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看儿童审美能力发展

2017-03-10田海洋潘星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美的儿童教学模式

田海洋,潘星星

(喀什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8)

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看儿童审美能力发展

田海洋,潘星星

(喀什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8)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中的学习能力动态评估及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对当前促进儿童审美能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美术教学的高效、最近发展区以及儿童审美能力发展三者紧密联系,都注重于儿童心理体验;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在儿童最近发展区灵活运用“支架式”“交互式”“合作式”教学模式来开展实施美术有效教学;建立新型因材施教观,进行动态学习评估;鼓励儿童在问题解决情景中学习以及重视同伴交往的教学作用来帮助儿童积累审美体验,促进儿童审美能力发展。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审美能力发展

一、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1896-1934)是杰出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创始人。“最近发展区”是其理论体系核心概念之一,即“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1](P375-383)研究者们深入发掘了这一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学习能力动态评估理论以及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

(一)学习能力动态评估

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教育心理学中的实际问题,“即儿童智力发展的评价与教学实践的评价”。[2]静态结构的刻画只描摹了智力的一部分,动态发展是它的特点。[3](P171-191)20世纪60至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博德欧夫设计了一个程序,即评估个人学习潜能的“测试—培训—测试”的教学程序,来评价教学中后进个体的学习潜能。他的研究结果表明,智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儿童,通过适当的训练,也可以显现出较高的学习水平,“无论在训练前的测验成绩如何,其训练后的测验成绩则代表儿童现有学习潜能的潜力”。[4](P14-16)与博德欧夫持相似观点的美国心理学家弗伊尔施泰则从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中介学习”。他认为“中介学习”是通过“有经验的成人为儿童提供训练、框架、选择、聚焦、反馈环境的经验,来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5](P123)在学习潜能评估时,还采取了“测试—训练—测试”程序来衡量儿童的学习水平。这一观点与维果茨基的理论一致,主要体现在通过教师的“中介学习”帮助学生内化,实现知识个人化,进而促进认知能力发展。

在教学中动态评价儿童学习能力,能使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使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儿童潜在潜能。每一个儿童都具有无限潜能,只要发现儿童的潜能,就会使其得到发展进步。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是处于动态区域,呈现螺旋上升趋势。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儿童发展水平进行动态性评估,不仅要评价儿童已有的实际发展水平,而且要评价儿童在同伴影响和成人帮助下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在最近发展区范围内对儿童学习能力进行动态评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二)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要走在发展前面”,“教学要促进发展”。所以,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搭建“脚手架”和认识了解儿童最近发展区,为此产生一系列新型教学方式,如支架式教学、交互教学、合作学习教学等。它们的共同点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扮演着帮助者的角色,指导、帮助、激励学生,使学生建构、内化、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认知水平、获得知识技能。

1.“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一种基于维果茨基理论的教学模式。[6](P23-33)在教学方法方面,它有一个教育隐喻——“脚手架”,将学习看作是一个过程,学习者通过学习来获得知识内化。在知识内化过程中,其知识无论是个体发现,还是由他人间接传授,或者是在与他人互动中所体验到的,都可以融入学习者知识内化范围。因此,教学就是促进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内化,为以后需要独立完成的任务提供初步支持。[7](P13)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适时提供,适时去除,在最近发展区内灵活运用“脚手架”。“脚手架”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示范和模拟、提示或建议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认知问题,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反思,改变原有教材,以满足适应自己的学生等。[8](P342-355)

2.“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它是在支架式教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9]交互式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理解发展策略为切入点,策略可分为理解策略和监控策略,即阐述、提问、总结、预测。在其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学习交往,使学生学会在交往中沟通、协作,进而认识自我,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控制由教师向学生动态转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促进自我发展。

3.“合作式”教学模式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不仅存在于教师教学活动中,同样也存在于同伴之间合作学习活动中。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合作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首要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功能,在集体形式中形成了以儿童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形成个体的心理作用。”[10](P47)合作式教学模式能引发和促进儿童一系列的学习内在发展过程,只有与周围人的发展过程相互联系,并与同伴共同活动范围内才可能发生。人的心理发展是在“你—我”相互交往过程中发展的。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来充分发挥同伴的作用。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儿童通过与同伴合作、交流、竞争等发生认知冲突,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儿童都处于共同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有较强能力的同伴具备示范行为,能力较弱的儿童在其影响下,学会解决问题,深刻理解问题,使其潜能得到激发,从而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极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帮助了教师深刻反省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使教师科学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最近发展区与美术教学及审美能力发展之间的联系

首先,最近发展区与美术教学及审美能力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三者之间“最近发展区”是中心环节。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要实现高效率的美术教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注重儿童最近发展区以及做好对儿童学习能力的动态评估。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中,其教学对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起主导性,“深刻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注重引发儿童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11](P17)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熟练灵活地运用“支架式”“交互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创设多种教育形式,提供熟悉、稳定、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儿童的感觉、知觉、情感、理性等心理要素参与其中,使其先前知识经验与当下教育活动相联结,产生良好的课堂心理体验,如自信与自律、自主与合作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避免因教学方法不当致使儿童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降低,甚至使儿童产生习得性无助。

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对儿童学习能力的评价要进行全方位、多元化、动态性评价,反对以往单方面静态评价。在教学中,让儿童学会直接感知美的能力,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例如,在美术作品《天使与魔鬼》中,儿童对美术作品有直观感知,直接对天使与魔鬼美的形式进行理解建构,在理解建构中每个儿童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如有的儿童将魔鬼理解为坠落的天使、做错事的孩子;而有的儿童认为魔鬼本身就是怪物、坏人。教师要在儿童理解过程中注重儿童课堂心理体验,多元化、动态性的评价儿童学习能力,把握好儿童最近发展区,引导其深刻理解天使与魔鬼代表的美与丑的艺术隐喻。由此,美术课堂教学的高效在于教师提供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对儿童学习能力进行动态性评价,把握好儿童最近发展区,使其对美术课堂教学产生良好的课堂心理体验。

