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整合理论对科幻小说《三体》的语篇连贯解读

2017-03-10宋改荣梁沙沙

关键词:连贯性连贯三体

宋改荣,梁沙沙

(西安理工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概念整合理论对科幻小说《三体》的语篇连贯解读

宋改荣,梁沙沙

(西安理工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连贯是语篇分析的焦点之一,认知视角下的语篇连贯是一个动态的语义概念。语言学家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语篇连贯构建机制及其背后的认知过程。文章尝试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科幻小说《三体》中的部分语段进行分析,阐释语篇连贯的形成过程及其推理机制,揭示语篇连贯构建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因素,为人们多方位解读科幻类小说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也彰显了概念整合理论的灵活性与创造力。

概念整合;连贯;三体;建构

语篇是由一系列连续的句子或语段构成的语言整体[1],连贯是语篇中既重要又特殊的一种语言现象,存在于语言的不同层面。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视角对语篇连贯的概念作了相应的阐释,Crystal认为:“连贯是语篇中所表达的各类概念和关系彼此相关,从而使我们能够对深层意义进行合理地推理。”[2]魏在江指出:“语篇的连贯性是以语篇意向为主线的小句间相互连接,继而使语言片段组成部分在语义、逻辑上取得连贯性。”[3]一个语篇能在心智上形成一个统一的、可被接受的认知世界,语篇就具有连贯性[4],强调了语篇连贯与读者或听者心智的连贯相关联。语篇中部分语言片段排列顺序能够激活读者的认知与推理模式,语篇连贯性的实现是读者认知推理的结果,因此“语篇连贯”亦可被看作是一种推理和思维模式。

迄今为止,语言学家及学者对语篇连贯的定义各抒己见,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为使语篇连贯的研究更系统化、理性化,学者们另辟蹊径,打破了以往语篇连贯静态的研究方法,开始从认知的视角揭开其神秘面纱的一角。张玮将范畴理论应用至语篇层面,建立一个系统的范畴研究框架,探讨构建语篇连贯的范畴模式[5]。葛婧从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视角探析中国当代女诗人舒婷作品中的语篇连贯现象[6]。高正纯以认知和语义视角为出发点,剖析隐喻对鲁迅作品中语篇的连贯功能及其实现策略[7]。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覆盖了很多方面,但从认知视角以科幻类文学作品为语料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尝试从认知的视角——概念整合理论,来解读《三体》的语篇连贯,分析语篇意义构建过程和影响语篇连贯的因素,并阐释概念整合理论在语篇连贯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多角度地审视语篇连贯问题,将连贯置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类型的语篇中,有利于看清其本质,从而揭示概念整合对科幻类小说语篇连贯的阐释力,有利于增强人们对语篇连贯概念的理解力。

一、对《三体》的阐释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幻小说《三体》经刘宇昆翻译后,作者于2015年获得了雨果奖,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人。他认为,科幻小说与其他幻想文学的差异是:它和真实之间所牵之线使其成为现代神话而非童话。《三体》正是作者将虚幻与现实相结合的名作,引发我们对人性和宇宙道德准则问题的终极思考。作为一种特殊而又富有价值的文学体裁,科幻小说《三体》同样是语篇分析的重要素材。该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军方探索外星文明而建立的“红岸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历经磨难的天体物理学家叶文洁对人类本质的思考使她向太空发出了第一个信号,但她未意识到自己这一举动竟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四万光年外,“三体文明”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三颗太阳无规则运动导致三体文明多次毁灭与重生,在此时他们收到了来自地球的信息。三体人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科学技术,其庞大的三体舰队正驶向地球,预示人类末日即将到来。刘慈欣笔下的《三体》通过超越时空的叙事方式将中华的悠久历史与宇宙一百多亿年现实联系在一起。

