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网络信息的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

2017-03-11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庞 果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外语系,湖南 长沙 410005)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学英语教学一般都是使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大多数高校在进行外语教学时,并不懂得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以至于德智美体全面发展到最后,只是在单一的传播文化知识,不能很好地发挥教育真正的作用。在这种恶性循环的环境中,大多数学生根本无法腾出自己需要的时间,也无法在上课之余进行主动地思考,缺乏积极主动性,在有效的时间内不能将学到的文化知识融会贯通,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普遍不高。由于这些原因,不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不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学习方式,与此同时这样重复乏味的教学方式也使得很多老师对自己的工作逐渐丧失了热情。

针对大学英语的教学发展,教育部也相继出台了相关规定,在规定中明确提出,“要求各大高校要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尽量利用计算机以及各项多媒体设施进行互动教学,以此逐渐改善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对于产生的新教学模式来说,不仅仅要在实用性上面有所突破,而且还要兼顾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以及知识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老师以及学生的激情,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1]。鉴于教育部的各项规定可以看出,对于大学英语的教育改革,其主要目的在于真正转变师生角色,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将高新科技融入到教学进程中,最终将学生培养成能够独立思考而且获得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

一、移动网络信息时代下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就目前的交互式教学模式而言,其主要由以下几种基础理论构成:(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可理解输出假说;(3)建构主义理论;(4)交际教学法理论。截至目前,大多数国家普遍认同的教学方法就是这种交互式学习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彻底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中心,从根本上保障好学生的积极主动性[2]。该教育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对此研究了很久,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目前,国内的专家学者也开始重视这种全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意识到了该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同时,网络信息时代赋予了英语教学的优越性。在这样一个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年代,尤其在IT网络领域的发展使外语教学逐渐趋于多元化。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非常多的优势,不仅可以形成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而且可以使外语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具有吸引力。

二、基于移动网络信息技术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概述

网络信息时代使得多媒体教学形式出现,不断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有效的发挥。有学者说过,教学的真谛就是在教学中不断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向着兴趣出发,去体验学习的美、知识的美。新课标改革以前,英语教学像很多科目一样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辅,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很少参与其中,教师枯燥无味、不停地灌输传授知识,教师自己讲,学生埋头听,课堂中没有互动,学生不停抄写教师的板书,根本分不清教师的重难点,只能靠课下复习,这种教学方式课堂效果差,造成教师学生都很累,教学成绩不理想的结果。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并运用到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自己对大纲要求的理解,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功能软件等高科技技术丰富自己的课堂,从电脑上下载视频、图片、材料并结合课程大纲要求制作相关课件。精彩的视频、形象的表演、flash精美的片断、色彩绚丽的图片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味觉等方面体会学习、知识的美。多媒体知识材料来源广泛,信息量丰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巨大的便利[3]。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一)教师方面

对于任课老师而言,其在外语的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要积极使用目前最普遍使用的交互式全新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进程中的主体,让学生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计划,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进行独立的思考,进而进一步对学到的文化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使得任课老师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同时担任着外语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以及组织者,从另外的角度来说,任课老师还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推动者以及掌舵者,能够实施监控教学工作的开展进度,更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实际上,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时候都会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定数量的模式的学习团队,这些都是根据学习需要才临时组织的项目小组。这种小组的形式不仅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小组学习任务安排过程中,要大力倡导采用各种学生感兴趣的全新形式进行教学工作,这样就能够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以及彼此合作,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进而使得整体的教学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真正地掌握了学习节奏,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体系,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当中,同时也能够和其他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以一种非常轻松的心态投身到学习过程以及生活交际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其综合语言能力。

(二)学生方面

与此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仅仅利用多媒体课堂进行学习还不够,在空闲时间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网站和平台都推广了网络免费课程,具有非常好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具有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诸多优势,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说明具体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要求,而且能够组建出丰富多彩的语言模拟平台,进而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将国外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语言展示出来,不管在发音还是思想方面都比其他方式更为贴切,更为真实,因此受到很多学生的喜爱[4]。与此同时,任课老师可以通过这种网络环境了解到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以及安排,根据实际情况更好调整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这种学习方式来说,师生还可以运用这种环境实现真实的互动学习讨论,大力推进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移动网络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问题及对策

(一)移动网络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党中央以及教育部门也更加重视高校内部的深化改革工作,对此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规定,同时给予了更高的期望,因此各大高校开始对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做出了新的调整和安排。一些高校开始对其对应的学时以及学分进行调整,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出现了更多的方式,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新科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学生学习条件的局限性,大部分高校学生依旧在大班中进行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实现很好的互动,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即使目前教学工作已经大量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但因为时间有限,一些任课老师为了尽早完成教学任务,在实际的教学进程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设备,学生也无法真正体验网络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

除此以外,借助计算机等高新科技进行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于学生本身而言,其自身没有足够的自律性,而且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加上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也不尽相同,所以导致没有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第二,对于教师本身而言,长时间发展之后会出现备课不充分的现象,而且不能很好地认清自己的真正作用,与同事之间缺乏及时的讨论;第三,对于管理人员本身而言,由于自身的管理工作任务就比较繁重,因此缺乏与老师们之间的积极配合[5]。

(二)移动网络信息时代下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一方面,各大高校以及任课老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自主学习效果起决定作用。众所周知,学生只有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保持清晰地自我认识,才能对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产生非常大的正面影响,对于当今的大多数大学生来说,由于其具有非常强的依赖性,又没有很好的自我管控能力。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方面,对于新型的教学模式来说,书本已经不能高效地传播文化知识,老师也不再是以往的传播主体,而是利用好高新科技进行教学。所以,就目前的老师而言,必须要具备更高的调控交流水平,与此同时还应该尽最大可能地增强自己的各项能力,真正起到带头模范的积极作用。

第三方面,积极融入形成性评估。对于全新的高科技多媒体教学来讲,融入形成性评估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有效地监控老师的教学过程,而且能够有效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在目前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进程里。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将计算机等高新科技充分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形成相互式的教学氛围,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师生的积极主动性,形成创新教学的局面,使学生不再被动学习,使老师更加具有工作热情,融合社会各阶层认识对教育行业的重视和资助,集合所有的社会力量,共同推动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大学教育来说,培养出具有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才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这种全新的交互性教学模式更加灵活,更加高效,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借助高新科技进行教育模式的革新,实现新的跨越,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翠娟.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交互模式应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2]王力.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3]陈丹丹.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英语学习调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

[4]张建波.交际教学法:走出传统英语教学的困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2).

[5]高红.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