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械器材信息化保障的数字化建设
2017-03-12赵建忠邓建球丛林虎
赵建忠,邓建球,刘 勇,丛林虎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1)
军械器材信息化保障的数字化建设
赵建忠,邓建球,刘 勇,丛林虎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1)
着眼海军器材信息化管理工作,阐述了数字化平台的基本概念,提出加强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器材编码和信息融合问题,并从网络通信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可视化技术等方面创新技术手段,再从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系统等方面着手调整管理体系。
军械器材;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
1 引言
当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促使现代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信息获取、综合分析和处理以及信息应用能力已成为各国军事实力及军事技术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而这些能力的取得都是建立在信息管理数字化平台基础之上的。所谓数字化平台,是指对各种信息进行规范化定义并将其数字化的共用标准以及相关的附属要求,是各管理信息系统赖以相互交换、引用、共享、互动的基础。如果管理信息没有统一、标准的数字化平台,那将只是一堆各行其是的数据,也就难以充分发挥其强大的整体综合效能。对军械器材管理而言,信息管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已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海军军械装备器材管理信息数字化工作已经开展多年,建立了军械器材消耗标准、储备标准,修订、制定了器材编码,开发了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和仓库监控系统等。然而,这些针对不同管理需求的数字化信息均自成体系、各行其是,没有共用平台,难以充分发挥其强大的整体综合效能。因此,如何针对军械器材管理特点,做好数字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是我们当前必须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 加强标准建设
保障数字化是建立在信息标准化基础上的。数字化平台的运转要依靠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的指导和支持,以保证军械装备器材各保障环节和过程中的信息流同步、协调、受控。当前器材管理信息化、数字化中普遍存在着不统一、不标准,使管理信息难以共享、扩充、升级等缺陷,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做好顶层设计,用标准化统领全局。为此,需要重点解决两大问题。
(1)器材编码问题。军械器材保障门类复杂、层次多、信息量大,如果表达器材各类固有属性和附加属性的信息不统一,就无法保证信息流通与协调,难以实现快速、有效的保障。二战后,美军各级、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物资分类系统,由于分类不同、定义多样、互相封闭,致使物资信息杂乱、准确性极差,出现了大量的盲目采购、库存杂乱、保障不顺、战备不力等现象。针对由此带来的严重危害,美军启动了建设编目系统的工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美军的编目系统已发展为技术成熟的美军联邦物资编目系统(Federal Catalog System,FCS),为美军实现“全球可见性系统”、“支持多国联勤”、“远程技术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器材编码由单纯的编目发展成为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体系。现代的器材编码管理系统是以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采用标准化技术、数据元技术和信息技术,以物流为主线,对物资的来源、物理特征、性能特征、管理使用特征等信息进行统一组织、命名、定义、分类、描述和代码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对保障活动有效控制的一体化管理系统。
对于军械器材保障工作,仅有对器材信息的名称、规格型号的描述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器材的物理特征、性能特征、主管方、采购方、生产方、运输方、使用方以及储存、维修、质量、时间等数据进行全方位、多维度描述。通过统一分类方式和编码格式,对器材信息进行科学的划分和严格的定义。做到一物一码、一类物资一种描述。通过器材码、属性码、系统码、货位码的综合运用,实现器材网上请领、调拨、周转、维修、采购等保障活动的信息互联和互通,保证向各级各部门提供实时、有效的管理决策信息。
(2)信息融合问题。在军械器材管理工作中,各专业、各级保障部门都建立了各自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研制开发了许多功能各异的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库、电子文档等。但由于数据链的“接口”多种多样,数据格式也不统一,即没有标准的数字化平台,往往它们的通用性、兼容性都很差。对同一种信息经常会出现不同的定义、表达和理解,以至于生成许多重复、歪曲甚至是错误的信息。不仅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还给装备保障工作带来了隐患。为此,迫切需要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融合处理。
