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领导干部面临的双重境遇与应对策略
2017-03-10刘静
刘 静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大数据时代领导干部面临的双重境遇与应对策略
刘 静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标志着人类进入智能时代,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政府治理、企业管理产生深远影响。领导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少数”,需要在深刻理解大数据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一方面把握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积极迎接挑战,以适合大数据时代的新要求。
大数据;领导干部;机遇;挑战;应对策略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升级换代,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标志着国家对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正式出台。2015年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大数据战略”已经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在国家治理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领导干部能否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主动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历史要求,关系着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一、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热情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最早正式提出“大数据”概念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MGI)。2011年,MGI在研究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言》中指出:“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2012年,大数据问题国际研究专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库克耶的合著《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将大数据进一步推向公众视野。书中提出:“大数据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同年,中国大数据领域的第一本著作《大数据》出版,大数据专家涂子沛在书中认为:“大数据(BigData)是指那些大小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尺度,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管理和分析的大容量数据。大数据之大,并不仅仅在于容量之大,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海量数量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2015年,国务院公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通过以上关于“大数据”的解释可以看出,大数据在学界并无统一概念,但其共同点是:大数据的对象是海量数据,处理方式超越了一般的软件工具,必须通过大数据相关技术,挖掘、分析和利用它的大价值。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正是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之后的智能时代。大数据主要表现为4个特征(4V):
1.Volume,即数据量大小。数据量大是指数据采集、存储和计算的量都非常大。调研机构IDC在2011年6月的报告显示,全球数据在2011年已达到1.8ZB,在5年里增加了5倍。IDC预测全球数据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到2020年,全球将达到35ZB。
2.Variety,即数据的种类。是指数据来源多样、类型繁多、结构复杂、多元多变。总体上分为三类,即结构化数据(以文本形式存在的便于储存的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网络中的文字、表格、图像、音频等综合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超文本文档,如HTML网页等)[1]12
3.Velocity,即资料输入、输出的速度。数据增长速度快,处理速度也快,在数据量非常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数据的实时处理,时效性要求高。2013年,Facebook公布过一组数据:Facebook上每天分享的内容为25亿条,每天“点赞”的数量为27亿,每天上传的照片数量为3亿,每天新产生的数据为500+TB,每半小时通过Hive扫描的数据为105TB,单个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集群中的磁盘容量为100+PB。
4.Value,即数据的价值。是指数据的价值密度相对较低,但应用价值高。在海量数据中,重复、垃圾、无效的信息居多,有用的信息偏少。例如,在1小时的连续监控视频中,有用的视频信息可能只有一两秒钟。因此,必须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对数据“提纯”,挖掘数据的价值。
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数据处理技术,还是一场思维方式的变革。了解大数据的内涵和特征,是运用大数据的前提条件。
二、大数据时代给领导干部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政府部门是大数据的策源地,通常能在一定时间掌握最前沿和最私密的信息;政府部门也是大数据的创新引领者,在推动大数据发展方面有着企业和个人无法比拟的优势。[2]176领导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少数”,更有优势掌握和利用大数据,以此提高自身的科学决策水平、政府治理能力,并塑造良好的作风形象。
(一)有效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决策制定更民主。领导干部既是决策的制定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决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大数据为增强决策的民主性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一方面,群众参政更加方便快捷。借助政务网站、公众号、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平台,群众参政的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可以更畅通快捷地表达意愿、情感、利益和诉求。从过去的集体参与为主转变为强调个人参与,主动性和时效性更强;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通过自媒体终端收集的信息真实性更高。不同于调查问卷、座谈研讨、业务普查等传统方式,“鼠标选择”、“点赞、评论、转发”、“关键词搜索”等操作方式更加真实地反映了群众的情感和价值倾向。
