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道路的新探索

2017-03-10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理念经济发展

何 莹(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新常态下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道路的新探索

何 莹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全球范围内的“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重大转型期,转变依靠“要素驱动”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已迫在眉睫。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是感性认识的升华,是致力于解决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形成互为一体、协同发展的理论结晶。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源于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在社会主义语境下有其特殊的功能和意义。它与中国道路的结合,进一步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方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

五大发展理念;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常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聚焦突出问题,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适时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正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向新的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是指引中国道路越走越宽阔的导向灯。

一、当今中国社会现实

(一)创新驱动仍以外生为主,内生动力不足

鉴于实体经济依然在筑底的过程中,经济增长依旧缺乏向上的内生动力,经济基本面出现持续下滑的可能性很大。究其深层次核心原因是内生增长动力尚未形成,能否通过创新驱动建立新一轮内生动力机制是中国宏观经济能否实现触底反弹的关键。在内生增长理论中,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它的技术进步水平,其核心是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从形成新的发展方式考虑,创新驱动作为发展战略本身也有从外生转向内生的问题。[1]先进国家给我们的基本上是“成熟技术”而非“先进技术”,这便意味着核心技术一直被外国公司把握和封锁,我国二十多年来“以市场换技术”策略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步消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技术创新由外生转为内生,把技术创新作为自觉活动,开展原创性的创新探索和实践,这并非仅仅靠简单的外生动力所能满足的,以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的大幅提升才是各个国家竞争的着力点和占有制胜高点的前提。

(二)发展不平衡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现实问题

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政策的倾斜、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经济意识的差别以及教育程度的差异,但产生这些不平衡因素最根本的还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已经步入后工业化阶段,而中西部地区仍旧停留在工业化时代;省际间的二元特征愈加明显;二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省份面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出现分化趋势,使得后续均衡政策出台产生了较大困难。一方面,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依然十分明显。2015年,天津、北京人均GDP突破十万大关,分别为109 033和106 751,而位于中西部的四川和青海却未达到前者的一半,分别为36 981和41 429。发展不平衡的另一表现在城乡之间。以甘肃省为例,2013-2015年的城乡差异分别为12 857、15 527和16 831,显然这是一个逐渐递增的趋势,更是一个传递城乡差距逐渐增大的危险信号。经济的二元结构和地区间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凸显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本身存在着严重不合理问题,还会导致由经济缺陷引起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三)以大量开发自然资源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难以为继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大量开发自然资源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特别是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资源的使用压力逐渐增加,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越来越难以调和。我国的自然资源也出现了新变化:一是多数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尽管通过资源代替有可能弥补资源的短缺性,但长期而言,经济发展的瓶颈是资源的总量约束问题,使得自然资源的边界约束力明显增强;二是为使经济—环境系统恢复动态平衡,经济的发展受到了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束缚。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表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具有倒“U”型特征。由于资源的枯竭以及新生能源的替代远远达不到需求,不得不说,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或者说我国的现实情况还处在倒“U”型的左侧。若要通过经济的内生增长改善环境质量,使得经济增长产生对环境有益的影响还有一段距离。

(四)开放的广度远远大于深度,区域开放程度参差不齐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对外开放有力的推进了经济发展,并把对外开放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利益交换层面,内外交换的重心依旧表现在产品贸易上而非要素交换,虽然要素引进进展较大,但大多是围绕贸易战略而展开。我国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技术引进规模也保持较高增速,但都和出口导向、进口替代等贸易战略紧密联系。[2]从“入内”方面来看,当前进入中国境内市场的外方厂商的技术、产品而言,外方理所当然在各“制高点”上掌握主动权。从“输外”方面来看,中低端产品占绝大部分。另外,从我国开放地域格局上看呈现出明显的倾斜性。东部地区一直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领头雁”,是优惠政策的相对集中地和对外经贸业务的主要集中地,中西部人均GDP仅为它的十分之一甚至不足。反思原因,各地开放力度、政策、自然资源的差异导致了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不同,中西部在对外贸易规模中占据比重较低,也导致了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五)共享发展缺乏平衡性,城乡、区域差距有持续拉大的趋势

中国在实现了三十多年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完成了从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的国家向一个存在严重贫富差距的国家转变,利益平均分配的问题逐渐突出。宏观上讲,国民财富的“蛋糕”实现了越做越大的愿望,但在怎样相对平均地分配“蛋糕”的问题上依旧做的不够理想。微观上说,由于城乡、区域甚至是行业的不同,居民的收入和分配的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反而有持续拉大的趋势。社会贫富分化不是中国现代化唯一的消极性后果。财富的客体尺度与财富的价值尺度不一致的状况,还充分表现在财富创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协调状况。[3]政治上,人民享有的政治参与权利实现程度不同,部分基层群众的提名权被人为剥夺,不能在真正意义上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现有政治参与渠道和范式不能保证他们平等享有政治参与权利。此外,共享发展不平衡还表现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享有的文化资源也缺乏平衡性,人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

