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层次人才政策实施成效分析
——以中关村“高聚工程”为例

2017-03-13成群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领军中关村人才

成群鹏

(中关村泰诚民营经济产业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中关村“高聚工程”作为省部级重要人才奖励计划,自2009年实施以来,目前已开展了10批次高端人才遴选工作,共认定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336人(团队),其中,2009—2012年中关村高聚工程允许团队成员申报创业领军人才,2015年之后高聚工程不再进行团队申报。

1 高聚工程人才遴选情况

为贯彻落实中央千人计划有关文件精神,2008年北京市制定了《关于印发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方案的通知》(简称 “高聚工程”),2010年中关村出台《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正式实施遴选工作,2009—2012年的高聚工程主要遴选科技创新人才、战略科学家、创业未来之星、风险投资家等5类,2015年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修订并发布了新的“实施细则”(中科园发〔2015〕3号),遴选类型分为创新领军人才、创业领军人才、领军企业家、投资家、创新创业服务领军人才等5类,截至2017年底,中关村累计遴选创新类人才92人,创业类人才180人,投资家26人,领军企业家15人,创新创业服务类24人,历年遴选人数如下。

表1 高聚工程2009—2017年历年遴选情况

2009年高聚工程进行首次遴选,因缺少数据,未能获知当年申报人数及遴选率。数据显示,高聚工程平均遴选率为17%,2010年中关村正式制定“实施细则”后,当年遴选率高达25%,主要与政策宣传度及企业获知度不足有关。2013年与2014年高聚工程因实施细则修订暂停2年,2015年实施细则修订发布后当年申报人数达到高峰,遴选人数创历年最高。总体而言,中关村遴选的人才以创新类、创业类人才为主,占到总遴选人数的81%,体现了中关村的科技创新主体为企业的特点。

2 高聚工程遴选特点

2.1 充分发挥市场要素对人才进行评价

高聚工程的政策宣讲、合规审查、专家初评、现场答辩、尽职调查等主要环节均由第三方机构负责组织,其中最为重要的专家初评与现场答辩环节,评审专家主要由活跃在中关村的知名企业家和投资人构成,充分发挥了市场要素的评价机制,也体现了中关村开放的创新创业环境。

2.2 遴选过程及结果的社会认可度较好

2009—2017年累计进行10批次的人才遴选工作,除了2017年现场答辩过程中出现一次因参评人与专家沟通出现分歧而进行的投诉外,未出现过其他投诉,说明参评人对遴选过程较为认可。历年遴选结果在公示阶段未接到过举报或者提出异议情况,说明社会对遴选结果较为认可。

2.3 遴选程序较为客观与公正

参与高聚工程评审过程的企业家和投资人均要求签署保密协议及回避条款,不允许带走参评现场任何材料,企业家和投资人对于投资过的或者存在关联的参评企业及申报人,需要给予说明并进行回避。2011年某位专家因未遵守规定,被开除出专家库并给予警告后,高聚工程再未出现专家违规行为。

3 高聚工程遴选的人才及企业现状

3.1 男性相较女性在创新创业领域表现更突出

2009—2017年获评高聚工程领军人才共有367人,性别分布上看,男性占比达93%,处于绝对位置,女性获评人数为25人,占比7%。创新领军人才、创业领军人才、领军企业家、投资家等四类人才中,可见,在创新创业领域,男性相较女性的能力表现更突出。创新创业服务领军人才中,女性在该类领军人才的男女比例超过其他4类。

图1 领军人才性别分布情况

3.2 领军人才年轻化趋势明显增强

2009—2017年历年高聚工程获评人才中,主要以30~50岁的年龄段为主,其中,年龄大于30岁小于等于40岁的共有172人,占比47%;年龄大于40岁小于等于50岁的有147人,占比40%。年龄小于等于30岁与年龄大于50岁的比例分别为4%、9%。

图2 领军人才年龄分布情况

3.3 高聚工程的领军人才具有高知识背景

从遴选结果看,所遴选的人才中38%拥有海外留学背景,从留学国别上看,主要以美国为主,其次是加拿大、英国、日本等。98%以上的人才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所遴选的创新类人才中拥有博士学历的人才高达70%。

