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文化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性探讨
2017-03-10高洪杰
韩 晔,高洪杰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瑜伽文化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性探讨
韩 晔,高洪杰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瑜伽运动项目得到了我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其内在原因是瑜伽文化的核心理念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相通的。国人之所以接纳瑜伽、喜欢瑜伽,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是因为对世界优秀文化产生的共鸣。瑜伽文化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都体现了对生命的关怀、对自然的热爱、对纯净之美的赞赏、对社会共融的期盼。
瑜伽文化;热爱自然;纯净美;社会共融
20世纪80年代,张惠兰老师将瑜伽引入中国,其专著《瑜伽与气功》一书即在国内畅销三十年。2015年末,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在安徽池州成立全国瑜伽协会,并创编健身瑜伽108体式,组织全国各高校及社会瑜伽爱好者学习,至此,瑜伽正式以官方名义组织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短短几十年,瑜伽文化被各界人士接纳喜爱,其内在的深层原因是世界优秀文化相通所引起的共鸣。瑜伽文化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有着对生命的关怀、对自然的热爱、对纯净之美的赞赏、对社会共融的期盼。
一、对生命的关怀
瑜伽是古印度文化的瑰宝,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它源自印度的古老强身术,历经几千年的演变,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修习研究,由开始单纯的寻找修炼特殊功法发展到今天成为各国人民喜爱的健身术。瑜伽发展到今天,不是宗教信仰,也不是单纯的运动,瑜伽是生命哲学的文化。瑜伽文化引导人们向内修炼倾听来自身体的声音,启迪人性的善良,它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样都体现了对生命关怀。
瑜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把个体放在自然中体会自然美的意境,在安静中倾听人身体内在的声音,呵护身体。通过外在体位的拉伸改善身体内环境的平衡。这种对生命质量的关注是在“天人合一”的大前提下完成的。即把个体生命放到自然中,舒展筋骨,放松思想,愉悦心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完成身、心、灵的完美契合。瑜伽冥想,净化心灵,让身心融入自然。《庄子》自由观逍遥游的境界,游心于道,实现了对道的观照的天人合一的境界,直到今天仍被人们所接纳,成为养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中的修身,不是向外求索,而是向内超越,是对自我修养的不断提升与完善。在瑜伽习练中特别强调呼吸和体位的感知,这种感知是对人生命内在的倾听,这种感知通过瑜伽的表现和抒发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就是对生命的享受。尤其在世界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承受着工作、生活带来的多重压力,而瑜伽举手投足尽显生命的淡定从容,一吸一呼彰显生命的厚重凝练。心有莲花,则如揽日月之清辉,沐清韵之静寂,醉云水之安逸。这是生命最美的姿态。在瑜伽体位习练中所表现出的对精神、节奏、风格的追求,实现了对动作功能的超越。瑜伽体位习练强调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一切有限性,万物一体,物我一体,把自我融入到瑜伽习练中去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
二、对自然的热爱
瑜伽的起源是,在大自然的森林中,一群修炼者在静静修习的过程中去寻找生命的安宁。瑜伽士借助自然之美、天地之气模仿各种不同的动物及自然的风景,创造出独特的呼吸、体位、冥想修炼自我的修身术。瑜伽习练中处处体现出对大自然的尊崇与热爱。体位中很多都以自然景观和生物命名,如顶峰式、树式、拜日式、拜月式、舞王式、虎式,等等,每一个体位都有其内在的含义。在完成体位时感悟自然万物生灵的精、气、神韵,以外界事物为内容的联想和类推,将自然之气沉淀于身体之中。山川的高大、坚毅、巍峨,大海的宽广、包容,太阳的温暖与光明,月亮的阴柔与美丽,百兽之王的勇猛威武,娇小动物的柔软可爱,这些都通过体位和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冥想中感悟自然的旖旎风光,与自然的气息和生灵相融相合,习练中处处体现出对大自然的尊崇与热爱。忘记自我,把身体和心灵上的一切拙力和杂念通通去掉,以一种澄明的心境去体会生命的和谐律动,从而进入一种忘我境界,自然与人合为一体。通过体位、呼吸控制人的身体和情绪,通过冥想训练思维收放自如,赋于体位动作精、气、神。如瑜伽运动中的“顶峰式”,就是人对自然界的模仿而创造出的一种更富有启示性的信号,从而引起演练者和欣赏者无限的想象,更投入地将自己融入动作,表现无穷的神韵。在这里,瑜伽体位的存在,使人们更多地审视了人对自然的一种概念,从而展现坚强刚毅的美。孔子认为,一旦进入物化境界,物我的界线就消失了。物亦我,我亦物,二者难分难解。物化境界使人抛却各种功利因素,契入所模仿对象的各种精神因素,对所模仿对象合为一体,在宁静中得到物我的统一,形成出神入化的意境。让大自然唤醒人体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体会人原始状态的快乐,让身体跟随内心的声音感悟。另一方面,我们在体会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内涵时,也会从瑜伽借用自然界的宏观景象对动作内在的精神与气势作象征性的比喻,以表现生命,表现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共鸣与统一。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实际上是创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通的美好情境。流连于景色之间,感悟自然与人心灵相通的美好情愫。在这里,“知者”和“仁者”所乐的是山水之外的“知”与“仁”,山水之外表现了对智者仁者的敬仰。将自然赋予生命,表现了对其最深的热爱。
三、对纯净之美的赞赏
