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中厂厂中校”平台建设的实践
——以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商贸类相关专业为例
2017-03-12姚雷
姚雷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辽宁大连116100)
高职“校中厂厂中校”平台建设的实践
——以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商贸类相关专业为例
姚雷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辽宁大连116100)
“校中厂,厂中校”作为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实现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无缝对接。基于此,以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进行研究。
高职商贸类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平台建设
高职商贸类相关专业(如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商务日语专业、连锁管理专业)作为典型的分散就业型专业,一直以来,校企深度合作始终是我们在探索且难以解决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因此实训基地建设要引人企业的力量与思维,利用企业的资源来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既能够保证教学的需要,又能够完成企业的培训,做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1]辽宁省人民政府2016年6月1日发布《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校企协同创新联盟建设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6〕64号文件)指出:“校企协同创新联盟是一种新型校企合作组织,它由高等院校和企业依据技术、成果、资金、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实际供求需要,在政府的引导、支持和监督下,以一校对一企、一校对多企、多校对一企、多校对多企等方式自愿结盟,签订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由高等院校牵头或协同企业、政府共同管理,在高等院校、企业或各地区搭建合作实体平台,促进多项创新要素在校企之间双向有序流动。”[2]。因此,我院商贸类相关专业进行校企深度合作,搭建“校中厂、厂中校”平台,引企入校,通过“学徒制”“双导师制”,使学生尽早接触工作岗位,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校企零距离接触是必要的。
一、现状分析
1.“校中厂、厂中校”运行机制不完善
“校中厂、厂中校”建设缺乏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管理体系。“校中厂、厂中校”还只是学生的实训场所,校企双方没有有效的沟通机制。为保证“校中厂、厂中校”有效运行,应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师资队伍,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完善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考核制度。
2.“校中厂,厂中校”的合作领域狭窄,深度不够
就二者的合作深度而言,处于“学校热,企业冷”的状态。[3]目前,学校对项目很积极,希望商贸类相关专业都能与企业达成合作意见,但现在仅限于优才联盟下的企业;在校企深度合作中,企业的积极性不高,老师在与企业接洽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冷遇,即使双方合作,由于学校或企业的原因,企业对学生的指导又是间断性的,因此合作深度不够,合作流于形式,效果并不明显。
二、“校中厂、厂中校”平台建设实践
1.政、校、行、企四方联动
“政行企校”代表了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在开放性运行体系中的参与主体,而所谓“联动”则在于“政行企校”四方在发展高职教育的过程中进行联通和互动,即通过多维的组合形成稳定、共赢、持久的合作机制。[4]
我院在大连市职教集团的推动下,2015年6月由对外经济贸易合作企业协会牵手100多家大连市的外经贸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物流企业、货代企业与辽宁省部分高校成立优才联盟,实现校企对接,建立“政府引导,行业协会牵头,企业参与,学校推动”的四方联动机制,搭建“校中厂、厂中校”平台,进行外贸人才培养、顶岗实习、人才招聘、学生就业等无缝对接,实现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商务日语专业等相关商贸类专业校企深度融合。
2.引企入校,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触
优才联盟成立的同时,优才联盟派德慧(大连)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进驻学校,经过企业笔试、心理测试、面试从商务英语、报关与国际货运和商务日语专业66名中,招聘了首批26名学生,企业派行业专家来学校免费为学生上课,为学生开启企业阿里巴巴后台,学生为企业在阿里巴巴平台发布产品信息。经过5个月的努力,学生在网上为企业发布产品信息18155个,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直接接触企业工作环境,为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外贸企业根据学生综合能力,将优秀学生直招到企业就业。
3.“课、证、赛、岗”深度融合
以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为例,首先,竞赛机制进课堂。比如,在学习“价格条款”部分内容后,学生分组进行单元竞赛,侧重案例分析、成本核算、价格条款的制定等实际运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现“课赛”结合;参加全国国际贸易职业能力竞赛。全国国际贸易职业能力竞赛分初赛、辽宁省对抗赛和国赛三个环节,初赛学生全员参加,初赛成绩合格的学生,即可申请高级外经贸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课证”结合。经选拔赛,获得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授予的高级国际贸易业务员证书的学生进入“优才国际外贸人才库”,并且可以凭职业资格证书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外经贸企业人才专场招聘会,各院校选拔赛成绩前三名的学员,由执委会提供实习机会并推荐就业单位,实现“课岗”的结合。
4.签约培养人才,为人才就业开拓出口
在“一带一路”、“互联网+”战略时代背景下,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阿里巴巴集团提出“百城千校,百万英才”计划。2015年7月,大连市教育局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举行“百城千校,百万英才”—大连市跨境电商人才培育签约仪式。我院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百城千校、百万英才”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契约。从而为搭建一个从课程实践、专业实训到综合实训全方位的实践训练平台奠定了良好基础,实现产学对接,为人才就业开拓出口。
5.建立“校中厂、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我们搭建“校中厂”平台。优才联盟订单班——德慧工作室成立后,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所需职业技能融入培养计划,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活动。通过“校中厂”由“外贸师傅”手把手对学生进行实操训练。
二是搭建“厂中校”平台。把学校课堂延伸到企业,学生在企业边学边做,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
三是利用寒暑假,学生可以到“厂中校”优才联盟企业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和社会实践,提前感受职场氛围。
四是优才联盟在组织内部成员对订单班的学生组织双选会,解决学生顶岗实习以及就业问题。这种校行企深度融合建立的“校中厂、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效果
“校中厂、厂中校”实践基地的成功运行,可以实现实践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校、企业和学生“多赢”的结果。[5]
首先,对职业技术院校而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开启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解决了学校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也转换了角色,增强了实战能力,教师的教学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刀真枪演练。这提升了教师的能力[6],促进学校教育体制改革,提升了学院职业教育能力和水平。
其次,对学生而言,他们是本项目研究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并且学生可以直接实现就业。如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杨玉宝同学,以简化产品词组组合方法,以发布多、速度快、无重复被企业称为杨氏发布法,并被德慧(大连)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录用。
第三,对企业而言,可以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按照企业标准培养人才,因而会使更多的高素质的、具有动手能力的劳动者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减少企业培训费用支出。如在2016年11月校企合作双选会上,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刘智刚同学被招聘进大连川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实习,刘智刚同学工作努力,为实习企业提出开发国际市场销售开发新客户等建设性建议,得到企业认可,负责企业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共有25名学生到有才联盟下属企业顶岗实习。
由此可见,“校中厂、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带动的我院商贸类相关专业建设和发展,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人才需要。
[1]刘文杰,王永刚.“校中厂、厂中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2):159.
[2]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校企协同创新联盟建设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6〕64号[A].
[3]谭英芝.商务英语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学校管理,2015(3): 239-240.
[4]张云河,梁幸平.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研究:基于“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视域[J].职业教育2015(11):10-13.
[5]韩芳,董大奎.基于利益共赢的“校中厂、厂中校”建设的动力、机制和价值认同[J].中国职业教育,2014(12):82-85.
[6]姚雷.基于创新创业本位的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实践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6(8):32-33.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于英霞]
Practice on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Factory in School and School in Factory"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AO Lei
(Liaon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Dalian 116100,China)
As a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deep cooperation,"factory in school and school in factory"can ful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i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tudents'training,and achieves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schoo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It researches into the training mode taking customs declaration&international freighting major and business English major of Liaon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s the examples.
higher vocational business major;school in factory;factory in school;platform construction
G710
A
1009—7600(2017)04—0060—02
2017-03-16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科研规划项目2016—2017年度课题立项(201606Y03)
姚雷(1963—),女,辽宁大连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