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技术风格因素的意义及其在高校体育专业乒乓球课程中对单一技术提高的作用
2017-03-10盛颖洁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 盛颖洁(平顶山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乒乓球技术风格因素的意义及其在高校体育专业乒乓球课程中对单一技术提高的作用
□ 盛颖洁(平顶山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在高校体育专业的乒乓球课程上,学生往往会学到几个基本技术,比如:正手攻球技术、反手攻球技术、发球技术等,但也许只学到了形,不够实用;或是只能打课程中学到的东西却不知如何去进一步提高。对此,笔者通过对“制胜因素”的分析和重组来试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种参考。本文所谈“制胜因素”为:稳、快、准、狠、变、转。
技术风格因素 高校体育专业乒乓球课程 单一技术的提高
在乒乓球项目上,有五个字备受练习者重视,被称之为“技术风格制胜因素”,即快、准、狠、变、转。事实上,这之中时常被人们隐去了一个字:稳。笔者在此将这六个字合在一起,希望通过其总结出一套练习和教授乒乓球单一技术的提高思路和顺序,并将其应用在高校体育专业乒乓球课的教学中,以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效果。
笔者在从事高校体育专业乒乓球课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仅仅教授学生几种基本技术怎么打并不足以使他们深刻认知到个人的乒乓球技术水平作为一个“体系”是复杂的、全方位的;不足以使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和更恰当的思路去继续练习乒乓球技能水平;也不足以使他们在毕业后从事该项目的实际教学或教练工作时,心中有一幅乒乓球技术提高蓝图和技术大观。
于是,在对高校体育专业乒乓球课程教学的不断思索和改善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专业队训练经历和体会,笔者将对上诉六个字的乒乓球技术风格因素(稳、快、准、狠、变、转)进行逐一地分析和解读。首先,“稳”,解释为“命中率”,作为乒乓球技术特点中最基本的条件,也就是“上台率”。称其为最基本条件是由于不管击球质量有多高都必须以打上台为前提,否则无用。如果一个人打球很少失误,整体命中率极高,那么这个人的技术特点就是“稳”。第二,“快”,解释为“速度”。这里的“速度”尤指“击球速度”。“击球速度是指从对方来球落到我方台面始,到弹起被我球拍回击后又落到对方台面上为止,球在单位时间内飞行的距离。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击球速度的提高主要与击球时间和站位有关。“击球时间是指对方击来球到本方台面弹起后,在经上升至下降这段时间中,拍触球时球正处在空间那一段时间。”击球时间早、站位近,速度快,击球时间晚、站位远,则速度慢。当然,击球速度并不止与这两者相关,此处不多赘述。当一个人打球时,其每一板回接的速度都快,那么此人属于速度型球员。第三,“准”,解释为“落点”,就是精准地控制落点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打球板板精确,想到哪里打到哪里,落点刁钻,那么可以说这个人打球很“准”。第四,“狠”,就是“力量”,击球力量。“击球力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击球时挥拍加速度的大小。要想加大挥拍的速度,则必须发展力量素质,特别是击球的爆发力和全身的协调用力。”如果一个球员身体素质条件优越,击球时又能将自身力量充分作用于球,使球极具冲击性,那么这个球员就可被称之为“力量型”。第五,“变”,即“变化”。人们对这个字的意义通常有多种理解,比如线路变化、旋转变化、战术变化等,但笔者倾向于将“变”解释为“节奏”。“节奏能力是指机体在练习动作的过程中,按动作的节奏,也就是动作的各个部分所表现出来的强弱和时间间隔的关系……是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综合反映。”“由于节奏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乒乓球运动中的空间特征表现在:球在空中运行的线路长短;球运行的弧线曲率;第1弧线与第2弧线的状态;弧线方向与击球落点……因此,掌握击球节奏,就意味着运动员要掌握运动所具有的弹性节律,在这个基础上来发挥节奏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球员在对来球节奏的感知和适应的基础上进而去调整和掌控的能力便是“变节奏”的集中体现。击球节奏不能一成不变,高水平运动员打球更是如此,有快有慢,能急能缓,从容有序。练者不乱,观者舒心。此为擅“变”。第六,“转”,顾名思义为“旋转”,击球旋转强弱是指击出的球的“转速”大小,“乒乓球的旋转程度,决定于作用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短”。如果一个人打球时擅于制造各种旋转,连续制造旋转,并且旋转强度较高,那么此人就可被称为“旋转型”球员了。
