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7-03-10韩斌慧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研究

韩斌慧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89)

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韩斌慧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89)

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尤其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科研基础条件差、科研定位不够准确、科研制度建设缓慢、教师被动搞科研等多种原因,科研发展明显落后于教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通过对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现状的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对症研究,提出了提高科研效果的一些策略,以期在互联网+大背景影响下通过教学、科研的齐头并进实现科研、教学的相互促进,推动高职院校在新常态下的跨越式发展。

高职院校;科学研究;发展现状;提升策略

科学研究是指利用科研设备及各种研究理论,以认识事物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为目的开展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系列活动。依据目的、任务及方法的不同,通常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三种类型,三者既有明显区别又相互联系,在国家、行业、专业领域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发展。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因人才培养类型、层次的不同,各高校科学研究侧重点亦有所差别。受学校环境因素(科研人员地位、科研经费投入、科研激励力度)、个人技能因素(课题来源类型、科研方法掌握程度、论文撰写能力)、社会影响因素(对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认识偏见、高职院校教师对科研水平缺乏信心、个人主观能动性)综合影响,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相对缓慢。因此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立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目标,高职院校建立一支科研创新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利用互联网+进行科研管理优化创新;通过校企合作、政府扶持、专利技术转移等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1],实现高职院校持续快速发展,便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2]。

一、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缓慢的弊端

(一)不利于学科知识体系的创建

高职院校的实践性决定了对理论知识要求不是很高,而强调实训及操作教学。进入高职院校任教的应届本科、硕士毕业生,通常具有本学科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如不通过科研训练积淀,仅满足于操作实践教学,理论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陈旧,沦为“实用化”的经验、技能知识。

高职院校的高等性要求教师不因突出实践教学,降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因培养操作技能,造成知识结构的残缺。如果长期“重实践,轻科研”势必难以把握本学科与专业的发展趋势,无法及时吸取专业及学科的最新知识;无法建立与时俱进的学科知识体系;影响专业素养的提升,更谈不上始终站立在本学科及专业的最前沿。

(二)不利于教师个人价值的体现

教学是高职院校的首要职责,但没有科研创新理论作支撑的教学是枯燥、静止、没有生命力的;科研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是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利用高职院校实践优势,辅之以积极的科研工作,可以尽快使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实现科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同时,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常态背景下,通常毕业后3-5年内大部分理论知识便显得过时,通过主持或参与科研活动可以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扩充知识体系,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动态与最新技术,提高对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处理能力;更为重要的科研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从切身利益角度出发,只有在科研上有所突破,才能免遭趋于末流乃至被淘汰的厄运,才能有望获取职称晋升、薪酬提高、外在赏识[3]。

(三)不利于科研反哺教学的目标

高职院校的科研创新,更多的立足于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四技项目”,通过在较高层次上产、学、研结合,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问题为目标,对于培养教师亲产思维、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树立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习惯、能力,并反哺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科研过程既是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过程,也是创造知识、创新方法的过程。

2. 科研创新有助于教师获取交叉知识、专业前沿知识,了解、掌握新技术、新工艺。

3. 科研活动可以历练团队协作精神,丰富实践经验,培养独特的教学风格。

4. 科研经历可以深化为对教学的提纲挈领、深入浅出,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5. 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4]。

二、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现状

(一)科研基础条件差、经费不足

1.缺乏正确科研方法,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团队意识

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来源于毕业生分配及人才引进。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学历高、科研能力强,但由于跟随导师从事基础研究多,对生产实践缺乏了解,开发与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更少,对高职院校科研选题无所适从;企业引进的人才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功底相对较差,引进时一般已经具有高级职称,课堂教学一般贴近企业实际,但却对科研方法、流程不尽熟悉。课题申报时设计思路不清、研究内容与题目不符、调研方法阐述不到位、研究成果实用价值不强;撰写论文时无从下手。

高职院校内部院系、专业、实验室以及教师之间合作交流不够,研究力量分散,依靠单打独斗难以形成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加之任课教师尤其骨干教师的课程门数与课时数过多,用于科研的时间、精力势必很少,导致教学和科研之间冲突加剧[5]。

