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坛英才江瑔介评
2017-03-10张舸
张 舸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岭南文坛英才江瑔介评
张 舸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江瑔为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县人,其著述丰厚,经史子集均能精通。其著书约30本,撰文更多,除个别现已难见外,多数存世。在诸多著作中,经学与子学著作最为出名。《读子卮言》是江瑔的代表作,全书突现出江瑔的学术风格。该书综论百家,许多观点与评价独树一帜。全书在综论百家的同时,又特别推崇道家,认为百家都出自道家,道家是百家的总源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评介江瑔学术实为岭南文化研究中的现实课题。
江瑔;《读子卮言》;岭南文化
一、江瑔其人
江瑔是广东湛江廉江人,字玉泉,号山渊,生于1888年,英年早逝,卒于1917年,年仅30岁。其祖父江诚和、父亲江慎中、胞兄江珣都是举人,江瑔是家中第三代才子。家有一幢藏书大楼,名“桥西草堂”,藏书数万册。江瑔生于书香之家,家学渊源深远,他自小聪敏好学,饱读诗书,过目不忘。17岁县试第一名,得进广东高等学堂,累试第一,继后赴日本明治大学至毕业。在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撰写多篇宣传革命的文章。民国成立后,曾任广东临时省议会代议员、中国同盟会粤支部廉江分部部长,24岁时地方推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1915年,因袁世凯称帝而辞去议员职,并著文反袁,袁逝后恢复议员职。1917赴京履职,忽得急症而卒。其死情不详,有传言被政敌所害,但无证据。
江瑔虽而立年之初即离世,却著述丰厚,经学、子学、史学、诗学、小说、译本各领域均能精通。著书约30本,撰文更多,除个别现已难见外,多数存世。在诸多著作中,经学与子学著作最为出名。江瑔在经学方面颇有建树,所著《经学讲义》为师范学校教材,于1917年初师范讲习社《新体师范讲义》第一至第四期刊出,1918年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子学的代表作是《读子卮言》,本文在后面将有较详评介。史学方面的著作较多。《仂庵笔记》在《小说新报》连载,其中“学者意气之病”、“异端”各条,论及诸子百家及其宗旨,与《读子卮言》相仿。史传有《季明义士传略》《楚声録》,记明末清初平民抗清事跡。又有《季明轶闻》数篇,包括“夏令尹外传”“词臣殉国记”“指冢”“成德外传”等。江瑔的史著多记明末奇女子,如《劫余残灰録》《余孝女》《沈云英》等,在《劫余残灰録》中江瑔说:“余昔辑撰季明烈女传,略得百数人,亦可谓盛矣。”[1]8续有《亡国风流史》、《赵士超》诸篇。还有《庞雄传》《丘逢甲传》《莫钟英》《续技击余闻·阿乙》等,多记当世人物,说明颇具史才与文才。其中《丘逢甲传》为《台湾文艺丛刊》收为附录,传中极称丘氏民主共和之功。1918年,江瑔所作《徐骧传》在《小说月报》刊出,徐骧为台湾抗日义军首领。江瑔又作《女艺文志》三篇,连载于1917年《妇女杂志》第三卷。还著《女诚》,著録东汉至明代奇女,该书未完而止。属于史学的著作还有《姓名古今考》《古书人名异文释》等,他在《读子卮言》注文中曾说:“余昔譔古书人名、地名《异文释》二书”,即指此两本。江瑔善作诗,作品有《山渊诗稿》《绿野亭边一草庐诗话》,另有《山渊阁诗草》及《诗学史》,今已难见。江瑔亦长于文章之学,所著《仂庵文谈》,言及古人之创作及唐宋八大家等,曾在《小说新报》连载。连载之作品还有《省保斋文话》,论经与文、文与史,认为“经史子皆文也”。所编教本《作文初步》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评注南北朝文读本》由上海大东书局出版。所撰文还有《与蔡哲夫书》《公祭黄克强先生文》等。江瑔所著小说及译本有长篇悲情小说《芙蓉泪》,共二卷三十四章;另有短篇滑稽小说《童子师》、醒世小说《化身术》、社会小说《洞房奇变》、神怪小说《墓中人》及《奇窃》、记人事的有《旅京一年记》;还有译著侦探小说《辣女儿》,全书二十二章,1914年由上海国华书局出版。江瑔著书约30本之多,发表文章数十篇,难于全部收录。其书其文当时名家多有引用,全部收录江瑔文著仍需专人努力。他对国学和新文化运动所作的贡献是世所公认的,大力宣传江瑔文著,研究岭南文化的学人应于此为己任。
二、江瑔代表作《读子卮言》介评
