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的平等观探析

2017-03-10秦书生

理论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平等共享

秦书生,王 一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89)

习近平的平等观探析

秦书生,王 一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89)

针对我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平等问题,习近平提出了关于平等问题的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将平等问题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贯穿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习近平认为平等问题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为目标。习近平的平等观的主要内容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分配平等、国际秩序平等。习近平的平等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平等;共享

平等问题在我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既是一个热点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回避、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平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作了着重强调。习近平在多种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阐述了平等问题,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习近平平等观形成的社会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已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经济总量持续上升,国家实力显著增强。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平等观念的缺乏或忽视,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重经济增长而轻民生,缺乏公共服务意识;一些地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持续扩大,人们的经济收入呈两极分化趋势;一些部门出现了冤假错案、司法腐败等司法不公等现象。这些问题,既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不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平等的诉求发生变化,已经扩大到提高自身发展方面,要求拥有平等的权利、平等的机会、平等的规则,以及发展成果平等地享有等众多方面。当前,整个社会、人民群众对于平等的要求日益强烈,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一触即发,而不平等现象阻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推进,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可见,如何妥善解决平等问题已迫在眉睫。然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还处于初始阶段,现行的政府管理模式、体制机制设置、财政投入方式等均处于改革过程中,与人们对平等的期望和要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这些问题也是党和政府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达一定水平,国家也具备一定的实力和能力,正在正确面对和积极妥善处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平等问题。习近平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关于平等问题的新观点新论断。

二、习近平平等观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的平等观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将平等问题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贯穿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习近平认为平等问题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为目标。只有在平等的国际秩序环境下,建立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分配平等为主要内容的保障体系,才能保障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保障人民群众都有平等的权利、平等的机会、平等的规则,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平等享有改革和发展成果,保障人民群众应有的权利得以实现和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权利平等

权利平等是指每位社会成员在参与、发展等权利分享上具有相同的主体资格。习近平对权利平等有十分深刻的认识,他指出:要“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习近平的这一论断深刻表达了他的权利平等观。按照这一观点,国家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依法尊重和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参与、发展等广泛的权利,任何公民的权利都不能受到不公正的剥夺或者限制。国家要规范行使权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改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并要保证增进权利平等不能脱离我国的具体国情。

首先,保证权利平等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尊重和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参与、发展等广泛的平等权利。平等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还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进程和水平。法律和制度是所有社会成员必须严格、平等地执行和遵守的。习近平指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基本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9页。在受到由历史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我国民众缺乏对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等权利平等的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对权利平等的保障始终存在着范围窄、力度小、内容不清晰等弱点。基于此,习近平主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从而使人民的权利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把人民广泛的权利上升到法定权利的高度,要求运用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民权利的公平正义。习近平特别强调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不得谋求任何特权。也就是说,所有公民的权利必须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同时所有人的权利也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

其次,保证权利平等需要强化国家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习近平指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1页。。这里充分展示了习近平对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维护人民权利平等的决心。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一些公共权力的代表者利用公共权力谋私,从而造成对公共权力和人民权利的侵犯。所以,习近平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6日。。习近平把制度比喻成“笼子”,意在强调用法律和制度对权力,尤其是对一切滥用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与约束。只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法律,才能对国家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制约,保证人民的广泛权利得以充分行使。习近平指出:“要强化监督,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59页。。他要求“推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④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通过制度对国家权力行使进行制约,让国家权力运行的各个阶段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下进行,既保证了权力运行体系能够科学地决策、坚决地执行,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又充分保证了人民享有参与、发展等广泛的平等权利。

再次,保证权利公平需要改革创新社会体制。习近平指出:要“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94页。。保证权利公平,“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④。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减少行政审批。政府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实施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进一步厘清简政放权的权责,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进一步提高简政放权的质量。改革创新社会体制,要强化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推进公共参与、公共治理,让更多的民众行使主人翁权利,有效参与到政府治理中来,促使政府扮演好保证人民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平等权利的角色。

