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7-03-11李书平惠怀全王喜刚
李书平,惠怀全,王喜刚
(辽宁科技学院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李书平,惠怀全,王喜刚
(辽宁科技学院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
针对应用型本科教学计划中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现有“桥梁工程”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对“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创新和改革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桥梁工程;应用型;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桥梁工程”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关于桥梁建筑构筑物的设计、施工、养护和维修等综合工程能力,同时它又是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和道路桥梁建造师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专业课。我国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本科教育应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导向,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以综合改革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国际化和信息化为牵引,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当前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对“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创新和改革〔1〕。
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交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目标是:以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中突出实践导向,在教学计划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也为“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的面对国际化、创新型和竞争性的社会,需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适合生产一线的施工技术人员,以实现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非常必要的。
2 原有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内涵是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需要的无缝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2〕。针对以上要求,对现行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如下:
2.1 教材和教学内容滞后于桥梁的发展现状
工程的进步,往往是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不断得到发展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桥梁工程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以跻身于世界桥梁建设前列。各种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结构不断涌现,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还停留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按照教材所讲的内容已经远远落后于桥梁建设的现状,而且关于桥梁的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更新较快。现在的课堂教学还在延续“厚基础、宽口径”大土木工程的教学计划,大大压缩专业课的授课学时,桥梁工程的授课内容重点仍然放在简支梁和拱桥的构造和计算〔1〕,其它桥型只是简单介绍一带而过,对现有建设较多的大跨径斜拉桥和悬索桥的设计、施工讲解甚少,主要原因还是学时少而需讲授的内容很多的原因。我们能不能将学习时间延伸到课堂外呢?
2.2 对桥梁的养护和维修技术重视不够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的桥梁工程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随着已建成的桥梁一座座投入运营使用,它们的后期养护和维修就进入一个高峰期,要保证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是对桥梁建设者提出了一项更重要任务,而作为为行业培养技术人才的专业院校更应该是提前考虑的一个问题,然而现在的教学内容对这方面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3 实践教学环节簿弱,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对于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重点是培养具有熟练的施工能力,而桥梁工程施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积累的过程,课堂上的说教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通过工程实践锻炼才行。长期以来,教学受到办学经费紧张、学时有限、施工单位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时安排施工单位的难度较大,况且受到实习时间和施工工期的限制,一座大桥完整的工期约2~3年的时间,而学生实习的时间最长也就1~3个月,使得学生很难参与全桥的施工全周期,学生即使到了施工现场,也是走马观花的看一下,往往草草了事,很难达到教学中要求的实习效果。实践教学环节的簿弱,直接影响学生对“桥梁工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同时对学生在桥梁工程方面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影响的,创新之根在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工程教育回归实践这是世界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2.4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能力
现行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其中30%包括课堂上考勤考纪和平时作业,70%是期末考试卷的成绩。这种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造成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爱学习的学生抄袭作业,期末突击死记硬背,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中不主动思考,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桥梁工程”课程改革措施
3.1 调整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为了适应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针对当前社会需求以及桥梁工程课程发展的现状,在教学内容上应增加在桥梁建设中出现的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结构,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同步。另外,道路桥梁的标准和规范更新往往快于教材的编写,所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补充更新。根据当前桥梁工程对养护和维修人才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可适当加入有关桥梁养护和维修的知识,以补充现有教材的欠缺部分。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大跨径斜拉桥和悬索桥的施工工艺教材编写的内容比较少,这部分可利用“互联网+”的手段设置为网络课程,可作为选学内容,以满足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学习知识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桥梁工程”是实践性较强一门课程,最好由有实际工程背景的“双师型”教师来授课,这样会更好把握教学内容。
3.2 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往我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效果一般。而引入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是通过一个项目或一个任务,引导学生参与教学,通过完成各项任务来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3〕,“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把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3.3 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桥梁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教学中安排的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这几个环节来完成实践教学,由于教学计划安排和桥梁施工工期之间矛盾和差异,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始终是本门课程的瓶颈。但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给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就是建立桥梁施工模拟仿真实验室,这样实习就不会受到季节、工期、地域的限制,就像培养飞行员一样出了培训仓就能飞上蓝天。另外,还可以建立资料档案室,可将桥梁工程建设的施工图、招投标文件、监理文件、施工录像等资料收集完整,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桥梁工程完成的全过程,保证学生毕业后与工作能够实现“零对接”。
3.4 创新课程考核方法
应用型人才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现能力。应重视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大纲中提出采用“N+2”的考核方式,其中的“N”采用了3次的综合训练项目,“2”是指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加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综合训练项目考核,对于不同的训练项目制定不同的评价方法,明确能力考核目标,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4 结语
为了适应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对“桥梁工程”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提出思考与改进策略,旨在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提高“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出符合道路桥梁生产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1〕吴迅,项晓阳.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桥梁工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28-129.
〔2〕江小明,张妙弟.应用型大学有关概念和内涵问题的研究〔J〕.北京教育 高教,2007,(3):50-52.
〔3〕魏阳华.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2(9):128-129.
2017-09-16
李书平(1965-),女,辽宁本溪人,辽宁科技学院资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结构力学和桥梁工程结构的教学与研究.
1008-3723(2017)05-041-02
10.3969/j.issn 1008-3723.2017.05.019
G6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