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员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探究
2017-03-11李艳
李 艳
(吕梁教育学院,山西 吕梁 033000)
在现阶段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研究分析中可以发现,一些管理员存在着职业倦怠的问题,他们在工作中会重复着相同的工作,而且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工作量相对较大,任务重,长期发展中逐渐失去了工作的兴趣,这种工作现象使管理人员出现工作倦怠的问题,而且,这些工作人员无法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导致工作中失去发展目标。因此,在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构建中,需要及时认清出现倦怠的原因,整合原有的工作内容,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为图书管理管理工作的优化创新提供支持。
一、图书馆管理员职业倦怠的含义及表现
(一)职业倦怠的含义
对于职业倦怠而言,作为人们日常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情绪,会使人们在日常工作中产生情感耗竭、身心俱疲等现象,而且,在该种环境下,人们的工作幸福感也会逐渐降低,从而呈现出消极的工作状态。通常情况下,在职业倦怠分析中,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人们的情绪衰退、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等,其中的情绪衰竭主要是在工作中对工作失去兴趣,对相关工作漠不关心;去人性化主要是不能和周围的人和事良好相处,工作中应付了事,而且,人们的工作态度存在着懒散现象;个人成就感降低主要是在工作中不能认识到工作所带来的愉悦,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 职业倦怠的表现
通过对图书馆工作的分析可以发现,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图书管理人员不够敬业,伴随信息时代的运行及发展,一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少耐心,情绪容易焦躁,他们在工作中不愿迎接挑战,而且,在工作中管理人员出现串岗、离岗等现象,从而为管理工作的构建造成制约。第二,情绪衰退。在信息时代运行及发展中,一些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厌烦心理,他们缺少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规划,不愿与外界交往,导致管理出现片面化的发展现象。第三,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较差。在图书馆管理工作设计中,由于他们对工作状态不满意,导致对读者的态度冷漠,缺乏激情,严重的会出现顶撞及刺激读者的现象,制约了与读者互动平台的构建。
二、图书管理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一)用人制度的限制性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倦怠问题,与高校的用人制度存在着联系。在一些高校图书馆发展中,仍然采用着传统的用人制度,并没有逐渐完善用人管理机制,导致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终身发展难以得到保证。而且,在一些管理制度以及用人政策构建中,由于制度的片面性,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中缺乏竞争力,从而为其职业感以及荣誉感的提升造成影响。由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工作,是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工作形式。但是,对一些高校管理者而言,他们并没有认识到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意义,使一些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导致管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的问题[1]。
(二) 管理思想观念相对落后
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而言,他们作为一种普通的行业,薪水相对一般,社会福利相对较少,导致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社会认同感逐渐下降,所以,一些人认为高校图书管理人员所从事的是服务行业。这些现象的出现也就为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积极性的提升造成制约。而且,图书馆管理员每天会从事同样的工作内容,他们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从而为工作质量的提升造成制约,同样在该种时代发展背景下,管理人员也就出现了职业倦怠问题[2]。
(三) 工作岗位缺少竞争机制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其职业岗位竞争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在高校教育体系改革以及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是,在一些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构建中,缺乏竞争机制,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只是重复着单一的工作内容,而且,工作缺乏风险性及挑战性,导致他们的升职空间不大,这种现象的发生也就导致图书管理人员缺乏工作动力,所以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 图书管理员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探究
(一)提升工作职业自豪感
在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需要激发管理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在管理制度构建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构建中,需要为管理人员营造舒适、优雅的工作环境,使管理员在工作中时刻保持愉悦、舒适的工作状态。第二,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丰厚的薪酬待遇以及薪资福利,通过高校管理政策的扶持,构建针对性的管理工作。而且,高校管理者也需要积极宣传图书管理工作的基本意义,提升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认知性,提升他们的职业自豪感,从而为管理工作的优化及创新提供支持。第三,在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作项目优化分析中,需要逐渐增强管理人员的知识文化整合认知,通过对管理经营的项目完善,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在该种背景下也需要通过对馆员素质评价工作的完善,为管理人员营造积极、健康的人文环境,从而为工作内容的创新以及工作任务的整合提供支持,提升馆员管理工作的自信心[3]。
(二) 构建完善的激励制度
对于图书馆管理工作而言,需要通过激励机制的完善,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图书馆管理者需要避免这种倦怠情绪的出现,顺应图书馆的发展步伐,从而为管理工作的优化创新提供良好依据。同时,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优化创新中,也需要通过对馆员进行职位、工资、福利调整等基本形式,从而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常情况下,在激励制度构建中,其内容主要包括了目标激励、参与激励以及自我激励等。高校图书馆需要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认识到不同馆员的实际状况,通过对工作任务目标以及工作内容的整合,激发管理员的创造能力,使其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提高管理工作的归属感。
(三) 强化管理员健康心态
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构建中,需要将管理人员的服务工作作为基础,在管理工作中培养管理人员的健康心理状态,使其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以及服务心态,同时也需要在工作中树立积极奉献的思想,做到爱岗敬业。因此,在健康心态提升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使他们在工作中认识到管理工作的很重要性。第二,引导馆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整合机制,并通过对人际关系的协调分析,提高管理者的心理素质[4]。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图书馆管理工作任务整合及分析中,需要高校管理者提高对管理工作的认识,掌握图书馆管理工作构建的核心含义,完善管理工作的服务机制,激发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增强他们的社会服务感。因此,在现阶段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创新优化的背景下,需要图书馆管理者勇于面对挑战,并时刻保持健康、积极的工作心态,提高自身的工作意识,从而为图书管理工作的优化整合提供良好支持。
参考文献:
[1]帕提曼.高校图书馆流通馆员职业倦怠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2):34-36.
[2]刘崇学.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情报探索,2014(9):117-120.
[3]高红燕.试论高校图书馆实行工作岗位轮换的必要性和意义[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7(9):21-22.
[4]詹玮,周媛,刘志军.中小学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