(二)机会平等

机会平等是习近平平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讲的机会平等,指的是在面对机会这种资源时,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平等地享有,而不受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机会平等实质就是人生存和发展机会的平等,要求形成享有平等参与和把握机会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机会平等体现为每位社会成员发展机会的平等。习近平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这一论述体现了对社会成员享有平等机会的重视,也着重强调了社会成员发展机会的平等。应该承认人的自然禀性和天赋存在天然的差异,这种天然差异将造成把握发展机会能力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并不能成为机会平等障碍。机会平等体现为每位社会成员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平等。国家应为每个社会成员创造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并且国家为平等发展所提供的一切保障措施应同等地适用于所有社会成员。国家要在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要以维护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不断取得新进展,惠及全体社会成员。要实现机会平等,不仅要转变政府职能,还要加强党的建设,加强查处反腐力度,清除制约社会成员平等发展的人为障碍,取消个别人非法拥有等一切特权。

其次,机会平等要求净化经济生态,确保不同经济主体平等参与、平等竞争。经济生态指的是经济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环境。实现机会平等,必须保证经济发展的公平和可持续,使每个经济主体依法拥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机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只有净化经济生态,建立平等的经济生态,实现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相互促进、和谐发展,才会有真正的机会平等。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习近平强调:“任何想把公有制经济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观点,都是不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都是不符合我国改革发展要求的”*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人民日报》2016年3月9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的经济主体也不断地多元化。从传统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到不断发展壮大的小微企业,不同的市场主体异彩纷呈并同样发挥着创造社会财富、吸纳社会就业等重要作用。尤其是小微企业,它们作为经济主体所迸发出的强烈的创新潜力和市场活力,为我国的创新体系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贡献了力量。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各种经济主体掌握的资源和享受的政策支持不尽相同,现阶段在我国经济生活领域仍然存在诸如运用潜规则、暗箱操作来套取项目、权力寻租等破坏平等竞争、破坏市场秩序的不良行为。因此,要毫不留情地加以遏制,消灭经济领域的腐败,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建立健全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建立平等的经济生态环境,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形成有利于不同经济主体平等的准入和发展环境。

再次,机会平等要求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真正实现每个经济主体依法拥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机会和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习近平指出:“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习近平:《保持锐意创新勇气蓬勃向上朝气 加强深化改革开放措施系统集成》,《人民日报》2016年3月6日。。针对如何用好“看得见的手”使政府宏观调控发挥积极作用,习近平强调:“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这体现了习近平高度重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实现机会平等的重要作用。

(三)规则平等

规则平等指的是人们在面对共同制定的制度、章程、法律、规定等规则时,都能够平等地遵守。习近平指出:“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32页。。这里谈到的规矩是更为宽泛的规则,可见习近平深刻地认识到了规则平等的重要地位。在一定意义上讲,规则平等的重要性往往超越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因为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规则来制约,社会资源宏观配置需要规则来规范,人们的社会活动需要规则来约束。不管是政府还是人民群众,超越了规则都会成为“潜规则”和“特权”,会严重破坏平等的秩序。

首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习近平指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90、29页。。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方面”*《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90、29页。。无论是在立法还是司法的过程中,平等都处于法律的基础也是极其重要的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最大最基本的规则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法律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平等地对待所有人。立法环节要注重平等原则,构建彰显平等特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司法环节要注重平等的原则,彰显司法过程的公正。然而,法律本身的平等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转换为具体实施环节的平等,就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法律实施滞后于法律的制定,法律本身的平等和具体实施环节的平等这两方面经常会出现脱节的现象。要保证规则的平等,当务之急就是要平等地执法和司法。除了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之外,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诸如人情、关系等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的“潜规则”,必须予以纠正。习近平指出:“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逐步改变社会上那种遇事不是找法而是找人的现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22、770页。。只有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都确保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保证规则平等的顺利实现。

其次,党规党纪面前所有党员一视同仁。习近平指出:“党的规矩,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遵照执行,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22、770页。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在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党规党纪面前所有党员一视同仁是管党治党最基本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执行“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坚持惩治威慑和建章立制两手抓,不断将党的纪律和规矩立起来、抓起来、严起来,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有效协调和配合,管党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新的经验。一方面,靠法律惩治极少数贪渎腐败的党员、干部;另一方面,靠党规、党纪管住管好大多数党员、干部。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用党规党纪管住党员、干部,才能确保在党规党纪面前所有党员一视同仁,才能强化党的组织规则的平等。

