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及时代价值

2017-03-10欧阳雪梅

武陵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物质文明陈云思想

欧阳雪梅

(中国社会科学院 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 100009)

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及时代价值

欧阳雪梅

(中国社会科学院 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 100009)

陈云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高度重视改革开放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搞好执政党的党风”,要加强党性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上的基本建设等。他还很重视精神文明的阵地建设。陈云对改革开放初期我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思想精髓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

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贡献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次年召开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即提出了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的目标。在实践中,中共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体系。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对我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思想具有深远意义。

一、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

在改革开放初期,陈云提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要有意识地发挥和扩大市场调节作用,支持探索符合实际、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新体制,同时针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竞争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消极现象和违法行为,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的思想。他指出,出现这些现象不奇怪,关键是要注意这个问题,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教育,否则,“这些现象就有可能泛滥成灾”,“我们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抓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一起抓。只要我们的头脑是清醒的,看到这些现象,并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这些消极方面是可以受到一定限制的”[2]338。他强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既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奋斗方向。”[2]338-339陈云的这一思想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所吸收。这一《决定》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要一起抓,这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方针。”[4]

陈云高度重视改革开放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为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1985年6月,在全国端正党风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他指出:“在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时候,如果不同时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就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任何单位,任何领导干部,如果忘记或放松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不可能搞好。”[2]347“要使全党同志明白,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国家现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也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我们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2]347陈云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他以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的观点来论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重要性。一是“社会主义建设,包含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者是不能分离的。社会主义事业不可能是单纯的物质文明建设,又不可能是单纯的精神文明建设”[2]354;二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他针对一些人只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做法,强调“社会主义事业也不可能先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然后再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2]354,如果“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整个事业就可能偏离马克思主义,偏离社会主义道路”[2]355,这“绝不是一个小问题,全党同志务必高度重视”[2]345。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发布后,陈云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有关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大问题”[5]547,要求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要从全党的纪检方面提出一个提纲挈领的规划来。陈云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思想,对指导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方针的确立与践行,有着重要的意义。遗憾的是,这一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没有完全得到落实。1989年政治风波后,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的讲话中告诫全党:“我们要深刻吸取近几年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教训,在努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6]陈云关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思想发展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2013年8月,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7]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们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明确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搞好执政党的党风”

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搞好党风建设,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党的领导干部由于掌握了领导权,有了利用手中掌握的各种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便利,如果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宗旨教育,就会脱离群众,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改革开放后,因谋私利而犯法、犯错误的党员干部不在少数。有些党政军机关干部及家属子女,蜂拥经商,一些人忘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顾国家和群众的利益,投机诈骗,贪污受贿,非法致富,在同外国人交往中,不顾国格人格等现象[2]352屡屡发生。“一切向钱看”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严重地腐蚀了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对此,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的陈云深恶痛绝。他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一定要抵制和清除这些丑恶的思想和行为,要动员和组织全党和社会的力量,以除恶务尽的精神,同这种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2]356他不仅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2]273,而且阐明了党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和党员干部模范作用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意义。1985年6月,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搞好执政党的党风。”[2]348“在党内,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有好的党风”[2]355,而“端正党风的关键是提高党员素质,尤其是提高高中级党员领导干部素质”[2]363。党风是表现,党性是根本。解决党风问题,首要的是要加强党性教育。他提出:查处违法乱纪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和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的教育。提高共产党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党的建设上的一个根本问题”[5]541。“必须重视执政党条件下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党性教育。”[5]547-548他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党的任务……要坚决地刹歪风、正党风,增强全体党员的党性,从精神文明建设上,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2]348

