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流专业双语教学探析
2017-03-12严敏如
严敏如,叶 翀
(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 福建 350002)
高校物流专业双语教学探析
严敏如,叶 翀
(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 福建 350002)
近十年我国的物流产业迅猛发展,国家陆续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等一系列区域经济规划,跨区域物流的发展越发重要。一方面,行业迫切需要引进国外最前沿的物流技术及装备,在理论和实践上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满足物流企业国际化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走俏。作为专业物流人才的主要输送地,各高校应尽早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将国外理论本土化的能力。在此背景下,从学生的角度,设立了问卷,提出一些有望切实提高物流专业双语教学质量的方法。
物流专业;双语教学;教学质量
1 物流专业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1 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
物流行业兴起于英语国家,大部分物流行业的专业词汇都是英语。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也确实存在受制于语言优势的情况。对物流行业来说,掌握英语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培养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视角。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社会与企业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学生从课本学到的知识,更多的是希望接收到高级物流人才,即除了专业优势外,还具有语言优势、思维优势、本土优势的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物流行业的综合性、操作性和涉外性,做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加快物流行业与国际接轨。
1.2 现有人才与需求不对口
从数量上看,在我国物流行业近十年井喷式的发展下,我国开设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的学校所培养的物流人才无法应对需求缺口。我国12类紧缺人才类别中,物流专业人才就在其中[1]。从质量上看,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对理论教育偏重,学生缺乏应用与实践,无法满足物流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一是外向型的,能够清晰阐述表达自己观点,并用于提出问题和质疑;二是复合型的,是各种能力的集合体、在语言与其他方面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三是应用型的,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对一个问题有以专业知识为支撑的分析,能够进行经验提取和问题总结[2]。资料显示,就大学生最基础的英语知识来说,需要四级合格证的企业有64%,六级的有15%[3]。在招聘中,国际贸易专业和外语专业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具有很大替代性。因此,物流专业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并提高质量,让学生在就业择业上更具竞争力。
2 物流专业双语教学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
目前双语教学在物流专业的教学中,多数高校都进行改革试验,但是双语教学仍然停留在一个不成体系的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学生对双语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
通过问卷调查,有64.29%的学生对于双语课程的态度持非积极态度;有37.5%的学生的双语课程学习目标是偏离教育方向的。
除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学生的英语基础也决定了双语教学质量。将英语程度不同的学生放在一起教学,无法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教学,难度把握上要凭老师的教学经验和进度控制,尽量缩小不同知识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可能造成水平低的学生学起来吃力,而水平较高的学生感到没有挑战性。水平在四级以下的学生有90.39%对目前所上的双语课程持非积极态度,无法理解课程内容阻碍了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听不懂造成不喜欢、不爱听,学习成果就更差,形成恶性循环。
2.2 当前物流专业双语教育方向存在偏差
许多双语课程的设立初衷是好的,希望通过引入英文原文内容使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与国际教材结合。但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或者是阅读、独自浏览教材的能力不足,使一门英文专业课变成了一门专业英文课。这将学生向追逐考试分数驱赶,而忽略了一门双语专业课致力于培养思维优势的目的,不能真正培养学生以国际背景思考问题的能力,将可能会提出的解决方式也局限于书本、老师传授的老生常谈,缺乏一个年轻人在他创新精神最旺盛的年纪提出的见解。
思考能力有限,分析问题的能力随之受限,这造成学生对知识与案例的理解多、分析少。学生没有学习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许多担任双语课程教学的教师都有意识的启蒙并尽可能让学生去见识更多实操性强的知识和与时俱进的案例,但是学生的观念与高等教育的分数惯性确实束缚了实用精神。
2.3 双语教师稀缺
不仅高级物流人才在物流行业中稀缺,能够胜任物流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也严重缺乏。一个老师构建一套知识体系已属不易,更何况要构建两份的同时,都以双语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的接收效果也差强人意。
能够以流利的英文传授专业知识的老师是稀缺的,部分学校甚至请大学英语教师担任物流专业英语任课老师,大学外语老师对物流专业术语不了解就更解释专业词汇了,也就难以胜任物流专业课的教学工作。
2.4 适用教材的缺失
在问卷调查提供的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后,对于调查学生对教材的满意程度的问题(多选题),得到了以下数据:25%英语四级以下与27%六级以下的学生认为目前所用教材对他们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六级以上的学生也有部分这样认为:英语学习水平三个层次上的学生都认为现行教材内容冗杂;理论枯燥、案例兴趣不大的问题也存在[4]。
教材是老师传授知识的工具,也是学生系统获取知识的通道。难度较高,内容吸引力较小的教材不仅让学生失去课下预习复习的兴趣,更可能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走神、粗略带过重要知识点。当前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有56%的教师选择全英文书籍,来源以国外的教材为主虽说内容较为丰富,但是普遍难度较大,内容较多,全英文的情况下容易让学生无法抓住学习重点,让英语水平稍差的学生失去阅读自信;17.86%的选择中英结合教材,这种大多出自国内的出版社,是以双语教学为目标编撰的,大多数缺少生动的案例和与时俱进的内容。因此,教材的不足也是制约双语教学质量提高的短板。
3 提高物流专业双语教学质量的建议
3.1 让学生认识到掌握双语能力的重要性
学习是一种自主的、主观能动性很强的行为,无论外部环境是好是坏,如何变化,想要使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前提是使他们发自内心的认识到知识将被他们所需要,使他们主动学习。在开设双语教学之初,甚至在教学规划中,应该存在对于双语能力重要性的展示与讲解,使学生明白,物流专业的双语教学不是为了学习英语、仅仅了解国外的案例,而是要培养他们的专业优势、思维优势。从学习开始就明确学习目的,了解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走出提高双语教学的第一步。
3.2 区分英语程度安排教学
由于双语教学在培养物流人才的进程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逐步发展“双语物流”专业也是可以设想的一个方向,甚至是对招生有英语水平要求。但是面对当前的教育现实,宏观上的改变往往是不能不加考究一蹴而就的,实战改善双语教学质量更应该从微观上着手,比如对课程设计的改变。
