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救和治疗措施

2017-03-09朱永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0期
关键词:心电图心肌梗死病情

朱永光

(内蒙古包头中心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救和治疗措施

朱永光

(内蒙古包头中心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救和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于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给予的相关临床急救和治疗措施。结果 本组50例心肌梗死患者经有效临床急救和治疗措施处理后,有47例(94%)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缓解,有3例(6%)因到院时的病情过于危重而抢救无效后死亡。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的病情尤为危急,需立即给予有效的临床急救和治疗措施,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其生存率,并且及时的救治对于其身体恢复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急救;治疗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心脑血管疾病,较为常见,若患者的病情严重则会导致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等各种并发症[1]。此病的病发速度极快、危害性极大,因此,对此病患者开展临床急救和治疗措施的时效性要求很高,必须果断采取相关有效措施,以及时挽救患者生命,为改善其预后打下坚定基础。现本文选取于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给予的相关临床急救和治疗措施,具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11例;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58.43±5.45)岁。自发病到入本院就诊的时间为0.5~5 h,平均(2.51±0.69)h。经对其到院后的相关常规检查及心电图检查进行研究分析显示,全部患者均表现有心前区剧烈疼痛且伴濒死感,大部分患者的情绪极其不稳定并伴随呼吸不畅症状,其中25例发生心率失常、11例呕吐恶心、9例气短及头昏、心源性休克5例;按病变部位分为:广泛前壁21例、下壁17例、前壁及后壁7例、高侧壁5例。

1.2 临床急救和治疗措施

询问和记录每位患者的发病时间、受诊时间、发病时的病症情况、延误急救治疗的具体原因、既往病史等信息;收集每位患者的心脏彩超、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冠脉造影检查的报告结果[2],进行统计分析并寻找出患者病症的特殊性和发病规律,以给予针对性临床急救和治疗措施。

1.2.1 征求意愿

在临床急救工作开展过程中,为有效降低每位患者的焦虑、不安等情绪,缓解其疼痛感,可先注射吗啡+葡萄糖的混合液。再通过快速积极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家属意愿,尽快进行急救处理。在此过程中,患者可随时突发死亡现象,因此,一定要尽早征求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主观救治意愿。

1.2.2 心电监护和输氧治疗

在急救过程中,避免多次用力搬运患者,确保其保持平卧或半卧、身体放松,给予实时心电图监护,密切观察病情进展,迅速建立静脉滴注通道,必要时应进行心肺复苏和输氧措施[3]。

1.2.3 溶栓治疗

及时给予患者溶栓治疗,促进恢复其心肌细胞的活性。静脉滴注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氯化钠混合溶液,以消除血栓;并及时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如咳血、尿血等,从而针对给予紧急救治。

1.2.4 抗心律失常治疗

心率>70次/min时,经肌肉注射利多卡因50~100 mg;当心率<50次/min时,可静脉滴注阿托品;对于效果不佳者可进行肾上腺素治疗。持续监测患者体征,对可能发生休克等严重症状的患者,一定要尽早做好相应预防治疗措施。

1.2.5 抗血小板凝聚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300 mg,能够有效防止血小板凝聚。

1.2.6 其它治疗措施

除上述治疗措施外,还应在根据患者具体病症及体征情况,对应给予其他治疗措施,以减少死亡率。

2 结 果

本组50例心肌梗死患者经有效临床急救和治疗措施处理后,有47例(94%)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缓解,有3例(6%)因到院时的病情过于危重而抢救无效后死亡。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由于机体发生持久性严重心肌缺血而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病变。其临床常见表现有剧烈胸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心功能衰竭,以及急性心肌损伤、缺血坏死等一系列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有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及大量饮酒等。此病死亡率高,故而对此病患者的急救时间有极苛刻的要求,必须在短时间内针对实际情况实时有效的临床急救和治疗措施,为患者的救治赢得时间。

在急救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对于意识模糊者,要通过精心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针对采取救治方法;而对意识清醒者,应及时进行沟通,了解其发病情况,也可通过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其紧张情绪,这对于稳定其病情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在救治中,应结合相关药物的药效及治疗措施的操作方法,全方位控制病情,尤其是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可用资源,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中通过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临床急救和治疗措施,显著降低其死亡率,救治有效率高达94%(47/50)。

综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给予有效的临床急救和治疗措施,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其生存率,并且对其身体恢复也有重要影响。

[1]崔艳菁.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救和治疗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44-45.

[2]罗亚坤.探讨心脏内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和临床治疗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5):64-65.

R730.5

B

ISSN.2095-8242.2017.40.7748.02

本文编辑:吴玲丽

猜你喜欢

心电图心肌梗死病情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6》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