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师素质,促进教师教育发展
2017-03-11温智新
温智新
(吕梁教育学院,山西 吕梁 033000)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主导,也是关键因素或核心因素,无论课程体系有多科学、专业设置有多合理,教师队伍素质不高,都不可能落实。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教师教育院校的教师队伍现状,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某教育学院为例进行分析。
某教育学院成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担负着该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几十年来为该地区培养和培训各级各类教师近二万人次(不含函授学员,若加函授学员,人数达伍万),为该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些教师绝大部分都已成为该市中小学教育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1990年代末,由于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学历要求的政策性调整,教育学院出现招生困难。进入本世纪以来,学院适时调整办学措施,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并与其它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办学,度过了极其艰难的时期。2010年代以来该省出台了取消联合办学的地方性政策,致使教育学院目前没有在校生。加之,各类培训不是下放到县就是省里收回,市级教育学院几乎无事可干。
造成这样的局面,既有宏观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也与教育学院自身因素密不可分,更与教师自身因素有紧密的关系。从学院自身因素考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现状
教育学院作为培养教师的机构,教师队伍理应具备很高的素质,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教育学院自成立之初从中小学调进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也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择优分配了一些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而后在整个九十年代到现在几乎没有再进教师,导致教师队伍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1.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现象严重
教育学院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现象较为突出,目前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40多岁的是年轻教师,绝大部分教师已接近退休年龄。虽然这些教师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们的知识陈旧,思维僵化,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缓慢,掌握新的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较困难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有些教师对一些国内外的教育理论不了解,可谓“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还有些教师不仅不知何谓建构主义学习观,更不知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观。至于近几年在中小学研究很热的“慕课”技术、“翻转课堂”更是一无所知。因此,这些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新条件下的教育教学。
2.知识结构不合理
教育学院的教师绝大部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之初从中小学调进的优秀教师或由大学毕业生中分配进来的优秀毕业生。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教师没有能够进一步进修学习,故而,教师的知识逐渐陈旧老化,已经不能适应教师教育的需求。同时,各教育学院还有相当一部分后取学历的教师,有的学校占比将近50%,这部分教师虽然自身很努力,但由于先天不足,加之,进修学习机会匮乏,也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师教育要求。以某教育学院为例,原来成立之初从中小学调进来的优秀教师现已全部退休,当初从大学毕业分配来的教师现在调出的有2/3,而剩下的1/3也有很多已不在教学岗位,即使在教学岗位的也没有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经历,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不了解。至于后来通过各种渠道进来的年轻人,90%是工勤人员,很少的几个教师还是后取学历,第一学历是本科的几乎没有,至于硕士博士就更遥不可及。这样的队伍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又如何能搞好教育教学?
3.学历结构配置不高
目前,国家要求小学教师要达到本科学历,初高中教师中要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达到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学院是承担教师教育的学校,绝大部分教师的学历仍然是本科,也就是说如果单单按照学历标准衡量,这些教师仅仅是合格的小学教师,而教育学院的任务是进行初中教师培训,从学历标准看,完成这样的任务几乎不可能。近些年,由于国家对教师职称评定政策的调整,要求评定中级职称必须获得硕士学位,这才迫使一些年轻教师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学位,但这也仅仅与国家对初高中教师的学历要求看齐了,而且这部分教师在教育学院教师中所占比例很小,由此可知,教育学院教师队伍的学历配置远远不能适应教师教育的要求。
(二)办学目标不明确
教育学院建立之初的办学目标,是为提高中学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其实也就是为提高当时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标准服务的。到1990年代后期,随着学历补偿教育基本完成,成人招生生源严重不足甚或枯竭,致使一些教育学院一时难以适应新常态下的教育教学活动,趋于无生可教,无事可做的尴尬境地。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校合并大潮的出现,许多教育学院在积极寻求与其他本科院校合并重组,而有些教育学院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搭上合并重组的“末班车”,因而在整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一些教育学院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教育市场中奋力拼搏,想尽了一切能想到的办法。如有些教育学院曾经招过中师班、职师班、高师班、普高班、网络教育脱产班等等。这些办法虽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终不是长久之策。这些措施还是在原来办学思路基础上的挣扎,并不能解决教育学院发展的根本问题。出现这样的困境,是因为多年来教育学院没有能够及时调整办学目标,或者是办学目标不明确造成的。办学目标不明确,出现困局,遭遇波折是必然的。
