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7-03-10李洁琼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舆情大学生

李洁琼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李洁琼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就是网络舆情。网络舆情一方面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对事物的判断力、辨识度还处于薄弱阶段,容易受到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关系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社会的安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高校应客观分析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剖析大学生网络法制,道德素养的缺失,从大学生自身,学校,政府三方面出发确立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措施。

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其中90后大学生在整个网民比例中名列前位。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为大学生汲取信息,参与网络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提供了便捷;而且不良、错误的网络舆情也极容易颠覆大学生的世界观,影响其心智发展。大学生的网络舆情是反应整个社会舆情的“风向标”,大学生网络舆情发展良好、健康,表明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大学生网络舆情发展态势低下、扭曲,表明人民不满,社会动荡。因此研究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正确分析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有利于把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方向,及时修正不良舆情的散播,引导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大学生网络舆情,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互联网环境的净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现伟大的文化强国梦。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相关概念阐述

首先要澄清舆论和舆情,舆论的形成有两个过程,一是群体中的个人基于自己的切身利益面对社会新出现的问题时,自发地表达观点、态度。赞同该态度的人逐渐增多,并传播,形成社会舆论;二是党中央及其社会各界人士基于百姓利益和科学原理,提出的某些主张引起社会共鸣,也可转化为社会舆论。舆情则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指的是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下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发生的社会事件的总的态度。网络舆情是指民众以互联网为载体在一定社会空间内对自己所关心的社会热点或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表达的观点、态度与愿望的总和。

大学生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大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和特定社会空间内对国内外事件,校园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切相关的各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从以前的博客、贴吧到现在的微博、微信、客户端等APP软件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网上参与社会性话题,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观点、看法。信息的传播就像核炸弹爆炸一样,速度快、传播广、影响远,一旦从某些媒体源头传出某些热点事件,引起广大网民的参与互动,尤其是大学生的参与。大学生心智还不成熟,还不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如果被某些价值观偏激或不了解客观事实的网民所夸大传播,极易产生舆情危机,形成群体性事件,影响学校、社会乃至国家的稳定。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影响

客观的评价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大学生网络舆情也不例外,高校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的正面作用,努力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积极影响

网络舆情有利于加强大学生与外界的联系。大学生群体的文化水平普遍处于较高阶段,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对周边事物的兴趣,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新鲜事物的层出不穷,满足了大学生的猎奇心理,同时他们的文化程度促使他们有序的参与到国家、社会热点事件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QQ等交流软件的出现,网络越发成为文化传播的新领地,大大加强了学生与外界的交流;各种新闻客户端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信息的传播,有利于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新闻资讯,社会事件,网络的开放性、隐匿性有助于大学生表达观点,增长阅历。

网络舆情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表达想法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平台,满足大学生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愿望。从国外政治、经济热点事件;国内政策法规的实施;民生、医疗、教育等社会问题;到学校、家庭热点事件在网上的爆出,都能看到很多大学生的评价、反响。通过网络舆情,能使大学生参与到国家、社会建设中来,有效正确认识热点新闻和事件,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热点结合起来,提出自己的看法。网络舆情促使大学生心声的充分表达,有效维护自身的利益,实现其人生价值,增强大学生参与社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

网络舆情的恶劣传播易引发社会危机。由于互联网载体的隐匿性、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以及部分大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处于薄弱阶段,容易促使某一热点事件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泛滥,引发大学生广泛讨论并多次传播。大学生做事冲动、缺乏理性、客观分析社会问题的精神,往往看不到事物背后复杂的因素,容易被不良的社会人利用,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干扰,夸大事件问题本身,试图左右社会事件的走向,最终造成“道德绑架”,威胁社会的安定。

网络舆情的发展给大学生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今,发展处于新阶段,社会体制有待完善,在网络空间中,网友的言论自由,行为不受约束。充斥在网络的低俗,极端言论极易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网络谣言的泛滥不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理性看待事件,不利于其人格的养成。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大学生容易放纵自己,没有底线,脱离道德和法制的约束,这不仅让网络舆情易引发危机,甚至会使大学生走上犯罪道路。

三、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的方式

近年来,互联网的应用,新兴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交流,信息传播的方式,从以前的寄信、电话发展到现在智能手机的出现引发各种软件的兴起,例如腾讯QQ、微信、微博、人人网方便了大学生与同辈、外界的联系;从以前在报纸期刊、电视上获取信息到现在扩展为从网络上各大主流媒体例如央视新闻、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等客户端上汲取信息。网络的发展扩大了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的方式,往往信息的发布,大学生能第一时间浏览,参与评论并传播。

(二)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的内容

大学生关注的网络舆情范围广,内容多,对于我国最近几年发生的大事,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网络意见都以最快的速度最广泛的传播予以回应。从政治反腐“大老虎” “苍蝇”的垮台,国家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发展的政策;经济税改制度的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企业以创新转变经济方式;文化上加强与各国的文化交流,促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社会上发生的电信诈骗事件,食品安全问题等等都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尤其激发了高校大学生的参与。国外重大事件也引起了广大学生的关注,例如“脱欧”事件、巴西总统被弹劾事件,美国总统选举事件等等。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网络舆情。

