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湖南花鼓小戏创作之“三美”

2017-03-10高世逢

艺海 2017年2期
关键词:三美

高世逢

〔摘 要〕戏曲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也是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它离不开老百姓这片天地与土壤,为老百姓写戏演戏,就是为生活、为生命写戏演戏。

〔关键词〕 花鼓小戏 故事之美 高潮之美 夸张之美

一切受广大观众欢迎赞赏的戏剧舞台艺术作品,都具有超强的生命力,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强烈的艺术个性与美感。随着戏剧不断创新改革,不断提炼加工,尤其是戏剧春天的再次来临,涌现出了许多好的、优秀的舞台作品。值得关注的是许多湖南花鼓小戏现代原创作品的涌现,给戏剧舞台注入了新的元素,焕发了新的生机。写戏、谈戏、演戏、看戏成为当下戏剧领域及观众最热门的话题。大家评头论足,议论纷纷,甚至有时还争论不休。品玩艺术,对艺术作品、艺术思想、艺术现象的回味和评析,对艺术人物,对舞台灯、服、道、效的感受,对全剧的点评或多或少都反映了观众的心声,都能让其艺术作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近年来,花鼓小戏现代题材的创作有所加强,呈现在舞台上的喜剧、轻喜剧作品比较多,让观众感受到具有浓厚湖南地方特色的戏剧之美。这些作品倾注了编剧、导演、演员等创作者的心血,观众喜闻乐见。每一个作品都是通过多次提炼、打磨后再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呕心沥血之作。从地方艺术节,到省级艺术节再到国家级艺术节,都是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磨砺出来的。这些作品触摸着生活的脉搏,净化着舞台艺术的灵魂。无论编剧还是导演或是演员或是观众,不管是理性还是情感每一次心跳都是一次大的精神飞越,都是一次戏剧之美的艺术享受!

一、戏剧故事之美

每出戏都有它自身的艺术价值,无论是国戏(京剧)还是地方戏(花鼓戏),都有它自身的文学性,每出戏能够成功地呈现在舞台上都具备了其独有的艺术使命,总能或多或少地让观众从中悟出其戏剧美学和故事里包涵的真实意味。其实,湖南花鼓小戏现代原创作品的涌现,大多取材于农村,因为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十分接地气,说的是老百姓的家常事,观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发现舞台上演出的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就会有莫名的亲切感。这本身就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美。中国艺术节上获金奖的作品《过渡》,故事非常简单,讲述了某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因常年过渡不给现金打白条,逐渐增多的白条无法兑现,艄公无奈之下在过渡中为难新上任的领导……故事矛盾集中,立意精准。加之在船上的表演,动作性非常强,让观众替新上任的领导捏着一把汗,哪知这位新上任的领导就出生在湖湘大地,从小以水为伴。整场戏都是在渡船上完成,干净、漂亮,让观众赞不绝口,这种故事之美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获得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现代花鼓小戏作品《试官》,故事关注“三农”,关注大学生村官“当家作主”的成长,是一台高扬美丽乡村创建者生存智慧与挑战能力,以先进理念创建美丽乡村的主旋律戏剧力作。《试官》试的是有没有“当家作主”的决心和魄力,试的是有没有“当家作主”的公心和高尚,试的是有没有“当家作主”的学识和能力。戏剧架构合理,矛盾尖锐,虽说是花鼓小戏,跌宕起伏一字不差,这种建设美丽乡村的大美故事清新自然、含氧份比较高,观众自然叫好。第五届湖南艺术节小戏小品金奖作品《老赵家的感恩节》,从感恩的角度来描写人性的善良与美德,以两个救命的红薯为主线,故事充满悬念,扣人心弦,满满正能量,既赚到观众的泪点,也赚到了笑点,全剧在轻松愉悦中结束。演员表演大方,人物性格拿捏精准,花鼓戏唱腔韵味十足。这种人性善良的故事之美,使观众对人生、对现代花鼓小戏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二、戏剧高潮之美

一个好的戏剧舞台作品,离不开起承转合四大要素,在这四大要素里能扣住人心的也就是通常说的戏胆,高潮。戏剧高潮不突出,戏中所要贯穿的线法也就很难突出,戏剧人物形象难得鲜明。

剧本的高潮是由剧作家设计出来的,剧作家如果不认真地设计,矛盾冲突就很难达到焦点,当然,没有焦点的戏观众看起来也就乏味、空洞。这个焦点所指的就是戏胆,就是高潮。所谓看戏看高潮,无论剧种大小,戏剧理念是不会改变的,剧本的戏剧结构是不会改变的,起承转合四大要素是不会改变的。每每当剧情发展到了高潮处观众或是热血沸腾,或泪眼婆娑,或义愤填膺,或哈哈大笑,或咬牙切齒……替剧中人担心,替剧中人惋惜,替剧中人悲喜等。戏剧高潮是剧本的核心,也是观众最喜的大美之处,自然不能掉以轻心。