2.决策信息更完善。过去,受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对海量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分析和处理能力都有限,在决策制定过程中,“样本”分析法非常普遍。但它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随机采样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随机采样的结果缺乏延展性、样本数据中可能出现遗漏等。大数据时代,人们有能力捕捉每个数据点,可以获得不计其数甚至所有的相关数据,“样本”分析法可以发展为“总体”分析法。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能够以一个全面的观点发现更多的细节性、相关性和规律性,有效避免了决策信息收集的不对称性。
3.决策方案更优化。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云计算、智能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为研究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野。以前,我们在研究事物时,习惯于对问题进行假设验证,带着“为什么”去探寻问题,也就是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考察问题,这种基于假设的研究常常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现在,通过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发现,原本毫不相关的事物之间也存在着相关性。大数据思维的精髓在于,不是告诉你“为什么”,而是直接传达“是什么”及“怎么做”。沃尔玛公司通过大数据技术发现,将啤酒和尿不湿放在一处销售,两者的销售额都大大提高。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利用数据传递的信息直接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而不必完全拘泥于原因的考证。这将极大地优化决策方案,使其更有针对性、精准性和时效性。
(二)有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1.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主动认识和利用数据,预测可能出现的事件,改变过去应对突发事件时措手不及的状态,使问题由“事后处理”转为“事前预防”。2009年甲型H1N1流感爆发前几周,美国谷歌工程师们已经预测到疫情的发生。工程师们想到,在患流感后,很多人会通过谷歌查询怎么办。因此,他们通过谷歌服务器保留的多年来用户留下的所有搜索记录,处理了4.5亿个不同的数字模型进行预测,其预测结果与之后公布的官方数据相关性高达97%!为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官员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数据信息,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在突发事件爆发前积极引导、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
2.提升智慧管理能力。大数据时代,科学技术和数据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革命性的工具。政府部门充分利用所有的互联化信息,能够优化配置有限的城市资源,提升智慧管理能力。在交通领域,我们常常用增量的方法解决或缓解资源紧张问题:路堵了就多派交警疏导、多加宽道路、多修立体交叉道路等,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大数据时代,智能交通管理的路径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城市交通状况实施分析和预测,帮助人们规划出行的时间和路径,为驾驶员提供动态的城市停车、加油和收费信息,最大化利用有限的城市资源。IBM公司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整合与分析波士顿现有交通数据以及来自社交媒体的新数据源,帮助波士顿政府解决了长期困扰城市的交通问题。[3]32
(三)有效塑造领导干部作风形象。
1.有效监督领导干部个人作风。大数据时代为加强党内外监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有力武器。从社会监督看,以微博、微信、微视频、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成为网络舆论的重心。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诉求、意见、建议,甚至是监督和举报,都有据可循,信息传播更加高效、便捷、透明、开放。从党内监督看,每个党员领导干部既是监督他人的主体,也是被监督的对象。纪检监察机关和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利用“三微一端”和QQ、电子邮件等平台,能够全方位收集领导干部的个人有关事项,了解吃“空饷”、企业违规兼职、档案造假等情况,还可以收集所需信息和证据,分析出与案件相关联的事件,敏锐地捕捉到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所有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入库后,对苗头问题及时预防,对已发生问题及时处理。
2.有效塑造领导干部个人形象。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具有扁平化特点,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可以在一个公共平台上发布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开展平等对话。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被称为“大数据”总统。2012年,奥巴马仰仗大数据分析团队,成功击败对手再次连任美国总统。其秘诀就是,他的团队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技术,通过复杂的数据建模来找到目标选民,进行精准地广告投放,与广大草根阶层选民之间开展有针对性地沟通和交流,结果是既获得人气又筹到款项。奥巴马竞选团队表示,大数据是能够击败对手的一大优势!因此,领导干部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信息扁平化的特点,密切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更广泛地了解社情民意,为个人形象和魅力加分,做一名亲民亲政的好干部。
三、大数据时代领导干部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重视程度不高。
大数据是近几年兴起的新鲜事物,多数领导干部还处于观察和学习的阶段,短期内难以转变思维方式,将大数据作为辅助决策的工具;有的领导干部对大数据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大数据仅仅和信息产业界有关,没有联系自身和工作实际进行学习和思考;有的领导干部对大数据持抵触心态,认为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平台是泄密的渠道。如果领导干部没有从思想上树立大数据意识,便无法将其真正落实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大数据的价值更是无处体现。
(二)知识体系单一。
领导干部通常较为擅长某一学科领域,往往受到知识体系单一性的影响,部分领导干部缺乏与大数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一些领导干部虽然树立了大数据意识,但受到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的限制,不知道单位的数据在哪里,有多少数据?过去的数据是否还有价值?是否应该和其它部门共享数据?如何保障数据安全?