“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想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出现的,因此,有人因此反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陈云对此进行了厘清。他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外国有用的东西加快国内建设。在“文革”后期,他就强调要研究当代资本主义,“不研究资本主义,就不要想在世界市场中占有我们应占的地位”[2]218。改革开放后,他强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用,是完全正确的,要坚持。但同时多次提醒全党“要充分注意对外开放中带来的消极东西”[2]332,要始终“严重注意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渗入”[2]355,“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更加要有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精神”[2]353。针对“有些人看见外国的摩天大厦、高速公路等等,以为中国就不如外国,社会主义就不如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就不灵了”[2]332的言论,陈云特别强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指出“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教育”[2]355,“应当把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内容”[2]352。在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这些教育,“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觉悟,坚定地保持共产主义的纯洁性”[2]348。他充满信心地指出:“如果我们各级党委,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对此有清醒的认识,高度的警惕,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教育,那么资本主义思想的侵入并不可怕。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真理,一定会战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蚀。”[2]355这一思想后来为《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所吸收。该《决议》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责任,一是加强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搞好党风;二是以模范行动和艰苦工作,组织和推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8]

为保证执政党干部队伍的良好素质,陈云要求把好入口关。他倡导干部队伍新老合作和交替,提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培养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队伍。他强调要主动地有意识地、“必须成千上万地”“几十万、上百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5]509,但是,“提拔中青年干部必须注意德”,指出“选干部,首先要看德,有才缺德的人不能用”[5]498-499,要“培养既能写,又有德,德才兼备的人”[9]319,并认为这种新人越多,素质越高,就越能够为端正党风,消除腐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不仅如此,陈云还指出:“在以身作则、关心党风党纪、发挥监督作用上,没有退居二线和离休、退休的问题。只要是党员,活着就永远处在第一线。”[2]352这样才能保证党风建设无遗漏、无死角。

三、强调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陈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从学习着手,学哲学,学历史,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9]438,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首要的就是树立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陈云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多次提到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提倡学马列著作,特别是学哲学对于全党提高思想水平所起的重大作用,因此一再倡导党员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这是共产党员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少犯错误的关键。他“建议同志们,尤其是年轻同志,平日除了看业务书外,也要抽空读点马列的理论书籍,特别是要学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是最正确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有还是没有这个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工作起来都会大不一样”[5]532。

1987年和1988年,他先后同中共中央负责同志和浙江省党政军负责同志谈话,一再强调要学习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说:“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2]360“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2]362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全党仍然面临着学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最迫切任务。他强调:“不要怕人家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没有过时,永远不会过时。”“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上的基本建设。”[9]466

为帮助党员干部学习提高,陈云认为党校工作要由短期轮训干部为主转向正规化培训干部为主,迫切任务是培训好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党政领导骨干。并对党校的任务作了具体规定:“党校既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以此作为主课,又要学习一些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以提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9]369这些规定为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提供了有力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陈云关于学习的思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做到学以益智、学以励志、学以立德、学以修身。”[10]中央政治局还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论举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因此,领导干部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特别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历史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分析解决治国理政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深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陈云关于学习的思想及工作中善于运用哲学思维的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发扬光大。

四、重视精神文明的阵地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陈云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权威”[2]352。他提出“报纸、电台、电视台的事,中央宣传部要主动地管一下,要一个一个地管才好”[2]346,“要树立中央宣传部门的权威。中宣部要管电台、电视台、报纸和文艺”[5]541。他认为,一些问题的发生,同我们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削弱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作用和权威有关,应引为教训,特别是做意识形态工作的同志更应该重视,经过教育不改的,要调动他们的工作。他语重心长地说:“宣传工作搞不好,会翻船的。”[5]475同时,他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思想政治工作者、各种文化和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都担负着特别重要的责任。关于学校,他认为“学校是传授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中小学生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事业的接班人,“他们具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将来能否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同中小学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要办好中小学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素质”[5]545。

