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儒家生命观的三个向度及焕发生机的三个体系
——以大学生为视角

2017-03-11高壮伟张俊英李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儒家信仰道德

高壮伟张俊英李 良

(1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1;2百色学院信息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探析儒家生命观的三个向度及焕发生机的三个体系
——以大学生为视角

高壮伟1张俊英1李 良2

(1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1;2百色学院信息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儒家生命观思想博大精深,蔚为大观,其每一句话都没有脱离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石。为此,通过对儒家唯物的生命来源思想、儒家朴素的生命死亡理论和儒家的乐生思想的阐释,以大学生为视角分析了焕发生机的三个体系,即以儒学为基础,重构当代我国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以儒学为基础,构建大学生崇高的生命信仰;以儒学为基础,提升大学生自我修养能力。

儒家生命观;向度;体系

儒家生命观和其他生命思想一样,同样需要解决个体对于生命的三个问题,生从何来?死向何去?如何乐生?对于这三者的追问,通过对其三个问题的解答可以分析儒家生命观焕发生机的三个体系。虽然我国的专家学者对儒家生命思想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其实效性和理论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儒家的唯物的生命来源思想契合了国人一直以来的比较朴素的唯物思想,其具有很强的说服性、应用性、启发性,充分发掘儒家生命的三个向度思想可以教育广大的大学生,这也是其价值的再应用。

一、儒家生命观的三个向度

(一)儒家唯物的生命来源思想

“生”字产生比较早,在甲骨文和金文的文献记载中都有大量的出现。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生”字的写法其上部是一个象征草木的形状,下部从一,象征土地之形,“生”的意思就是草木生长于土地之上(张舜清,2008)。后来关于生的很多意思都是由此引申出来的。孔子曾经说过,“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杨伯峻,2006)。认为生命来源于天地运行,四季变化,自然而然产生,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确认了生命来源于天地之间,与西方生命来源思想具有很大的区别。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或宗教的信仰,总是认为有两个世界的存在,一个是物质性的世界,一个是神的、天上或灵魂的世界。他们认为天地乃一自然有物性同时也有神性。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人神合一,也可以说人即是天。即人的生命来自于天地之间也是来自于其人本身。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其侧重于论述人的一切代表着天,整个人生代表着天道,从而把人的生命与天地万物联系起来。

《孝经》认为生命来源于父母,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叫做慈,而子女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对父母赡养叫做孝:“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杨伯峻,2006)。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不同于西方对于生命来源的阐述,密切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注入了儒家所特有的家庭伦理思想。家庭是儒家思想关注的细胞,儒家思想在家庭秩序的建立、伦理思想的构建、家庭关系的和谐上都具有一整套理论,其中家庭感恩和孝道思想,是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得以维系的重要基础。孟子说:“立爱自亲始,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杨伯峻,2006)。其认为爱产生于亲人之间,从而具有不同的差别,由小范围的人与人之间的爱到仁民,也就爱惜民众,以至于博爱万物。儒家生命观肯定了生命来源于父母,同宗族血脉之间友爱和谐,进而推演出去形成爱众,可以看出儒家生命观中生的思想饱含着对生命个体的关爱。

(二)儒家朴素的生命死亡理论

中国人对于死的问题比较忌讳,因此死对于国人一直是一个比较茫然的东西。其实对待死的态度是一个关于生命终极意义探索的问题。孔子的弟子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杨伯峻,2006)儒家整体上未对死做出正面的回答。因此,在漫长的文明史中人们对于死充满一种敬畏和焦虑。生命将会走向何方,有时候比探讨生命如何而来更难回答,死有何价值?如何来面对死?显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得清楚的,但又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延续中国数千年历史中的虔诚而繁琐的丧、葬、祭三种礼仪,对于古代中国人在生死存亡的生命转折点上,能够顺利地度过危机,达到心理与情感上的平衡,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孙利天,2011)。儒家文化中关于死大多都是通过生来反观其存在,并且来阐述其中意义和价值所在。儒家的生死智慧论已经有所论述,认为应该保持一种自然虔诚的态度,并且认为人的死应该赋予某种价值,以至死而不朽,万古流芳。

儒家文化生命具有一维性,认为生命的存在就是某种实体性的存在,即便是传说的神也是从祭祀文化中演变而来的,其代表了某种人的意志。而西方生命观念中生命是具有二维性的,认为在人的生命存在的基础之上,还有一个世俗之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都是由死去的人所组成,并且在西方宗教中,认为另一个世界中生活的人无忧无虑,逍遥自在。因此西方人对于生命的来源和死亡具有宗教性质的认识,也说明了生命的来去,因此对于生死是比较豁达和通透的,在其思想观念中就少了一份对于死的恐惧。宗教思想中不同等级的划分,具有对生者道德行为的某种约束力,起到一定的道德规范和约束的作用。舍生取义、杀生成仁在儒家文化中常被提起,但这并不代表着儒家生命观中就藐视生命,而是发自内心的由衷的热爱生命。正因为生命的可贵,追求生命的最大意义被儒家所倡导,从而获得生命的无限可能与意义。