二、《三体》的语篇连贯解读

1980年,Lakoff 和Johnson从认知视角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创造了契机[8],Fauconnier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心理空间”理论[9];接着,Fauconnier 和Turner将各心理空间详细的运作方式扩展至新的层次,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简称CIT或 CBT)。CBT是将2个或2个以上由不同认知域的因子所构成的输入空间通过跨空间映射部分匹配,提取输入空间中共享的抽象结构构成类属空间;之后将输入空间的部分结构投射至合成空间,经过3种重要的认知操作方式——组合、完善、扩展,形成输入空间原先并不存在的层创结构。

概念整合在语言意义的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新意义的产生有时需要借助各心理空间的融合并对产生的新关系进行无限地扩展,由此,才能够得到比原意更丰富的含义。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枪手(marksman)”原意是射击手,古时指“捉刀”——专为别人写文章的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文化、语境的制约下,“marksman”一词被赋予新的、深层的含义,主要指替别人参加考试或写论文获取报酬的人。新的时代,“枪手”一词实现了新意义的建构,是心理空间的因子在认知、语境、文化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下进行概念整合的结果。

(一)概念整合与隐喻的连贯

概念整合网络的基本模型主要包含:2个输入空间,含有输入空间共享的抽象结构形成的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四空间经投射纽带对应连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型。概念整合理论对于篇章的理解和生成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它体现自然语言意义构建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强调人的思维对于思想形成过程的描述[10]。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不再是修辞手段,而是一种认知手段,Lakoff和Johnson认为,概念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到另一抽象的概念域的映射,即用简单的、易于理解的概念来解释抽象的、复杂的概念。概念整合理论将概念隐喻理论中的源域、目标域2个概念域上升为4个甚至更多的心理空间,各空间之间通过跨域映射形成动态网络,最终产生新创结构[11]。概念整合对隐喻的解释有一定的价值和影响力,在概念整合的四空间模式中,合成空间的层创结构是隐喻意义建构的重要角色之一。《三体》中也有不少的隐喻可利用概念整合来解读其意义建构的动态与推理过程。例如:

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三体人想要逃离自己的母星,寻找新的可以延续文明和生命的星系。偶然中他们收到距母星四万光年外地球的信息且被地球世界的美好所吸引,他们想要占领地球世界,因此三体舰队开始航向地球。上面例句中包含源域空间与目标域空间,两空间经整合后产生的新关系与文章内容结合可得出:三体人航向自己的坟墓是不明智的,当前的远征很可能会使母星文明陷入困境,因而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行为。通过合成空间的层创结构使读者更准确地理解“舰队是在航向自己的坟墓”这一隐喻的意义,从而实现了语篇的连贯性。

上述整合模式属于双域型整合网络,即两输入空间不同的组织框架均部分被投射到合成空间进行整合。经分析可知,源域空间(输入空间1)与目标域空间(输入空间2)中的组织框架分别为:三体舰队航向坟墓和无意识的、错误的行为会导致不良后果并身陷困境。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通过跨空间映射匹配起来,所形成的类属空间为:施事者、事件、结果。在第一步“组合”过程中,“三体舰队”与“有错误行为的人”、“距坟墓的距离”与“犯错误的程度”、“走向坟墓会失去生命”与“犯错会身处逆境”两两匹配。据人们的生活经验:无意犯错会带来麻烦,导致失败;人只有逝世后才会走向坟墓,家人对其安葬。由此背景知识可知只有输入空间2中存在因果关系,输入空间1的因果关系不成立。在合成空间仅将输入空间2中的因果关系与输入空间1的部分结构进行整合,经扩展后的层创结构为:三体舰队离坟墓越接近,三体人死亡的概率就越大,之后可对层创结构进行推理得出新的推论。这里,作者用具体的概念(坟墓)代替复杂的概念(困境、错误),以便读者清晰地理解文中元首之话语蕴含的深意。

由常识可知,例(2)中“眼睛”与“刀子”原本就是2个无关联成分的连接,表面上是不连贯的。这里,我们需要将其放入以隐喻“敏锐的洞察力是一把刀”为结构的合成空间来阐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合成空间里,“敏锐的洞察力”所激活的概念和“刀”激活的概念经有选择性地投射后进行融合,从而产生两认知域的合成概念,即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刺穿物体表面直入其心脏,洞察力具有刺穿能力是该合成空间重要的框架,为合成空间新的结构(眼睛如刀子)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

