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博物馆:萨满文化旅游开发新模式

2017-03-10尹立娜刁丽伟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宁安市镜泊湖萨满

尹立娜,刁丽伟(牡丹江师范学院 历史与文化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生态博物馆:萨满文化旅游开发新模式

尹立娜,刁丽伟
(牡丹江师范学院 历史与文化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黑龙江省宁安市的民间萨满祭祀一直延续至今,且与当地的劳作、节俗、饮食、工艺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内容。宁安市满族祭祀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以借助镜泊湖景区这一平台,并借鉴实践于中国贵州、广西、云南等地的生态博物馆模式,避免过度开发而失去文化的本真性。

萨满祭祀;镜泊湖旅游;生态博物馆;文化旅游

一、生态博物馆的含义

“生态博物馆”是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的一种成熟模式,为民族文化的产业化提供了解决的思路,将文化的保育、保护性开发、市场性开发区分开来,即著名的“前台—后台”理论。杨振之先生重述了这一理论,认为生态博物馆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前台、帷幕和后台。“前台”是展示和表演本民族文化,让游客通过舞台化的文化快餐迅速了解原住民的民族文化;“后台”是原住民文化的核心区域,限制外人流入;“帷幕”是前台与后台之间的缓冲区域,是保护后台的屏障,是现实与艺术的隔离带,它在民族文化保护中担当重要角色。[1]

二、生态博物馆:萨满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黑龙江省宁安市是我国乃至东北亚地区满族萨满文化遗存最富集、传承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宁安,旧称宁古塔,是满族历史与文化的发祥地。至今,宁安地区的满族人家依然保留着敬天祭祖的习俗。据宁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统计,目前全市有40多个满族家族常年举行祭祀活动,萨满人数达400多人。

考虑宁安市的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结合生态博物馆的模式,笔者对萨满文化旅游的构想如下:(1)将宁安市下辖江西村、石岩镇、兰岗镇、沙兰镇、三陵乡作为“核心区”。这里是族群繁衍生息、萨满文化传承、社区发展的主要场所,应该受到绝对的保护。本区以展示文化,教育、培训本地居民为主,杜绝经济活动,是民族文化保护的“后台”。(2)将镜泊湖景区作为“发展区”。将与核心区有关的商贸、旅游、展演等活动向景区转移,允许文化展演和文化产品销售活动,是获得经济收益的前沿阵地,是民族文化展示与开发的“前台”。

(一)前台——镜泊湖景区的发展

宁安市萨满祭祀一般在秋末冬初的农闲季节举办,而镜泊湖景区正是观光旅游的淡季,将镜泊湖旅游与宁安市萨满祭祀结合起来,将为地区旅游创造一个新的旺季,有助于镜泊湖景区立体化旅游形象的塑造。

1.旅游演艺

在萨满祭祀中,最具亮点的是萨满唱神歌、跳萨满舞。在表演中,表演者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口中唱和着萨满神歌,系腰铃随着鼓点有节奏地舞动,极具观赏性。这是本地区最具特色的民族艺术表演形式,是编排大型歌舞表演的基础。萨满祭祀多在颁金节、祖先诞辰日、春节时举行,也具有打造节事旅游的可能性。同时,存在于萨满文化中的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经过广泛流传与传承演绎,可以成为大型歌舞表演的剧情素材,如关于萨满的产生,记载于许多民族的神话与传说中,著名的满族《天宫大战》神话,记载了女神阿布卡赫赫派神鹰哺育女婴,使之成为世上第一个大萨满的传说,[2]这些都是可以开发的题材。

萨满歌舞表演的观赏性,萨满文化中的传说典故,在打造旅游演艺品牌的尝试中已有先例。伊通满族艺术团编排的萨满舞蹈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林馆展示,并把萨满民间故事搬上了二人转的舞台,长春市关东剧院常年上演《萨满神韵》,把萨满祭天祭地祭祖场面在舞台上艺术化地展示。[3]

镜泊湖景区应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深入挖掘萨满历史文化遗存,结合宁安地区悠久的历史,镜泊湖的经典传说,满族的传统民俗,农业和林业传统生产习俗等,借助高科技的艺术表现手法,策划镜泊湖景区萨满歌舞实景演出,使萨满文化与镜泊湖旅游融为一体。