教育学院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在成立之初进行学历补偿教育无可厚非,但随着学历补偿教育任务基本完成,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实现转型发展才是应有之策。教育学院正确的办学方向应该是什么?很多人在思考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的探索上,上海市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上海各区教育学院,在上世纪末完成成人学历补偿教育后,及时调整办学方向,由学历教育转向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研究指导,现已形成成熟的模式。其做法是:全体教师根据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兴趣以及专长,深入中小学和幼儿园,了解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掌握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动向,发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研究取得成果后,再带着研究成果深入中小学和幼儿园,对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同时学院定期将教师送华东师大进修学习,也或者是定期请全国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到学院做学术讲座,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样不仅仅教师人人有事干,同时也使教师自身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成为了各中小学和幼儿园离不开的各学科教研专家。
(三)服务意识不强
多年来教育学院形成的思维定势难以打破。人人都能认识到教育学院存在的危机和困境,而且也都在积极地想办法、找措施、探路径,但仍然是在原来的框架内打转转,并没有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多年来,无论是决策层还是管理层,也还是教师,都没有深入中小学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更没有送教到中小学的行动。作为教师教育机构,不深入中小学搞调查,也不研究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只有深入中小学,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掌握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把握中小学教育教学动态,发现中小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号准脉”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培训才能抓住关键,指导也才能做到“指在关键处,导在要害上”,否则只能是胡乱指导。
二、对策及建议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开展教师教育的充要条件,队伍素质的高低,结构是否合理,学历层次是否达标,都是制约教师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进行教师教育首先要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一)通过各种途径引进优秀的高学历的年轻教师
年轻教师不仅知识新,有活力,同时也有很强的学习力,能够不断的吸纳新的思想观念,而且也掌握着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能很快地将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新技术、新方法体现在教育教学中。这正是老教师的短板,如前所述,老教师固然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获取新思想、新观念,掌握和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略显不足。
在引进教师时既要强调年轻教师的学历层次,也要顾及其教育教学的实践操作能力。尽可能引进一些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同时也可从中小学调进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使高学历层次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有相当比例。
(二)利用各种手段鼓励教师进修学习
教师教育院校的教师应成为各自专业领域的专家或学科带头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进修学习。然而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教育院校的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很少。虽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但是,一方面这种方式学习的随意性太大,学习的系统较差,另一方面这种学习要求教师既要有很高的自觉性还要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因为网络上的许多东西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不具备精细的分辨能力,很难分清对错。
(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培训
对教师教育院校的教师培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老教师因这部分教师的知识陈旧落后,应将他们送到国内知名师范院校进修学习,尽快更新知识,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新的教育方法。对年轻教师,因为他们缺的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经历,所以应把这部分教师沉到中小学去,去熟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获取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无论是送出去的老教师,还是沉下去的年轻教师,都应带着相应的课题,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以后各自都必须拿出相应的研究成果。以这些成果作为培训内容,带着这些内容去中小学进行培训,根据中小学教师的反映不断进行修改。这样既能使培训“接地气”,又能不断促进教师发展。一个循环过后进行交叉,原来外送的教师下沉中小学,原来下沉的教师外送学习,经过这样的循环后,每位教师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师教育也能搞得扎扎实实,教师教育质量也才能有较大的提高。
(四)打破思维定势,树立服务意识
教育学院作为教师教育的专业机构,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树立服务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学院也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要由传统的“卖方市场”转变思路,逐渐转入“买方市场”,“买方市场”的主要特点就是树立服务意识,要想服务对象所想,为服务对象提供最好的服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基于这样的形势,教育学院必须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制度,要求每个教师必须由原来的教师转变为教育教学研究人员,每个学期或学年都必须有相当的时间深入中小学,带着课题蹲在中小学搞调研,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为教育学院杀出一条发展的血路,真正做到“成人达己,成己达人”,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张传月.中小学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2016(10):74-77.
[2]王振标.农村“特岗计划”若干问题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1):30-32.
[3]黎琼锋,吴清丽.农村小学特岗教师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J].教学与管理,2016(6):24-26.
[4]孙颖,陶玉婷.特岗计划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思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2(7):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