为了综合利用不同系统的各种信息,需要按照共用数据网和操作系统共享平台的要求,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以达到接口统一、信息融合的目标。首先,要统一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语言环境,使用互相兼容、标准化的数据库结构,克服系统之间、设备之间参数不匹配、制式不统一、标准不一致、信息流阻塞、甚至冲突等现象,打破它们之间固有边界,达到各项保障业务环节和过程的信息流同步、协调、可控;其次,对信息进行标准化定义,统一代码格式、文本格式和图形格式,消除重复环节,避免生成重复信息、歪曲信息和错误信息。
3 创新技术手段
随着共用数据技术的应用,信息自动获取、综合处理和分析已经深入各行各业,为人们提供各种管理和决策支持。因此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和运用最有效的信息技术,并解决以下三个关键性问题。
(1)网络通信技术及信息安全。近年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显示,现代战争作战与保障的指挥无不依赖互联网络。网络已经与现代战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对整个战争的胜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由于受军用数据网的容量、带宽、传递速度等条件的限制,各级器材部门和舰艇未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及网络的效能,无法满足器材数字化管理的要求。实时查询、资源共享和远程支援等可望而不可及,网络通信已成为瓶颈问题。器材保障要以各级装备部门现有的计算机局域网为基础,以军网为主线,地方专用共用数据网(如DDN等)为备用手段,必要时可采用无线电通信和卫星通信等方式,把各军代表局(室)、生产厂家、科研院所、军队院校、器材采购供应中心、仓库、基地、部队等装备研制、生产、保障和使用单位统一纳入管理系统,建立与装备维修和作战部门及各保障基地的指挥系统联网的通信网络,使器材管理系统成为海军作战信息管理系统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真正做到保障的精确化、实时化、一体化。同时,针对未来海战中军械器材管理信息系统可能遭受的攻击,积极开发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对信息进行高等级加密处理,提高器材管理数据网的抗干扰、防病毒和防失窃能力,做好信息安全防范工作,提高网络防御能力。
(2)器材自动识别技术。尽管目前海军各级军械器材仓库都已配发了计算机,但器材出、入库等信息的输入仍依赖手工进行,既增大了工作量,又使数据的准确率下降,这对器材保障工作极为不利。而自动识别技术,因其可准确识别进出物资的数据资料,对进、销、存进行一体化管理,操作使用简单、准确、高效等诸多优点,已在许多大型商业中心、物资配送中心、票务管理场所、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等地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自动识别技术是多项技术的集成,主要包括图形码、光学存储卡、射频识别装置(电子标签)、智能卡、传感跟踪系统等,可以自动获取资源数据,从而增强系统的识别、跟踪、记录能力以及控制器材、维修、设备和人员保障过程的能力,常用的有数字码、条形码、二维图形码、电子标签等形式。由于它的诸多优点,美军对自动识别技术青睐有加,如美军身份卡的背面就采用了二维图形码;光学存储卡通常被美陆军用来将基地补给和运输的数据传送给补给保障机构。
我们要借鉴外军对自动识别技术的使用经验,针对军械器材管理特点和实际,研究开发适合器材管理需求的识别技术,特别是该技术应具有与编码管理系统和器材管理系统相联通的接口功能,能准确记录器材出入库区的所有信息,对进、销、存实行一体化管理。
(3)可视化物流管理技术。可视化管理是指为器材保障人员提供有关器材的位置、外形、运转和状况的全部资源信息,并将大量分散、相互独立的管理信息联接起来,随时掌握部队人员、装备的状态和器材补给情况。可以提高器材管理信息的直观性和透明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重复和浪费,在各级形成一个“无缝隙”的、经济有效的保障系统,从而提高保障工作的整体效能。可视化系统在本质上是一个集成的数据环境,即能够进入中央数据源系统,以及存有基本性能、储存状态、运输状态、处理状态的资源数据的相关数据库,并能够把收集到的数据融合在一起,通过一种便于使用的方式把信息提交给用户。
在海军军械器材管理数字化平台上,开展可视化物流管理,需开发两种可视化系统结构。一种是固定系统结构,主要进行静态数据处理,如库存查询等。若用户想知道全海军哪里有某项器材,可以输入该器材编码或其它特征、属性提出查询,很快该器材的位置和数量就会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整个过程以网络为基础,由视窗平台驱动,非常直观。另一种是移动系统结构,可以处理如途中可视化之类的动态数据或实时信息,这种系统的开发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与其相关的技术主要有高速、大容量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等。美军对固定系统结构的开发已经比较成熟,对移动系统结构的完善推广正在进行中,目前已实现了器材司令部、器材供应中心、供应补给舰、海上舰艇编队、修理机构等单位之间的24小时联网。
4 调整管理体系
器材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涵盖了硬件、软件、体系和人才建设等各个方面,需要统一谋划,整体协调。因此,为适应保障数字化建设的要求,需对现有管理体系和部门职能做适当的调整。