其次,审美能力发展是在审美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审美体验积累。审美过程即审美心理过程,它涉及两个因素: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二者之间形成审美关系即审美价值。审美就是感受美的过程,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美的欣赏。至于审美体验,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德国哲学家克鲁格认为:“从人的体验着的各种事物本身散发出意义与价值的光芒;当我们所有的精神感官都能体会到整个灵魂的意义和价值,就要采取一种欣赏的态度,那么深刻的体验就会产生。”[12](P137)他深刻指出审美体验的产生有两个因子,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必有审美能力才能对审美客体美的性质进行直接感受,而儿童在2~3岁就初步具备对美丑的辨别判断能力,能自主选择喜欢的颜色。审美客体能提升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审美客体就是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活动的对象,其具备美的特质使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活动,形成审美情感、意识,积累审美体验。要促进儿童审美能力发展,主要在于审美体验的积累,其生成点是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把握好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儿童审美心理体验。对审美客体,教师要以审美客体美的形式来唤起儿童的审美意识。审美客体美的形式有美的因子,如美术课的点线面,音乐课的律动节奏旋律,舞蹈课的抖肩、旋转、起跳等感性形式。通过美的形式唤起儿童审美意识,提高儿童艺术兴趣,在兴趣驱动下进行直接审美体验。儿童具有健全的审美感官,但年龄尚小,其自身知识储备、生活阅历还不够,进而审美能力发展水平缓慢。由此提高儿童的审美发展,就必须在审美体验中把握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最后,儿童的心理体验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儿童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儿童心理体验,这不仅体现为以生为本,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启示

1.转变教学观念,变革传统教学方式。艺术是一种文化,美术教学作为美育教学的分支体现着艺术特有的文化特质。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中衍生三种教学模式,且都强调教师要让儿童在广泛的文化语境中了解和学习艺术。在广泛的文化情境里进行美术教学能向儿童展现多元化的美术形象,能帮助儿童深刻理解审美客体美的形式多样性。

2.建立新的因材施教观,进行动态学习评估。新的因材施教观不仅要了解儿童实际发展情况,而且要了解儿童在实际发展趋势下所存在的潜在发展水平。每个儿童的学习发展水平具有差异性,儿童的审美水平同样如此。儿童的审美水平发展不是静止的,教师在进行审美知识传授过程中要对每个儿童的学习能力进行动态评估,在儿童实际审美水平发展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训练,引导儿童向最高水平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动态学习水平循环。

3.鼓励在问题解决情景中学习。儿童辨别美丑的过程既是问题解决过程也是知识建构过程,儿童与外界环境对话交流的通道是通过同化与顺应建构而来。所以,儿童在辨别美丑过程中,会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即图式对问题进行解决,在解决过程中进行同化形成新的认知。当问题超出儿童解决能力范围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儿童,使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吸收新信息通过顺应重组认知结构。在引导儿童时要巧妙搭建“脚手架”,在搭建过程中对超出其现有能力部分稍加控制,使儿童全神贯注于他们力所能及的内容,完成建构、内化与自身认知水平一致的知识。遇到同类问题儿童不仅会针对不同类型进行学习迁移,而且会创造性的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重视同伴交往的作用。同伴影响主要体现在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往对话过程。在合作学习中同伴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儿童在合作学习中发现自己优缺点并从同伴中学到优秀品质,如学会合作、沟通、交流等社会交往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儿童与同伴一起画画,小组画画能激发儿童的心理体验,增强自信心与学习兴趣,使其体验到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

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意义就在于让你的“眼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风景”美。美术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开拓儿童的视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儿童良好的自信心和积极的情感态度。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有利借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儿童主体意识,关注儿童审美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把握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二者的辩证关系,帮助儿童积累审美体验,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

[1]Vygotsky L.S.Thinking and sPeech.In Rieber R W,The Col-lected Works of L.S.Vygotsky[M].New York and London:Plenum Press,1987.

[2]麻彦坤.维果茨基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

[3]Flynn,J.R. Massive IQ gains in 14 nations:What IQ tests really measure.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7.

[4]徐美娜.“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5).

[5]王光荣.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6]TaPPan MB.Socio-cultural Psychology and Caring Ped-agogy:ExPloring Vygotsky’s“HiddenCurriculum”[J].EducationalPsychologist,1998,(1).

[7]J·莱夫,等.王文静.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顾明远,等.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2).

[9]郝怀芳.语文交互式教学的理论及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7.

[10]Vygotsky L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ental Process[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11]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2]哲学词典(中译本)[M].台湾:台湾先知出版社,1976.

责任编辑:李新红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Aesthetic Ability With Vygotsky’s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Theory

TIAN Hai-yang,PAN Xing-xing

(Kashi University,Kashi 844006,China)

The theory of dynamic evaluation on learning ability in Vygotsky’s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theory” is of great influence on children aesthetic ability education. This can be seen in the close relation between the efficiency of art teaching,proximal zon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aesthetic ability. All of them focus on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with “scaffolding”,“interactive”,and “cooperative” teaching models at the children’s proximal zone to teach art effectively. The opinion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practice dynamic leaning eval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ncourage students solve problems in situations and encourage them to accumulate aesthetic experiences through peer interactions. Thi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aesthetic abilities.

Vygotsky;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theory;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ability

2016-04-08

田海洋(1968-),男,安徽安庆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研究; 潘星星(1989-),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艺术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1004—5856(2017)02—0136—04

G62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2.034

猜你喜欢

美的儿童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