(三)儒家的乐生思想

关于生命的生与死问题的解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对生死的恐慌。对生死的讨论主要是为了能够很好地生活达到乐生的境界。儒家生命观里有关生命乐生的思想较多,对中国人的影响也较大,挖掘乐生思想在当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在如何乐生中践行“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杨伯峻,2006)的信条,可以说儒家所坚持的人生理念是一种超脱世俗,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儒家看重这种人生态度,最为突出的就是孔子的弟子颜回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积极乐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杨伯峻,2006)。在艰苦的环境中颜回依然快乐不已,没有一点忧愁,即便是孔子也深受这种人生态度的影响。宋明理学认为之所以能“孔颜乐处”在于其能顺应天理而无私欲,所以无苦而只有乐。孔子具有通透达观的人生理念,具有安贫乐道的思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杨伯峻,2006)。生活的粗陋简单,以至于四处飘零都没有影响到其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也是儒家所拥有的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智慧的一种表现。

二、儒家生命观焕发生机的三个体系

(一)以儒学为基础,重构当代我国大学生生命价值观

儒家生命观是对个人私利的超脱,以国家、天下为己任,其核心价值观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付出,这种贡献和付出有时候是要以生命为代价。儒家生命观对生命价值的评价是比较鲜明的,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在儒家思想中每个人都有创造生命价值的路径,价值的选择要有其本身的意义性,反对暴虎冯河,鲁莽蛮干伤及无辜和自家生命,而重要的一条价值的选择就是通过珍惜万物生命、内在的自强不息来达到生命外在的死而不朽。儒家对生命的产生具有原始的对于生命的敬畏之情,认为万物生命的产生都是德性的造化,是天地精华的孕育,这样生命一开始就拥有了其可贵性。因此,对生命充满人文关怀。生命的存在不能离开对生命价值的探讨,这也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人是一种追求意义和价值的具有自我意识的类群体。我国的儒家文化始终保持着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入探讨,其始终坚持夙夜在公的集体主义价值、民族气节的保持、舍生取义等来评判个体的价值大小,对于社会的有序运行、人际之间的相处、自我内在生命价值的确立,显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生命价值的存在直接决定了个体的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理想价值实现的可能性。伴随着文化多元化、价值多样化、思想自由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理念也悄然变化着,生命价值的意义和目标的选择依然不明确,缺乏奋斗的动力,不懂得爱护生命依然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真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既授人以生存的手段和技术,使人把握物质世界的教育,又导之以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使人构建自己意义的世界的教育”(姚本先,2008)。学校在适应社会的变革过程中,凸显了科学技术和理性对于征服自然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教育的本真使得教育走向工具理性的张扬和功利主义的渲染,社会上个人主义盛行,工具理性膨胀,人文价值丧失。如果教育没有坚持好对价值理念的引导必然会让学生产生思想的迷茫和价值追求的扭曲。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是关于生命意义观的教育,是人生价值观知行合一的全人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意义,确立生命尊严意识,高扬生命价值,使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张国民和雷丽君,2015)。人生价值观包涵于生命价值观中。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的诉求多样化,更值得关切的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难以避免对于金钱和权利的依附,其人生意义的评判也打上了金钱的烙印。学校教育重在精神和人格的教育,关注个体生命诉求,引导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确立,只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确立,才能保障其减少迷茫和颓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以儒学为基础,构建大学生崇高的生命信仰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其属于人所特有。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天然的蕴含价值,它的特质在于给人们提供知识以外的关于未来的信念,以此构成人类向历史纵深处延伸和向未来极限挺进的精神支柱(王北生,2004)。儒家的生命信仰融入在儒家追求社会价值之中。其追求的价值理想是大同、治平和圣王,在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强调道德修养。这是达到从理想化的大同社会向自己设想的治理国家之道上靠近,最后的目标是要成为圣人。在儒家文化中圣人是人格理想的最高体现,也是人一生所追求的至高理想,其已经把这种理想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生命信仰,实现大同、治平到圣王的过程,也是不断从现实社会走向儒家所设定的价值理想的过程。儒家思想具有天然的唯物主义的意蕴,它所提倡的生命信仰也就天然的与现实实践相联系,是一个不断向外推演的过程,儒家通过“道德价值论证自己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并将超越性和成就圣人道德理性作为自己的职责,从而加强信仰系统的说服力”(陈德峰,2014)。信仰的建设需要落在现实社会和文化的基础上,需要在现实中激发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树立崇高的生命信仰,指明前进的方向。

生命信仰的确立能够对现存状态进行不断超越。生命一旦被一种崇高的价值理念和信仰所武装,其可以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前所未有的生命激情。崇高的生命信仰,使心灵有所归附,不做精神上的流浪汉,四处漂泊,所以它是人生大事,尤其为士人所重视。人用以与死相对抗的东西就是他对生命的坚固性、生命的不可征服性、不可毁灭的统一性的坚定的信念(卡西尔,1985)。当代大学生面临生命信仰的危机或者偏颇,生命追求目标的不确定性、生命价值理念的模糊性、生命理想信念的去崇高性、生命信仰的现实价值性等,个体生命信仰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日益世俗化,在物质极大进步的现代社会中,他们对自身价值的存在常被忽视,而是表现为竭尽全力地对一切可以占有的对象的占有,例如:金钱、财富、政治权利、荣誉地位等有限的存在物,将他们作为寄托自身全部价值的东西。大学生受到工具理性和唯科学技术的影响,对于生命信仰认识不深入、不全面、不完善,在遇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影响容易把简单的价值理念当作理想信念,把对生命过程低级趣味的追求当作生命的理想,把一切的理念都物化为现实的有价值的东西,这样生命个体就会陷入“生存的失落”,沦落到空虚和无意义的境地。

