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蔬菜流通研究综述

2017-03-11谢金水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批发市场流通蔬菜

叶 睿 ,谢金水 ,李 庆

(1.江西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昌 330045;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南昌 330200)

蔬菜流通研究综述

叶 睿1,谢金水2,李 庆2

(1.江西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昌 330045;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南昌 330200)

蔬菜流通作为农产品流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文章对蔬菜流通的主体、蔬菜流通模式(传统流通模式、“农超对接”和“农社对接”模式)、蔬菜流通效率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针对蔬菜流通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指出以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蔬菜流通主体;流通效率;流通模式

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这一论断也契合蔬菜生产和流通。据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蔬菜年产量逾7亿吨,人均年占有量500多公斤,均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蔬菜总产销量已占全球市场份额一半以上。江西作为农业大省,蔬菜份额占农产品份额较大,而叶菜类蔬菜在蔬菜中的比例也是稳中有升。因此庞大的蔬菜产量需要灵活的流通渠道和流通模式,以及先进的流通技术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对蔬菜流通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梳理,对南昌郊区蔬菜流通模式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蔬菜流通主体、模式及效率研究

(一)主体研究

流通主体是流通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流通的顺畅和流通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意义。纪良纲认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之际,应该采取措施对农产品流通主体进行结构性改革。其一,要形成多元的主体形式,且必须是自然的,而不是由政府所操控的;其二,要实现经营目标市场化,充分利用市场的优势;其三,要实现管理体制一体化。他还提出在流通主体结构改革中应主要发展农民合作销售组合、代理批发商和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组织。纪良刚、刘东英首先指出作为流通主体的农民被隔离在农产品商业环节之外,不仅在蔬菜消费价格上涨时无法获得商业利益,而且在价格出现波动下滑时成为承担市场风险的最大利益受害者[1]。原因是作为农产品生产者的农户还没有摆脱或缓解小市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菜农种菜积极性一般是由上一年的市场价格决定的。2016年以来我国蔬菜价格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农业部关注的28种蔬菜年均批发价格同比上涨12%,创7年来新高。由于受到利益的驱动,蔬菜扩种积极性增强,因此2017年以来我国的蔬菜价格深跌,菜农普遍亏损,来年就会少种甚至弃种,造成供应短缺,价格暴涨。朱华友、谢恩奇提出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2]。就合作社而言,主要问题有:合作社体制不健全,规范化程度低;社内成员之间的公开交流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在合作社内的传递;一些合作社缺少专门负责信息收集与发放的人员,对信息的有效利用率较低,缺少专门负责销售的人员。而郑鹏从我国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现实出发,认为农产品生产者自身特性对其选择农产品流通模式具有重大的影响,另外农产品生产者特性的不同方面除了对流通模式产生不同的影响之外,对不一样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交易成本作为影响农户选择农产品流通模式的主要因素之一,信息、执行、运输、谈判等成本对不同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也会展现出不同的辐射影响力。

张振对山东、海南、上海、北京等地蔬菜专业合作组织、蔬菜流通代理经纪人、田间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蔬菜供应商、蔬菜第三方物流组织、超市以及社区菜市场等蔬菜进出口集散地和电商等蔬菜主要流通主体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对其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解释了各流通主体的功能和培育新型流通主体的政策[3]。陈耀庭在分析中国现阶段农业现状的基础上对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主体进行研究,认为农产品经纪人存在随意性强和抵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批发市场存在缺少准入和退出机制问题,容易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农贸市场存在基础设施陈旧、排污能力差、经营和购物环境差以及农产品价格混乱、产品质量不能保证的问题[4]。邹娜、邱英杰根据互联网对传统农产品流通主体影响的现实,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实现农产品流通主体优化建议[5]。

虽然目前有很多学者对我国农产品流通主体进行研究,但都是基于传统农产品流通主体基础上的,如农产品流通模式的转型升级、农产品主体的组织程度等,而对网络时代背景下农产品流通主体优化和流通主体的责任研究十分匮乏。

(二)模式研究

不同的流通模式显示着不一样的流通效率和流通成本,对流通主体的影响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方面。国外学者近几年的研究主要在“农超对接”这一流通模式上,生鲜农产品在现代超市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超市对生鲜农产品的销售创新,保持了超市的竞争力,对超市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超市将会对传统的农产品市场造成影响,但传统农产品销售市场的空间不会被超市完全占据。农产品超市的迅速发展已经对小农生产方式产生了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的生产经营,这就要求政府在信息、中介服务等方面加强对农民的扶持,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国外学者认为“农超对接”已经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不可或缺的模式[6]。

