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高校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对策研究

2017-03-10方晓辉

关键词:敌对势力校园大学生

方晓辉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沈阳 110122)

沈阳高校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对策研究

方晓辉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沈阳 110122)

做好境内外宗教势力、宗教组织向高校渗透的抵御防范工作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宗教向在沈高校渗透的主要方式和主要原因,然后从建立预防宗教渗透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构建宗教渗透预警机制和网络监控体系等方面做了探究。

大学生;抵御;防范;宗教渗透;对策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相互交融,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政治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意识形态渗透已经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 “和平演变”和颠覆的重要手段。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虽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但是西方敌对势力已经把宗教信仰作为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手段。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高校和大学生容易成为境外敌对势力推行其潜在政治意图和战略目标的重要目标。因此,高校领导层和管理层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制定系统严密、科学有效的抵御防范校园宗教渗透的策略,完成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2 宗教向沈阳高校渗透的主要方式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一体化和相互交融,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高校的宗教渗透日趋频繁,其渗透内容、方式和手段更加隐蔽,美国中央情报局曾经制定了关于对付中国的《十条戒令》,其中第二条就指出: “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核心是宗教传布。”

(1)利用新兴媒体进行宗教渗透。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微信、微博、QQ群等新兴交往平台逐渐成为人们相互交流沟通,或者获取信息、知识的主要方式。由于互联网传播具有快捷、海量、开放、互动的特点,而且其传播成本低、监控难、隐匿性高、受众广泛。据 《宗教与世界》杂志记载,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中文网站有1040个,天主教网站160个,70%设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基督教网站有380个,一半以上设在港台,105个设在北美、欧洲和东南亚。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在沈高校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宗教的比例高达25.55%,由于在校大学生是网络最大的受众群体,导致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

(2)利用外籍人员或专职人员传教。由于我国高校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很多高校拥有一定比例的留学生和外籍教师。那么,一些外籍教师或留学生可能受境外宗教组织或团体委派,利用在高校工作学习的便利条件与合法身份,有意识的向教师和学生宣讲宗教知识,潜移默化的传递宗教观念或发展教徒,甚至暗中收集、刺探我国情报;有的宗教组织或个人在一些贫困和偏远山区,以捐资助学为名传教,部分信仰缺失的教师和学生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通过文化交流或学术研究进行宗教渗透。每年我国都有大量教师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或者参加国际会议,学生赴国外进行短期的学历进修或培训,境外宗教组织或团体就会利用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形式进行传教或发展教徒。有的宗教组织利用 “文化论坛”、 “夏令营”、 “外语培训班”等形式,打着专题文化培训的幌子进行宗教意识渗透。

(4)通过信教家庭或宗教读物进行宗教渗透。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通过 “家庭和亲朋好友介绍接触宗教”的学生为29.73%,可见很多学生了解宗教、出入宗教场所或者信仰宗教是受信教家庭影响的,受到父母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影响。另外,很多境外宗教组织通过向高校邮寄宗教经书、音像制品等向我国公民甚至在校大学生发放,宣传邪教教规教义或者直接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3 在沈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成因分析

国内外敌对势力把思想活跃、具有较强求知欲和专业技能的在校大学生作为宗教渗透的重要对象,以此达到侵蚀我国年轻一代、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从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来看,在沈高校大学生当中有一定比例的信教学生,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信教家庭。总体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国际政治和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生自身、宗教文化和民族信仰、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国际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在 《求是》杂志中撰文指出,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中国进行的渗透活动一直没有停止并有加剧之势。主要是在政治多极化、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影响下,西方价值观和社会思潮不断涌入,敌对势力利用宗教、人权、民主进行炒作,把个别问题扩大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一般问题政治化,把矛盾指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以达到逐步淡化我国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动摇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由于青年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对一些新潮的思想比较感兴趣,很多年轻学生对西方文化、节日、习俗的热衷甚至超过了我国传统文化,这就为国内外宗教势力或者敌对势力进行宗教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

(2)大学生家庭环境和学生自身的影响。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每个人的成长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大的,尤其是父母的性格、语言、行为或价值观念。从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来看,在校大学生接触宗教的主要途径中,“家庭和亲朋好友介绍”占29.73%,是在校大学生接触了解宗教最大的途径;在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信仰宗教的成员这个问题,选 “家庭中有信仰宗教成员”的学生比例为20.24%。虽然,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具有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自我独立等特征,信仰多元化倾向明显。但是,大学生自身的思维还不太成熟,在遭遇挫折坎坷或社会负面影响时容易产生片面化、绝对化,尤其是在宗教教育或宗教知识缺失时,宗教极易成为学生的信仰倾向,为宗教向校园渗透提供了突破口。

(3)民族信仰和宗教文化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与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部分民族与宗教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如果某个学生是少数民族,那么这个学生在民族氛围下就会信仰这个民族信仰的宗教,整个家庭或家族就会信仰这种宗教,并代代相传。在问卷调查分析中发现,在“参加宗教活动的目的”这个问题中,选择 “信仰追求”的学生比例为40.99%,选择 “求神回报”的学生比例为9.89%。可见,这部分学生中民族信仰会占很大比例。同时,从文化视角来看,宗教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性和伦理性,这种文化态势会使大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对人生、世界、自然有着独特的阐释,对历史、文化、人生价值观念等具有独特的见解,这些势必对具有较强求知欲的在校青年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多学生热衷于宗教文化,或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接近宗教并逐步信仰宗教。这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开展校园宗教渗透十分隐蔽的新途径。