2.重视教学设备投入,忽视科研成套设备渐进购置

高职院校能申请到的国家级课题极少,省级课题有限,横向课题不多,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来源于各种协会、学会或学院自立项目,因此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来源少,无法支撑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导致学校层面对科研的回报缺乏信心;此外高职院校普遍将发展重心放在教学上,致力于整合资源、扩展规模,侧重于教学方面投入,导致教师层面普遍有“重教学,轻科研”思想。绝大多数教师为了评职称而做科研,一旦职称评定往往将科研束之高阁。

高职院校的科研设备通常就是教学设备,设备小而散。真正为科研添置的设备很少,考虑科研项目持续、深入研究进行的系列化投资更是处于空白。且由于系部、专业之间科技资源相互封锁严重,缺少学院层面的总体协调,导致教学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教学设备追求齐全,但投资绩效不高,跨专业及边缘学科交叉研究面临许多困难。

(二)科研定位目标差、平台狭小

高职院校的科研本应立足于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由于没有切实从高职教育发展特点和基本规律出发确定科研发展定位,科研发展缺少生命力,无法得到社会认同和可持续发展。很多高职院校模仿本科院校花费大量精力投入纵向课题的申报收效甚微,横向课题几近于无。部分高职院校能申请到少量省级教改课题和科研专项课题,但能申请到教育部和国家级科研课题的学校寥寥无几。各种协会、学会的研究项目,需要自筹经费,且在职称评定、成果奖励方面往往不被认可。高层次研究课题的不足,导致教师在科研方面缺少锻炼平台,科研能力提升缓慢。

(三)科研制度建设缓慢、激励缺失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缓慢,配套的激励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学校忽视自身科研管理特点简单沿用、照搬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加之专门的科研管理人员少、工作繁重。因此出现只注重课题的申报、立项,忽视项目中期检查及结题,甚至拖延多年不了了之的现象;造成科研人员无所适从、无章可循、谈“研”色变,无法保障科研质量,享受不到科研成果所带来的成就感,很容易挫伤科研积极性[6]。

(四)科研成果转化少、层次不高

高职院校由于基础薄弱,科研水平层次不高,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偏离较大,可转化的科技成果少。评价高职院校科研实力时存在重学术价值,轻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重成果档次,轻使用价值的现象。使得绝大部分科研成果只是为了顺利通过鉴定或职称评定,科研人员进行应用型科学研究的内在动力不足。现阶段的职称往往被认为是一种荣誉和利益关系,使得教师从入职起就按各级职称评审条件去凑课时、挂项目、造论文,造成无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低档次论文增多。此外现行职称评定过于强调成果时效性,造成对科研的浮躁和功利性[7]。

三、高职院校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一)科研意识须强化

强化科研意识,培养教师主动发现科研目标的敏感度。体现在两个方面:

1.正确认识科研

通过政策激励、制度创新,使广大教师认识到高职院校的科研与教学并不是一对矛盾,树立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科研与教学并重的理念。通过参与科研,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方面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材、融入课堂教学、带动实训基地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反过来通过教学发现问题,成为科学研究课题。从事科学研究的成果越多,教学内容也就越丰富。

2.主动参与科研

通过各种形式的科研培训和交流, 引导和培养教师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自觉性;通过将科研成果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或企业生产,推动高职教育教、研、产有机结合。同时,大力鼓励教师争取科研机会,拓宽科研渠道,通过以多种形式与本科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获取科研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科研水平。

(二)科研定位需精准

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基于实践的教育、教学研究,基于生产实际的应用技术开发服务是高职院校科研的着眼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 科研课题来源于实践。即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技术和管理难题入手发现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

2. 研究过程切合于实践。即研究过程要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一切为了行动开展有目的的研究”。

3. 研究结果服务于实践。高职院校的科研结果在提供为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要引入课堂,利用新的研究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三)人才队伍要加强

高素质人才是推升科研能力的决定性力量,不仅要提升个体的科研能力,重要的是形成团队搞科研的氛围。每一项科研产出是在经过广泛调研基础上的,对于科研人员要给予较大的自由度,简化出差审批等行政环节,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1. 建立不同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