报纸杂志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媒体,应当增强吸引力,特别注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表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文章,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为了发挥党报的作用,他研究《人民日报》,提出报纸在编排上要改进,要为广大读者着想。他主张“报上的长文章以及重要的评论、通讯等,前面都应当有提要,中间还可以加小标题或标明段落。这样,既可以大大节省读者的时间,又在实际上提高了报纸的作用”[5]477,写简单明了的提要,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看报。他观察《人民日报》的副刊,发现大概30天中有20天都有一些消极的东西,对此他提出了批评。1985年4月,他看到新华社一篇题为《国家在他们胸中》的内部材料,反映的是上海纺织行业几位厂长在改革中坚持把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事迹。他批示道:“此件核实后应公开发表。我们的宣传机器应当大力宣传这样的人,大力扶持正气。”[9]4306月5日,《经济日报》根据陈云的指示报道了其中一位厂长的事迹,并配发了题为《企业领导要唱正气歌》的评论员文章。1988年2月,他为祝贺《人民日报》创刊40周年题词:“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9]463-464同年2月、3月下旬先后分别给延安马列学院成立50周年、中央团校成立40周年的题词为“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9]464-465。期望殷殷。

陈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1981年4月,他就如何抓整理古籍工作提出了自己意见:第一,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关系到子孙后代的重要工作,现已整理和出版约两千多种,还差得很远;第二,整理古籍不仅要作标点、注释、校勘、训诂,还要有今译;第三,要有一个几十年连续不断的领导班子,组成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直属国务院;第四,提出为期30年的规划,第一个十年先打好基础,组织队伍;第五,对现有古籍的孤本、善本,要采取挽救和保护措施,散失在国外的要想办法弄回来,或复制回来;第六,古籍整理工作可依托高等院校,分配不对口的古籍专业人员尽可能收回来,安排到各专门机构;第七,尽管国家现在有困难,也要花点钱,编一个经费概算,主要用于整理和印刷费用,包括解决办公室、宿舍等费用,为专门人才创造较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还提出从小学开始就要让学生读点古文[9]312-313等。他派秘书去中华书局、北京大学等单位听取关于古籍整理工作的情况汇报和意见。同年9月,陈云的意见经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主要观点整理为《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下发,大大推动了古籍整理工作。1991年7月25日,86岁高龄的陈云还为《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题词:“做好经典古籍的今译工作。”[9]497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11]这是鲁迅先生对文艺教育作用的精辟论述。曲艺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在城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陈云从自己喜爱的曲艺及评弹艺术入手,悉心指导,以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以文化人的作用。他在给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曲艺工作者和所有我国的文艺工作者一样,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责任”,勉励大家“为繁荣曲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9]429。他对评弹艺术从思想、方针、政策直到创作和表演等方面一一提出指导意见,尤为经典的是1981年他提出了“出人、出书、走正路”的思想。出人,就是要热心积极培养年轻优秀的创作人员和演员,使他们尽快跟上甚至超过老一辈。出书,就是要一手整理传统书目,一手编写反映新时代、新社会、新事物的书目,特别是要多写多编新书。走正路,就是要在书目和表演上,既讲娱乐性,又讲思想性,不搞低级趣味和歪门邪道[2]531。他提出评弹艺术要推陈出新,要整理传统书目,“闭目不理拥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书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只有既说新书,又努力保存传统书的优秀部分,才是百花齐放”[9]247,评弹这项传统民间艺术在内容、语言、节奏等方面要跟上时代和群众的需要,说书艺人思想要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提高,要加强对评弹艺术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创作和演出更多的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9]378。他指出,人们来听曲艺,首先是为了文化娱乐的需要,思想教育的目的要通过艺术的手段来达到。如果没有受众和消费者,就无法产生影响力,实现“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因此组织好“关子”,才能吸引人。

