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科举制度对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

2017-03-10张丽霞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科举制文官科举制度

张丽霞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

中国科举制度对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

张丽霞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上千年的时间,因其有多层次、多科目的考核方式,广泛的选取范围,科学的录取方法,合理的管理方法而长期存在于历朝历代,对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一直传到了西方国家。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就受到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无论是在其考核标准、选取范围,还是录用标准、管理模式上,都体现着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英国文官制度建立所产生的影响。因此谈到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不能不提及中国的科举制度。

中国科举制度;英国文官制度;建立;影响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考试制度,它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度开始于隋朝,发展并成型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隋朝时创立的科举制度,就是国家机关组织选拔、任用官员的重要制度,它纠正了之前制度不平等、无客观标准的弊病,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给每位读书人提供了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因此,科举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作用,且经过不断发展一直传到了西方,对西方的选官制度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就在很多方面吸收和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经过多次改革,演变成近代优秀的英国文官制度,在西方乃至世界文官制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许多国家效仿的典范。因此,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影响。

一、中国科举制度长期存在的合理性

我国科举制度延续上千年,富有极顽强的生命力。科举制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能够进入仕途的机会,只要平时努力,按照规定的时间参加考试,成绩优秀者都可能凭借自己的学识能力取得成功。科举制是一种以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为基本原则的人才选拔制度,具有合理性,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

(一)科举制多层次、多科目的考核方式比较合理

科举制度多层次、多科目的考核方式是比较合理的,国家设置多层次多科目的考核办法,经过层层考核,选拔出比较优秀的治理人才,提高了国家行政的办事效率,加强了国家的中央集权,使得社会更加稳定,王朝统治更加巩固。

1.科举制多层次的考核方式

科举制多层次的考核方式,可以选拔出大批优秀人才。唐朝武则天时首先开创了殿试,武则天亲自在洛阳城出题考试,选出真正有才能的人;宋朝建立起一套相当完整和严密的科举制度,实行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元朝科举分乡试、府试和会试;明代分乡试、会试、殿试;清朝的科举制既承明治,又有所发展,具有完备的形式,包括文科、武科、制科等。文科和武科都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种,制科由皇帝特招举行。这种层层考核的科举方式,更加严格选拔出真实的人才,有效地减少了营私舞弊的现象,提高国家行政办事效率,对今天官员选拔有借鉴作用,因此这种多层次的考核方式是比较合理的。

2.科举制多科目的考核方式

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立,用考试方法来选取进士。当时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是时务策,时务策是撰写有关国家政治方面的一些文章。到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常科是每年分期举行的,主要包括秀才、明经、进士等五十多种;制科是临时举行的,由皇帝下诏决定。”[1](P1-2)科举制度这种多科目的考核办法,从中小地主阶层中选拔了一些优秀的统治人才,不仅如此,当时社会上的一批知识分子,寒窗苦读,选择适合自己的门类,等候着皇帝的选用。这也就为各行各业录用所需的各种人才提供了保证。

(二)科举制在人才选取范围上比较广泛

隋朝建立科举制度后,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巩固国家的统治,建立了一套相应的统治机构。为了确保机构的正常运行,就需要选取一些德才兼备的人去充实它,这时就迫切需要选拔大量的人才,科举制度就担当了此重任。为了选拔出国家需要的人才,科举制度设置了比较广泛的选取范围,采用公平竞争的方式选拔人才。隋朝之前的考核制度,基本会通过门第或恩荫受官,导致门伐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科举制度建立后,不断改变这种现象,规模不断增大,给了全国读书人一个进入仕途的机会。例如,宋朝时,选取的范围不断扩大,增加录取名额,每次录取进士的总额通常在二百人到三百人左右,最多时达五六百人。明朝时,选取的范围更加广泛,除了与考试有关的工作官员、被革职的一些官史还有梨园戏子等一些被当时排斥的人,其他人参加考试都不受限制。只要喜欢读书,有真知实才,就能报名参加考试。清朝时,比明朝条件进一步放宽。规定:“除一些所谓‘下贱’门户及罪人子弟不许参加考试外,其他国人均可报名参加考试,并且报考不受年龄、出身、资历等方面的限制。”[2](P65-66)因此,科举制度在人才的选取上范围上比较广泛,这种广泛的选拔使得国家选拔出更多有能力人管理国家。同时,也有利于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为社会下层跻身社会上层提供了途径。

