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语文中的“兴趣”教学
2017-03-11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李美琴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 李美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教学过程中,一旦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主动积极地去思考、探求、研究。那如何将学生的好奇心化为持久的兴趣,使他们始终保持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是语文教师应着力探讨的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以导激趣,引人入胜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一个好的导入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成功的导入恰似一幕喜剧的前奏曲,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奠定基础。不管是故事形式导入,还是创设问题导入;不管是奇闻趣事导入,还是生动画面导入;不管是音乐谜语导入,还是激情演示导入……教师只要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注意力,就能激起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譬如,我在执教施耐庵的《水浒传》导入时,就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主题曲《好汉歌》,使学生体会梁山好汉的义薄云天,迅速进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可见,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创设情境,引发共鸣
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使用一些教具,如挂图、音乐、多媒体等设置情景,还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心智愉悦,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驱使学生在激情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如此这般,只要我们善思苦学,就一定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春》一课时,朗读课文时配以有关春天的美丽画面,和上愉悦的音乐,让学生有一个感官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之情,学生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春天的美妙意境中。
三、课堂质疑,启迪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金钥匙。“疑”设得好、设得巧、设得精,设到点子上,就能叩击学生心灵,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课堂质疑是开启学生心智,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仅要敢问、好问、而且要会问、善问,并且要敢于标新立异。
语文的文本内容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而学生智力活动本身能够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的掺入可以使学生心智大开,思维活跃,这是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和利用的。课文中的悬念或矛盾点往往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精妙之笔。教学中,要能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可疑之处质疑。例如教学《天上的街市》,教师可这样设疑: 在“那缥缈的空中里”“美丽的街市”会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说“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了许多新奇而又切合文章主题的答案。当老师的话语像淙淙溪水一样流进学生心田的时候,就会拨动学生心弦,鼓起快速学习的风帆,推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机会,体验快乐
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产生满足感,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好语文”“乐语文”,学习效率一定会提高。乐学是爱学心态的充分表现,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习活动中,有乐学的精神才有探索的驱动力。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形成,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吸收才能被其接受。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变“一言堂”为“多言堂”,在课堂上必须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去学、主动去学,独立探讨,猎取知识,从中真正感受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能够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特别对于后进生更为需要,后进生在上课时比较被动,视上课为“煎熬”“受罪”,由于这种情感障碍,还何谈上课产生兴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擅于把握设计一些较为容易的问题,把机会给予他们,并给以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情感交流,激发兴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过程,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关心爱护学生,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只有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使学生尊敬你、信任你,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乐意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实事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所以,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虚心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要百问不厌,诲人不倦。授课时要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不能麻木不仁,对学生的要求置若罔闻。要尽量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心情愉快的接受教育。这时学生的思维最敏捷,学习效果也一定是最佳的。要建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要恰如其分。让学生在老师的真诚热情的鼓励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多表扬,少批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学生的好朋友,做学生的知心人。这样,自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再者,语文教学是爱的艺术,是一切高尚情操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并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引导、恰当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清晰美观的板书等。在语文课文的许多篇目里,到处洋溢着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文关怀。语文教师可用自身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感染学生,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欢迎你上语文课,喜爱语文课,学语文的兴趣也将会日渐形成和加深。
“教无定法,而贵乎得法”。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正视学生的实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就一定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相信这样,定能借助“兴趣”的东风,引领学生畅游语文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