学生进入大学的时候,刚刚经历过高考的洗礼,是承接专业英语课程的“黄金时期”,拥有大量的单词记忆,学习速度快,不应放任懒散。在这个时候设立的基础双语课程,可以采取中英文混合教学,使学生开始适应,之后的专业课程可以进行进阶学习,更多使用专有名词和较复杂全英文的案例,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思维优势。
学习了基础课程后,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进行教学,入学之后的12月进行的四级测试可以作为第一次分级依据,好比大学英语的分级学习,针对学生水平学习,而不是以班级为课程分班,进一步假设:程度较低的同学可以着重学习专业的基础知识,而程度较高的学生可以在短期学习基础之后开始尝试去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地分析、解决问题。将所有课程安排成专业限选课, 可以从一级读到四级,至于什么时候修完,看学生的学习速度而不是强制某学期必修。
3.3 多元考核机制
一直以来,将双语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难度都是较大的,要兼顾专业知识与第二语言,这其中如何把握英语与专业知识之间的度一直是老师的难题,看重分数与结果的现行教育制度很容易将考核方式引向笔试与考勤,但是笔试很难体现学生真正的综合能力,论文也无法做到对学生思考内容与学习情况的直观了解。可以说,考核制度确实对教学方向有影响,一但笔试所占比例下降,学生面临的压力就会变小,对知识的接受心态就会好转,不再抗拒、被动的接受。老师也可更轻松地去观察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不是追赶教学进度,最后凭借一张试卷彼此交流,双方都焦虑重重。
现行考核方式以笔试、考勤、报告等方式并行。小组报告展示已经成为当前许多中文专业课老师偏重的考核方式,分数比例在30%—60%之间不等,期中还有权重定量。小组展示不仅能够清晰直观的展示学生的思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是一个小组团队合作的结果,令学生能够学会协作、分工,对一个项目从初始到结束的反思有一个真正实践的过程,使他们能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培养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并在大大小小的展示中锻炼许多专业知识之外的能力如信息的搜集、甄别、提取、归纳能力;判断力;领导能力;表达能力等。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笔试、考勤和小组报告也占主导地位,但不同学科的考核方式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笔者认为,对于双语教学的考核应更多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课堂英文回答问题的奖励分,提高小组报告的分数比例等都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方式。
3.4 教师培养
58.33%的学生希望一个老师可以承担一个知识体系的构建,38.69%的学生偏好于每一门双语课都由一位不同的老师来承担。但是前者也至多不过承担两门知识脉络相连的双语课程而非全部。除了注重课程的知识体系构建,即连续性,老师之间也应进行双语教学上的沟通,互相学习帮助。甚至这种沟通不应当被局限于一个学校之内,而应当辐射全省甚至全国。在授课内容上,教师可能需要改进的内容,做到不局限于课本,课程紧贴时代与案例贴近生活,超出有限的知识为学生打开一面通往国际的视野大门,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考能力。
在学校方面,笔者认为应当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对于新聘教师应适当对双语应用型倾斜,对于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师实行课时奖励等多种奖励方式,长此以往形成一个庞大的双语教学体系,以适应社会需求。
3.5 教材选用
对于中国学生的双语教育来说,如果从一开始就直接从国外教材入手,是比较突然地,中英版本的教材更适合入门课程。如果在国内出版社已出版的教材基础上修改,应当减少不必要的无趣部分,添加短小或者趣味性浓的案例与知识拓展,将所述理论融进所引案例,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自行学习。
在基础课程修读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选择难度有提升的纯英文书籍作为教材,突出案例中蕴含的背景与文化氛围,目标是开始培养一种新的思考模式。引入一门进阶的双语课程,逐步提升难度。
4 物流双语教学展望
在物流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不仅是基于教育改革层面,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更顶尖的人才,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的保障。我国的教育制度向来重视理论的学习,这是非一时可除之积弊的。从授课角度谈如何改变现在的理论偏重惯性目标也过于庞大,不是一家之言可以言明的。教育的路上,能将小问题一点一点先解决也是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帮助的。双语教学的发展不可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教学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的不断探索与学生的积极配合。
[1]陈宁.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J].中国市场,2011,(49):196-197.
[2]陈艳.基于复合型、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探讨—基于青岛理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调查问卷分析[J].物流技术,2015,(5):1-7.
[3]冯春.物流工程专业实验课实行双语教学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M2007(S2)/L5-7.
[4]甘卫华,袁海波.《管理学》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及成因分析—以华东交通大学为例[D].第八届中国高校学术国际研讨会,2008.
Exploration of Bilingual Tutoring of University Logistics Specialty
Yan Minru,Ye Chong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In this paper,in connection with 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planning and strategies proposed during the last decade of rapid development for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we first analyzed the necessity for the bilingual tutoring of the specialized logistics talents;then we pointed out that,as the major loc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uch talents,the universities should as soon start expanding the international vision of th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ir ability to localize foreign logistics theories;and at the end,against this background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udent,we proposed a number of ways to substanti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bilingual tutoring of the university logistics specialty.
logistics specialty;bilingual teaching;teaching quality
G642.0
A
1005-152X(2017)10-0151-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7.10.030
2017-08-14
2017年度全国商科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SKJYKT-1761)
严敏如(1979-),女,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专业双语教学;叶翀(1976-),男,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流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