2.会展旅游

会展旅游也是文化经济时代旅游业的新热点。镜泊湖是黑龙江省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很多会议将地点设在镜泊湖景区。会议往往会涉及到历史、民族、民俗、文化等主题,与会者都是专业领域的学者,他们对民族艺术文化的“活化石”——满族萨满祭祀常常很感兴趣。在会议现场,如果能够让与会者近距离地欣赏到萨满歌舞,面对面地与老萨满们进行交流,就能够达到透过会议平台,推介宁安市萨满文化的目的,进而吸引学者来到宁安市亲身体验满族祭祀,对于萨满文化有序发展意义重大。

除了学术性会议平台,还可以通过在镜泊湖地区举办的其他活动推介萨满文化,如展览,涉及面包括民族、民俗、文物保护、考古、博物馆等领域。为了使萨满文化保护具有专业性,发展具有规范性,可以借助各种渠道组织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到宁安市进行考察,对当地萨满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专业指导。

3.旅游路线规划

镜泊湖核心景区距离宁安市约50公里,交通便利,有利于规划“镜泊湖-宁安市”旅游路线,包括堰塞湖、地下森林、吊水楼瀑布、东北村落、清代古城墙、古驿路、萨满祭祀奇观、避灯记等内容。三天两夜的旅游路线,构建镜泊湖旅游的地方性差异,满足旅游者对独特、神秘的地域文化的好奇心理,打造极富吸引力的“黑龙江省萨满文化”旅游线路。同时要加强两方面的工作:(1)宣传力度。镜泊湖景区管委会与宁安市政府积极合作,集中人力、财力共同编制发行导游图、明信片、风光录像带等宣传资料,通过联合宣传促销,扩大景区知名度,提高景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接待服务。宁安市的江西村、依兰岗村、东升村是满族人口最密集,萨满文化最兴盛的三个村落,可以选择若干户民族特征鲜明、在相应条件上有代表性的村民家庭作为“文化示范户”,尤其察玛、栽立、户长家可以作为首选,对其进行帮助与扶持,可以为萨满文化进行解释、整理、研究,同时也可以作为民族特色浓郁的接待点,专门接待外来的游客与学者。

4.萨满文化的衍生设计

萨满文化衍生品已有市场尝试。比如,东北画家张振江善于刻画诸多萨满女神,尤其以黑白木版画佛托妈妈为典型,其作品“亦人亦柳”,抓住了人、神、大自然之间最佳的艺术境界,已经结册出版。具有萨满文化特点的满族迎宾服,曾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现给中外嘉宾。2010年东北亚贸易博览会上,带有萨满文化的人偶绒玩具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3]

黑龙江省萨满祭祀兼具民族性与地域性,文化性与民俗性,既包括民间传说、特勒本子、家谱等文本内容,也包括诵唱、舞蹈、乐器等表演元素,又涵盖了衣、食、居、行、娱等诸多民间文化事项。其中,可作为地域性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的内容非常之多,萨满文化中的动植物形象就是一例。这些动植物形象可以作为牡丹江地区旅游业形象营销的重要元素,广泛应用于旅游景区的形象标识、吉祥物、纪念品、景区指示牌、招贴海报、背景板的创意设计中,以体现特定地域背景下,景区自然风光与本土文化、民族风情、地方风俗的融合表达,强化景区的地理文脉与人文元素,强调旅游业发展的地方性差异。

(二)后台——宁安市满族村落的发展

宁安市满族村落的名气在不断加大。由宁安市申报的“满族傅英仁故事”和“杨氏家族萨满鹰神祭”,入选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宁安市满族萨满祭祀名声大震。2015年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委员会评审认定,宁安市渤海镇江西村进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借此时机,各村落要建立萨满文化的信息研究与展示平台,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研究,搜集文化遗存,收录信息资料。在村落内开展“文化记忆工程”活动,以录音或录像的形式来收集、记录保护区内的满族传统风俗,为每一代萨满、族长及祭祀的关键成员留下影像资料,实现萨满文化遗存的数字化记录与管理。

