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格拉纳多斯
——钢琴组曲《戈雅之画》的文献解读
2017-03-11肖潇
肖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 100192)
《戈雅之画》将鲜明的民族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得恰到好处,毫无刻板或冒进,也因此成为国际音乐界公认的最杰出的西班牙钢琴音乐作品。近年来,此部作品的热度不断提升,所以经常被用作音乐会的演奏曲目。遥想数年前,第一次听到西班牙钢琴演奏家阿利西亚·德·拉罗查演奏的《戈雅之画》时,立即被那优美的旋律、灵动的节奏所吸引,更为作品中浓郁的西班牙风情所打动。
虽说艺术无国界,但地域性也从来都是艺术的重要标签。无论你是否到过西班牙、是否用脚步丈量过马德里的街巷,当《戈雅之画》的乐声入耳,总能让人浮想起一段属于那里的历史或是至今仍未中断的文化脉络。
随着此部作品越发引人瞩目,相关研究也层出不穷。就篇幅和数量而言,远远落后于《12首西班牙舞》的《戈雅之画》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恰好印证了研究《戈雅之画》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将从现有国内外众多专著、评论中摘选颇具代表性的文献,以供参考。
1 国外文献的研究
有关《戈雅之画》的国外文献,目前多是集中于对作品演奏或唱片的评论。如《美国唱片指南》。即是将格拉纳多斯视为常客。综合看这些评论性文章的研究深度虽然尚浅,但也不难发现其受关注程度的不断增加。
1.1 《戈雅之画》国外期刊中的相关研究
《美国唱片指南》2001年7-8月刊发表Villemin的《Granados:Piano Pieces 4》。文章认为格拉纳多斯是当时西班牙作曲界最浪漫的人,其民谣风格体现出亲切的民族性。
Donald R 的《Overview:Spanish Music》发表在2002年9-10月的《美国唱片指南》。认为《戈雅之画》是钢琴家的音乐,几乎完全是为钢琴而谱写,他的风格酷似肖邦那样简洁、亲切并且抒情。
Allen Linkowski曾在文章 《Granados:Goyescas,El Pelele;Serenata Goyesca 》中引述 Douglas Riva对《戈雅之画》的看法:是最能渗透出浪漫演奏技巧和浓厚西班牙风格钢琴作品。英国批评家Ernest Newman认为《戈雅之画》是那个时期最好的钢琴作品,这对钢琴家来说可算是至高无上的评价。此文发表在2000年3-4月的《美国唱片指南》。
2002年3月的《音乐学研究杂志》,出现Santa Cruz的文章《Piano-Roll Recordings of Engrique Granados:A Study of a Transcription of the Composer's Performance》,指出尽管含蓄的演奏方式使其在钢琴的黄金时期达到了最高峰,而且迷住了他的听众,让那时期的演奏变得尤为珍贵。
1916年12月的《音乐时报》,Georges Jean-Aubry通过撰文《Enrique Granados》高度赞扬了格拉纳多斯的为人及音乐成就。认为任何人只要同格拉纳多斯说一会儿话,都会被他高尚的人格及柔情的举止所吸引,体现出作者对格拉纳多斯有着虔诚的回忆。
Ernest Newman的The Granados of the'Goyescas'发表于1917年8月的《音乐时报》(The Musical Times)。文章指出:许多人最终都难因其一部作品出名,但是格拉纳多斯做到了,那就是让他享誉世界的《戈雅之画》,能与之比拟的也只有《但丁》(Dante)了。
此外,在英国《留声机档案》(gramophone archive)的1941年6月刊中对格拉纳多斯有过这样的描述:像格拉纳多斯这样虽然不能表现出西班牙乐队的细微差别,但却有着波斯顿人的魅力色彩的人不多。他是一个真正的魔术师,他的内在像他的英雄戈雅。
L.Mason曾以传记形式描述了格拉纳多斯生来就带着伟大的艺术天性和敏感,但可惜的是出生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他的那些天生的诗意般的狂想曲无法发挥到最高境界。其观点出现在牛津大学出版社1933年7月的杂志《音乐和书信》上,题目即为《恩里克 格拉纳多斯》。
田中千秋的《格拉纳多斯》(グラナドス)发表在1992年的に月刊誌「レッスンの友」に「スペインのピアノ音楽について」。该文介绍了组曲《戈雅之画》以及2幕歌剧的诞生背景,更为年仅48岁便不幸罹难的格拉纳多斯感到无比遗憾。作者认为“西班牙舞曲集”中的感官美在这个组曲中达到了极限。
1.2 《戈雅之画》国外著作中的相关研究
《格拉纳多斯〈戈雅之画〉、西班牙舞曲和其它钢琴独奏曲》一书于1987年由多弗出版社(Dover publications)出版。著作认为作曲家在《戈雅之画》中运用了野性的、紧凑的旋律和高度独特的节奏,和谐而又精彩地创造出戈雅(Goya)画中激动人心的印象,预示着西班牙音乐的新方向。同时这本著作为演奏者、教师、学生和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有关格拉纳多斯钢琴作品最好最持久的音乐宝库。
Asya Berger的《恩里克·格拉纳多斯传记》一书被收录在《世界传记百科全书》中。著作包括对格拉纳多斯生平及作品的描述与评价,认为对于促进西班牙民族音乐的诞生,钢琴家恩里克·格拉纳多斯厥功至伟。
