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研课《孔乙己》的问题引导看教师专业发展

2017-03-11朱井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5期
关键词:教者孔乙己人物形象

朱井章

(江苏省东台市时堰镇中学,江苏东台 224200)

十七年的教师生涯多多少少会产生职业的疲倦感,那怎样才能走出这份感觉,实现自身的第二次成长呢?下面笔者结合一则教研课老师设计的几个小问题来谈谈笔者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些看法。

1 观《孔乙己》课例中的问题引导

问题引导1:鲁迅说孔已己身上有个坏脾气,请问是什么样的坏脾气?

问题引导2:文中肯定有许多具体表现孔乙己的“好喝”与“懒做”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画画。

问题引导3:我们先来说说“好喝”。刚才有同学说到了钱,那么孔已己是如何付钱的?“排”和“摸”是怎样的动作呢?哪位同学来模仿模仿?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咸亨酒店时,用“摸”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问题引导4:鲁迅先生的文字传神得很,从这两个词中,我们就体会到先生的语言魅力。文中有两处提到了孔乙己到店中喝酒,你们觉得喝两次酒就能说他“好喝”吗?请大家再找一找文中体现孔乙己“好喝”的其它语句!

问题引导5:大家读得很用心,我们常说“抓细节,悟精神”,我们的阅读,也应该提倡这种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深入文本,才能深刻地明白作品的内容,领悟作品的情感。那么小说中哪些地方又体现了他的“懒做”呢?

问题引导6: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变成一个“好喝懒做”的人呢?这当中透露了他怎样的性格?其他人对他的性格发展有影响吗?下面请小组合作谈论,并请组长将你们小组的意见记录下来,到时一并发言……

问题引导7:孔乙己的结局如何?

2 品“教后反思”

《孔乙己》是传统名篇,教者对此也进行了反复思考:一是怎样让一个严肃的话题变得具体可感;二是怎样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充分亲近文本。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在反复研读的基础上,笔者采取了先从学生感知人物形象入手,并重点分析,力求切入口小一些,课堂枝蔓少一些,集中精力研磨人物形象。并在研磨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至少阅读文本三遍以上,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筛选信息,整理有效的信息,从而完成对孔乙己这一形象的整体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顺势牵出对其他人物的感知分析,进而挖掘背景,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既了解了人物形象、把握了人物性格,又认识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从而初步把握了作品的主题。

为避免学生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保证学生在不受到外界的干扰进行独立的自主阅读。所以决定在细节处设疑,这也正是本节课的用心所在。在细节处设疑,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这样就能让学生自主地去捕捉信息、筛选信息,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欣赏水平引导学生反复研磨文本;在细节处设疑,不是说不进行宏观的运筹,而是不进行无聊的说教,力求点滴所得,都来自学生自主的感悟。

而对作品主题等方面的解读,则需要整合所有的教学资源。追求某个教学环节的多重效应,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整体系统性阅读、动态性学习。如研讨小伙计、掌柜等人时则是由研讨孔乙己的性格顺势牵连出来的,不仅对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进行了研讨,还引导了学生从社会环境上来剖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了解这些人物与孔乙己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这样就避免了静态的、形而上的分析。同样,研讨孔乙己的性格时,也是将其各个方面的性格整到一起,从而理解他所有性格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它们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

语言是语文之本,也是思维的内核。我们要体现语文课堂的本色就应该这样组织教学,就应该紧扣作品的语言。

3 谈教师专业发展

由此,笔者看到了课程的设计、创新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才应该是实实在在的首要校本资源,这一资源如果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好,笔者相信他们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教学反思一定会成为促进教师专业不断成长、能力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那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呢?

(1)与时俱进,细微处展示教师本色。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如果还停留在崇高的事业心、安分的态度,那已经是大大落伍了,要知道时代呼唤的是那些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更是教师的历史使命。

《孔乙己》这篇文章,也正因为教者读了很多教育案例、理论专著,才使得他能从学生最感性的人物形象入口,切入口很小,少了一些课堂上的枝蔓,揣摩人物形象也很集中。由点到面,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既掌握了人物形象,又看清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初步领悟了作品的主题。

在细节处设疑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实现了生生、师生及与文本的充分对话。“好喝”一词本是很常见的,以往教学中也最容易忽略了,更别谈有什么疑问了。而在这节课上,教者不仅通过设疑让学生找出了两次具体描写孔乙己喝酒的事情,还故意放慢了课堂节奏,让学生反复读课文,之后学生便找到了“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有几回”等词句来加以研磨,从而非常充分地得出其“好喝”这一结论,其中穿插的对“摸”一词的研讨,也充分彰显了细节的魅力。再如讨论“孔乙己结局如何”一问题时,也是让学生结合小说细节,反复斟酌,从而从孔乙己自身与社会两个方面揭示他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2)风雨彩虹,反思后促进教师成长。“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

纵观《孔乙己》的整堂课,及教者的课后反思,笔者认为教师的“自我反思”相当重要,它可以说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最重要的活水之源。从某种角度看,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他们的自我反思是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补充。过去的教师满堂言,现在教师要成为合作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效果。而且笔者认为教学反思就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1)课前要反思,即在课堂教学的实施前,既可以在备课时思考课堂问题是否能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文本,要不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能否联系实际生活,实现知识与态度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统一;(2)课中也要反思,上课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热情程度不高是怎么办,怎样才能让师生或生生的互动积极有效,课上的偶发事件如何应对,如何“见风使舵”——利用课上的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等;(3)课后反思就应该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常态,即在上课之后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问题提得不够合理,有哪些学生的困惑没能解答,以后的课上我该如何改进等。反思本身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只要具备质疑式、批判性的眼光,善于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展相关的反思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具理性色彩,更能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1]黄厚江.我和本色语文[J].语文教学通讯,2011(7):63-64.

[2]张敏华.我的本色语文观[J].小学语文教师,2016(3):70-71.

[3]黄春华.回归语文本色 提升语文素养[J].教师,2017(33):34.

猜你喜欢

教者孔乙己人物形象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新课程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