3.4 创新类人才流动性合理

图3 领军人才的留学背景及学历情况

截至2018年1月底,92名创新类人才中,有73名人才在原企业任职,占比为79.3%,人才流动较为合理。离开原企业的创新类人才有19名,占比20.7%。具体年份看,以2011年遴选的创新类人才离职率最高,达58.8%。19位离职的创新类人才中,11人仍在中关村示范区工作,8人分别美国、广东、上海、武汉、山东等地工作,离职原因主要有项目终止、离职创业、个人发展等。总体而言,高聚工程遴选的创新类人才仅有8.7%的离开中关村到外地发展,说明中关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仍然强劲。

表2 高聚工程创新类人才离职情况

3.5 创业类企业发展趋势良好

截至2017年底,所遴选的创业类人才所在的180家企业中,存续经营的有147家,占比81%;被收购的10家,占比6%;新三板上市的6家,创业板上市的5家,纽交所上市的3家,港交所上市的2家,纳斯达克上市的2家,台交所和主板上市的各1家,倒闭的1家。倒闭企业为元培世纪(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因业务过度扩张导致运营困境。总体而言,获评创业类的人才所在企业19%的企业被并购或者上市,中关村的创业企业发展趋势较好。

4 高聚工程所存在的问题

4.1 遴选程序需要进一步公开透明

目前,高聚工程除了申报通知、评审结果等环节对外公布外,合规审查、专家初审、现场答辩、尽职调查等环节的结果未进行公示,不利于申报者了解遴选进展,也不利于构建公开透明的评审环境。

4.2 实施效果缺少跟踪评价机制

缺少对人才政策的运行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反映了当前我国高层次人才专项计划存在明显的“碎片化”现象。高聚工程自2009年实施至今,中关村尚未建立高聚人才及企业发展跟踪机制,例如,创新类人才获评后最近几年取得哪些技术创新成果,创业类人才的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为中关村产业创新及经济发展做出什么贡献。以人才项目取得的绩效对政府政策成效进行评价是最科学的尺度。

4.3 高层次人才后续服务能力不足

当前高层次人才的流动与集聚日益走向市场化,基本上受市场的优化与配置,政府牵引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自由度越来越大[3]。遴选过程中,中关村与高聚工程参评企业及人才联系密切,遴选结束后除了提供后续的支持资金与服务外,缺少聚合人才互动沟通的平台,未能充分发挥人才参与中关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因此,中关村需要打造良好的人才外部环境和市场规则,才能更好的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

4.4 支持资金和支持措施有限

高聚工程给予获评的创新类和创业类人才一次性100万资金奖励,其他三类人才不给予资金支持,五类人才均提供北京落户、子女教育、五家定点三甲医院就医绿色通道等共性支持,相对深圳、杭州、上海等城市在支持资金、财税政策力度上竞争力较弱。

5 进一步完善高聚工程的建议

5.1 构建高聚工程线上平台

积极借鉴海淀园管委会、北京市科委等线上项目申报平台建设经验,构建中关村高聚工程线上管理及申报平台,进一步探索完善遴选程序,及时公布各个阶段遴选结果,接受社会监督,打造公正透明的人才政策环境。

5.2 完善人才跟踪与服务机制

建议委托第三方机构或成立中关村高聚工程人才协会,通过专业机构定期收集高聚人才及企业信息,针对人才及企业需求提供对接服务,在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建设、中关村战略产业发展等领域充分发挥高聚工程领军人才的参与性,提高人才与中关村的粘性作用。

5.3 加强高层次人才的支持与服务

中关村限于北京特殊的政治区位影响,在财税、落户、资金等方面支持相对京外省市缺少竞争力,建议进一步研究人才政策先行先试,例如,给予符合一定条件的获评高聚工程企业骨干人才落户指标,帮助企业留住优质人才团队;协助企业对接京外资源及区域合作;推动有条件的医院与外内外保险公司合作,在中关村内试点开展国际医疗保险直付结算服务等等。

[1]娄伟.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4(6):139-143.

[2]郑代良,钟书华.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研管理,2012,33(9):130-137.

[3]陈学中,孙丽丽,李同宁.高层次人才集聚模式与发展战略[J].科学与管理,2006(4):14-16.

猜你喜欢

领军中关村人才
人才云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从领军国内到走向世界——中铁一院砥砺奋进的五年
图数解说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