《Enrique Granados:a bio-bibliography》 是 一 部Carol A.Hess用来全面介绍格拉纳多斯的著作,包括生平及作品。作者认为格拉纳多斯所处的时代恰逢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运动的高峰期,当时几乎所有艺术形式均受到重视并大获裨益,《戈雅之画》甚至是西班牙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Soyoung Cho[Soyoung Cho,美国辛辛那提州大学音乐艺术博士]的音乐艺术博士论文题为《Interpretive Issues in Performing the Piano Suite “Goyescas”by Enrique Granados》。 认为格拉纳多斯、Albéniz以及 de Falla在西班牙的钢琴音乐形成的黄金时期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音乐充分将西班牙民俗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论文的目的也是辅助钢琴演奏家更好地理解《戈雅之画》,以达到难以想象的演奏效果。
Yoon Soo Cho在博士论文 《西班牙吉他对阿尔贝尼斯和格拉纳多斯钢琴音乐的影响》中提出:作为西班牙音乐中民族主义先锋的阿尔贝尼与格拉纳多斯,遵循老师费利佩·佩德罗(Felipe Pedrell 1841-1922)(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的原则,开始在他们的音乐中引入西班牙音乐元素。
Artur Pizarro的回忆录《我的西班牙之旅之阿尔贝尼和格拉纳多斯》。称《戈雅之画》的创作不仅在声音上激发人的心灵,并在每个章节的标题所组成的一个故事情节也很明显。六个章节的语言充满了高度的浪漫色彩和富有挑战性的技巧,甚至超越了那时期钢琴所能达到的极限。
1.3 《戈雅之画》同名歌剧中的相关研究
在有关格拉纳多斯的钢琴代表作《戈雅之画》的文献中,大部分都会提及同名歌剧《戈雅之画》。这是受到美国钢琴家欧内斯特·谢林的鼓励而进行的改编,但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而未能如期公演。于是这部歌剧的演出计划交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终于在1916年1月26日成功首演。
《美国唱片指南》曾在2001年11-12月期刊登Roger Hecht的文章《GRANADOS:Dante;5 Pieces Based on Popular Spanish Songs;Goyescas:Maja y el ruisenor;Intermezzo》作者将格拉纳多斯与Isaac Albeniz进行对比,认为同样出生在加泰罗尼亚格的格拉纳多斯,却对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的声音及节奏表现出强大的掌控力与敏锐的嗅觉,浪漫是他最显著的的特征,谱写了众多爱国主义与后华格纳风格的作品。
Steven Blier的《Why has Spain— a country with an alluring musical tradition—not produced more operas?》出现于2006年5月的《歌剧新闻》。他用格拉纳多斯一生经历的多种职业自问自答:格拉纳多斯的一生简直就像西班牙的乔治.格什温(美国作曲家,1924年凭借交响曲《蓝色狂想曲》的巨大成功而步入世界顶级作曲家行列。该作品首演时便有克莱斯勒、艾尔曼、拉赫玛尼诺夫、斯特拉文斯基等当时著名音乐家参演)。认为格拉纳多斯是一个钢琴大师,他的音乐豪华而又世俗。他对视觉艺术有极大的爱好,是一个天生的业余画师。
2 国内文献的研究
国内对格拉纳多斯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多为普及、介绍性的短小文章,整体的研究数量较少,研究程度普遍不够深入,没有系列文章和相关研究专著的问世。
2.1 《戈雅之画》国内期刊中的相关研究
《艺术信息与交流》期刊1994第4期,田卫平发表了《音乐与绘画的对照》一文。作者认为绘画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某些术语进行比较后发现它们甚至可以相互借用,如 “色块”与“音块”的表达方式几乎等同。作者认为格拉纳多斯的《戈雅之画》正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之作之一,是听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
2007年肖益清通过学术论文《钢琴组曲〈戈雅之画〉研究与演奏诠释》对组曲的创作风格与艺术特色予以阐释。认为戈雅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欧洲浪漫主义绘画,这使得《戈雅之画》透露出宿命感与悲剧的气息。受其画作影响,格拉纳多斯决心将浪漫主义与西班牙民族色彩相融合,用音符来诉说戈雅的心境。
吴曦在2009年8月发表的硕士论文《传承 坚守探索》中提及《戈雅之画》与肖邦、勃拉姆斯、舒曼等人的优秀作品可称并驾齐驱,其贡献可比肩钢琴家阿尔贝尼斯。
肖益清在2009年第一期《星海音乐学院学报》中也曾对作品的即兴特征进行分析,从材料组合、主题变奏的 “即兴”特征展开探讨。文章题目:《试析钢琴组曲〈戈雅之画〉中的乐思即兴性》。