国内学者则从不同的角度对流通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以批发市场为主的传统流通模式方面,赵剑则在对四川省批发市场的运作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批发市场仍可能在未来蔬菜流通模式中占据一席之地[7]。而杨青松在深入研究蔬菜的流通模式之后提出,农产品流通模式不仅仅是流通主体(组织)单一存在的模式,而且是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模式以及超市为主导的流通模式并存[8]。张有望、肖小勇对蔬菜产业链和供应链进行研究后对寿光到北京的蔬菜流通归纳出两种经典的模式,并从流通成本的视角对大型批发市场和地头批发市场为主的两种流通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减少或改变不必要的蔬菜流通环节、优化蔬菜流通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意识和生产资料的使用率、积极推广新的蔬菜种植方式、协调蔬菜供给矛盾五个方面提出了减少类蔬菜流通成本和提高蔬菜流通效率的建议[9]。李靓、穆月英基于鲁、辽、京、津、冀五省市的调研,运用DEA-Tobit模型对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不同渠道下的蔬菜流通进行效率测定,结果显示农户蔬菜流通的整体效率水平低,大部分在低于50%的效率区间[10]。

在“农超对接”模式方面,李崇光等通过寿光到北京的蔬菜流通调研资料对不同蔬菜流通模式下的蔬菜价格的产生进行对比分析,将流通模式分为三种:一是以大型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流通模式;二是以地头市场为主的流通模式;三是以超市为主的流通模式[11]。比较分析后提出,从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功能方面看,以超市为主的流通模式中的交易比以大型批发市场主导和以地头市场主导的流通模式更具有优势;从价格形成路径来看,蔬菜价格形成的关键因素就是市场竞争;除此之外蔬菜价格的形成还受到蔬菜供给成本的影响,后者同时也对蔬菜价格形成的合理性具有标准判断性。黄洁在对浙江省鲜活农产品流通研究之后提出“农超对接”具有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有效减少流通环节的作用[12]。黄修杰、储霞玲在对广东省蔬菜方面“农超对接”模式进行SWOT分析后,认为其优势在于能够保障蔬菜的质量和保障蔬菜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以及实现商家和消费者的双赢,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与超市对接难、投入成本高的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实现基于产业链整合的蔬菜流通模式[13]。

在“农社对接”模式方面,王仁雪从“农社对接”模式的优劣点出发,对“农社对接”模式进行分析[14],她认为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的售价,使消费者利益得到保障的同时也能够对农户的利益伤害降到最低,最终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农社对接”模式同样存在着缺乏组织者、食品安全不能保障以及缺乏组织经验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优化。郑力文、刘同山认为现在的“农社对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社区菜站(点);二是车载市场;三是高端配送;四是综合展销。但是存在着资金紧张、人才缺乏、国家政策支持不够等现象,建议合作社要提高对接的能力,国家要建立相关的扶持机制[15]。史何新等对“农社对接”模式可行性进行分析,从环境、效益和模式三个角度阐述,总结了“农社对接”模式的优势和问题所在,并就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马凤棋从“农社对接”对蔬菜供应链的促进优化和基于蔬菜供应链优化的“农社对接”模式两个角度出发,剖析了“农社对接”模式的优势和问题所在,并提出需要从模式本身、政府扶持、营销方式等方面着手解决[16]。

(三)效率研究

蔬菜流通效率决定着蔬菜流通主体的经济收益。欧阳小迅、黄福华认为新农村建设应注重和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内生性增长,这就需要农户自身要提高专业化水平以达到经济增长的要求,同时还要深化分工,设法降低农村地区的交易成本和提高农民收益,而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提升流通效率实现[17]。寇荣则将农产品流通效率定义为在完整的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各种显性和隐性投入与正向和负向产出的直接或间接比较的结果,且据此设计了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18]。纪良刚、刘东英强调到目前为止我国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呈现出稳中有升的现象,但薄弱的农产品物流环节(冷藏技术和基础设备的落后)造成流通中的极大浪费,蔬菜等农产品中间环节损失率高达25%~30%,而国外农产品运输的损耗率只有3%[1]。许军指出农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价格会在每个环节中层层叠加,每个环节通常加价10%~20%,农产品流通到消费者手中,在整个环节中价格往往会上涨多倍[19]。