(1)器材管理由“户籍制”向“身份证制度”转变。以往器材出入库时,均以账本形式进行管理,由保管员手工逐条输入信息(可称其为“户籍制”),不仅费时费事、效率低下、容易出错,也给库存查询、年终盘库等带来诸多不便,这种管理体制不适用军械装备器材日常消耗量大、流动性大的特点。应采用器材自动识别技术,依托编码系统对器材进行系统管理(可谓之为“身份证制度”)。即以现有的军械维修器材管理系统为基础,依托编码管理系统,实现器材管理由“户籍制”向“身份证制度”的转变。关键是要编设被授予最高管理权限的器材编码部门,专门从事器材信息系统编码资源的制定、发放、注销和维护,统一管理各类器材的编码资源,并不断加以完善,同时负责各基地、各仓库器材信息编码系统管理使用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
(2)建立机构互联、统一编程的战时器材保障信息管理体制。作为平战结合的器材保障体制,战时要把军代表局(室)、后方仓库、器材供应中心、基地、部队等单位的保障力量统一纳入管理体系,所以器材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必须满足建立一支机构寓编、平战结合、相对独立的装备器材应急保障部队的需要。
在机构互联环境下,器材管理数字化保障应以各单位原有的信息网络为基础,形成一体化的器材保障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并将其接入全海军的装备保障网络,解决各级信息的融合问题,保证其与各保障单位信息流的畅通。为了能够针对海上突发作战进行保障,故对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反应、实时查询、信息处理、防卫能力等要求更高。需要专项开发能对各仓库器材库存情况和参战部队装备现状实时掌握并对器材生产能力、市场采购供应能力、器材修复能力和战役器材保障态势及时做出科学预测、评估和辅助决策的专用软件。
(3)建立统一的军用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是一项与物流关系密切的信息化技术。在当今信息时代,利用因特网进行网上订货、网上交易和网上电子银行支付已经是很平常的业务。传统的物流配送过程是由多个业务流程组成的,受人为因素、时间因素影响很大。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业务流程由网络连接,若系统的任何一个终端收到需求信息,该系统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并能够拟定出详细的配送计划,通知各有关环节开始工作。即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业务可以实现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实时决策,并且这一切工作都是由计算机根据人们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自动完成的,通过全军乃至全国的采购系统组织供应,借助专业的物流配送系统完成发送,其高效、快捷不言而喻。
因此,要开发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实施网上采购和订货。同时,需对各级装备部门和军代表局(室)中负责采购订货人员的业务职能进行调整,并以现有的物流管理设施为基础,加强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如地区性器材供应中心)的建设,以适应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要求。由于军队采办工作的特殊性,其保密性要求很高,可考虑设立与军网隔离,专门针对地方采购的、统一的数字网络通信系统,采用可靠的网络平台安全技术,设置灵活、完善的用户角色定义和授权机制,对关键数据信息采用加密保存和机要传送机制,有效控制用户帐户和信息访问权限,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Digitalized Construction of Ordnance Equipment Informatized Support Practives
Zhao Jianzhong,Deng Jianqiu,Liu Yong,Cong Linhu
(Naval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Yantai 264001,China)
In this paper,we elaborated on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digital platform with a view to the informatized management of the naval equipment,then pointed out that to reinforce standardization the issues of equipment coding and information coalescence needed to be solved with priority,proposed to innovate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etc.,and at the end,attempted to adjust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garding administration philosophy,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etc.
ordnance equipment;informatization;digitalization;visualization
E242
A
1005-152X(2017)10-0142-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7.10.028
2017-05-14
赵建忠(1978-),男,山东聊城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装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