罗宇佳的《格拉纳多斯与他的〈西班牙舞曲〉》发表在2009年4月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杂志,改刊自《云岭歌声》]期刊上。认为格拉纳多斯的创作是在民族风格基础上,更多地表现出内心隐秘的特点。该期刊作为综合性民族音乐的核心刊物,其上发表的各类文章可作为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创作交流的重要参考,也是介绍及弘扬各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平台。
谭艺民在2009年6月期的《人民音乐》上撰文《格拉纳多斯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侧重分析了格拉纳多斯创作生涯的三个重要阶段,特别是晚期作品更趋成熟,代表作《戈雅之画》利用戏剧性细腻地表现出人的情感世界,使西班牙风格更为凸显且有着明显的浪漫主义风格,同时也不乏印象派音乐的印迹。
朱雅芬在《钢琴艺术》期刊上曾发表《西班牙钢琴音乐的黄金时期》一文。认为组曲作者在处理浪漫主义的同时,将小型曲式以及多样化西班牙舞曲融入其中,是大师级的展现,且在洪亮度和色彩方面感觉极好。
2.2 《戈雅之画》国内著作中的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比较匮乏,文献多是关于作者生平及音乐风格的介绍,论述相对简略,有些甚至对每首曲子仅仅是一带而过的几句分析。尽管如此,在这些文献中,也不乏一些对《戈雅之画》的真知灼见。张洪岛所著《欧洲音乐史》一书于1983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其中涉及西班牙音乐的内容特别是音乐风格的章节对研究《戈雅之画》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周薇著的《西方钢琴艺术史》在2003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在该书的第六章《19世纪欧洲民族乐派的钢琴音乐》中,作者展开了对阿尔贝尼斯和格拉纳多斯两部分的论述。其中对格拉纳多斯的论述中提及了西班牙民族音乐、舞蹈的历史背景与特征。
张式谷、潘一飞合著的《西方钢琴音乐概论》一书于2006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这篇著作中有关西班牙的主题内容和他们发表于《钢琴艺术》(1999年第五期)中的《西班牙音乐的黄金时代》一文虽然主要观点和文章构架基本相同,但也提供了更丰富的材料,内容也更加详实。
3 结语
以上是目前国内外有关格拉纳多斯钢琴音乐作品《戈雅之画》的部分文献,包括专著、期刊或论文。研究内容涉及作者生平、创作动机、作品特点、作品赏析等。回望《戈雅之画》诞生的那个时代,民族独立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摆脱桎梏并向往自由的呼声愈发高涨。寻求突破和改变的意识不仅存在于普通大众,甚至影响了上层社会的治世准则。大势所趋,艺术的变革出现更为直观的显现,当时无论音乐、绘画或是建筑艺术均取得了空前发展,众多艺术杰作应运而生并影响至今。钢琴组曲《戈雅之画》正是创作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成为音乐界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后人留下的无尽的想象空间。
[1]Kurihara, Harumi.“Selected Intermediate-Level Solo Piano Music of Enrique Granados:A Pedagogical Analysis”.2005.
[2]Linkowski, Allen.“Granados:Goyescas, El Pelele;Serenata Goyesca”American Record Guide(March–April 2002).
[3]Vroon,Donald R.“Overview:Spanish Music.”AmericanRecordGuide64, no.5(September–October2002):70-76.
[4]罗宇佳.浅谈西班牙作曲家格拉纳多斯钢琴音乐创作[J].艺术教育,2009(1):94.
[5]孟醒.浅析格拉那多斯钢琴曲《戈雅画集》[J].文化学刊,2009(5):52.
[6]田卫平.音乐与绘画的对照[J].艺术信息与交流,1994(4):6-8.
[7]肖益清,曾洁婷.钢琴组曲《戈雅之画》的抒情性探析[J].江西教育,2008(10):15-16.
[8]吴格妮.格拉纳多斯《十二首西班牙舞曲》的创作特点级钢琴演奏分析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9]吴曦.传承 坚守 探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9.
[10]张芳.浅谈格拉纳多斯及其钢琴套曲《戈雅之画》[J].资治文摘,2009(2):173-174.
[11]张式谷,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12]郑雅丽.论格拉纳多斯钢琴作品《爱与死:叙事曲》的戏剧性冲突[J].安徽文学,200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