写戏造高潮,所谓造,首先要铺垫好,在起字上面做足文章,把剧中的矛盾,主要人物关系和现代戏的发展背景理顺,与全剧所要发展的因果关联全都要巧妙地布局好,把故事发展的明线和暗线处理好,使整个戏剧的矛盾错综复杂,让观众能感受到剧情发展的起伏有波澜壮阔之美与气度。让故事发展与人物关系、矛盾环环相扣,当剧情一步一步发展时,要有新的出乎意料的事件插入,让观众感觉悬疑十足,捉摸不透。所谓的欲进则退,欲擒故纵是也。关键时刻再给观众意外的惊喜,这样的戏看起来过瘾。戏味有了,氛围浓了,可看性也就强了。其实戏胆都是在接近高潮处写起,戏的高潮部分是每个剧作家长期以来对作品的一直执着追求,包括其立意、思想、美学等,下功夫最多、最细腻的部分。除了精炼,关键的是要集中,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像王婆婆的裹脚布,让观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或转悠了半天还找不到点。这样不仅观众累,演员也累。当然,这样的戏也就平平淡淡无高潮之谈了。现代花鼓小戏《试官》通过三试,有效地激发了戏剧矛盾,层层递进,观众看起来津津有味。这种以人物灵魂叩问的“三试村官”为主线的戏剧叙事,真实呈现了发生在乡亲们身上的事,发生在“官”民之间的情,同时也焕发了大学生村官成长路上的前行和担当。无论是《过渡》还是《试官》或是《老赵家的感恩节》,高潮处的处理和把握都是比较到位和受观众喜欢的,也是剧作家匠心设计得到的效果。观众之所以喜欢,因为它贴近生活,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观众之所以喜欢,因为它实实在在呈现的是一幅幅带有泥土芳香而美妙的民俗画卷。

编剧写戏,大多数作品都是危机先入,通过这种技法,首先达到把悬疑,把亮点抛给观众,吸引观众的眼球,试图抓住观众的心眼,再开始一层一层像剥笋壳一样还原事件的真相。当戏剧高潮来临后,观众最迫切地想知道剧中尤为华彩的一笔,那就是反转。反转和发展肯定是不一样的,无论大戏还是小戏,反转部分的出现,意味着戏剧故事将进入尾声,这出戏的结局如何?反转特别重要,往往此时观众是不愿意离开的。无论是喜剧式的结局还是悲剧式的结局,只要来得真切,观众都喜欢。观众获得审美快感的同时,还获得了一种与故事、戏剧人物心灵愉悦的默契。可见写戏,高潮处的美感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三、戏剧夸张之美

夸张,是所有艺术门类惯用的技法,尤其是舞台艺术,夸张无处不在,无论是大牌剧种,还是地方小剧种如出一辙,没有夸张不成戏。演员的化妆、服装、头饰、道具等几乎没有一样不带夸张,演员包装上阵,感觉就不一样,与众不同就是夸张。能在短短两个小时之内穿越古今,能在观众前男扮女装这也是夸张。手拿道具马鞭(代表骑马)就能日行千里,三五步(台步)就能跨越世界这也是夸张。在烟雾器的衬托下你可以变成神仙,也可以变成妖魔,在弹指挥手间能演绎人间百态等等,这些都是夸张艺术的表现。尤其是神话剧的夸张手法,洒土成兵,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演员的双手成了变形器,只要你能想象,没有达不到的效果。这些所谓的夸张观众是喜欢的,在舞台这种虚实结合的表演区域里也是存在的。剧作家夸张手法运用得好与不好,为剧作家是否成熟是否拥有才华的标志。夸张讲究精准,夸张讲究适度,如果不准确,过分的夸张只会适得其反。开启适度的夸张并非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年轻的编剧如果没有生活,没有阅历,要准确地运用夸张艺术来替自己的作品夸张润色实在是件不易的事情。剧作家为什么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到生活当中去捕捉、去发现,就是为更好的艺术夸张做好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原创花鼓小戏讽刺小喜剧《酒楼趣事》,编剧就运用了很多来于生活的夸张技法,麻将牌通过拟人的手法出现在舞台上让观众啼笑皆非,王八上吊写的遗书“亲爱的鳖兄鳖弟,我每天呷的是山珍海味,睡的是绫罗绸缎,累了有人给我唱歌,乏了有人给我按摩”等等。这些夸张的台词及演员夸张的表演至今让观众记忆犹新,回味悠长。湖南株洲首届原创艺术节上金奖作品花鼓小戏《鹅匠》与花鼓小戏《拈坨子》其夸张手法相当到位,《鹅匠》讲述的是扶贫干部下到偏远的农村,发现当地山好水好草好,适合养鹅,于是他通过挂牌想整合养殖大户打造村上的支柱产业,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哪知事与愿违,整合的事情并不理想,于是他假借装病发痧成功整合到位。舞台上的扯痧、挂牌都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的喜剧效果,觀众笑得前俯后仰。剧中人物的动作是有相互关系的,是人与人之间在他们社会生活过程当中的影响。每个夸张的动作,每个夸张的情节,包括每个夸张的道具、化妆等等都要合乎实际,贴近生活,贴向剧中人的内心世界。小型戏剧的动作高潮不能与大型剧目的高潮相比,但其艺术的夸张手法都是为了更好地诠释戏剧思想及戏剧美学,都是为了更好地塑造英雄人物,为当下正能量的人物造型起笔。戏剧语言千姿百态,戏剧故事妙趣横生。至于戏剧艺术的夸张语言丰富与否,完全来于生活。当下戏剧中的喜剧作品,通过戏剧家匠心设计让观众在笑声里能找到思想的灵性,得到感情的慰藉,获得身心愉悦,有的甚至能使观众开怀大笑,在笑中受益,在笑中感情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这些作品都不愧为时代的经典之作。戏剧故事之美与戏剧高潮之美以及戏剧夸张之美是戏剧艺术创作当中必不可少的技法。

戏曲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也是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它是大众艺术,所以,离不开老百姓这片天地与土壤,为老百姓写戏演戏,就是为生活、为生命写戏演戏,除可看性注定重要以外,最关键的是不能马虎!

猜你喜欢

三美
挖掘唐诗“三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荆州积极打造“三美”畜牧业
《红楼梦》中对联翻译的“三美”体现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三美”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浅谈高考记叙文的“三美”
高坡“三美”情愫
从三美原则浅析许渊冲的古诗英译
诗歌“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