若想将这六个字运用在练习、提高或教学、教练乒乓球单一技术方面,就需要将这六个字做一排序,以供使用者作为一个循序渐进的思路,使其在提高单一技术的过程中了解何时可加强何种性质,某阶段可增进某个方向,以及检测技术的成熟度,发现技术中还存在的短板等。
笔者在对稳、快、准、狠、变、转六因素进行排序时,充分结合了对从初学的小朋友到省队级别专业队员练习乒乓球的进程和提高技术水平的过程的观察和总结,并且考虑到了实际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乒乓球课程时的掌握进程和成果期望,遂将其重新排列为:稳、准、快、变、狠、转。
在此,我们举一个单一技术——正手攻球为例,来解释这个练习顺序。当练习者初次接触某种技术时,第一步需要练的就是这项技术的动作和姿态。在多次地重复模仿技术动作轨迹和身体姿态后,开始上台尝试用该动作击球。比如正手攻球,在实际打球前先不断重复挥拍动作,待身体适应并记住该动作后,即练习用正手攻球回接上台,从10个球接上2个到10个球接上8个,即“命中率”从20%提升到80%,这就是不断提高“稳”的过程。第二步,开始“打落点”,练落点的普遍方式是通过练路线。我们能够观察到,小朋友们学习正手攻球初始,教练员们通常会使其练习各种路线的正手对攻,如正手位斜线对攻、正手位直线对攻、侧身位斜线对攻、侧身位直线对攻,每条路线累计打若干板数。这样的训练方式就是在培养练习者控制不同落点的能力和手感。因此,单一技术练习的第二阶段是练“准”。下一步,当技术动作达到初步稳定,就可以增加击球速度,提高动作的轻快、灵巧感。练习快速击球不仅能提高练习者身体敏捷性、反应能力,还能通过连续的快速击球来进一步固定技术动作,增强技术动作中引拍、挥拍击球、放松还原的连贯性。所以,单一技术的提高第三步需要“快”。单一技术练习的第四步与第三步是有承接性的,即“变”。如前所述,“变”可理解为控球节奏的改变,一般来说节奏以击球速度作为具体体现,即击球速度快就节奏快,击球速度慢就节奏慢。打球节奏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缓急。这就要求练习者在学习单一技术时不仅能“快”还要能“变”。如果将“快”视为练速度,那么“变”就是练控制、练调节——控制或调节单个击球的节奏甚至整体比赛的节奏的能力。此处解释一下笔者将练“快”放在练“变”之前的原因。乒乓球台相对于其它球类隔网运动场地来说距离较短,球体较小、较轻,球的飞行速度较快。在高速的来回中,乒乓球员们必须要保持快速的反应、移动和敏捷性,如果有一板球没有来得及,就会输掉该球。因而,乒乓球运动员们在比赛时都尽可能地提高回球速度,以使对手措手不及,疲于招架。而练习“变”,可以打乱对手的节奏,比如对手擅于打快球,我方可打慢球去对付,对方擅于打慢球时,我方可打快球以回击,此为“变”的意义。那么,当我方需要变化球的节奏时,必须得能跟上球的节奏,才有可能主动去调整节奏。如果对手打的是速度较快的节奏,而我方只能疲于应付或根本无力追赶,那就谈不上去控制节奏了。因此,笔者认为在练习单一技术时,应该先练“快”再练“变”。接下来,是时候练“狠”了,练“狠”就是学习发力击球,提高技术的威胁性。“击球力量在提高击球速度、制造和克服旋转、加大击球的威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4 above还以正手攻球技术为例,当练习者的技术动作逐渐趋于稳固,能够达到较高命中率,并且击球节奏可以自行调整时,就需要增加击出球的质量了。至于把“狠”这一环节放在这六个字的第五步去练的原因,笔者的目的是希望练习者在加力量之前,将技术动作充分练熟、练巧,以保证在发力击球的过程中不致出现动作变形、发力不集中、手臂僵硬等问题。另外,在前期一系列的针对性练习后,技术动作已经具备从量变进展为质变的基础,在此时练习发力击球更容易被练习者接受和掌握。最后,还有一个环节是“转”。对于正手攻球技术来说,“转”意味着由制造相对而言的不转球变为制造上旋转的球,由撞击变为摩擦,这就形成了另一个技术——正手拉球。笔者愿意将正手拉球技术视为正手攻球技术的最终形式之一,当然,正手拉球技术也是需要练习者再回过头从“稳、准、变、快、狠、转”逐步练起的。
乒乓球每个单一技术的巩固和提高对于运动员的整个技战术体系和打法风格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为单一技术是构成个人乒乓球系统的细胞。在高校体育专业乒乓球课程的设计和培养方案中,应该更准确地定义和分类乒乓球各个单一技术。笔者在对乒乓球技术风格6因素的理解中,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梳理出一套可适用于绝大多数单一技术的提高进度,以供高校体育专业乒乓球课教师和学生用以参考或检验。
[1]刘怀杰.乒乓球技术打法的演进过程及其发展趋势[D].硕士学位论文,2011,9.
[2]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乒乓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0.
[3]球类运动编写组.球类运动.乒乓球、手球、垒球、羽毛球(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9.
[4]肖树新等.乒乓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9.
[5]吴龙.乒乓球运动中节奏的训练[J].高师理科学刊,2009,29(2).
[6]苏丕仁.乒乓球运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
G846
A
1006-8902-(2017)-12-L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