(三)专业人才紧缺。
大数据是一项“技术活”,实现从数据到知识、再从知识到决策,需要专业人才对大数据进行一系列处理。在数据收集来源环节,需要在始端严把质量关,对良莠不齐、数据价值密度低的数据进行筛选和提纯;在数据处理环节,需要将纷繁复杂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进行技术处理,使其变为可供决策参考的易读信息;在数据保障环节,需要保护国家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防止外泄等。普遍情况是,与大数据相关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培养、引进和打造一批专业化的大数据队伍任重而道远。如果缺少专业人才,政府部门想要在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无异于“大海捞针”。
(四)平台建设不足。
在大数据时代,以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为代表的新媒体进一步蓬勃发展,通过“指尖上”的民情终端,搭建了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交流的桥梁,畅通了收集社情民意的渠道。然而,各大官方网络平台遍地开花,有的开花却没有结出果实。主要表现在:有些官方网络平台“形式大于内容”,页面精美,但便民惠民功能不足,群众无法在网上查询政务公开信息、跟踪办事进度、寻求帮助信息等;有些官方网络平台打开“一片白”,无人管理、缺乏维护;有些官方网络平台处于“沉睡”状态,长期不更新内容、不回复群众问题,形同虚设,导致群众难以在官方网络平台获取有效信息,反映诉求,表达意见。如果官方网络平台成为了“空架子”,不仅失去了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交流的桥梁,更让政府部门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削弱了政府的形象,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服务水平。
(五)数据发展保障滞后。
大数据之父舍恩伯格说:“大数据的核心要义在于共享”。现实中,实现大数据共享面临不少阻力。一是不愿共享数据。有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出于利益考量,不愿将数据拿出共享。因此,虽然很多政府部门和企业建立了数据平台,但这些平台大多相互独立、条块分割、自成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数据收集重复、标准不一、协同管理困难、利用率低等问题。二是不敢共享数据。2015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纲要》,但是与大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尚有大片空白。部门领导干部出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障的考虑,对大数据共享存在顾虑。三是不会共享数据。大数据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事物,很多人还是处于摸索阶段,不知道如何开放和共享数据。以上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与大数据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对如何采集、管理和使用大数据界定不明。政府部门形成多个“数据信息孤岛”,开放和共享的程度远远不足,企业和大数据公司的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四、大数据时代领导干部的应对策略
(一)树立大数据思维方式。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4]285大数据时代的领导干部要顺势而为,要用大数据思维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占领大数据思维方式的制高点。一是树立调查研究的定量思维。大数据时代更强调定量而非定性。在决策制定过程中,不同于“经验主义”、“拍拍脑袋”做决策的定性思维,定量思维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深入地认识大数据,发现数据呈现的规律,为制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调查研究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在走访调研、蹲点调研、座谈会等传统调研方法的基础上,大数据为领导干部开展现代网络调研方法、用数据制定决策提供了条件。通过整合传统和现代两种调研方法,有助于领导干部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提升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二是树立普遍联系的总体思维。大数据时代为“样本”分析法发展为“总体”分析法创造了条件。对待某一事物、某一问题,人们几乎可以收集到所有与之相关的数据,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整体观:“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需要“完整地”而不是片面地进行描述。[5]733大数据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领导干部能够以更加全面、客观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二)提高学习大数据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6]407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学习,克服“本领恐慌”。一是加强自主学习。在大数据时代,信息获取的时间、地点、方式更加灵活,人们可以从固定的位置解放出来,通过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媒介移动学习。也就是说,领导干部不仅可以利用大量黄金时间,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深入实践等传统方式学习大数据知识,还能够利用看似零碎、松散的时间进行移动学习,充分利用时间,养成随时充电的习惯,紧跟时代节奏。二是虚心向大数据专业机构学习,借鉴大数据平台的创建和使用经验,并结合部门实际,创建大数据决策模拟实验室、大数据共享双赢平台等。三是虚心向大数据专业人士请教,充分认识大数据的重要性和局限性,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前沿动态,对大数据的收集、甄别、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等环节有一定了解,强化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意识,科学有效地使用大数据。