李春海对影响蔬菜流通效率的瓶颈进行分析,认为影响蔬菜等农产品流通的制度因素包括:国有部门的垄断、流通体制的不流畅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的自身缺陷等[20]。同时流通制度和管理创新的力度不够,其中以职能部门职责重叠、结构不完善最为突出。张雯丽以蔬菜为例,以市场信息和价格波动来调查宏观的流通效率,从流通时间、流通成本和品质安全方面调查微观流通效率,也就是从纵向产销环节和横向流通模式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对蔬菜流通效率进行测定,并从流通格局、生产主体、流通主体、流通设施、交易制度和方式等方面来分析,从政府和自身两个角度提出建议[21]。姜鹏等人从北京蔬菜流通现状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北京市蔬菜流通效率的因素进行权重计算,认为损耗率、准时率、订单响应时间和运输能力利用率四个因素影响最为突出[22],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蔬菜流通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在流通组织程度上,武丹、杨香合基于对保定市生鲜蔬菜产品的研究指出蔬菜流通需要经过生产者、产地市场、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市场、消费者六个环节,过多的流通环节加之受到运输条件和储存技术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产品的新鲜度,增大了无谓的损耗量,增加了流通成本[23]。造成的结果就是蔬菜社会交易成本不断增加,致使销售价格上升,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程思认为在流通环节中由于涉及生产者、收购商、代理商、运输商、销售商等多种渠道成员,渠道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和冲突。即农户与其他主体交易关系不稳定,容易造成交易成本虚高,流通效率低下。周勇、池丽华提出在流通过程中仍然以批发市场与传统菜市场为主渠道,以超市为代表和以电商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模式还没有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模式,因此造成农产品流通效率低下[24]。

在流通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上,张洁指出我国的流通基础设施和保鲜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绝大部分蔬菜是用卡车运输的,蔬菜的运输和交易过程基本都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并没有固定的场所,很少有冷藏和保温设施。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和技术手段落后最终导致流通中蔬菜损耗率不断增大,运输效率不断降低。同时张振根据山东、上海、海南、北京的调研结果认为在设施建设方面,多数批发市场一般优先建设用于批发和零售的交易大厅或交易区,但是用于蔬菜储藏等基础设施相对简陋,商务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更是缺乏[3]。同时在软件建设方面,各类市场还不能及时进行市场价格的监测和预报。卜锦迪对河北省的蔬菜流通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河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基本上都是采用当面成交、现金结算的传统交易方式,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还较少,同时农民基本上都是凭借自己的主观生活经验来决定生产农产品的种类、数量以及销售价格,没有正规的政策性导向和专家指导,在信息获取方面较为薄弱[25]。

在流通信息获取上,李连英、李崇光指出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明显落后于国家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我国大概有25%的县市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缺失,大概50%的乡镇见不到农业信息服务站的存在,服务网络扩展和延伸速度缓慢,造成流通主体不能尽快地适应市场的变化[26]。并且我国农村的信息网络极其落后,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没有信息设备的配置,不少市场仍然采用传统的广播、板报等原始方式发布品种、价格变动信息。有些市场缺少信息服务意识,农民不能及时了解各地的农产品供求情况和农产品价格变化信息,这易导致交易缺乏信息指导性,最终减少农民的收益。

为了使农户和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保障,缓解甚至解决“两头哭,中间笑”问题。有学者对此做出了相关的学术研究。王素玲等提出要培育现代蔬菜流通主体,提高蔬菜流通组织化程度。打破现有以个体户为主的局面,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强各流通主体的联系和提高其抵抗风险的能力以及经营水平[27]。纪良刚、刘东英也认为需要创新农村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1]。要将农民的利益和各级经济组织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让农民切实获得更多的利益。赵玉阁等人提出要加强政府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28]。通过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实施改变农产品市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打造一个适合农产品流通的环境。同时要调整税收,给农民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生产,提高其生产积极性,最终使其利益得到最大化。许军也认为政府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和流通体系的建设,促进管理科学化[19]。

加快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价值,需要信息技术现代化、数据标准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使流通主体能够及时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并做出判断。李连英、李崇光指出需要加快农产品信息化建设[26]。首先,应该在政府的带领下加快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的步伐,建立稳定有效的连接政府、农产品供应者、农产品消费者与销售市场的信息体系,通过多种媒体进行传播和传递,使农产品生产和消费间的信息、区域间的信息有效衔接。其次,应加强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使信息能够及时发布,且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还需要成立专门的农产品信息中介组织,做好农产品信息发布的监控工作。