(三)科举考试择优录用并终身任用

科举考试采用择优录取的方法,科举制的录用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成绩优秀者则被录用,并且张榜公布,“一切以成绩为去取”。[3](P48-49)大约要举行四五次考试,科举考试名列第一者为状元,明清会试以后,分三甲考试,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科举殿试一甲的第二名为榜眼,北宋时期规定一甲中的二、三名为榜眼,意思是榜中的双眼;明清时期专指第二名。科举殿试的一甲第三名为探花,又名探花郎。这些被录取的人员都是高质量人才,并且这些文职官员的录用、筛选都是通过考试,考试成绩优秀者则被优先录用。这种公开透明的录用方式使得社会中更多喜爱读书的人改变命运,有机会进入仕途。而他们一旦进入仕途,被选取做官,那么就是终身任用,如果不是在做官过程中犯下错误,不被罢官的情况下,那么基本上就是终身可以当官,直到告老还乡。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中国制度史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大大的调动了全国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国家的政治建设当中,并且这种终身任用制培养了更多忠诚的官员,加强了官员的责任心,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率,从而推动着中国的政治向前发展。终身任用的官员积极加强管理,这也就加强了国家的中央集权,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国家统治。因此,科举考试在历代统治中能够长久的保存下来。

(四)科举制的管理方法比较合理

中国科举制度的管理是比较合理的,科举制度出现后改变了贵族掌握国家权力的事实,不再根据血缘世袭,而是根据公开的选拔考试进行,这就有赖于科举制度合理的管理办法。唐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六部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其中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相当于今天的行政院人事行政总处。吏部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相当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政府不仅设置了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而且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也有比较合理的管理系统。唐朝时期,进士及第之后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但并不能直接受官,还得通过吏部的选官考试,被选拔出来的人员做官后,并不是衣食无忧可以安心的做官。当时的管理是考试制度与人事制度相结合,人事制度是独立的。“明清时期出任官员的第一年相当于现代的试用期,年满之后,通过考核才加实授”,[4](P116)这样一来官员只有努力工作,好好表现,获得认可。通过这种方法,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官员的行政办事效率,加强了官员的管理。为了进一步强化管理官员,当时的待遇也是不同的,官员的俸禄是按品级发放的,并且科举制度对考生的惩罚也是非常严厉的。通过这一系列管理方法,从考核选拔到任官,政府管理组织机构能够正常运转,政治统治稳定的向前发展。

二、中国科举制度西传至英国

宋元以后,在我国的政治文化逐渐西传的过程中,科举制度是独一无二被西方学习的中国制度。科举制度西传至英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中国科举制度西传英国的原因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联系更加频繁密切,英国为了扩大自身的贸易,打通中国的市场,迫切了解中国以便更好地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这一时期英国的文官职员纷纷来到中国,认为中国的行政管理水平远在其他国家之上。因此,科举制度备受英国人的推崇,原因在于它适应英国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方式的兴起,必然导致政治制度层面的变革。18世纪以前,英国选拔文职官员是通过个人制或政党分肥制,但是政党分肥制本身具有很大的弊端,致使英国的政治统治比较混乱。后来,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相应的政治的管理要求更加严格,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5](P339)出于这些现实的需要,英国知识界和政界人才对中国的选官制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随后有许多西方人员纷纷来到中国,这些西方人员不断地对中国科举制度进行研究考察,并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来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的传教士利玛窦、亚当斯密等。

