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制度的问题审思与路径建构
2017-03-12高爽
高爽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外交流处,辽宁 沈阳 110173)
高职院校教学制度的问题审思与路径建构
高爽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外交流处,辽宁 沈阳 110173)
探讨了高职院校教学制度的概念内涵,指出了高职院校教学制度存在教学管理制度缺乏特色性、教师教学制度缺乏合理性和学生学习制度缺乏科学性等具体问题,并从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教师教学制度和完善学生学习制度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优化高职院校教学制度的具体途径。
高职院校;教学制度;问题;路径
高职院校以应用型、技术性的教学体系为建设重心,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职业针对性和专业适应性的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始终是高职院校发展中的追寻目标和生存灵魂。因此,如何与时俱进地加强高职院校的教学制度建设,构建与应用型、技能型的职业教育要求相适应的特色教学制度,始终是高职院校的核心要务。
一、高职院校教学制度的概念解析
制度的概念主要是公众依照法律法规共同遵守和履行的行动准则和规范约束,具体表现为法律法规的条文、条例、规范等文本形式。教育管理的纷杂制度体系主要由国家颁布制定的立法制度或元典制度,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各项具体制度共同组成。当前,研究领域对于制度,尤其是教学制度的概念论述,大多基于演绎推理逻辑,其逻辑起点是制度的一般性和广泛性定义,通过见仁见智的理性推导,归纳教学制度的具体表达或特色结论[1]。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教学制度的概念,大多基于演绎推理逻辑,即从制度定义的一般性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得出教学制度的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安珑山(2002)认为,教学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创造出来的规范教学主体行为、整合教学系统结构的那些具有普遍性、稳定性的规则体系[2]。李德林等(2010)认为,教学制度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一般前提与外在环境,而且也是直接构成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生变量[3]。吉标(2011)认为,教学制度是对教学生活的制度安排,是由一套规范教学活动的普遍的、稳定的规则体系构成的,教学制度具有科学性、伦理性、价值性和文化制约性等特点[4]。综合而论,高职院校教学制度是连贯的教育规章和教学管理体系,主要指在高职院校的组织内部,要求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等组织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活动的准则和规范。高职院校教学制度涵盖高职学生选拔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全过程,是关于招生考试、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评价、学习评价等的综合体系[5],并将教学系统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各种行动联结、组成一个互动整体,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职能的有序、科学与高效。
二、高职院校教学制度的突出问题
高职院校教学制度建设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宏观发展态势和区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不相符合,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现象。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教学制度,尤其是教学管理制度、教师教学制度和学生学习制度等三项核心制度,无法满足且充分迎合高等院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现代立交桥体系建设、中高职衔接机制建设、高职院校校企联盟建设、高职院校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等问题,导致教学制度建设与高职院校发展实际不符合,致使教学制度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极大地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第一,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缺乏特色性。高职院校的种类丰富,主要涵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和师范等诸多类型,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各不相同,而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尤其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微观细节和实施细则中,依然存在“千篇一律、千校一样”的趋同化模式和仿效化条目,不利于高等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计划的制定与落实。第二,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制度缺乏合理性。高职院校教师的来源和组成,主要由具有一定学历的高校学术型毕业生和具有一定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组成。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由于教师身份属性的不同以及教学特长所产生的分歧和限制,致使教师的教学评价制度和职称评聘制度无法实现分类治理,成为长期制约高职院校教学制度建设的顽疾。第三,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制度缺乏科学性。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本科高校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主管能动差距,主要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欠缺,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等主体情感因素比较薄弱等,这些差异化的群体特征已经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制度科学性建设的关键因素。而由于长期扩招带来的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则使得学生学习制度只能具备大范围的普适性特征,而无法兼顾个体需求和因人而异。
三、高职院校教学制度的优化路径
(一)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改革教学制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一,开展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建设。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一项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应在遵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涵盖学分制、创新学分制、实践教学、主辅修制、教学管理人员规范、教学督导等制度体系。例如,学分制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一种大趋势,对高职院校全面开展学分制而言,应以科学的指导选课作为本质,以选修弹性作为重要特征,使得学生在校学习不受时间限制,修满学分即可毕业,毕业时间既可以提前也可以推迟。同时,在学分制的基础上,开展高职学生的创新学分制度探索,即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而获得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智力成果,或参加科技竞赛取得优秀成绩,经学校创新学分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定后被授予的学分,创新学分制是对现行学分制的完善和补充,是高职院校学分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有益尝试。又如,一些办学基础雄厚的高职院校可以实行课程主辅修制度,对学有余力或有特殊兴趣的一部分学生,允许以主辅修的形式选修计算机、英语、管理、经济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第二专业,使各种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之间融会贯通,形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复合能力,有利于学生多种职业能力的跨专业联合培养。第二,强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和服务性。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应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人员规范制度建设中应极力体现“仁心”、“仁治”的精神和理念。