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发展困境分析及对策
——基于依恋理论视角

2017-03-12陈阳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看护人儿童心理

陈阳

(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农村留守儿童发展困境分析及对策
——基于依恋理论视角

陈阳

(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随之产生。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易出现心理问题。依恋是儿童和看护人之间的一种亲密情感联结,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通常与依恋类型的形成有所关联。因此,要加强文明村镇建设,制定保障合理的政策,增强监护的育人素质,父母应经常与儿童保持沟通,充分发挥学校、幼儿园的育人作用,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发展困境。

农村留守儿童;依恋理论;情感因素;关爱

一、研究背景

2016年2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制度机制,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对农村留守儿童加大关爱与保护力度,逐渐减少儿童留守现象,确保农村留守儿童有一个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并能够得到应有的教育。同时指出,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从根源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保护机制[1]。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标明,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大约有5 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 000多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在全部农村儿童中占比28.29%[2]。这个群体标签化明显。但这个群里又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与普通孩子无异,他们乐观向上,内心坚强,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却无法阻挡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类则内心脆弱,自我疏导能力不足,正如大众给其的标签那样,性格内向孤僻,不善言辞。但是从本质上讲,他们同样也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只不过他们没有遇到真正能够帮助他们的人。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严重,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本文通过依恋理论阐释与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在中国属于弱势群体。在农村,一些家庭的父母为了生计进城务工,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稳定做出贡献,但却把他们的孩子留在了家里,父母很少陪伴他们,陪伴他们的大多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我们所说的“隔辈人”。这些本应拥有幸福童年的儿童变成了留守儿童[3]。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大致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家庭层面,二是社会层面。从家庭层面来看,由于部分农村家庭家境贫寒,使得孩子的父母不得不外出城市务工。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从事的的大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待遇低的工作,这使得他们根本无暇照顾自己的子女。加之务工人员的工资和福利水平与城市工人相去甚远,以他们的收入水平想在城市中安身立足更是无从谈起。从社会层面来看,城乡二元制结构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农民工”在城市中无法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使得他们没有办法将孩子一同带入城市生活。另外,由于户籍等原因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基本无法在城市中的学校正常上学,即便有机会就读,其高额的费用也是一个务工家庭难以承受的。而城市中那些打工子弟小学多为民办学校,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这些问题使得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数量呈爆炸式增长。农村留守儿童是当下社会形态所孕育出的特殊群体,本质上讲,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的集中体现。这个问题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典型性,是一个亟待却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依恋理论

1965 年英国精神病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对依恋理论进行了初步构建,并在随后的几年用《依恋》、《分离、焦虑和愤怒》和《丧失、悲伤和抑郁》三部著作对依恋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研究。鲍尔比认为依恋是一种孩子与照料者之间的强烈的情感联系,依恋关系是儿童早期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恋关系在儿童成长时期为儿童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也为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情感支持,它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安全的依恋关系不单可以保证人的社会化过程顺利进行,也能保证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人格完善。鲍尔比的依恋理论融合了传统与创新,结合精神分析理论与进化论思想,对依恋理论进行了更加系统化的构建[4]。

三、依恋的类型及其特征

依恋的类型可分为安全型、回避不安全型、焦虑不安全型和恐惧不安全型。

(一)安全型

安全依恋型是一种良好的依恋类型,这种类型的儿童对看护人有较强的信任感与依恋感,把看护人视作安全的“港湾”,能在自由发展并探索周围的环境,对陌生人也能够友好相处,并表现出自信、独立和探索精神等优秀的心理品质。

(二)回避不安全型

回避不安全型是一种表现较为消极的依恋类型。这种类型的儿童虽然能自主探索与发展,但并不深入,与看护人的关系并不融洽,对待陌生人有消极回避的心理,有多疑孤僻的性格特征。

(三)焦虑不安全型

焦虑不安全型儿童对探索充满焦虑,对陌生人以及未知的环境充满不信任感,会表现出对于社会化进程的厌恶。

(四)恐惧不安全型

恐惧不安全型的表现是回避不安全型和焦虑不安全型的混合行为。这类儿童在生活中常常表现出恐惧不安等特征,缺乏自主探索与认知能力。这类儿童对看护人表现冷漠,由于长时间的不安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

四、依恋类型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

(一)情感缺失

鲍尔比的依恋理论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在孤儿院对于孤儿心理障碍的研究[5]。鲍尔比指出,孤儿的心理障碍完全是由于养育机构导致的,养育机构剥夺了一个成长中儿童对与一个或者多个成人建立关系的机会。安全依恋类型于儿童与看护人亲密的关系,不安全依恋类型则完全是由于这层亲密关系的缺失,如果这种缺失是长时间的、连续的,那么儿童的人际关系和情绪会严重受损。现实生活里,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在很小的时候便因父母进城务工的原因离开了父母的身边,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半年甚至一年才能见到父母一面,这些情感的缺失必然会对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二)看护人的教育方式

除开情感因素对依恋类型的影响,安全依恋类型的形成有赖于看护人的教育。一个人自出生以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看护人的教育方式以及受教育的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影响儿童依恋类型形成的关键因素。看护人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内心活动,这就是孩子与看护人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根本[6]。而离开父母的留守儿童在这样一个关键成长期,即便能得到其他亲人的照顾,他们形成不安全依恋类型的比率常常会比正常由父母教育的儿童高。

(三)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

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因素在依恋类型的形成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父母的婚姻质量更是重中之重。父母的婚姻质量更能直接的影响家庭氛围,家庭氛围从而影响整个教育过程。通常来说,父母婚姻质量更高的家庭,儿童越容易产生安全的依恋类型,反之,则容易产生不安全的依恋类型。研究发现,当家庭氛围变得紧张时,有些儿童从安全依恋类型转化为焦虑依恋类型,当家庭氛围慢慢缓解时。这种依恋类型还会逆向转变。儿童与父母分隔两地,加之生活条件较差,易导致家庭氛围紧张,从而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四、依恋理论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启示

