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民办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
2017-03-11孔祥荣
孔祥荣
(福建农林大学 东方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7)
推进民办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
孔祥荣
(福建农林大学 东方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7)
在一个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时代,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对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走向影响深远的理念和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就当前民办本科院校难以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来看,院校师生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同时文章也提出了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策略。
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策略
创新创业教育是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求而形成的教育理念及实践。从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来看,随着知识经济概念的强化,人力资源及知识成果对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深刻。知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知识的载体则是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高校是国家创新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党中央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理念的贯彻和支持。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包括规模发展和质量提升。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主要任务是提升人才质量,这也逐渐成为国家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意义重大,教育价值显著,目前已经被广大高校所认同。因此当前应有效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升,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本原则,准确把握教育理念,突破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构建可施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1 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基础
+1.1 基本概念
1)民办本科院校。民办本科包括转设的独立学院、部分中外合作高校的本科专业、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民办本科包含两种类型:民办二本、民办三本。民办本科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本科高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其办学层次是本科〔1〕。中国民办高校更注重自身办学特色,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表现出很多发展不错的民办大学。
2)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这也是创新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创新教育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应运而生的。
3)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讲,主要指的是培养具有开创性意识的个人,这种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一样重要,因为用人单位或个人不仅需要职员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也更加重视职员的首创、冒险精神〔2〕。
4)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指的是通过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性个性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该教育理念不仅重视培养高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更是面向全社会,针对部分打算创业或已经创业的创业人群进行分层次创新思维培养的教育理念。从本质上来讲,创新创业教育其实是一种实用教育。
1.2 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基础
1)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主要依赖教育主体进行培养教育,此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最终的目标是保证每个人都得到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所以主体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主体教育理论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教育的主体、受教育主体和施教主体。
2)个性教育理论
个性教育要求施教者善于从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中寻找优秀素质,并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够自由发展〔3〕。个性教育也应对学生个性中的糟粕加以及时抑制,还应冲破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践。
3)全面发展理论
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方针,它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其一是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相互结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二是一个完整的个人所应具备的才能和品质都能和谐发展。
2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2.1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重视程度不高
在我国目前的民办高校中,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了培养创新创业学生的重要性,并且也随之开设了大量相应的教育课程。就总体情况而言,民办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2)学生学习意识淡薄
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虽然都比较重视自己未来的发展,但往往不认可自己所在学校。此类学生通常缺乏信息,并且信息获取滞后,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和人生规划较为盲目,执行力也较低,学习意识淡薄。
3)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覆盖面狭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较低,缺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类别单一等方面。
4)缺乏专业师资力量
大多数民办本科院校缺乏专业的教师资源,在进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时,往往会由校内相近专业的教师兼任,部分有条件的大学会邀请市内或省内名校的专业教师教学,但这都是师资力量不足的体现〔4〕。
5)实践活动设施不足
民办本科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时通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实践目标不明确;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少、质量低、效率低;实验室建设落后;实验设施数量不足等情况。
2.2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成因
1)学校缺乏成熟的教育理念
首先,学校领导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和作用缺乏深刻理解,对此教育理念的践行只停留于模仿和学习的阶段,缺乏动力;其次,学校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同学校的整体工作很好融合,相关机制体系还不够健全。
2)学生缺乏完整的认知思维
很多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创新创业概念还没有深刻的认识〔5〕。目前很多大学生盲目地通过追求更高层次的学历以面对如今巨大的工作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
3)创新创业还未能形成体系
在我国高校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就业形势也逐渐严峻起来。虽然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增加了一定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却依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4)难以引进高层次师资队伍
民办本科院校限于资金、环境、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引进高质量、高层次教师人才。不仅如此,民办本科院校还存在骨干教师流失的问题。由于民办高校的高层次人才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因此也难以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5)无法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当前我国的民办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创业实践教学建设落后的现象,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教学设备相对陈旧,缺乏实践基地建设,无法有效满足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需求。
3 推进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策略
3.1 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
民办本科院校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真正认识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充分认识到形势的紧迫性。民办本科院校应真正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区别及内在联系,以提升自身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程度〔6〕。民办本科院校应不断尝试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普遍规律,积极改革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渗透到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当中,使其完全贯穿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以增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创业意识为根本目的。
3.2 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建设多元化、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在校内师资力量建设方面,全校教师在进行专业教学时,都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校外师资力量建设方面,应从知名高校邀请高级学者、专家,或从社会邀请成功企业人士开展讲座。
2)构建和专业教育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在通识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理念;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实践教育的基础;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训练〔7〕。
3)建立系统化、开放式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应坚持多元化、系统化、开放式评价标准。
3.3 全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1)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高校应面向全校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计算机教育、法律教育、心理学教育、公共关系教育等基础教育课程,同时开展多项社会实践活动。
2)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应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将创业教育灵活地结合到专业教育中,优化专业教学的内容。
3)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不仅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类课程建设,还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技术类课程建设。
4)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建设。只有加强对学生的实训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并运用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就业成功率,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训课程的教学。
3.4 积极举行大学生第二课堂训练活动
1)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民办本科院校应重视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经常组织比赛活动,营造真实的社会竞争氛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2)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活动。高校应以科研训练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由教师组织的科研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3)支持学生自主创业。高校应在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对接的方式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队伍,通过学分刺激学生的创业意识,学校也应为学生提供指导意见〔8〕。
3.5 加强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1)应加强实验室建设,高校应以创新教育为基础,大力加强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工作,充分满足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训练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培训平台。
2)应深化产学研合作,高校应推进产学研的深度合作,通过协同创新的机制,促使自身同其它学校或企业等进行教育工作,建立联合人才培养体系,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坚实基础。
3)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校园建设,在校内建立孵化区、培训区等功能区,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硬件软件设施。
4 结论
民办本科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工作,其通往成功的道路必然崎岖坎坷,这也是由民办本科院校的性质决定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践行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再艰苦也要走下去。本次研究,根据当前民办本科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上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对提升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后期研究中,应更注重扩大研究对象并突出应用型民办高校教育特色。
〔1〕 王游.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哲学观的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13,(1):112-117.
〔2〕 李海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建议〔J〕.科技通报,2014,(5):226-229.
〔3〕 王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当下困境与路径选择〔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40-144.
〔4〕 詹一虹,周雨城.创客运动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J〕.学术论坛,2016,39(5):153-158.
〔5〕 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4-7,24.
〔6〕 薛慧.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4,(3):65-66.
〔7〕 刘福才,王发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性反思与实践路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8):6-11.
〔8〕 黄兴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机制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122-124.
1008-3723(2017)05-022-03
10.3969/j.issn 1008-3723.2017.05.010
2017-06-06
孔祥荣(1986-),男, 福建永定人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
G6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