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体育体能训练创新方法分析与研究

2017-03-11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高 琦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400)

长时间以来,我国在发展竞技体育事业的过程中一般将优势项目集中在技能主导类型方面,体能主导类的竞技项目总体发展能力不足,运动员的体能不足以支撑高强度的运动,严重限制了我国体能主导类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所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要想全面促进体能主导类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就应该对竞技体育体能训练方面的创新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循序渐进的改善现状,全面促进竞技体育体能训练效果的增强,为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保障。

一、我国竞技体育体能训练创新性不足的原因

要想对体能训练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首先应该对当前训练落后的原因形成系统的认识,进而结合落后的原因积极探索相应的强化训练措施,为竞技体育体能训练的创新和训练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综合分析,我国竞技体育体能训练创新性不足的原因在以下方面有所体现。

(一)体能研究起步晚,落后的理论无法为实践提供有效指导

我国针对竞技体育体能训练的研究起步时间相对较晚,一直到1979年在改革开放作用下,我国重新返回到国际奥运赛事中,中外体育交流才日渐增多,中国竞技体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在初期发展阶段,中国竞技体育项目主要以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射击和体操项目为主,在体能型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方面呈现出落后的趋势[1]。受此影响,我国相关研究人员也并未认识到体能型竞技体育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理论研究呈现出落后发展态势,而落后的研究理论无法为体育运动技能训练提供相应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体能训练严重不足,对技能训练效果的提高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可见要想提高竞技体育体能训练效果,就应该加强对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视,力求能够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行有机结合,促进我国体育运动体能训练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二)项目体征认识存在模糊性,训练方向出现了偏差

长时间以来,我国在发展竞技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对很多运动项目的认识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一般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对项目特征的相对忽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体能训练出现了相应的偏差,对体能训练效果的提高产生了相应不良影响。如在对中长跑特征和性质进行界定的过程中,将其认定为高速度耐力运动项目,所以在训练实践中应该对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进行有效训练。但是这种认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无法对运动员的实际训练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所以相关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后提出,应该将速度和耐力训练进行有机结合,突破传统思维限制,对中长跑项目的特征进行重新限定,认为在中长跑训练中,应该将速度耐力训练作为基础,将速度训练作为核心,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力量训练的重视,以力量训练作为基本保证[2]。基于此,在训练中提出了应该实施有氧耐力训练和无氧耐力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方式,有效增强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力量输出和速度能力,切实保证训练效果。可见,只有重新认识中长跑运动的性质和特征,才能够制定更为科学的训练项目,促进训练效果的全面提高,为我国体能型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助。

二、对我国竞技体育体能训练活动进行合理创新的措施

在发展竞技体育运动体能训练工作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方式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促使运动员更好投入到竞技比赛中,为运动员的发展和我国体能型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3]。具体来说,对竞技体育体能训练活动的创新进行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系统的探索。

(一)高度重视训练员在创新训练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综合分析国际先进经验,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在开展体能训练的过程中都尝试配置专门的体能训练教练人员,并且将体能训练从综合训练中独立出来,希望能够切实保证体能训练的实际效果。但是在我国竞技体育体能训练中,一般的运动队伍都不会专门配备体能训练方面的教练员,并且体能训练与其他多种训练相结合,在总教练的指导下完成训练项目。而在我国竞技运动体系中,大部分的教练员都是由运动员转变而来的,并且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教练方面,这些运动员和教练员往往缺乏专业、系统的训练知识,并且训练能力体系缺乏完善性,甚至从一定的角度进行分析,由运动员转型的教练员实际上无法为体育运动体能训练提供科学的指导,并且更为强调技术和技巧训练,导致我国竞技体育运动中体能训练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4]。教练员在体能训练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而在竞技运动体能训练中要想真正构建训练的主体地位,教练员就应该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适当的培训和明确训练员的重要地位,引导教练员结合实际训练需求对训练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突出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训练效果,保证教练员能够将更多的训练精力集中到体能训练项目中,促进竞技体育体能训练项目取得新的发展成效。