再次,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营造实现规则平等的社会环境。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有机地构成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处于其中的一切社会成员及社会活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社会环境的营造对实现规则平等有着重大的影响。习近平指出:“我们要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保证人民平等的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98、96、97页。。由此可以清楚看出习近平对建立健全机制、营造实现规则平等的社会环境的重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加快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要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普法,让法律观念和意识深入人心,实现人们有事寻找法律、相信法律、依靠法律的良性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大力激发和弘扬社会正能量。正能量这一原本是物理学科的专业名词,现在已经成为激发社会成员乐观向上,追求平等健康社会环境的动力和情感符号了。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期,面对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全面深化改革和长期以来积攒的矛盾和问题,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在现今社会上仍还存在着各种违背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激发正能量,促成规则平等的社会环境,同时这也是完成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要建章立制,坚决打击和遏制诸如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吃拿卡要、消极应付,领导干部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司法活动、执纪执法活动等现象,杜绝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徇私舞弊等恶劣行为。这些恶劣行为破坏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伤害了人民群众、破坏了规则平等的社会环境。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坚决依靠法律,进行有效的打击和遏制,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规则平等的社会环境。

(四)分配平等

首先,分配平等需要以社会快速发展为前提。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98、96、97页。。目前,我国的发展和改革正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这些问题,要坚定信念,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分配平等是伴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和完善的,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人们会对分配平等有不同的认识和要求,保证社会发展才能更高水平地实现分配公平。对此,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98、96、97页。,既不能等到经济发展起来了再解决分配公平问题,也不能一刀切搞平均主义,要把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其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确保平等。众所周知,我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方针,一方面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我国收入差距逐渐悬殊、两极分化日渐明显,尤其在收入分配中地区差距、行业差距较大的问题较为严重,这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和初衷。我国的发展的确是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可以对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问题置之不理。“逐步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扶贫、脱贫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精准扶贫”等都是习近平同志针对这一问题的清晰的认识和一系列高屋建瓴的战略部署。落实习近平的上述讲话精神,要求通过宏观调控,在精准扶贫、收入分配、基本医疗、养老保障等方面上下功夫,逐步实现行业间、地区间分配与再分配的平等;统筹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让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地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五)国际秩序平等

习近平还多次强调要建立更加平等的新国际秩序。他指出:“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齐心协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习近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人民日报》2013年3月20日。。以往的国际秩序是少数大国按照其意愿和利益建立起来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无权地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剥削掠夺等不平等的特征充斥其中,它无视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基本准则,干涉别国内政,践踏他国主权。但近年来,国际秩序中的实力天平已更加平衡。伴随着全球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际上的问题应该在主权国家平等参与、互相磋商的基础上进行。但事实上,建立新的国际秩序阻力仍旧不小。习近平提出,“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习近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人民日报》2013年3月20日。。这既是在为我国倡导国际新秩序发声,更是在为所有发展中国家争取创建一个平等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由此可见,中国在国际大舞台上的角色正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转变。倡导“一带一路”战略,牵头倡议筹备建立“亚投行”,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等,都是我国为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的努力和实践。

三、习近平的平等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习近平的平等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理论上,习近平的平等观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中国改革和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强调人人平等享有权利、占有机会、适用统一的社会规则、平等享受财富分配,以及不同国家之间要建立平等和平的关系等,这些重要理论贡献为习近平的平等观所继承。所以说,习近平的平等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与时俱进,是对国际社会交往相处秩序的提升和锻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平等问题的理论总结与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在实践上,习近平的平等观对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享发展,弘扬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平等的建构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分配平等以及国际秩序平等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习近平的平等观是我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为解决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深水区之后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供给侧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不和谐问题,以及有悖于平等要求与宗旨的种种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魏 磊]

本文系2016年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项项目 “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发展及实践要求研究”(项目编号:16JD710001)、2015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项目“习近平意识形态战略思想研究”(项目编号:L15AKS006)、陈昌曙技术哲学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研究”(项目编号:201601)的阶段性成果。

秦书生,男,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王 一,男,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D616

A

1002-3909(2017)01-0017-06

猜你喜欢

平等共享
平等的悖谬
褪色的“共享”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