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向培养士官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

2017-03-11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士官部队学院

孙 辉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 甘肃 兰州 730021)

定向培养士官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

孙 辉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 甘肃 兰州 730021)

文章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士官培养工作为例,从建立协同培养机制、管理保障标准、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提出定向培养士官人才的建议,旨在对同类院校士官培养工作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定向培养; 士官; 机制

2012年,原总参谋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的通知》(参动〔2012〕5号)[1],按照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在高职院校为部队定向培养军地通用士官。随着国防建设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部队对士官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士官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定向培养士官育人机制,提升士官人才培养质量,对高职院校服务国防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定向培养士官的背景意义

1.1 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定向培养士官是高职院校对接军队建设需要,发挥高职教育培养专科技术技能人才的优势,为军队“量身定制”、输送技术兵的创新之举,是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重大战略的成功实践。

1.2 有利于国防现代化建设

定向培养士官工作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按照需求牵引、保障重点、确保质量、注重效益的原则,部队直接从非军事部门招收士官。定向培养丰富了部队高素质士官来源,特别是对专业技能较为复杂、部队没有培训来源或培训数量不足的高素质专业士官的培养使用提供了可靠的渠道保证。部队和学校联合实施人才培养,促进了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加快了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对于国防现代化建设有积极意义。

1.3 扩大了职业教育影响力

士官培养工作要求职业院校在深化军地协作的基础上,实行严格的标准化教学和军事化训练管理。通过士官培养的深入实践,倒逼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院校加大硬件和软件投入,实现军地联合招生、协同教学、共同管理。同时,定向士官毕业生工作稳定和发展前景好,保证了生源质量,拓宽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渠道,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2 定向培养士官的工作实践

2.1 建立“三方协作”士官人才培养机制

2.1.1三方协作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原则和“依法、依规、择优”录取原则,“军、地、校”联合制定《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招生工作办法》,从时间、内容、标准、责任单位和检查监督五个方面,规范程序方法,明确职能分工,确保工作质量。“军、地、校”三方密切协作,坚持把政治合格作为首要条件,把身体合格作为硬性指标,把从军意愿强烈作为选拔依据,把高考分数作为选拔底线,把择优录取作为基本原则,严密组织志愿填报、体格检查、政治审查、面试考评、投档录取。在把好“入口关”的基础上,制定士官学员《退出和递补制度》,对士官学员队伍实行淘汰、补充动态管理,保证士官学员的培养质量。

2.1.2需求导向 定向培养士官突出“学院供”与“部队需”的结合,学校必须严格按照部队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院通过信函问卷、座谈交流、组织调研等方式,对毕业入伍后士官生的工作状况、思想状况、生活及学习状况进行跟踪调研,听取部队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和课程设置及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按照部队“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军人要求,确定了培养“政治素质强、职业技能强、吃苦精神强、道德素质强”的“四强”士官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根据不同部队、不同岗位的具体要求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做到知识技能个性对接,实现入伍即上岗。同时,注重强化入伍动机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军政训练的针对性,引导士官坚定理想信念和从军报国信心。

2.1.3军校共商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在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调研部队业务要求和岗位标准,按照“不同军种、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军校共商个性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制定士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一年一度的定向培养士官军地联席会,军地双方教师、教官针对不同专业士官的知识、素质、能力要求充分讨论。会后,学院组织院内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根据部队需求认真分析各专业士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架构课程体系并邀请部队专家再次参与讨论和修订工作。不断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部队的需要,保证了教学内容以需求为导向,从执行标准上也保证了士官生的培养质量。

2.1.4军校协作 分段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专业教育、政治教育、军事训练管理这三方面素质的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士官人才的必要因素,缺一不可。结合部队、地方预备役、学校各自所长,学院探索实践了“部队提培养标准,学院抓专业教育,预备役练军事素质”的“军、地、校”三方合作育人机制。军政课程:部队与学校共同参与,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军事训练:学院聘请部队专业人员全程指导,确保科学、达标;专业课程:部队与学校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学院负责授课,部队抽查考核,过程考核,保证质量;校内实训课程:学院主导,部队参与,共同参与实训室建设和项目开发;校外实训课程:部队主导,学院参与,紧跟部队岗位一线需求。在专业教育方面学院教师发挥所长,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部队兼职教师发挥所长,在军事训练管理方面预备役教官发挥所长。

2.1.5军校融合 多维抓好思政教育工作。学院紧跟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形势,不断优化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利用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党团活动、观看爱国电影等方式,深入开展新一代“四有”军人教育,把党的新理论转化为教育教学要求,引导士官生坚定政治信仰、树立精神支柱、立身行为准则。广泛开展定培士官入队宣誓、写第一封家书、演讲比赛、专业技能竞赛、军事课目表演、出征晚会等活动,组织士官生承担学院日常巡逻和大型活动的执勤、安保任务,让士官生时时接受军事文化的熏陶,坚定士官生携笔从戎、献身国防的思想。同时,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训练中,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出现的思想问题,采取宣扬先进典型、开展文娱活动、进行理论问题讨论等活动,把教育延伸到训练场,让教育变虚为实、化大为小,真正看得见摸得着,寓教于乐,让参训士官生在训练、生活中受到激励和启迪。