(二)中国科举制度西传英国的过程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的典章制度,并不断将中国的政治文化西传欧洲,在此过程中,中国的科举制度西传至英国。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发展对外贸易,迫切想成为“世界工厂”,“日不落帝国”,所以加大对外的侵略和掠夺。英国人来华后,当地商人建议英国建立一所学校,这个学校专门培养派往东方的文职官员。1847年,深入了解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密迪乐出版了《杂录》,书中指出:“要强烈呼吁英国政府,建立一个对全国人开放的竞争性考试制度,来提高英国行政人员的工作水平。”[6](P53-54)1853年,英国政府有关部门在充分借鉴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合理成分的前提下,提出了《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7](P18)1855年,英国成立第一个文官委员会,主持普通文职人员公开竞争性考试。1870年,枢密院颁布了关于文官制改革的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使文官的竞争性考试正常化,该法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8](P40-42)另外,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形式与中国科举制度的形式非常相似。

三、中国科举制度对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

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深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当时英属东印度公司为英国最大的海外掠夺机构,在巨大利润驱使下,许多出身绅士的贵胄子弟进入该公司,最后导致对印度的管理低效,英属东印度公司的人事制度迫切需要改革。在广东公司员工的建议下,英国采用从伦敦选送官员的方式为东印度公司输送人才,“这种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已经引起了英国政治制度的改革”。[9]这一有效做法导致后来英国文官制度的逐步确立,在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吸收了不少中国的科举制度的精髓,例如,英国文官制度对科举制度的多层次多科目的考核方式、人才的选取录用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有所借鉴。

(一)科举制度在考核标准上对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

科举制度能够长期存在于历朝历代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考核标准上采取多层次、多科目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在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中被英国所借鉴,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在改革之后颁发的枢密令规定:“科举考试分级并且定期举行;建立文官事务委员会,对考试进行主持管理,这样使考试制度化,另外要对初试合格者进行复试等。”[10](P100)这种多级考试分级,严密考核的方式与科举制度不谋而合。英国文官制度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在整个英国吸收了在知识、技能、才能上更具有优势的知识分子,增强了英国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因为这些官员都是通过层层考试、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人员。

中国科举制度多科目的考核方式对英国的考试制度也起到了很大的借鉴作用。英国的考试形式不同,内容丰富多样,考试的内容各有所侧重,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选择报考,这与科举制度多科目的考核方式又有着惊人的相似,可以体现出英国对中国科举制度多科目考核方式的借鉴。这种考核办法为英国各行各业录用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从而,也就为英国政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综合来看,科举制度在考核标准上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发挥了不小的参考作用。

(二)在选取范围上英国对科举制的吸收借鉴

早在1776年,在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下,英国就放弃了早期腐朽的赐官制,确立了从考试竞争中选拔比较优秀的文职人员制度。英国的有识之士就呼吁当时的政府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向全国公民进行公开考试,只要想成为文职官员,都可以通过考试。[11](P129)因此,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重要表现就是向社会公开,凡是符合条件的公民都可以通过考试成为文官,不会因为身份、地位等原因的不同而受到不平等的对待,选取的范围十分广泛。中国的科举制度即是有着比较广泛的录取范围,并且在隋朝之后不断扩大,使贫穷阶层有了更多的机会进入朝廷做官。宋朝时不断增加录取名额,扩大选取范围,到后来明清时期选取范围上不断完善,除了一些与考试相关的人员等,其他人均不受限制。正是因为科举制度在先前已经做好了范例,广纳贤才,所以英国文官制度才能够在选取范围上进行效仿,并不断的优化完善。其选取文官的范围,面向全体国民,每个人都靠自己的才学、专业和技术能力而被国家录用。

(三)科举制度在录用标准上对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

英国文官制度中,在文官的选拔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公平公正合理。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后,急切需要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来进行管理,这就更需要有能力的人员来担任政府的职务。因此英国政界中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英国在19世纪中期发布了两个枢密令规定:“机构人员的任命要通过国家考试,考试要分出等级并且要定期举行,公开公正的进行考试,最后择优录取。”这种考试制度的原则与中国古老的科举制度之间有着如此惊人的相似之处。科举制度就是根据考生成绩择优录用,考核之后还要排出名次,成绩优秀者排在前面。另外,英国在政党分肥制度下,每次政府的更迭都会有大量的经济损失,从而带来周期性的动荡和社会的不稳定。从政党分肥制度后,英国文官制度就确立了“职务常在”的原则。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如果人员一旦被选取做官那么就是终身任用,因此不得不说中国科举制度在西传英国后对英国的录用标准产生了影响。