(4)思想政治教育弱化和制度缺失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断提高,在沈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但是,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没有及时跟进大学生思想、心理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对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对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引导,以及宗教课程设置等重视程度不够,对宗教向校园师生渗透的警惕性不够。而且,高校在反宗教渗透方面存在诸多漏洞,主要是地域和防范宗教渗透的制度体系不健全,甚至有的高校这方面的制度根本没有或在相关制度中一笔带过。

4 沈阳高校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的对策研究

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历史等方面,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在沈高校充分了解掌握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和境外敌对势力宗教渗透实际,统筹兼顾、科学部署、抓住重点、综合施策,科学做好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工作。

(1)培养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的专业化管理队伍。首先,高校要进一步加大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建设力度。既要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的培养,又要加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增强思政教师解答各种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驳斥宗教谬论的能力和相应的理论水平。其次,建设一支责任意识强、政治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预防校园宗教渗透的专业化学生管理队伍。由教育专家、辅导员、班主任、教师、学生干部、党团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的防控宗教渗透队伍,侧重于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疏导、就业教育疏导、家庭困难学生帮扶,防止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产生迷茫心理。切实关心学生思想和心理变化、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2)建立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首先,建设富有特色、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培育体现时代特色和中华传统的文化体系,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把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成为吸引学生的 “育人磁场”,形成学生与宗教之间的 “隔离带”和 “防火墙”,防止极端宗教文化和邪教文化向校园内渗透。其次,加强校园舆论营造和引导。主要是发挥广播站、校报、校园网、宣传橱窗等各种校园宣传媒介的舆论作用,加强师生之间、不同专业学生之间、不同院系之间的互动交流。再次,加强校园精品文化建设。将社会主流文化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衔接体系,防止民族文化宗教化,宗教文化极端化,使得各种有神论、宿命论等唯心主义意识形态在校园和师生中没有生存的基础,减少师生向宗教靠拢的机会。

(3)建立健全宗教渗透预警机制。做好宗教向高校校园渗透的抵御和防范工作,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非常重要。首先,高校构建畅通的宗教信息预警机制,对校园内有关的宗教活动进行必要的、及时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建立应急处理和逐级上报制度。学校宣传、学生管理、统战和安全保卫部门,要密切关注校内外宗教活动发展形势和主要特点,建立具有宗教信仰的教师和学生档案,及时掌握这部分师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对宗教渗透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准确研判,掌握抵御和防范境内外宗教势力向校园内渗透的主动权。其次,高校与公安、统战和应急维稳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设立宗教预防和控制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形成防控宗教渗透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建立高校内各部门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的横向联系、高校与上级安全保卫部门的纵向联动机制,建立纵横交错的立体防控体系,保证对校园内宗教活动进行有效严密的监控,使得境内外宗教势力和敌对势力没有可乘之机。

(4)建立应对宗教渗透的网络监控体系。由于互联网具有传播信息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成本比较低的特点,已经成为广大师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导致互联网成为境内外宗教势力和组织进行宗教渗透的主要手段。首先,在沈阳高校要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监控体系,强化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力度。建立校园网络监控体系应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加大预防宗教渗透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的必要投入,加大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建设,提高安防和技防手段,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进行宗教渗透的有害信息进入校园网络。其次,在教职工中加强防控校园宗教渗透的教育和宣传,抵制和防范宗教势力和组织向校园内渗透宗教行为、宗教言论、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加强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选择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的学生组成预防宗教渗透学生队伍,及时了解和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采取有效的应对解决措施。

5 结束语

当前,国际政治形势纷繁复杂,境内外宗教向高校的渗透形势严峻,做好境内外宗教势力和宗教组织向高校渗透的抵御和防范工作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的理想、信仰和价值观念,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前途。高校应以现代文化建设为引领,加强在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的教育,建设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增强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和自豪感,形成全体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同时,将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校园安全、和谐稳定工作。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J].中国道教, 2016 (1): 4-6.

[2]王作安.我国宗教立法的回顾与思考 [J].世界宗教研究,2008 (3): 1-11.

[3]骆素青.目前境外宗教渗透的新特点及对策探讨 [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3):31-33.

[4]顾华详.论宗教极端主义的危害性及法治措施 [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9-14.

[5]贺彦凤、王桂枝.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J].教育与职业,2011 (35):59-60.

[6]苏伟、冯诗杰、杨文杰.新时期在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问题探析 [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3(1):83-85.

A Study on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for Universities in Shenyang to Resist and Prevent Campus Religious Infiltration

FANG Xiao-hui

It is great importance to carry on the job in resisting and defensing campus religious infiltration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forces and organization.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main forms and causes of campus infiltration on campus at university and colleges in Shenyang at the beginning,and then makes further study from the aspects of setting up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of resisting campus religious infiltration,forming vivid and colorful campus culture,completing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of campus infiltration and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

university students,resist,prevent,religious infiltration,countermeasures

G641

A

1008-3812(2017)04-043-04

2017-06-18

2017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 (SYSK2017-17-16);2017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 (SDSZ-2017-013)。

方晓辉 (1976— ),男,辽宁沈阳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敌对势力校园大学生
在叙利亚遭美国抛弃,库尔德人从美敌对势力中找到新盟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新疆解放前后英、美敌对势力的间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