作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主体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时刻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真正确立“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道”意识,及时反馈教学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具体冲突,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和管理态度,认真倾听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客观意见和针对性建议,进一步营造平等、和谐、健康、向上的教学管理制度文化。第三,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一方面,全方位建设高职学生理论技术训练基地。以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践训练中心和各个二级教学单位的实验室为依托,立足校内资源,让学生在规范连续的指导下进行检验、应用和自主开发的理论技术训练。另一方面,及时开展教学计划规定的各课程实验项目。在实验中训练学生对于理论技术的检验能力、应用能力、转化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及时的实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强化实验基本技能和形成良好的实验意识。同时,开展高职院校校内实践平台建设的综合评价。主要检验高职院校各实验室的设备、仪器是否齐全,实验材料是否够用,是否能保证学生的实验时间,是否有专门的实验教师进行指导,通过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来检验理论技术是否扎实等教学辅助环节。
(二)改革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制度
教师教学制度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可靠保证。第一,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加强高职学生岗位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的企业教师指导制度建设。其次,积极建设高职院校新晋教师的岗位轮训制度,促进新晋教师在学术型和实践型之间的角色转换,逐步强化新晋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授课能力。最后,开展高职院校实验教师聘任制改革。实验教学是进行学生初级科研训练的基础,实验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过硬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讲师以上职称且具有相关职业领域的从业经验。同时,进一步创新人事管理机制,鼓励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高层次或离退休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实验教师也可由高职实验中心聘任,并根据学生的评价,同行专家的评议和推荐等形式进行直接任免。第二,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师任教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切实可行的课程质量评估制度和评价体系是高职教师教学制度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师教学制度建设过程中课堂质量评估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高职院校教学督导部门也应在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原有教师教学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具体的教师教学制度应为每项分级制度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如量化处理文本说明和分值权重等,并通过科学便捷的操作运行系统,达到真实有效的评价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秩序。第三,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培训制度。从教师培养制度出发,应重点培养既能讲授理论课、又能带领学生进行实习操作的“学术—实践”一体化教师;而从培训制度出发,应通过分阶段、分步骤、分领域等形式,大力加强专业骨干教师、重点岗位中青年教师的优先企业培训和在职学历进修,帮助其提高职业生涯领域的学术或技能短板。
(三)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制度
完善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制度,能够促使高职学生按部就班、井井有条地进行在校学习和生活,对于高职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规范学生行为,起到积极的驾驭作用。第一,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制度和自主管理制度建设。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与高职学校教学制度建设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制度应通过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的制度文本厘定和具体专业的试点尝试,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提供一定的弹性空间和权责边界限定。同时,加强高职学生非在校期间的学习纪律制度和自我管理奖惩制度建设,尊重高职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发展,区别对待各种非教学现象的出现和发生,鼓励积极的、正向的非教学现象,加大对高职学生的优秀榜样示范宣传和行为偏差警示教育。第二,健全高职院校学生学籍管理制度。高职院校传统的学生学习制度显示出刚性过强的属性,不仅反映在教学运行制度、评价制度等层面,而且也突出地表现在学籍管理制度上。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学籍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适应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与时俱进需要,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必须体现人本性,注重为学生的个体性学习以及权利维护等方面提供优越的制度文化软环境,应从原来的硬性单一的学年制逐渐过渡到弹性多样的学分制。第三,注重高职学生考试制度的规范化、创新化和科学化建设取向。高职学生考试制度的规范化、创新化、科学化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不可缺失的条件。高职院校的教学制度优化建设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式的考核考试形式,将传统的学期课程结束考试与课堂作业、课内交流与讨论、课内外实践锻炼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相结合,注重对高职学生的全方位、立体式学业评价。
[1]赵哲,宋丹.高校教学制度建设的问题及消解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6,(3/4):26-29.
[2]安珑山.论教学制度[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106—108.
[3]李德林,徐继存.试论教学制度的性质[J].课程·教材·教法,2010,(06):22—28.
[4]吉标.教学制度的现代品性探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27—313.
[5]王春春.深化教学制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届大学论坛会议综述[J].大学(学术版),2013,(06):93-97.
Problem s and Path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AO Shuang
(Liaoning Special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InternationalExchange Office,Shenyang Liaoning,110173)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of teach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tpoints out the lack ofcharacteristic of teachingmanagementsystem in the teaching system 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he lack of rationality of teachers' teaching system and the lack of scientific problems of student learning system.From three aspects,such as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reform the teacher teaching system and improve the student learning system,elaborated the optim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 teaching system specificway.
vocationalcolleges;teaching system;problem;path
G 712
B
1671-0517(2017)03-0031-03
2016-04-21
高爽(1980-),男,辽宁沈阳人,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