儿童在人格发展及社会化初期,安全依恋型儿童在应对陌生环境及探索过程中会更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更多地从依恋对象处得到支持,并对陌生人表现出慷慨无私的态度;而不安全依恋型儿童在面对上述情况时可能会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容易出现焦虑等内心失调现象[5]。有外国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安全依恋类型的青少年在心理支持能力明显强于不安全依恋类型;不安全依恋类型的青少年在成长阶段缺乏看护人的支持,而且母亲或父亲分离的比率也远远高于安全依恋类型的青少年[5,7]。父母对于儿童的内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了心理支撑者的角色,良好的支撑能够令儿童从容应对各种困难与复杂情况。农村留守儿童对于普通的儿童来讲,他们的看护人也就是父母,由于外出务工,缺少与其父母的沟通,短暂的沟通过程难以弥补巨大的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的缺失,缺少的唯有任何都无法替代的亲情。所以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发展困境和不安全依恋类型很大的原因就是父母亲情的缺失,很容易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转变为不安全的依恋类型,从而产生很多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前面也提及安全依恋类型占所有依恋类型的60%,而对于留守儿童,父母亲情的缺失,一部分儿童会表现出缺乏自信,这些儿童可能表现出心理发育滞后等问题,表现出回避不安全依恋型的特征;另外还有一些留守儿童,缺少有效监护,有可能造成行为失控,甚至可能发展成所谓的“问题少年”,表现出焦虑不安全依恋型的特征。这部分儿童,害怕与陌生人沟通,缺少自尊,表现出焦虑与抑郁,有可能产生精神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依恋类型形成后形态较为稳定,但是也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依恋类型的形成不单单在童年时期形成,在平时情境因素的影响下也有转化的可能。

五、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发展困境的措施

(一)加强文明村镇建设

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精神文明程度高的,清新、干净、文明活动的环境,可以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高雅的活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使他们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农村村镇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给儿童一个清新、干净、文明活动的环境。

(二)制定保障合理的政策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增多,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将子女带在身边,而留在家里由其他人照看。因此,让父母能够将孩子带在身边是最有力的解决办法。虽然目前我们不能让出走的父母立刻回到孩子身边,但要从源头上改变“儿童进不了城,父母回不去乡”的无奈现实。比如乡村重构,就是吸引外出务工的年轻父母回乡创业和发展;制定相关政策,让农村留守儿童可以到城里跟随父母,在城里入园、上学。

(三)增强监护的育人素质

父母的素质一定程度决定着孩子的素质。父母应懂得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一个人和他的父母有很大的相似性。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位老师就是他的父母,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行举止、脾气秉性、为人处世准则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不能常在身边,只能由其他人监护,因此,监护人要增强素质,才能使守儿童健康发展。

(四)父母应经常与儿童保持沟通

许多调查中都有提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形成多为父母二人同时进城务工,监护人通常为祖辈,这意味着留守儿童大多时间都由祖辈陪伴。因此,如果祖辈能够积极回应儿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形成不安全的依恋类型。父母作为依恋类型形成的重要环节,外出务工父母应经常与儿童保持沟通,除开关注学习情况之外,还应该对儿童心理保持观测与调节。对于留守儿童应加强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与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对心态进行自我调节,提高自身心理适应能力,积极面对困难。

(五)充分发挥学校、幼儿园的育人作用

目前,在农村,由于学苗逐渐减少,小学撤并现象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要改善留守儿童的困境,就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设好的乡村学校,招聘优秀教师,这些资源是孩子们的文明之光和情感之烛。要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乡村教育的条件和质量,让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够享受到优秀的教育资源,对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综上,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当下社会发展产生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看似简单,但是能够反映出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我们能够提出的解决办法在现实情况下往往难以实现,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才能有效缓解留守儿童问题。

[1]祝建波.以制度完善化解“留守之痛”[N].海南日报, 2016-02-16(03).

[2]潘倩,王旗.高校留守儿童大学生心理调查[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01):48.

[3]马瑞娟,王秀丽.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J].警官文苑.,2010,(3):22-24.

[4]张玉沛,郭本禹.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及其临床应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1(01):66-70.

[5]金英.依恋理论视野下超生寄养儿童心理问题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4(05):99-101.

[6]成向东的读心术.谈儿童、青少年心理依恋[EB/OL].(2015-10-11)[2016-12-11].http://duxinshu.baike.com/ca tegory-108553.htm l.

[7]王玉花.依恋理论视野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1):11-13.

The Analysis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s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CHEN Yang
(SchoolofHumanitiesand SocialSciences,Shenyang University ofChemical Technology,Shenyang110142,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the du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prominent,and this generates the vulnerable group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Due to a lack of parent company,psychological problems occur easily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Attachment is a kind of intimate emotional connection between children and caretakers.Studies have shown thatpsychologicalproblemsof left-behind children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attachment type,therefore,itneed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ized villages and towns,formulate reasonable policies,improve educational qualities of the guardianship.Parentsshouldmaintain communicationwith children regularly.Itshould give fullplay to theeducational function of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soas tosolve thedevelopmentdilemma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attachment theory;emotional factors;affection

C 913.5

A

1671-0517(2017)03-0062-03

2017-04-13

陈阳(1992-),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化工大学社会学专业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看护人儿童心理
贫困农村地区儿童看护人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婴幼儿看护人构成特征及对儿童健康知识需求分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愿做手艺的看护人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