(二)明确竞技体育体能训练创新活动中三个层面关系

对竞技运动体能训练项目进行创新,应该保证训练的层次性和方向性,并且按照实际情况结合训练活动的不同层次探索差异性的创新措施,希望能够真正突出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借助观念创新为制度创新提供相应的指导,借助制度创新为技术和理念的创新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促进技术创新和观念创新取得新的发展成效。这样在对体能训练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就能够突出创新的科学性,有效提高体能训练的效益,促进体能训练在新时期取得新的发展成效。具体而言,在竞技体育体能训练中应该突出观念创新的重要性,明确体能训练在综合训练中的核心地位,借助训练观念为体能训练提供相应的思想指导,促进体能训练效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我国体能训练的长时间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直接造成部分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发展水平偏低。在具体训练实践中,部分教练员单纯的认为只有实施大量的训练才能够保证训练效果,对训练的科学性缺乏应有的关注,导致部分运动人员一直参与到低效能的训练中,伤病严重却无法真正提高自身体能训练效果,综合竞技能力的增强受到极大的限制。在我国足球运动体系的体能训练活动中,就长时间坚持12分钟长跑耐力训练的训练方式,训练存在盲目性,无法为运动员参与足球竞技运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助,训练效果严重不足[5]。由此可见,对体能训练存在的错误认识造成足球运动中体能训练效果受到极大的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中国男子足球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所以应该引入创新的训练观念,以创新的训练观念为指导对训练活动的制度和技术进行有效创新,并加强对国际先进经验的借鉴,进而促进整体训练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我国体能型竞技运动训练才能够循序渐进的取得理想的训练成效,整体训练效果也会显著的提高,对竞技训练效果的提高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逐步构建竞技运动体能训练创新体系

在当前竞技体育运动中训练创新体系的构建也会对训练效果的提高和训练科学性的凸显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真正认识到训练的重要性,并结合体能训练的实际需求尝试构建科学的训练体系,才能够对创新体系结构和其中涉及到的相互作用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并探索更为有效的训练方式,增强训练效果,促进体能训练作用的全面发挥,为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在新时期获得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并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国际交流活动中,吸收国际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加强对创新体系的构架,促进创新体系作用的发挥。在具体创新活动中,一方面应该认识到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取得的良好成绩,并且深入探究体能训练活动,希望能够在研究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与国外其他国家形成良好的交流体系,在参观访问和学术交流活动中促进先进观念的形成,切实保证训练效果[6]。在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创新,能够真正发挥外国理念的指导力度,保证我国训练创新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体能训练效果的最大限度提升提供相应的保障。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也应该积极探索自主创新措施,希望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自主创新形成个性化训练风格,突出中国体能训练的优势,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竞争力。如震动训练和悬吊训练都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并在我国得到适当创新的,体能训练效果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凸显,对整体创新训练效果的发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对创新机制进行完善,构建紧密相连的创新环节。在构筑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对创新机制的完善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只有结合不同的创新环节加以探索,并在不同环节之间形成紧密相连的关系,才能够真正突出创新机制的完善性,促进创新作用的全面凸显,为我国体能训练效果的最大限度发挥提供坚实的保障。例如体育运动中体能训练的相关研究人员对国外皮划艇队伍中的划桨方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履带式的运动方式更能够促进皮划艇运动力量的发挥,并且能够形成特殊的运动优势,凸显皮划艇运动的优势。所以结合这一特点,相关教练人员对体能训练方式进行改革创新,逐步加强不同训练环节之间的有效联系,逐渐形成了特色的创新训练机制,整体训练效果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凸显,对我国皮划艇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最终在奥运会竞技赛事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7]。可见对创新机制的构建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能够为体能训练活动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辅助。

最后,探索专项化的训练手段,构筑精细化的训练设计。随着世界竞技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竞技运动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体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训练活动中也应该正确认识专项化训练对训练效果的影响,探索更为科学的训练方法,并结合训练实际需求构筑精细化的训练设计,以期可以为体能训练项目提供相对科学的指导,促进训练效果的最大限度凸显,在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同时也为我国竞技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8]。在具体专项训练活动的过程中,从技术层面入手创新训练措施应该将创新训练方法与专项训练进行紧密结合,并对精细化训练工作进行有效监控,保证运动员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身体素质能够保持在最佳状态,在不损伤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训练效果,为我国竞技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保障,全面加快我国体能型竞技运动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综上所述,我国运动员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在技术类体育项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甚至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是还应该明确认识到当前我国竞技体育体能训练方面还有所不足,甚至身体训练效果已经开始对体育运动中体能型竞技运动的发展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所以必须保持对竞技体育体能训练创新活动的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创新优化措施,进而借助不断的创新改善训练现状,满足竞技体育体能训练的基本需求,切实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全新的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侯云,侯佳.对青少年竞技体育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J].青少年体育,2016(8):84-85.

[2]胡博.现代竞技体育体能训练的几点思考[J].读书文摘,2015(24):45.

[3]范丽萍.关于体能训练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竞技体育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4):55.

[4]王静宜.我国竞技体育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文学旬刊,2016(3):183-183.

[5]李志勇.对当前我国竞技体育领域体能训练的重新审视[J].体育时空,2015(19):28.

[6]倪秋月.对我国竞技体育体能训练中存在问题的研究[J].教育,2015(25):58-58.

[7]刘文娟.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创新体系分析[J].魅力中国,2016(36):47-49.

[8]刘光标.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创新体系分析[J].运动,2015(5):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