(三)以儒学为基础,提升大学生自我修养能力

儒家特别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继承前人文化的基础上,在丰富和完善自身道德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发展,以及经过后世儒家的不断完善对中华民族的道德养成,人际交往、国家之间交流、为人处事树立了完美的准则,为华夏文明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仁、义、礼是先秦儒家道德的核心,也是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儒家看重仁、义、礼在规范人的行为、指导社会运行、提高个人修养、提高执政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杨伯峻,2006)。可见孔子认为修养有其内在性和自发性,个人修为不在于外在约束,而在于内在的道德认同,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这是人立于天地之间的基石。孟子说:“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杨伯峻,2006)。儒家把仁看作是至高的道德理念,道德修养是离不开仁的思想的指导,仁是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在要求,蕴含着儒家所提倡的道德修养的众多理念,儒家认为道德行为需要“笃实躬行”,王夫之进一步发展孔子的学说认为“躬行为上”“何以谓三德,行焉而德之谓也。”认为道德思想需要躬行合一。荀子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王先谦,2012)。礼就是道德的一种体现,也是道德的重要表现所在,因此可以看出道德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强调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德行的重要性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对于当前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经济不断增长,而人文素质有所下降的趋势,显然需要儒家道德建设作为指导,用儒家道德体系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和谐国家。大学生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具有创新意识。但同时大学生个性突出又不好融洽,具有个人主见又不善于合作,自我意识强又不能够很好的沟通交流,行为受学校约束又经常失范。总之,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正是我们加强传统儒家道德教化的良好时机,我们需要培育具有生命价值理想,尊重每个人的生命,懂得礼义廉耻;具有感恩、和谐、担当意识,用仁爱思想来处理人际关系;用忠恕、仁爱、慎独来化解人际之间的矛盾的大学生。强化其道德理念,把知识的获得和人格的培养作为教育的结合点,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具有较强竞争力,同时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道德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良好品格的衡量标准,儒家生命观是通过自我的修养,自我的内化,自我的升华,来达到对生命意义的理解。道德修养的提高也是生命个体实现自我价值不可或缺的因素,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其是非成败。在当前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道德滑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生产的主力军,先进知识的标志,锐意进取的先锋力量,独立自由追逐的主体,需要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多种活动进行传统道德教育,激励青年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这样青年大学生才能成为我们社会不断发展前进的有生力量,才能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三、结语

儒家生命观是儒家文化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儒家生命观三个向度及焕发生机的三个体系的阐述,以此来说明儒家生命思想的丰富性和人文性。同时,儒家生命观的三个向度也是生命教育的思想来源,对大学生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在当前面对众多生命问题难以疏解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生命价值与生命存在的重要性,不能够寻找到生活的有效途径,导致生命悲剧不断上演。为此,要求我们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深入挖掘传统理论,丰富时代内涵,不断增强生命教育的有效性。

陈德峰.2014.儒家终极价值及其对当代信仰文化建设的启迪[J].求实,(4):39-41.

卡西尔.1985.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10.

孙利天.2011.死亡意识[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6.

王北生.2004.生命畅想:生命教育视阈拓展[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76.

王先谦.2012.荀子·修身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8.

杨伯峻.2006.论语译注(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5-207.

姚本先.2008.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研究:现状、问题及趋势[J].中国德育,(3):89-91.

张国民,雷丽君.2015.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12):72-76.

张舜清.2008.儒家生命伦理的精神、模式及特性[J].武汉大学学报,61(3):294-299.

Study on Three Dimensions and Three Systems thatArise from Confucian Thought Based on Undergraduate' Perspective

GAO Zhuang-wei1;ZHANG Jun-ying1;LI Yang2
(1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Liupanshui 553001,China; 2 College of Information of Baise University,Baise 533000,China)

Confucian outlook towards life is broad and profound,in which every word is around protection and respect to life,which becomes the theory foundation of life education.Therefore,by means of the study of origin of life,theory of deaths,life-enjoying spirit of the Confucian materialism,In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 students,the essay is going to analyze three systems:first,on the basis of Confucianism,it studi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life values,second,the construction of great belief to life,and at last 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self-improve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confucian life concept;dimensions;system

G 641

A

1671-055X(2017)02-0059-04

10.16595/j.1671-055X.2017.02.015

2016-08-30

六盘水师范学院2014年立项课题(lpssy201408)。

高壮伟(1985-),男,山东菏泽人,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mail:460147262@qq.com.

猜你喜欢

儒家信仰道德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论信仰
铁的信仰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