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括号的本质与教学思考
2017-03-10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章飞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章飞
去括号的本质与教学思考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章飞
在国培等活动中与一线教师交流时,大家对去括号及其依据有些争议,为此,笔者有了下面的思考,与大家共研.
一、括号的作用(为什么先算括号里的?)
括号,本就是用来规定运算次序的符号.我们看几个算式:3×5-4+6,3×(5-4)+6,3×(5-4+6).没有括号时,运算顺序是自然的“×、-、+”.为了保证先进行某些运算,数学上引进了括号,将括号内看成一个整体,自然括号内优先运算了,如后面两者的运算顺序变成了“-、×、+”和“-、+、×”.
实际上,算式左边有n个数,最终结果是1个数,中间过程中需要进行n-1次运算,这n-1次运算本身应该有先后的,为了体现这样的运算顺序,需要依次通过“()”加以体现,这样,就应该有n-2个“()”.例如,上面的“3×5-4+6”,严格地讲,应该是“[(3×5)-4]+ 6”.显然,这样表示容易使人“眼花缭乱”,为了求简,应尽可能减少“()”,因此,就得有其他补充规定:没有括号的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一级的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
二、去括号的本质(为什么要去括号?)
根据上面所说“括号的作用”,不难知道,增补括号的目的是改变运算的顺序,因此,去除括号的目的还是改变运算的顺序.增补或者去除括号都不能减少运算个数,只是改变顺序.
那么又为什么要通过去括号来改变顺序呢?实际上,这是为了将式子转化成各项的代数和形式,然后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图1
按图1的方式搭n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算式:4+3×(x-1),1+ 3×x,2×x+(x+1),4×x-(x-1),显然这几者应是相同的,如何说明它们相同呢?看来需要化简为较简单的形式1+3× x,这就需要首先将括号去掉,转化为只有x和常数的项,然后合并.也就是说,去掉括号后,可以更好地看出所谓的同类项,然后才能合并同类项.
去掉括号后,就自然可以合并了吗?全部转化为一些项的和或差的形式,这时,从初中数学中代数和的角度加以理解,都是若干项的和,因此,根据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些加数可以随意组合,这样就可能简便运算了.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三、去括号的法则(怎么去括号?)
怎么去括号?自然遵循去括号的法则:
括号前是“+”的,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括号前是“-”的,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那么,“2(x-1)=2x-2”属于去括号吗?从形式上看,也去掉了括号,但感觉和去括号的法则不一致,另外这里左边是3个数,两个运算,右边只有两个数,1个运算,也就是这个过程中已经完成了一个运算,即已经完成了2与(x-1)的乘法,所以,这个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去括号,而是乘法运算.
我们不妨再看一个复杂的.
7p2-1-2(p2-p),因为有括号,运算顺序是:p2-p、2(p2-p)、7p2-1、7p2-1-2(p2-p),四次运算.如果直接化成“7p2-1-2p2+2p”的形式,运算顺序是:7p2-1、7p2-1-2p2,7p2-1-2p2+2p,可见,这样不仅改变了运算顺序,而且少了一步.也就是说,这里实际上完成了两个任务,去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同时完成了“×2”这一动作,因此,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去括号.这也是一些潜能生容易发生错误的原因.按照去括号的步骤,应该是:
其中,第一个等号是进行乘法运算,依据是分配律,第二个等号才是去括号.
四、去括号的依据(为什么可以这样去括号?)
根据上面的分析,下面等号左边变为右边的过程叫去括号.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依据是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单调性):
两数相减,如果被减数不变,减数加(或减)一个数,差反而减(或加)这个数.
将减数(2p2-2p)看成2p2,多减了2p,结果少了2p,得加上来.
对于初中生而言,其依据之一是相反数的意义: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7p2-1-(2p2-2p)=7p2-1+(-2p2+2p),实际上,这里还有括号(即先算-2p2+2p).根据加法运算的结合律与交换律,可以改变各项的运算顺序为7p2-1-2p2+2p(相当于[(7p2-1)-2p2]+2p).即在由7p2-1+(-2p2+2p)变为7p2-1-2p2+2p的去括号过程中,依据是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所以,去括号的依据是加减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五、去括号法则的教学(去括号怎么教?)
去括号法则的教学中,应注意引领学生依次完成下面几项工作:通过情境感受去括号的必要性,自主探究并归纳总结去括号的法则,在运用中巩固去括号的法则.部分学生具有将括号前面的系数融合到去括号过程中的能力基础,因此,可以在运用巩固去括号法则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交流引出这样的“简便”做法,从而使得部分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法则.具体地,可以有类似下面的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还记得前面学习的一个案例(参见图1)吗?相信大家在探索过程中一定得到了多种结果:4+3×(x-1),1+3× x,2×x+(x+1),4×x-(x-1).同一个问题,竟然有多种不同的表示方式,我们自然需要思考:这些式子既然表示同一个事物,它们肯定是相等的,那么怎么相互转化呢?这些式子中哪个式子较为简捷?其他式子与这个式子的差别在哪里?怎么消去这个差别?从而引出需要去括号(点明课题).
(二)探究法则.
1.根据上面的情境,2x+(x+1)=3x+1,4x-(x-1)=3x+ 1,你能从代数运算的角度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2.反思交流.
相信大家不难发现:2x+(x+1)=2x+x+1=3x+1;4x-(x-1)=4x-x+1=3x+1.每个式子中第一个等号将括号去掉了,这就是去括号.请借助上面的经验去掉下面各式中的括号,并借助具体数据验证你的结论(提供4个括号前面仅有正负号的式子,略).
3.归纳法则.
根据上面的经验,不难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
括号前是“+”的,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括号前是“-”的,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三)运用法则(去括号,括号前面仅有“+”“-”,略).
(四)变式发展.
1.情境再现.
(1)如何说明4+3(x-1)=3x+1呢?
(2)一般地,括号前面还有不是1的系数,怎么将括号前面的系数去掉呢?
引导学生先将括号前面的系数乘进括号里再去括号.
2.运用巩固(提供几个括号前面有系数的式子,进行去括号的强化训练,略).
3.反思交流.
在巡视中发现有学生是这样去括号的:4+3(x-1)= 4+3x-3=3x+1,你能说说这样做的道理吗?在讨论的基础上明晰:这样做,实际上是将其中一步4+(3x-3)省去了,简洁了一些,但跳步可能增加出错的风险哟.将来,如果确信自己不会出错的情况下,可以省去这一步,如果没有把握,当然还是老实点儿不要跳步了.
这样设计,既保证了算理清晰,没有争议,又给了学生选择的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学力水平灵活选择适切的方式.多数学生能够按照算理步步为营,正确地得到结果,潜能生也能跟得上,又允许了学优生直接跳步.
1.章飞,凌晓牧.初中数学研究与教学指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