躯中潜藏的巨大能量,但同时又刻画了父亲的无能及世态炎凉;在理想的父亲形象中虽然彰显了父亲的慈爱、宽怀以及理解和包容,但是更多的是对现实不满的发泄,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本质是内心的脆弱与卑微。而《爸爸去哪儿》栏目的热播,也证实了现代孩子对父爱的渴望,并且倡导了父亲要重视家庭教育,采用正确的观念和方法,与孩子互相尊重理解、积极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发扬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这才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成功父亲形象。
注释
① 熊一如.论父亲媒介形象在家庭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以《爸爸去哪儿》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53-155.
② 吕琼华,徐烨婷.爸爸“回来”了——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回归与重塑[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9):79-81.
③ 李静.中国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基于父权与父爱角度的考察[D].济南大学,2013.
④ 黄舒婷.浅议余华长篇小说中的父亲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6(6):27.
⑤ 王小洁.从电影中看父亲形象的转变——三十年后再看第五代导演[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6):112-112.
⑥ 卢慧.论虚构的父亲——《世代相传》中父亲形象的美化与放逐[J].焦作大学学报,2015(3):31-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