(四)科举制度在管理模式上对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

英国的文职官员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官员队伍之一,廉洁与高效为其赢得了巨大声誉。这一切都源自于英国文官制度良好的结构与管理。这其中,中国科举制度当然有着不小的功劳。1855年5月,英国政府颁布了第一个枢密院令,成立由3人组成的、不受党派干涉、独立主持考选事务的文官事务委员会,文官考试、任用、考核、奖惩等事务都会进行管理。[12](P62-63)这个文官事务委员会与中国的吏部都是管理文官事务的部门,因此,不得不说科举制度对英国文官的管理产生了影响。另外,英国文官制度规定,每个新进入文职部门的人都有试用期,这个依等级而定,长短不等,在一定情况下延长试用期。英国文官的晋升也会根据成绩而定,每年的年度都会进行考评,依成绩而定,高级人员和低级人员的晋升也有所不同,英国文官的薪资也会根据官职个人的成绩而定,考核与晋升权完全掌握在各部部长手中,文官委员会对此也无权干涉,这就表明了英国文官人事制度相对独立。并且英国对一些品行不端有过失的文官也会根据相应的法律进行警告停职或撤职相应的处分。这些管理规定都和中国科举制度对官员的管理无比的类似,综合看来中国科举制度的管理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结语

英国文官制度是西方国家较为典型,较为完备的一种官员制度,成为西方各国文官制度建设的样板与楷模。作为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最早创建者之一,英国文官制度深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根据整篇文章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考核标准上、选取范围、录用标准以及相应的文官管理上,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的作用是重大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正是由于一些政治学家对科举制度的推崇呼吁,科举制度不断地传入英国,英国文官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并经过不断改革完善形成了近代优秀的文官制度,成为近代西方各国学习的典范。研究科举制度对英国的文官制度的建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英国的文官制度与中国的科举制度有着深厚的渊源,科举制度在中国兴盛了千年,晚清时成为其衰落的“陪葬品”,但与此同时却被英国吸收借鉴脱胎换骨逐渐形成了西方国家效仿的典范,所以中国科举制度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贡献。中国科举制度对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巨大影响,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乃至西方史上所起的重大作用。

[1]张进藩,邱远酋.科举制度史话[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2.

[2]刘景云,杨林,等.图说科举制度[M].长春:吉林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王金炳.科举制的利弊与借鉴[J].南方论刊,2012,(4).

[4]李永强,马慧玥.论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1).

[5]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1).

[6]佟秀娟.中国科举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7]戴胜旗.中国古代科举制对英国文官制度产生了怎样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0).

[8]刘海波.英国文官制度与科举制的渊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

[9]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J].学术交流,2007,(5).

[10]许明龙.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11]洪波.世界政治制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2]R.J.Montgomery,Examinations, An Account of theirEvolution as Administrative Devices in England[M].Longmans,London,1965.

责任编辑:张 庆

The Effect of Chines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on British Civil Service System

ZHANG Li-xia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235000,China)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system in ancient China. It was not abolished until the late Qing dynasty,and existed in Chin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ecause it has multiple layers and multiple subjects of assessment methods,wide ranges of selection,scientific acceptances,reasonable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make it the long-term existence in feudal dynasties. It influenced the political culture of ancient Chinese society greatly. And it was even spread to the western worl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 system is influenced by the Chines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the assessment standards,the selection ranges,and employment standards. Those improve their impac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British civil service system. So when it come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 system,we have to mentio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of China.

Chines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 system;establishment;impact

2016-06-07

张丽霞(1991-),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文献学研究。

1004—5856(2017)02—0039—05

D691.2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2.010

猜你喜欢

科举制文官科举制度
古代的考试
“科举”
陕西华阴市唐宋素墓发掘简报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西方文官制度中职务常任原则的演进与嬗变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江苏扬州杨吴李娀墓出土木俑
晚清科举制度变革考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斗联话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