除此之外,还应该打造萨满文化的物质载体,将无形的民族文化以有形的方式予以呈现,同时保证品质,注重细节,通过形态的塑造集中传达民族精神,提升萨满文化的旅游的魅力。具体做法有:

1.打造民俗文化展馆和满族谱牒展馆

目前,宁安市下辖各村镇满族文化展示的有形载体以家族活动室或称家族祠堂为主。在江西村、兰岗镇、石岩镇的满族家族都建有家族祠堂,一般由家族成员捐建而成,占地200~300平方米,主要功能是作为本村及附近村屯本家族成员的祭祀活动场所。家族祠堂有意识地展示本姓氏族群迁徙繁衍的历史与现代的传承发展,包括族谱、祖先画像、新闻报道、老照片等,但还不是很规范。未来可以考虑建设规范化的民俗文化展馆和满族谱牒展馆,还可以采用重要节点和片区复原相结合的方式,对现存古建筑进行修复,形成满族文化主题街区,对重要的建筑、特色居住区、祭祀或节庆活动场所等进行复原。

2.道具与饮食的初级衍生开发

在萨满文化开发的初级阶段,为解决核心物质载体缺乏的问题,可以将祭祀过程中使用的器物与食物作为重点开发对象,对当地的萨满文化要素进行系统梳理,开发系列衍生品。

宁安满族祭祀所使用的器物受当地的地理环境、物产影响明显,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征,适当挖掘开发就能够成为代表本地区的旅游衍生品。比如,供香用的“香碟”,又称“香撇列”,长约10厘米,宽3厘米,焚香用。宁安地区祭祀用香为达子香,是黑龙江省山区特有的灌木植物,从采摘、制作、储存到焚烧都有讲究,极具地域特色。香碟的材质一般选择铁梨木、杏树、梨树等硬质木,挖开后自带深红色纹理,越磨越亮,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可以开发成摆件,也可以附达子香香囊一起出售。除此之外,宁安满族祭祀中使用的手鼓、腰铃、查器板等在材质、形制上也很有地域特色。

祭祀中所供的食品,如打糕、水团子、撒状儿、炸糕,制作食材均来自于当地特产的黄糯米、黄黏米、小豆、黑豆等,工序考究,口感独特,如果制成真空包装,让游客带走,也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收益。还有杀猪菜、大烤肉饭、小烤肉饭,或围坐在满族大炕的八仙桌旁,或围坐在满族人院落中的户外烧烤,都有开发成体验式产品的空间。

综上,宁安市萨满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借助镜泊湖景区这一平台,采用生态博物馆模式,避免过度开发而失去文化的本真性。

[1]杨振之.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J].民族研究,2006,(2).

[2]富育光.萨满教与神话[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

[3]曾亚玲,李娌.萨满文化与吉林省民俗旅游[J].满族研究,2014,(2).

责任编辑:谷晓红

Ecomuseum:New Model for Shaman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YIN Li-na,DIAO Li-wei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Mudanjiang 157011,China)

The Shaman ceremony in Ning’a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which practices all the time,integrates the local culture of working,holidays,diets,and artifacts and develops variety of ethnic cultural contents. The Jingbo Lake scenic spot can be used as a platform for Ning’an Shaman tourism. It is also suggested to learn from the practice of ecomuseum in Guizhou,Guangxi and Yunnan to avoid over development and sacrifice the nature of culture.

the Shaman ceremony;the Jingbo Lake scenic spot;ecomuseum;cultural tourism

2017-03-01

黑龙江省经济社会重点研究课题(基地专项),项目编号:JD2015003;牡丹江师范学院青年项目,项目编号:QN201613。

尹立娜(1989-),女,蒙古族,河北丰润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东北地域历史文化研究; 刁丽伟(1965-),女,吉林磐石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东北地域历史文化和渤海国史研究。

1004—5856(2017)05—0103—03

F590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5.026

猜你喜欢

宁安市镜泊湖萨满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萨满文献开发利用路径探索
坚守城乡 服务三农——宁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展纪实
何为萨满:人类文明史的眼光
“春韭”飘香收获忙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浅析吉林陈汉军旗萨满的文化认同
游镜泊湖
镜泊湖连环战斗——歼敌7000却无人知晓的抗战第一大捷
萨满咒
我战胜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