三、述评及展望

本文对蔬菜流通的主体、蔬菜流通效率、蔬菜流通模式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针对蔬菜流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蔬菜产业的研究而言,国外学者虽然在这方面没有专题研究,但是在宏观层面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国内的蔬菜产业流通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蔬菜产业经济方面的流通问题研究十分有限,相关成果比较少,研究比较分散,还远远没有系统化。未来蔬菜流通的研究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一是在信息获取上应该进一步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现今的流通模式中,大多数都停留在传统方式上,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市场需求信息和价格变化信息。互联网能够及时传递市场的供给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信息,使农户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信息,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二是要加快流通主体的规范性建设,尤其是批发市场建设。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还是以批发市场为主导,其在农产品流通中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对批发市场进行改造,更新基础设施,完善批发市场的流通功能,保障农产品流通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需要政府的政策和法规支持,保障批发市场正常运转。

三是关注国外农产品流通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善。国外注重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中介组织,为流通发展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质量保障体系,这两点值得国内学习借鉴。

[1]纪良刚,刘东英.农产品流通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思路[J].商场现代化,2011(32):9-11.

[2]朱华友,谢恩奇.区域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基于浙江省金华市的实地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3(10):63-68.

[3]张振.蔬菜流通主体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山东、上海、海南、北京的调研[J].经济研究参考, 2014(62):13-19.

[4]陈耀庭.农产品流通中的各主体优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8):9-10.

[5]邹娜,邱英杰.“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流通主体优化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3):78-79.

[6]Bignebat C,Koc A A,Lemeilleur S.Small producers,supermarkets,and the role of intermediariesin Turkey’s fresh fruit and vegetable market [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9(s1):807-816.

[7]赵剑.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蔬菜物流发展模式研究:以四川彭州为例[J].农村经济,2010(7):116-118.

[8]杨青松.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

[9]张有望,肖小勇.流通成本视角下蔬菜流通模式的比较研究:基于山东、北京的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2015(5):157-162.

[10]李靓,穆月英.批发市场主导模式下不同渠道蔬菜流通效率的比较:基于微观农户视角的DEA-Tobit模型[J].中国流通经济,2017(4):69-76.

[11]李崇光,肖小勇,张有望.蔬菜流通不同模式及其价格形成的比较:山东寿光至北京的蔬菜流通跟踪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2015(8):53-66.

[12]黄洁.基于农超对接的浙江省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分析[J].商业时代,2013(3):34-35.

[13]黄修杰,储霞玲.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省蔬菜流通模式发展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5(11):2073-2079.

[14]王仁雪.“农社对接” 模式的优化策略研究 [J].北京农业,2015(15):308.

[15]郑力文,刘同山.“农社对接”: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物价,2013(8):77-79.

[16]马凤棋.基于蔬菜供应链优化的“农社对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16):221-224.

[17]欧阳小迅,黄福华.入世对我国农村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 2013(1):68-76.

[18]寇荣,谭向勇.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分析框架[J].中国流通经济,2008(5):12-15.

[19]许军.我国农产品流通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应对思路[J].经济纵横,2013(3):92-95.

[20]李春海.制约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制度瓶颈及其消减[J].财贸研究,2005(3):22-26.

[21]张雯丽.蔬菜流通效率分析与探讨:基于纵向产销环节和横向流通模式视角 [J].经济研究参考,2014(62):28-39.

[22]姜鹏,郝利,任爱胜.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北京市蔬菜流通效率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J].江苏农业科学,2014(2):402-404.

[23]武丹,杨香合.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保定市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 [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2011(3):365-368.

[24]周勇,池丽华.我国农产品流通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商业时代,2014(35):7-10.

[25]卜锦迪.河北省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9):177.

[26]李连英,李崇光.中国特色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 2012(2):21-26.

[27]王素玲,陈明均.我国蔬菜流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蔬菜,2013(7):1-5.

[28]赵玉阁,戴孝悌.中国农产品流通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5(1):13-16.

Vegetable Distribution Researches:A Literature Review

YE Rui1,XIE Jin-shui2,LI Qi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5;2.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chang 330200,China)

Vegetable distribution,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The present paper reviews and sums up literatures researching into the three aspects of vegetable distribution:the main body,distribution patterns including the traditional pattern,farming-supermarket docking and farming-cooperative docking,and distribution efficiency.It points ou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vegetable distribution,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and gives directions and priorities for future researches.

main body of vegetables distribution;distribution efficiency;distribution pattern

F 252.8∶F 762

A

:1671-4806(2017)05-0041-05

2017-08-10

江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JXARS-06)

叶睿(1993-),男,浙江金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产品流通与贸易;谢金水(1960-),男,江西兴国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李庆(1972-),男,江西南昌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与农业经济管理。

(编辑:张雪梅)

猜你喜欢

批发市场流通蔬菜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奇怪的蔬菜
蔬菜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