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2017-03-11霍利华
霍利华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霍利华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随着我国的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余钱花费在旅游项目中,作为提高自身精神文明的途径之一,也因此为我国的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对高校旅游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大。文章分析了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和特点,并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提出相应的参考意见。
旅游业;人才培养;体系;质量保证体系
由于旅游业备受人们欢迎,同时也带动了兴办旅游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截至今日,至少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教育。开设专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院校和培训机构,一方面能够为旅游业提供大量合适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助力;另一方面经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机制培养出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能够对目前旅游行业中的诸多问题起到纠正、弥补的作用。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旅游行业中人才的特长得不到有效发挥,旅游教育体系建立仍然不够科学,市场、数量、规模的布局不尽人意等问题,都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1〕。
1 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及特点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旅游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培养出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则需要对目前我国在旅游人才的培养方式和培养体系上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只有在了解教育培养体系当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才能知道该如何更好地培育出适合市场发展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2〕。
1.1 理论与实践难以融合
目前在旅游专业的教育中有一突出的问题,是理论基础知识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完全应用,也因此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旅游业之所以注重调动人才的实践能力,正是由于它属于外向型经济,同时由于现下的市场环境变化速度很快,各类朝阳行业崛起劲头十足,造成了旅游专业人才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必然性,并因此增加了两者结合的难度。理论知识的教科书式教学难以追上旅游业发展步伐,致使学生在学习了理论基础知识后,难以真正的将所学内容完美地融合到实践当中〔3〕。而在实习课程这一模块当中,部分院校对于实践操作流于形式,不能引起学生对于实践重要性的足够重视。
1.2 专业同质化向异质化过渡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国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都是采用同一个模式培养出综合性人才,即专业同质的形式培养。在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日,若仍然采用专业同质的方式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会导致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与时代背景脱节。同质化的培养方式并不够科学合理,虽然能够适应我国旅游的初期发展,但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旅游业的发展。同质化的人才培养方式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涉猎广泛,却又泛而不精的局面,致使相关的学术研究流于形式,流于表面。旅游业发展至今,若要贴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上,就应将专业同质化的培养方式向异质化的方向转变,才能够更好地与时代接轨。
1.3 资源运用难以落实到位
目前旅游专业在培养旅游人才方面仍然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仍是在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和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的管理人才中不断徘徊,没有明确的界定范围。目前旅游专业的从业人员当中,由于旅游专业各层次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界定模糊,致使市场上出现了高职生、专科生的工作被本科生任职,本科生的工作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所任职的现象,他们能力不能发挥到实处,大材小用的现象普遍。这种畸形的人力资源使用现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同时还不利于旅游业长远的平稳发展,很容易带来发展空间狭小的恶性循环。因此有关教育部门在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时,应当划分目标层次,培养出不同类型的综合性人才。
2 建立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旅游业发展至今,原有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要求。为了促进我国旅游业进一步发展,需要培养出适合市场发展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2.1 教育机构提供培养平台
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完成,单一的办学体制难以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难以真正应对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因此旅游教育的运作需要依托于社会大环境之下,结合现代发展状况,从而架构出真正适合现代办学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平台,才能够真正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旅游人才培养一大要素是通过相关的教育机构进行集中培养。为了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旅游人才,相关的旅游办学机构需要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而不断创新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育机构建设上,可以结合当地有关教育部门、旅游教育管理部门的有关资源,共同办理区域特色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机构。如今境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已成为旅游的三大方式。国家可以在教育机构建设的短板上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当地教育机构建设。采取国内外共同办学的模式,与国际接轨,培养出更适合新时代发展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2.2 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保证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建设采用灵活的机制能够为培养出优秀的旅游人才提供质量基础。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不能依靠单一的途径,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以外,还要与其他学校进行较多的交流,从而发现自身教育方法上的不足,继而对其进行改进。通过进行多方面的共同探讨,有利于师资队伍增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联合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自身学业。
不仅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教师也需要不断自我进修,提升自身水平,从而加强师资队伍的力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教导学生相关的实践经验,不至于踏入社会以后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相关的旅游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可以邀请外教进校指导一段时间,或是以举办讲座的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2.3 注重人才培养
旅游管理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将学习主体、旅游产业、教育部门和培养单位这几方面价值的结合实现,因此需要将不同层次的分体目标有机结合后进行再教育。单个目标培养过于片面,不利于适应现下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因此,需要培养综合性较强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培养人才和兼顾各目标的过程中,应当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各有所长、各有所精,才能够适应单位需求和市场需求所发生数量、规模布局和质量的诸多变化。在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其中的宏观目标应当立足于当下,展望未来,具备足够的前瞻性和战略性,能够统筹全局发展。只有在该环境培育出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旅游业在未来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在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后,是否能够进一步走向成熟,完成面向国际化发展的追求,需要依靠大量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进行技术支撑。
2.4 创新专业考核评估体系
旅游业要进行长远的发展,其中的考核评估工作不能够马虎。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考核评估工作的调整与创新,有利于考核评估体系做到权威性、持续性和指导性并存。前期准备便是相关的教育部和旅游局对已有的旅游管理专业目录等资料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按照一定的要求分门别类地整理,有助于调研人员进行分析研究,了解相关信息,为调整、创新现有的专业考核评估体系做好相关基础工作。随后,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模式和质量保证模式,结合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排查分析,从中优化出最适合当地发展状况的专业考核评估体系,从而实现我国旅游教育从外延式的数量型增长转变为内涵式的质量提高。
2.5 教学方案优化体系
有了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师资队伍的建设,还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才能够为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提供更大的助力,也能更容易地落实既定目标。教学方案当中的教学理念,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动态逐步更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适度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层次教育,在初级和中级阶段时采取普及性的基础教育,打好学生在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到了较高层次的教育时,可以在教学方案中有目的性地安排教学方向,以供学生选择专攻的专业方向,达到将专业内容学透、学精的目的。由于旅游经济属于外向型经济,因此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时可以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3 结语
旅游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在不断提升。如何培养出适合发展快速的旅游业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对于实现我国旅游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和深思的研究项目。人才培养不易,更是凸显了建立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必要性。
〔1〕 邓绍辉.论WTO与中国旅游高等教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2,(5): 107.
〔2〕 马勇,魏卫,邓念梅.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J〕.旅游学刊,2005,(1) : 62-66.
〔3〕 吴必虎,等.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旅游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J〕.旅游学刊,2002,(5):73-77 .
2017-09-06
霍利华(1981-)女,陕西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1008-3723(2017)05-032-02
10.3969/j.issn 1008-3723.2017.05.014
F59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