《读子卮言》的“子”字出于古书,“子”指“经史子集”中的一类。古文中的“子”是对有知识、有文化、能解答别人的疑难问题的人的尊称,其意近似于我们现在的“老师”一词。因此,这类人的著作都称“子”,如《老子》《庄子》《孟子》等。江瑔说:“子者,男子之美称也。古者门弟子之师亦称曰子,故周秦以前,儒者之譔述未必尽出己手,往往由门弟子述其师说缀辑而成,是以尊其师而称之曰子,后世即以其人之名名其书,此子部之书所由成也”[1]1。“诸子百家”一词出自《史记·贾谊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百家”只是表明学派众多,当时的学者对各家的思想特点有过评述或概括,在最早的《庄子·天下》篇评述八家后,《荀子·解蔽》篇列出六家,《吕氏春秋·不二》列出十家,有道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兵家、农家、法家及杂家与小说家等,至后真正能独立发展并在历史中延续下来的,则是道、儒、法三家。从“文以载道”的角度来说,中华传统文化首先集中出现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也就是从周朝到秦朝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许多学术派别。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史的活水源头,后世除释家为后来传入外,其余的各种学派几乎都从此源头分流而来。
“卮言”一词出自《庄子》。《庄子·天下》篇记述庄周:“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猗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意为庄子用难于捉摸的说法,漫无边际的言论,任意放纵的辩辞,时常纵横捭阖,不执一端之见。认为天下人沉迷混浊,没有办法和他们谈论正经的道理。自己则以无心的卮言任意引申,以借重别人的话来证明可信,以寓言来推论使论述深刻。由此而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视于万物,不责问谁是谁非,而能和世俗相处。庄子一生清贫度日,却不为俗事所困,深思哲理,著书立说,安适自得,成就为一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大思想家,且活到八十几岁高龄。庄子以任意放纵的辩辞著称,所言真假难辨,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庄子笔下的老子是正面人物,不像写孔子,随意喜怒笑骂,正如江瑔所说:“庄子于诸家之学多所呰毁,独关尹、老聃无毁辞”[1]69,江瑔其书名为《读子卮言》,“卮言”一词有自谦之意。
《读子卮言》共十六章,每章开篇第一字均为“论”,十六篇即对诸子之十六论。《文心雕龙·论说篇》说:“详观论体,条流多品:陈政则与议说合契,释经则与传注参体,辨史则与赞评齐行,铨文则与叙引共纪。故议者宜言,说者说语,传者转师,注者主解,赞者明意,评者平理,序者次事,引者胤辞。……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读子卮言》的十六论,各论“精研一理”,正是依“论体”的要求来写作的。在《读子卮言》书中,虽有对百家中各家的分论,其基本观点则认为:“百家九流之繁杂,而其学术本无不相通也”[1]13。其卷一通论百家,涉历史沿革、百家关系、诸子起始、流转演变、姓名由来等问题;卷二所论各家,每见力排众议,异军突起,独树一帜,学术观点之新颕,它书实难比肩。试以最后一章“论农家非言农事”为例。
在百家九流中,农家本“其学卑卑无足道”,此家在汉魏之后亦成绝学。然历史传说中有神农氏,且民以食为天,中国又历来以农业立国,所以农家之学世人虽不明,古有“农家”却知者颇众,并甚以为荣。望文生义,以为农家即论农事之说。江瑔却论证说:“古者诸子争鸣,成学派,后世按类教授,因成学科。学科与学派异。学科有形,而学派无形,有形者有定,无形者无定。诸子百家之学皆无形而非有形者也”[1]127。就是说,农家为诸子百家之一,是学派而非学科,所言为无形而非有形。“农家者以君臣并耕为宗,而欲均贫富、齐劳逸,以平上下之序,而齐天下之物者也”[1]130。简言之,农家讲的是平等之学,农事讲的是耕耘之事。一为形而上之道,一为形而下之器,实乃不同。江瑔之论,作为一门已成绝学的学派而言,可以说无多大意义,但作为学人的学风而言,却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对其它各家的论述亦有类似之处,如世人以为百家各异,江瑔则“论诸子与经史集之相通”;世人以为经史子集之“经”指儒家,江瑔则“论儒家不能与经部并立”,等等。对江瑔的观点,同不同意是一回事,但他说得有理有据,要想驳倒却难。而其中所含之学人人格,更应成为今日之学人楷模。●
[1]江瑔.读子卮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武晟)
本文系教育部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基金项目《语言能力框架建构研究》(编号:YB125-1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D032
A
1003-7462(2017)05-0127-02
10.13977/j.cnki.lnxk.2017.0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