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树底下 小树长不好

2017-03-11孟宪翠

辽宁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包办代替楝树小树

◎孟宪翠

大树底下 小树长不好

◎孟宪翠

在网上浏览教育故事时,我被《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这个故事所吸引。

故事讲的是1932年,陶行知先生约晓庄学校教师戴自俺谈话,希望他能去河南的一所省立乡村师范学校担任研究实验部主任。戴自俺却希望能继续跟随张宗麟老师去桂林师范学院工作,因而对这种安排不大愿意,说:“单枪匹马地干会胆怯,我干不了,还是请张先生还我一段时间为好。”陶行知笑了:“原来你是想着大树底下好遮荫呀!”陶行知移目窗外,说:“你看,那边有两棵树。”顺着陶先生的目光,戴自俺看见了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株高大的楝树,挺拔坚实,在晚霞中显得英气勃勃。大树的下边有一株小树,被笼罩在楝树的浓荫之中,显得苍白瘦弱,一副可怜的样子。陶先生说:“这棵小树躲在大树底下,接受的阳光、水分、雨露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大树底下,小树是生长不好的。没有自由生长的土地,显得多么苍白无力!”他停了一下,深情地望着戴自俺说:“把这棵小树从大树的影子下移出来,换一个地方栽,它也会长成参天大树!”戴自俺明白,陶先生的良苦用心是让他能独当一面地去接受锻炼,在实际工作中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这个富含深意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理解教学。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一定要学会对学生放手,善于放手,不要以爱的名义把孩子牢牢地牵在自己手里。

很多母亲在生活中代替孩子做了太多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不用孩子做。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就不用说了,陪孩子写作业、上补习班、替孩子检查作业、接孩子上下学……一切大包大揽,恨不得将所有事情都替孩子做了。每日围着孩子转,忙得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一刻也不能停歇。很多孩子已经十多岁了,家长就是不放心,上下学还要接送,甚至有的孩子上了初中、高中母亲还是如此,这样的母亲用爱累坏了自己,也耽误了孩子。

“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家长的包办代替会导致孩子难以独立,学习上没有自主意识,生活中没有责任心,会形成凡事依赖别人的思想。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也在代替孩子做着太多的事。学生说得不好,教师要代替他们说;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教师代替他们去想象;学生理解得不够深刻,教师代替他们去理解;学生解题思维不够清楚,教师代替他们去思维……一切想当然,课堂上不管学生爱听不爱听,教师都坚持把自己想讲的讲完,下课铃响了也不管。

“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没有人能包办另一个人的学习,学会放手、善于放手才能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学会放手必须从学会尽量少说、不说开始。好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讲、学生做、学生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课堂上的包办代替会导致学生思想僵化,缺乏主见,表达能力不足。日复一日,由于话说得太多,嗓子承受不起,多数教师得了咽炎,吃起了含片,学生却养成依赖的习惯,课堂上没有语言输出,成了“哑巴”。

“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握在手中是爱,敢于放手也是一种爱,善于放手更是一种教育智慧。

(作者单位: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西园小学)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包办代替楝树小树
基于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养成教育的对策研究
楝树花开,蔷薇正艳
楝树种子
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有一种包办代替叫伤害
楝树花开
送你一棵小树
我们的小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