2.2 搭建定向士官管理保障标准体系

2.2.1探索了“士官学院”管理模式 学院专门成立士官学院,作为单独设置的二级学院,与武装部合署办公,对士官学员的教育、管理、军政素质训练及全校学生的国防教育、军事训练进行总负责、总协调。士官学员的教学由教务处和相关专业二级学院负责,其他工作由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学院每年设置士官工作专项经费,从人、财、物和制度上给予优先保障。同时,注重顶层设计,着力构建部门协作、全程联动的工作机制,保障士官招收、培养和选送工作的顺利开展。

2.2.2制定了士官人才培养标准体系 通过总结近几年士官人才培养的经验,参照部队有关标准,学院制定定向培养士官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在专业知识培养标准、军事技能培养标准、行为养成培养标准、设施保障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建立士官生综合素质测评机制,设立优秀士官生、优秀士官生班等先进个人、集体评选项目,设立“士官生专项奖学金”,引导士官生个人和集体自觉追求进步。

2.2.3实践了“军”字特色养成教育 为了使士官学员在入伍后尽快适应部队生活,促进校门与营门的无缝对接,学院在坚持以专业素养为核心的基础上,加强军事化管理,着力培养其军人特质,以突显“军”字特色。按照条令条例,严格规范内务秩序,落实请销假和一日生活制度。每周组织召开总结学习会、党团支部会。开展抓理论、抓实践、抓军容、抓养成、抓争创等“五个严抓”活动,从日常学习、生活的细节抓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士官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工作作风。

2.2.4完善了士官生培养基础设施 根据基层连队建设纲要,着力建设“军味”浓郁的教育管理和生活环境。学院建立了包括战备设备保障标准、实训条件保障标准、住宿保障标准、军事训练保障标准等士官生培养设施保障标准;建成了定向培养士官办公室、预备役营(连)部、党团活动室、士官生军事训练中心、军人文化活动室、士官公寓等设施。按照预备役团基层(营)连库室建设标准,在士官生公寓楼内建成了标准化的“三室两库”,系统配套了军事训练、抢险救灾、生活保障的各类器材,同时注重加强士官生公寓“军营”文化建设,为士官生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3 构建“三方联动”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2.3.1构建了基于过程管理的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学院在实践中探索制定了“三线监控、三级管理、五个系统、六维评议”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其中“三线监控”是指在教学主管副院长的领导下,部队训练基地负责教学效果抽检,教学督导室负责教学过程日常督导,教务处负责教学过程管理,形成协调配合的质量控制网络;“三级管理”是指学院(教务处)、士官学院、教研室的三级质量管理机构,形成“部队训练基地→学院→士官学院”“督导室→士官学院督导组→学生”“教务处→士官学院→教研室”三个管理维度;“五个系统”是指监控体系由目标、保障、评议、反馈、改进等五个子系统组成;“六维评议”是指部队、教学督导室、教务处、士官学院、在校士官、入伍士官等组成的多元评议主体。

2.3.2建立了基于部队反馈的培养质量改进制度通过每年制定部队回访计划,分组划片成立以主管院长为组长,就业处、教务处及各教学单位有关人员为成员的部队回访小组。根据士官生从事的主要岗位,在不同军种、不同军区了解学生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一是从毕业士官满意度和部队满意度两个角度调查部队对学院士官人才培养质量认可度,对学院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对工作中的不足进行专项整改;二是从毕业士官生素养、工作能力、核心知识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调研,对学院育人工作和教学工作进行分析,通过拓宽育人维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结语

定向培养士官遵循院校培养与部队需求有机统一的原则,聚合了部队和院校双方优质资源。从本质上看,它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迁移,按照校企合作机制实践军校协作,实现了部队、地方、学校、学生多方共赢。剖析定向培养士官人才培养机制的核心,就是以需求为导向、协同培养、实现共赢发展,这也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基本路径。

[1] 总参谋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的通知:参动〔2012〕5号[A].

[2] 袁恺君,许军. 做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国防,2013(2):24-25.

[3] 柳其红. 定向培养海军直招士官生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定向培养海军直招士官试点为例[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95-97.

ResearchandPracticeontheMechanismofCultivatingSelectedStudentstobeSergeants

SUNHui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ffairs, Lanzhou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cational College, Lanzhou 223003, China)

Taking the practice in Lanzhou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c-Tech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establishing collaborative cultivation mechanism, the criteria of management guarantee, and the system of quality control, which is of significance for training similar type of students. It also gives references to the reform of personnel cultivation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ltivate selected students; sergeant; mechanism

2017-07-11

孙辉(1983— ),男,陕西铜川人,讲师,研究方向:安全工程,职业教育。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7.06.005

G 649.21

A

1671-7880(2017)06-0017-03

责任编辑陈桂梅

猜你喜欢

士官部队学院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老部队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咱是士官
我院成立士官学院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