经分析可知,一个拥有极强洞察力的人会深入思考事物或问题本质且能够察言观色,而这种能力的获取更倚重人类对事物的观察,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能够观察一切并将其投射进大脑进行感知、判断和推理。因此在合成空间可得出:眼睛具有刀子般能够刺穿物体表面的特性。经扩展后可知:拥有刀子般眼睛的人往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汪森受邀参加军方会议时,常伟思将军所说的“战区”以及称参加会议的4名外国人为“同志”,还有在文件名单上看到“杨冬”的名字都让他迷惑不解,而这一心理活动与情绪的波动都被史强觉察出来,他认为史强能够洞悉他人之所想,拥有不同于常人的敏锐洞察力,所以他的眼睛具有刀子般的特性。隐喻语篇的连贯性正是依赖这种将独立认知域的概念连接在一起构建新意义的整合网络模式。

(二)概念整合与其他话语的连贯

《三体》中,还有概念整合与其他话语的连贯,例如:

“透支”一词通常是相对于金融服务市场中的信用卡而言的,例子中医生所说的“健康透支不起了”表面上是词汇混用看似不连贯,实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此句话需依赖简单型整合网络对其连贯性进行解读,究其原因,只有在合成空间“健康”这一抽象概念才会具有“信用卡”部分特性。

该例子中形成2个输入空间,输入空间1:信用卡透支,包含的相关元素有信用卡、规定的限额、透支金额、个人信用。输入空间2:与“健康”有关的元素。其中,只有信用卡透支空间为合成空间提供组织框架,并和输入空间2中的相关元素被投射到合成空间。类属空间(信用卡透支与身体体力、脑力消耗之间存在相似性)成为输入空间进行概念整合的关键。

概念整合的第一步:将健康问题空间与信用卡透支空间有选择性地部分投射至合成空间的内容组合起来。“透支”这一概念激活了储藏在人脑中的背景知识:使用信用卡消费过程中要谨慎,在规定期限内需归还本息。若透支金额过度未按时还款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影响个人信用。根据此背景知识可知输入空间1中含有假设关系结构,提取该假设关系并和健康这一输入空间的元素进行整合,在合成空间扩展出不同于输入空间的新关系:如果过度消耗体力、脑力就会给身体和心理带来危害,有害健康,导致健康透支。形成的新关系通过文中医生对汪教授的忠告被简练地传达出来。因此,通过概念的合成不仅能够加强我们对话语意义的理解,也保证了语篇意义和读者思维的连贯性。

在例子中,为使对人类科学技术失去希望的物理学家汪教授和丁仪重拾信心,史强将他们带到自己的老家看蝗虫,通过蝗灾事件帮助2位物理学家从颓废中走出来。该语段需要经过2次整合过程,即多域复合网络(multiple-blend network)来挖掘其深层含义进而形成连贯语篇,第1次整合过程可理解为“战争”与“人类与蝗虫的斗争”这2个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概念进行融合,此期间形成的合成空间为再次整合提供了必要的输入空间。在该例中,输入空间2含有不同的框架,输入空间1包含了战争框架,即敌对双方为了经济、政治、领土完整而进行的战斗,时间久且破坏性极大,输入空间2是人类为了保护农作物绞尽脑汁,与蝗虫进行了持久的斗争,未将其彻底消灭。类属空间形成的抽象结构为:不同的事件、目的、结果,为跨空间映射提供桥梁。据有关“战争”的背景知识可知:战后表面上一方获胜而另一方战败,实质上未分胜负,交战双方都会损兵折将且对人类生命、精神、经济等造成巨大伤害。结合此背景知识,经整合后形成合成空间:人类与蝗虫的斗争如同战争一样,很难分出胜负。