瑜伽强调身心的纯净之美。在生活中讲究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配有身体洁净之术,对体内环境毒素的清理,对鼻腔、大肠的清洁,对所居住环境要求整洁干净。在饮食方面讲究悦性食品,即以素食为主,强调不杀生,不吃动物肉食。身心纯净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生理感官的欲望,不纵欲,不淫荡。瑜伽对于身体感官的要求同庄子的“坐忘”思想有共通之处。庄子逍遥游体现了庄子思想的精髓,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庄子虽上承老子,但他主要讲究的是个人的修为,庄子这种对于身体感官的要求,同瑜伽对于身体的控制,其目的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只有消解由生理而来的欲望,让心不为欲望所役,才能得到精神的解脱和自由。这种观点就是我们千百年来大力提倡的淡泊明智,宁静至远。
《庄子》“逍遥游”所蕴含的思想是,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与体会。让每个个体的天性都得到自由的发展,才会使人得到一种相对幸福;绝对幸福是通过对事物的自然本性有更高一层的理解而得到的。要想获得最高的幸福,那么首先要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为了实现这一条,必须充分自由发挥我们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我们的“德”。“德”是直接从“道”来的。庄子对于道、德的看法同老子一样:“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这里所讲的“德”,即自然能力,充分而自由地发挥,也就是我们的自然本性充分得到舒展。《逍遥游》里讲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两只鸟的能力完全不一样。大鸟能飞九万里,小鸟从这棵树飞不到那棵树。可是只要它们都做到了它们能做的、爱做的,它们都同样的幸福。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思想内在的美,那就是人性的自然纯净,人能达到这个境界就不会被外在的利欲所左右,人人都有尽其能而乐的纯净的心态,那么这个世界自然就会纯净而美好。这与瑜伽所追求的平稳、舒适、纯净是一脉相承的。
四、对社会共融的期盼
瑜伽文化的核心与我国传统美学都体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也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整合自我、社会、自然和天(命)关系过程中的儒家人文主义受到高度重视,通过学术的转化使之服务于全球化的社会。狄百瑞认为,“仁”是孔子道德思想。孔子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智者之所以选择水,是因为水的流动不息、据势而变与智者的品格相类似;仁者之所以选择山,是因为山的高大、坚定、博纳万物与仁者的品格相类似。以自然景物看作人道德品质的象征,被认为是“比德”说的代表。只有将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统一起来,在二者的和谐关系中,才能找到自然美。
瑜伽文化的核心是求得人与自然的相通,人自身所有穴脉的相通,人与人之间的相通。瑜伽是通过肢体的拉伸,改变身体的内环境平衡,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瑜伽是向内修习求得身、心、灵的宁静、快乐与统一。瑜伽的体位、呼吸、冥想就是专注于一件事情,使人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用心去体会安静带来的快乐。人心安静下来,就不会过多的关注生活中的琐事,而是专心于一件快乐的事情上,体会放松带来的愉悦。瑜伽修习,是不断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瑜伽文化教会我们认识如何与自已相处的同时,学会与社会共融。仰望宇宙之大,审视内心的实与空,俯察品物之盛,学会观察、欣赏、沉思和体会。自修不能无独,而人生不能离群。瑜伽做为印度的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与沉淀,被东西方所接受,符合了世界人民对自我最佳状态的渴求,做对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知,对人类社会稳定的共识。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在忙碌的现实中寻找物质满足的同时,更应重视修身、慎独,对自己的“存在”状态有所思索的人,才会成为一位热爱生活的人。每一个优秀个体的联通才能构成一个和谐礼让的团体,在瑜伽文化之中处处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傅新禾,李菩菩.社会转型期德育价值及实现路径探析[J].人民论坛,2013,(8).
[2]庄子[M].长沙:岳麓书社,2011.
[3]庄建国.中国传统文化对太极拳美学思想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
[4]孙丰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批评者的批评[J].学术界,2015,(8).
[5]周亚东.“天人合一”观对华佗五禽戏指导作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
[6]邱彦超.庄子“坐忘”思想探析[D].复旦大学,2013.
责任编辑:李新红
Correlation of Yoga Cultur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N Ye,GAO Hong-jie
(Harbin University,Harbin 150086,China)
Yoga is very popular in China. The implicit reason is that the core cultural philosophy of Yoga is closely related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people accept and like yoga,which makes Yoga widely spread in China,because beautiful things attract each other including culture. Both Yoga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how deep concern to life,nature,pure beauty,and social integration.
Yoga culture;love the nature;the beauty of pure;social integration
2016-07-13
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3030。
韩 晔(1969-),女,黑龙江拜泉人,教授,主要从事体育社会学研究;高洪杰(1979-),女,黑龙江鸡西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社会学研究。
1004—5856(2017)02—0129—03
G806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