(三)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在今年的两会上,习近平再三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广开进贤之路”、“加快形成有利于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在大数据时代,除了领导干部带头外,还需要培养、引进和打造一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营造学习大数据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大数据产业的高尖端人才包括系统研发工程师、应用开发工程师、分析师、数字可视化工程师、数据安全研发人才等,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需要出台和落实政策,从外部引进人才。2015年1月,贵阳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截止2017年1月,贵阳市高新区聚集大数据及关联企业1720家、各类大数据人才14000余人,成为全市大数据产业密度最高的区域。二是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大数据人才以年轻人为主,大多思维活跃,创造性强。因此,政府部门要建立适应大数据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人才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入股政策等。在人才流动上要打破体制界限,让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智库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7]三是营造学习大数据氛围。充分发挥讲师团、党校、社科单位和宣传文化阵地作用,普及和宣讲大数据知识。将大数据知识纳入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人员常规培训体系,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深入学习大数据理论。在提高学员的业务素养的同时,重视提升政治素养。例如,不能将大数据技术公为私用,不能侵犯他人隐私、不能胡乱散布谣言、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渗透等。
(四)加强数据平台的建设力度。
2016年4月,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也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人民群众在哪里,领导干部就要到哪里去。一是利用数据平台。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终端和物联网技术,有针对性地收集数据。不仅可以汇总整理本单位的工作数据,还能够收集政务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平台上网民发布的问题和诉求,并利用云计算进行分析和处理,做到及时回应网民诉求,并敢于向大众公开政务信息,避免“鸵鸟政策”和“躲猫猫”现象。二是管理数据平台。政府部门应不断强化对官方网络平台的管理力度,日常维护管理责任到人,奖罚分明;考核考评以网民的口碑和互动率作为衡量标准之一;奖励惩罚以规章制度为依据,实行奖励制度和监督问责制度,对长期“沉睡”的进行信息公开问责。三是注重合作共赢。进一步打破政府之间、政企之间、企业之间的“数据壁垒”,在法治的范围内,有序流动数据资源。促进政府部门业务协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发挥企业的科研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加强政企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探索政府治理的新模式。
(五)加大法律法规保障力度。
在大数据时代,没有信息的共享和开放,就难以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但如果缺乏信息安全保障,信息的共享和开放也无法推进。因此,信息安全保障尤为重要。只有将信息安全纳入法治的轨道,才能保障大数据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一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大数据法律体系。用法律来界定大数据产权归属、使用、权益和保护问题,完善数据商业化、网络侵权、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相关立法,依法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避免因为信息泄露对国家及个人造成的消极影响。二是制定大数据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大数据的采集、储存、挖掘、分析、处理等环节,使其有规可循。建立与大数据相关的奖惩制度,提高专业人才科研攻关的积极性,对不规范使用大数据的从业人员进行处罚。三是加强对大数据监管和防控。成立大数据安全防控平台,指导和监督与大数据相关的工作机构,督促其合法收集和使用大数据。并鼓励相关部门、企业及个人共同参与大数据监管。
大数据是时代的产物,并非十全十美。比如,大数据可以预测趋势,但不能预测具体的行为动作;大数据可以预测商业决策,但不能左右人和事物的一切,也无法替代人类的情感;大数据目前也无法完全取代小数据等。因此,当我们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时,还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尽力弥补大数据的不足,灵活高效地运用大数据,营造“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社会氛围。●
[1]李海生.知识管理技术与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
[2]IDKW图解中心.玩转大数据(图解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3]陈潭等.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6-04/26/c_135312437.htm.
(责任编辑:谢青)
D63-39
A
1003-7462(2017)05-0048-06
10.13977/j.cnki.lnxk.2017.0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