通过第2次整合得知该语段作者主要表达的内涵是人类文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使其得以延续至今并将永垂不朽。此网络符合简单型整合网络,其中只有一个输入空间包含合成空间组织框架,即框架“人类与蝗虫的战争”作为输入空间1与输入空间2中的元素(三体人、地球人)进行整合。结合此段内容:人类一直被三体人视为虫子,最终在合成空间经组合、完善、扩展3种认知操作方式形成层创结构,即地球人将不会被三体人打败,就像人类未能灭绝蝗虫一样。多域复合网络对该语段的解读清晰地再现该语篇所蕴含意义及意义构建背后的认知过程。

三、结 语

刘慈欣将虚幻与现实相结合并赋予小说《三体》语篇深刻的科学内涵,本文尝试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三体》语篇的连贯性进行解读,着重对语篇中隐喻以及其他话语的连贯过程进行探讨。从以上分析可知语篇中所建立的各个心理空间进行融合并产生新结构和意义的过程即实现语篇连贯的过程;隐喻语篇连贯的建立是源域与目标域进行概念整合的结果,因此隐喻意义的建构有助于我们理解语篇的深层含义,创造语篇连贯性;一方面语篇连贯性的实现与语篇语境相关,另一方面还受到认知语境的影响,同时读者自身的认知规律及认知能力在语篇连贯实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概念整合对科幻类文学作品语篇意义和概念建构具有一定的分析力,能够使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为语篇连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概念整合它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以往学者利用文学理论剖析《三体》的主题及人物的研究视角,为研究科幻类小说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在中国传统科幻的基础上,小说《三体》是中国科幻界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因而从单一认知理论视角对其中语段进行分析是不够的。要深刻理解这部科幻佳作中诸多语言现象,还有待于语言学全面发展与我们研究视角的进一步创新。在此基础上,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独特的科幻世界,才能为科幻文学创作提供更多的启示与灵感。

[1]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7.

[2] CRYSTAL D.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119.

[3] 魏在江.语篇连贯的元语用探析[J].外语教学,2005(6):19-24.

[4] 王寅.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法[J].外语学刊,2005(4):16-22.

[5] 张玮.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2):177-189.

[6] 葛婧.转喻映射与舒婷诗歌的语篇连贯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9):114-117.

[7] 高正纯.浅析隐喻对鲁迅作品的连贯功能和实现策略[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6(2):74-77.

[8] 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9] FAUCONNIER 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10] 王健坤,孙启耀.概念整合理论对语篇连贯的解释力[J].外语学刊,2008(1):104-107.

[11] 李庆明,刘冰琳.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医用委婉语对缓解矛盾医患的作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16-119.

[12] 刘慈欣.地球往事三部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王晓雪]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 coherence inTheThree-BodyProblem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SONG Gairong,LIANG Shasha

(SchoolofHumanitiesandForeignLanguages,X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Xi'an710054,Shanxi,China)

Discourse coherence, as one of the focuses in discourse analysis, is a dynamic semantic concep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proposed by Fauconnier Turner can be used to better interpret constructive mechanism of discourse coherence 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 hidden behind it.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some sections ofTheThree-BodyProblemutilizing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to interpret the forming process and reasoning mechanism of discourse coherence, revealing some correlative elements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discourse coherence, which provides an effective channel for people analyzing science fictions in detail from multi-aspect as well as manifests the flexibility and creativity of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conceptual blending; coherence;TheThree-BodyProblem;meaning construction

10.16698/j.hpu(social.sciences).1673-9779.2017.01.013

2016-11-30

宋改荣(1962—),女,陕西西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E-mail:1609418913@qq.com

H0-06

A

1673-9779(2017)01-0073-05

宋改荣,梁沙沙.概念整合理论对科幻小说《三体》的语篇连贯解读[J].2017,18(1):073-077.

猜你喜欢

连贯性连贯三体
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将句子写连贯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从主位结构角度分析罗斯福演讲中的连贯性
“三体联动”构建应对反倾销的会计功能衔接机制
俄语广告语篇整体连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