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探究

2017-03-11叶洪珍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叶洪珍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2011年10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考试中心印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指出教师资格考试的目标:“具备学科教学能力,掌握拟任教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运用。”[1]2013年8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规定:“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坚持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和专业化导向。”[2]

教师资格考试已经推行,以考促改的局面初步形成。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突出师范教育的实践取向,注重师范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必须与时俱进,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做到“课”与“证”融合。《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强调“师范生教育实践是实现教师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教师最重要的保障环节”。[3]构建以培养优质小学教师为目标的教育实践体系契合教师资格考试的时代需要和小学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

这些年来,师范教育蓬勃发展,实践教学持续推进,但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仍有不足:一课程定位不够合理。某些院校的教育实践在教学体系中的比例少,处于附属地位。二制度保障不够有力。一些院校的实践教育缺乏系统性,管理和保障相对薄弱。三师资队伍不够灵活。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多是录用的高校毕业生和聘请的高校教师,懂小学教育实际的教师少。四实践基地不够完善。实践基地建设力度不够,实践条件不能满足办学规模。五专门经费不够充足。相关部门没能对教育实践投入充足资金。针对上述情况,现就教师资格考试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

一、教育实践的内容体系

(一)常规性的职业技能训练

首先,确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依托课程,以课程的理论学习促进技能的实践训练。其次,制订技能训练的方案,可由依托课程的任课教师负责制订各项技能训练的内容、形式、考核方式、考核学期等,确保训练任务落到实处。最后,围绕学生的技能训练来举办多种多样的比赛,鼓励学生在参与竞争中提高水平。

(二)全程式的教育实践活动

构建由理论知识指导并能推进理论认识的教育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教育实践模式。教育见习,观察、讨论小学情况,形成职业认同;教育实习,学以致用,独当一面,锻炼职业能力。教育研习,反思、探索教育问题,培养研究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1.小学见习

教育见习以观摩学习为主,可安排在第二、三学期。第二学期见习的主要任务是熟悉小学环境,感受小学教育,增强感性认识,明确职业目标。第三学期见习的主要任务是当好小学指导教师的助手,更深刻地体会教师职业,发现不足、找出差距、继续努力。

2.校内教育实习

校内教育实习指学生在校内的教学观摩和模拟教学,一般安排在第四、五学期。教学观摩是实习学生观摩教师和同学的上课过程,汲取众人的优点,完善自己的不足。模拟教学是实习学生在校内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教案、公开上课,并由实习指导教师及其他参与观摩的教师和同学展开评议,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

3.校外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学生在见习、学习教育理论课程、校内教学观摩和模拟教学的基础上,深入到小学去,进行综合的实践锻炼。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和承担班级的教学、管理等工作,学生从实践中领悟和反思,获得理性认识。教育实习是学生获得教育教学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

小实习,试教育实习,主要在第四学期进行。学生学习了教学论的相关知识,已初步具备教学设计的能力,跟随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试教,参与部分教育教学工作。大实习,综合教育实习,主要在第五学期进行。学生在小实习和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教师技能的基础上,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承担起小学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顶岗实习,在第六学期进行。通过前期的见习、小实习、大实习、教育研习等活动,学生已然具备了一定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可以独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担当小学教师的各项任务,学生的顶岗实习水到渠成。

4.教育研习

教育研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对教师职业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等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将来的教师工作”。[4]教育研习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三年制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始终,有利于教育实践体系的完善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教育研习主要包括课程论文、学期总结、毕业设计、专题研究等。课程论文是学生以课程内容为基础撰写的小论文。学期总结是学生撰写的学期总结论文,是为写作毕业论文做准备、打基础。毕业设计是学生大学期间总结性、综合性的训练成果。专题研究是学生根据实际,选择某个问题或针对某种现象,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得出解决某个教育问题的办法或探索某种教育教学现象的成因,并撰写论文。

(三)多样性的学生社团活动

组织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合唱团、舞蹈队、书法社团、儿童剧社、英语沙龙、心理社团等;开展各类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辩论赛、知识讲座、专业技能比武、科技创新活动、职业规划大赛等。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张扬学生个性、拓展学生能力、培育学生专长,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教育实践的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保障

小学教育专业可成立教育实践工作小组,成员包括系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实训室管理员、聘请的小学名师等,确保教育实践的实施和运行。教育实践工作小组负责制定专业的教育实践计划、考核评价办法等,健全教育实践的动员、监督、总结、表彰机制,组织开展规范化的教育实践。动员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投身实践,监督确保指导教师到岗、学生到位,总结促进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反思,表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职业能量。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在制度的层面保障教育实践体系的有序展开和日益完善。

(二)加强师资建设

根据“立足自主培养、积极外界引进”的方针,努力优化师资队伍。首先,开展“小学教师和教材进高校课堂,高校教师和学生进小学课堂”活动。一方面,高校教师的小学经历,使其实践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高校学生与小学师生的互动和对小学教材的熟悉,让其学习目标更明确。其次,采用“聘请名师、专兼互补”的教师来源途径,聘请小学的教学名师来担任兼职老师,从而推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第三,将“双师制度”落实到实习中去,学生实习由本校教师和小学教师共同指导。第四,开展教师技能大赛、说课比赛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培养一批技能过硬的青年教师。

(三)拓展实践渠道

积极建设各类实训基地,如微格模拟教学教室、综合技能多功能实训室等,作为学生训练的场所。积极建设优质实践基地,如德育共建基地、教育实习基地等,作为学生实践的场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开发优质教育实践资源,如组织学生参加远程教育观摩与研讨等。

(四)加大经费投入

投入专门的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学生实训、课程开发等。并对经费的使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确保使用的严肃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EB/OL].考试目标,http:∥old.moe.gov.cn.

[2]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EB/OL].http:∥www.hteacher.net/jiaoshi/20171016/163624.html.

[3]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0/s7011/201604/t20160407-237042.html.

[4]谢国忠.教育研习:一种新的教师职前教育课程形态[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