(1)内部培训:对具有科研潜力的教师可减少他们的教学任务,从教学工作中分离后重点培养,并将科研工作量折算成教学工作量。鼓励他们申报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

(2)外部引进:引进有丰富科研工作经验的高层次人才,或者有意识地聘用已退休但有丰富科研经验的高校教师或专家,采用模拟导师制度,借助“传、帮、带”手段,对于新入职的教师,利用其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热情,进校后加入专业带头人或者有科研特长的研究团队中,通过一定时限的锻炼,培养成教学、科研双优人才。

(3)专兼结合:设立专职科研流动岗,让承担重大项目的教师减少或不承担教学任务,专职从事科研工作,提供条件让他们出成果,为学院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要求大部分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量,以不断促进学院科研队伍的成长和发展[8]。

2. 培养优势互补的团队合作意识

科研需要团队合作,对于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博士学位人员采取配备助手的方式,以点带面促进科研的发展。青年教师可以学中干、干中学,初期可以通过与本科院校或科研院所合作的方式开展科研工作,对于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排名先后不必在意,做到只要参与就有相应得分,只要参与在职称评审、晋升中就有相应科分的奖励措施,变单一为评职称挂项目为自觉自愿学习科研的过程。对于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课题打破以学科、系部为界限的课题申报,打破科研的碎片化,集中优势兵力立足一级学院搞高级别课题研究,不断推动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提升[9]。

(四)服务原则必鲜明

在明确高职院校科研发展定位的基础上,科研工作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

1. 坚持为教学实践服务

教育实践问题研究是高职院校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服务于教学实践是教育科研的生命活力所在,是实现科研价值转化最直接、最有可能的成果。

2. 坚持为企业生产服务

高职院校依托地方、行业发展,坚持为企业生产服务,解决生产中的工艺改造、新产品研发、新科技成果转化等实际问题,在提升企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效益的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优势和生存空间所在。

3.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高职院校的科研要从实际出发务实量力,挖掘学校已有的条件资源、人才资源优势,寻找科研的创新点和突破点,逐步推进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4. 坚持产学研合作发展

高职院校要坚持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办学、合作发展方针,充分实现产学研合作发展,发挥科研工作在产学研合作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助推作用[10]。企业的参与可以弥补现有高职院校科研人员知识结构中的短板,同时也使研究更加贴近市场,符合企业实际。

(五)成果转化紧跟进

高职院校往往比较重视课题的申报立项,忽略中期检查及后期结题,尤其是结题成果经常被束之高阁,导致教研成果无法真正做到服务于教学,技术成果无法应用于企业生产,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更是无从谈起。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好校企合作的平台,组织专业教师多参与企业生产实际,从企业需要出发,做到研以致用,快速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还应扬长避短,坚持特色,充分发挥现有技术服务机构的作用,与行业或本地企业密切合作,为高职院校拓展科研提供坚实有力的平台。

四、结语

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承担了重要的职能,尤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能,使得科研项目方面略显落后,只有从自身全面发展的角度做好科研定位,充分利用各种契机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不断学习探索科研的新方法,善于发现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用科研的敏锐眼光去洞察事物,才能不断提高院校的综合实力,利用好互联网+的大平台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1]林珊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机遇与挑战[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2):68-71.

[2]石静,彭怀晴.地方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影响因素研究-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6(1):90-93.

[3] 宋嵘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策略探析[J].职教论坛,2009(31):23-26.

[4]刘松林. 高职院校科研的内涵与定位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9):60-65.

[5] 王秀清. 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和教师科研能力建设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1(18):63-64.

[6]杨润柏.对陕西高职院校科研现状的反思[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9(6):27-29.

[7]何添锦.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途径探析[J].商业时代,2008(1):57-58.

[8]黄华斌,庄峙厦,何少贵. 高职院校横向课题研究能力提升实践研究[J].价值工程,2016(11):220-222.

[9]闫宁.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科研工作的实证研究-以宁夏某高职院校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8):35-40.

[10]孙毅颖.对高职院校科研问题争论引发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92-95.

[责任编辑:王梓林]

2017-02-09

韩斌慧,男,山西晋城人,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注册招标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及理论方面研究。

G472.5

A

1672-1047(2017)01-0013-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1.04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