(三)大学生非理性情绪蔓延

互联网加深了网友们的信息交流,大学生相比较时间充足,使用网络的时间较长;其想要表达观点的欲望急切,对网络上新闻事件的关注度较高。任何一个热点话题挑起大学生的兴趣,就以极快的速度借助微博、微信等载体向最大范围内传播,并迅速形成网络舆情。由于网络舆情传播的速度快,极易使一些虚假信息传播,引发大学生的盲目追随,发表极端评论,散发非理性情绪,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网络舆情就会很快酿成网络舆情危机,并在现实社会中嬗变成较大范围的突发事件。

(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

网络平台的迅猛发展,但还没有相完备的教育辅助,应看到网络发展还有很多漏洞,其隐匿性助长了假信息、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与国家主流价值观不符的意识传播。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民族意识还没发展健全,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诱导,盲目轻信谣言和危害国家安全、和谐的言论;同时国家也没有健全的网络法规体系,大学生极易陷入网络犯罪的泥潭,被网络诈骗分子所利用。大学生应该有警惕心,分辨事物是非,有强烈的网络道德和法制素养,自觉做到不轻信,不发表,不传播不实消息,为网络舆情树立新风。

四、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身心发展已经到了独立阶段,有了明确的是非观,应该继续接受教育,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以便更好的参与社会。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发展和国家振兴的活力,他们思想的健康,行为的表现反映了整个民族的素养。所以,大学生应积极承担责任,加强对政治理论及科学思想的学习,保证自己全面,客观,积极的参与网络舆论,做好引领模范作用。在应对娱乐圈“出轨事件”,不应随波逐流,表现出偏激的想法,从而激化矛盾;在应对政府发布的政策方向时,应该领会文件精神。大会精神,在网络上作表率作用,宣扬正确的舆论观点;在应对社会民生,教育医疗问题时,要深入分析事物的本质原因,切不可根据表面现象、一面之词就断章取义,要给大众网友传播正能量,提出合理的看法或解决措施。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高校教师、辅导员不仅是传播科学文化,教授学生知识,还应是学生在道德行为、法制理念、言行举止学习的榜样,他们最该做到言行一致,在网上发挥网络舆情的模范作用,积极弘扬正能量,把握事物的本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网络上发表的新闻,热点事件和广大网友的评论。高校要加强对长时间接触学生的辅导员和老师的网络舆情素养的教育,首先了解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把握网络舆情的方向;其次做好舆论监督,及时发现大学生的网络舆情问题,及时纠正,做好疏通工作,化解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客观,正确的应对社会热点问题。最后,针对校园网站上发布的事件和问题时,引导学生发布积极的言论,关注正能量事件,有效规避不良信息和言论的传播,努力创造一个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

(三)政府实施有效监督

网络舆情内容广,传播速度快,参与主体复杂,如果不良的网络舆情扩散,极易引起广大网民的怨言,社会的动荡。首先针对信息源头的发布者,应尽快落实实名制,一旦不良舆情扩大发布,可以从源头上处罚;其次互联网市场的复杂性,要求政府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当网络出现不和谐的声音时,应该第一时间干预,以防不良舆论影响整个网络环境,建立监督机制能更准确,高效的察觉网络违法言语和行动;最后政府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随之出现的新媒体,新现象要求政府完善有关法制建设,加大网络法制宣传力度,有效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参与者的网络法制素养,构建和谐文明的舆论环境。

五、结 语

现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互联网充当的角色也由一开始的搜集、浏览信息者转变为表达诉求、发布信息者。互联网越来越成为舆论详情集合的平台,大学生是参与互联网舆情的年轻一代,同时也是参与互联网的主要群体,大学生的舆情发展的趋势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舆情的走向,网络舆情控制得当,可以确保大学生有序的参与到公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来,对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力的提高,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稳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如果网络舆情夸大扭曲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则会引起“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的动荡。因此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甚至社会、国家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张晶.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4.

[2]何勇娇.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3]刘婷.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

[4]舒凯.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

[5]安艺微.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4.

[6]秦秀清,刘婷.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引导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96-109.

[责任编辑:罗幼平]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Li Jieqiong

(BohaiUniversity,Jinzhou121013Liaoning)

The coming of Internet era brought a new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is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n one aspect, network public opin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other aspect, because of the immature mind, and the weak judgment and clarification; it also has a negative impact.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guide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orrectly, which has a great relationship on th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m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e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nalyze objective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dissect the network law and regulations as well as the loss of ethic quality to find the correct measures in leading the student’s network public opinions from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governments.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2017-02-16

李洁琼,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G455

A

1672-1047(2017)01-0027-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1.08

猜你喜欢

舆情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数字舆情
新大学生之歌
数字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