为扩大题材来源,陈云认为可以根据小说、电影、话剧等改编成新弹词,同理,评弹的好题材也可以广泛改编。在新编评弹《真情假意》《九龙口》《筱丹桂之死》等受群众欢迎的评弹书目出来后,他给予高度肯定,并大力推广。1982年6月11日,他致信邓力群说:“《真情假意》是评弹中一个好的中篇,是适合青年、提高青年的作品,有切合现实的时代气息,对广大青年有教育意义,请他考虑可否在此基础上改编为话剧。”[9]343该作品后来被改编为话剧、广播剧、电视剧、歌剧等。之所以要改编为广播剧,是因为“广播比报纸来得快,影响大,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订报纸的不多,电视机还不普及,主要靠广播”[9]352。之所以要求其他剧种移植《真情假意》,“是因为那些剧种用普通话,能听懂的人更多一些”[9]353-354。他要求江浙沪文艺领导部门要扶持那些能吸引听众,受听众欢迎的作品,并支持评弹改革不要一刀切的主张。

对于当时评弹书目和表演上迎合部分观众低级趣味、单纯追求票房价值的现象,陈云认为要加强管理,坚决抵制这种有害倾向。1983年8月16日,他致信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负责人胡启立,指出:“单靠文化部门抓管理是不够的,必须由江、浙、沪的省、市委出面来抓才行,并组织制订书场管理条例。”[9]386陈云对曲艺及评弹艺术发表的意见,仅1983年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的《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一书收录的谈话和通信就多达40篇,之后还出版了增订本,主要“通过谈评弹,对其他方面起到树立样板的作用”[9]402,引导艺术健康发展。陈云的这些意见为中国文艺坚守社会主义价值指明了方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2013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12]。

五、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时代价值

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3],都是从问题意识出发,回应时代挑战的重要举措。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出现了物欲膨胀、拜金主义流行、盲目崇拜西方的现象。陈云提出的一系列思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坚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鼓励人们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奋斗;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搞好执政党的党风”,对外开放,既要学习好的东西,又要增强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免疫力,要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报纸杂志等媒体要改进,注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吸引力;强调整理古籍是一项关系到子孙后代的重要工作,要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文艺要“出人、出书、走正路”,等等,抓住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与关键,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过接续奋斗、接力探索,2011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为7 880美元,已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这对于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是了不起的成就,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邓小平所说的“发展起来以后”时期,社会转型期各种问题交织,利益调整期矛盾凸显,社会阶层、利益主体和思想观念日趋多样化,加上世界格局的大调整,如何凝聚共识,凝聚改革的合力,汇聚社会正能量,是当前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中国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老少边穷地区精神文化生活仍然比较贫乏;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比较严重,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中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如何“走出去”。这是目前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课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13]他从协调发展的理念出发,强调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等一系列指导性意见,2016年2月、5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新闻舆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召开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值得特别关注的内容包括:一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强调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二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向世界阐释中国文化、中国国情、中国道路、中国价值,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交汇中,既从世界多彩文明中汲取丰富营养,也为人类共同价值贡献东方智慧。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申党要管党,并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一手抓反腐败斗争,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手抓党的建设,雷厉风行地连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结合,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不仅抓关键的少数,切实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风建设,而且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努力打造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学习教育普及到广大党员,要求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宗旨观念淡薄,党的意识淡化,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举措,形成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格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要继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撑与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14],“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10]。他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全体国民文明素质的提升,需要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形成人人恪守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的道德文化,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法律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培育全民科学素养,反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道德、法律规范背后的基础是价值观。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14],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新的伟业。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内涵,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基本遵循。这说明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创立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已与时俱进,并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和大步前进。

[1]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04.

[2]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2.

[4]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0.

[5]陈云文集: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6]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4.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153.

[8]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34.

[9]陈云年谱:下卷[M].修订本.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10]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6-13.

[11]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54.

[12]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1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5-10-30.

[1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

(责任编辑:张群喜)

D616;D64

A

1674-9014(2017)03-0044-06

2017-03-2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研究”(2015MZD009)。

欧阳雪梅,女,湖南汨罗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

猜你喜欢

物质文明陈云思想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论析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My plan for new term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陈云贵:你是泥土你是光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