二、社会主义语境下五大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如能源短缺、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传统依赖资源消耗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凸显其固有的弊端。当前,全球大规模开展创新活动,充分说明了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当前各国追求的经济发展模式。21世纪,创新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主旋律,它的精髓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也正顺应了“十三五”规划指出的“我们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创新需求,创造创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国经济转入新常态后的趋势性变化较为明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以创新驱动化解偏重型产业面临资源制约和内在产品档次升级的双重约束刻不容缓,依靠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世界前沿的新兴产业,依靠原创性自主创新技术增加该区域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缩小产业的梯度差,提高中国产品的品牌价值。

(二)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信念,它的实质是对人类自身和自然关系的再认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注重调整关系,补齐短板,切实解决严峻的现实失衡问题,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增强薄弱环节的后续发展增强动力。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失衡问题,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匹配问题,在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注重在协调拓展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环节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的整体速度和水平。协调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

(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生态文明是一种文明形态,也是一种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标志着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绿色发展就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对中国而言,绿色发展理念不是一个可选择的战略,而是一个必须遵循的发展战略,它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绿色经济的比重逐渐提高。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共生性和发展目标的多元化,提倡绿色经济增长模式并要求绿色经济比重不断提高,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绿色发展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四)开放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

开放不仅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一种时代趋势。开放的力度、推进开放的深度、扩大开放的广度决定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开放发展理念的核心是实现陆海内联动,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经济的各方面将与“开放”紧密相连,全球资源会被“请进来”,到中国参与配置;而中国也将“走出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对中国而言,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劳动力成本、能源价格和资源情况的变化正在迅速发生重组,开放发展理念的提出则是应对中国现实状况,是着重提高招商引资能力,从传统的依靠要素引资向提供更优良营商环境、市场环境转变的重要导向。开放发展理念的提出还有利于我们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广泛利益共同体,为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发展战略和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提供了保障,也意味着我国开始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融入者转变为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塑造者,标志着我国开放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水平。

(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是一个语意丰富的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2014年8月19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为征求“十三五”规划建议意见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微观层面上,共享发展理念倡导效率与公平的平衡,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平衡,个体在发展起点、过程和结果的机会均等以及人人平等。在“做蛋糕”和“分蛋糕”这两项任务中,共享始终在“分蛋糕”的任务上倾斜,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到真正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采取“亲贫式”增长战略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道路的新探索

(一)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指出了中国道路的发展规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和全面”战略布局等发展理论,实现了在发展理念上的进步和突破,这些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产物。改革是发展中国道路的关键一招,但具体怎样改,怎么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从侧面揭示了中国道路的内涵和特质,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蕴含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实践逻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另一种话语表达。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系统地回答了我们党今后要着力“做什么”的问题,而五大发展理念则回答了我们党在今后一个历史时期“怎么做”的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强化了问题导向,抓住了发展的薄弱环节,紧紧扭住发展短板,能够指导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推动中国道路越走越宽。

(二)五大发展理念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方略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理念对了,行动才有正确的可能性。五大发展理念不仅着眼现实,更放眼未来,丰富和拓展了中国道路的治国方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五大发展理念指出了中国道路的发展方向:创新发展旨在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协调发展旨在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绿色发展旨在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开放发展旨在解决内外联动的问题;共享发展旨在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第二,五大发展理念指明了中国道路的发展思路:创新的发展思路在于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在于内生动力的增强带来的内涵式的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思路是缩小差距,尤其是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的思路是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改善发展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开放发展的思路是树立全球意识,在互利共赢中更快地推动我国走向繁荣;共享发展的思路是将国民财富的“蛋糕”更加公平的分配到每个群众手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五大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在和平与发展的背景下,根据我国国情,与时俱进的对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加以调整、改革和创新,做到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除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创造更多的改革和发展成果并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最终缩小收入和分配的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过程。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再次明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即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它首先坚持的是人民的主体地位,始终围绕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出发,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其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的成果。五大发展理念彰显的是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是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共享发展的理念注重发展和改善民生,积极并坚决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让人民获得更多改革和发展红利,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洪银兴.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学家,2013,(1).

[2]徐强.我国对外开放纵深推进的关键问题与行动要领[J].经济研究参考,2007,(47).

[3]吴波.共享发展理念与中国道路的新探索[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5,(6).

[4]崔伟.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中政府间协作的碎片化困境及整体性路径选择[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8).

责任编辑:孙 畅

Five Philosophies of Development in the New Normal Situation and New Exploration of Chinese Road

HE Ying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Global “new normal situation” means China’s economy entering into a vital period of transition. It is very urgent to change “the factor-driven” economy mode. There are five philosophies for development including innovation,coordination,green,openness,sharing,which are the theoretical summary for advanc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lso the elaboration of perceptual knowledge. It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evelopment,enhance the developing drive,enrich the advantage and it is the theoretical fruit of dependence and coordination. This theory is out the requirement of Chinese social reality and has particular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Combining with Chinese road,it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rul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uling strategy,which also shows the nature.

five philosophies of development;Chinese road;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s characteristics;the new normal situation

2016-09-23

何 莹(1991-),女,河北辛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

1004—5856(2017)05—0019—04

D616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5.005

猜你喜欢

理念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