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周邦彦词的櫽括及其与江西诗派创作理论之关系

2017-03-09申慧娟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周邦彦前人诗文

申慧娟

(深圳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深圳518000)

论周邦彦词的櫽括及其与江西诗派创作理论之关系

申慧娟

(深圳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深圳518000)

以周邦彦词櫽括为研究对象,将其櫽括分为直用、化用和反用三个类型。周词的櫽括与江西诗派诗歌创作理论,尤其与黄庭坚提出的“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理论有一定相通之处。探究周邦彦以櫽括入词的原因,与当时宋朝的时代环境、词这一文体的发展情况不无关系,此外,以櫽括入词更便于歌唱与流传。

周邦彦;櫽括;词;江西诗派;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宋史》说周邦彦“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1]9088。通过分析周邦彦词的櫽括现象和原因,总结周邦彦创作词的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櫽括的含义

櫽括,一说隐括,是宋朝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词的创作方法。“櫽括”本来是指矫正竹木的工具,揉而曲之曰櫽,正而方之曰括。首先提出櫽括释义的是苏轼《哨遍》词序:

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既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钺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櫽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 使家僮歌之。[2]46

苏轼改写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创作出一首新的词,故而苏子所言“稍加櫽括”指的就是就某文体原有内容、词句改写为另一体裁的创作手法。

罗忼烈先生在《宋词杂体》一文中,把櫽括体定义为“把整篇文学作品加工炮制,使成为词”,“作法是将他人的作品,加以剪裁组改、斟酌损益,实际等于重写”[3]292;吴承学先生则继承罗忼烈先生的观点,他在《论宋代櫽括词》一文中这样说明櫽括词的含义,“词的櫽括则是将其他诗文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且下文中列举的櫽括词也是櫽括前人整篇诗文的例子,“宋代最为‘专业’括词人是林正大……如《酹江月》、《满江红》櫽括杜甫《醉时歌》、《一丛花》櫽括杜甫《饮中八仙歌》、《贺新郎》櫽括王羲之《兰亭序》、《酹江月》櫽括陶渊明《归去来辞》、《沁园春》櫽括刘伶《大人先生传》、……《临江仙》櫽括李白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酹江月》櫽括李白《清平调辞》组诗。 ”[4]76

孙虹女士则在《从隐括修辞看宋词与诗合流的文体演变轨迹》一文中写道:“隐括是指把前人(包括自己)的诗(词)、文、赋等辞章的意境、词语、句子进行剪裁并引入新文章(体)的修辞方法”,并且认为柳永的櫽括方式是“频繁援引前代作品”[5]37;彭国忠先生则在《檃括体词浅论——以宋人的创作为中心》一文中干脆直接把檃括词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檃括某一单篇作品,经过剪裁组织,新作品“不改其意”,另一种是檃括不限于某一作品,檃括是“杂取”。新作品因为“无原始整体之文”,所以“自然无原文之意”[6]123。

罗忼烈、吴承学倾向于把櫽括的范围界定为对前人整篇诗文的改写,与之相同的还有日本学者内山精也,他把“由前人的全篇内容改编而成词作的这种改编行为称为‘櫽括’”[7]270。孙虹女士认为整篇诗文、诗文的句子、意境甚至词语都可以是词人櫽括的范围。彭国忠则对櫽括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定。由此可见,罗忼烈、吴承学两位学者的界定较为狭窄,就櫽括的范围而言,孙虹女士的观点较为合理。但由于词语的字数少,故而在不同篇目的词中重复出现的概率也非常大,后人的词作中出现与前人词作中相同的词语时,两者之间常常并无直接联系。故而认为櫽括可有诗文的全篇入词、剪裁入词和化意入词三种,及整篇诗文、意境和诗文的片段句子皆可为櫽括范围。

二、周邦彦词櫽括的类型

以孙虹女士校注、薛瑞生先生订补的《清真集校注》为参考,对其收录的185首周邦彦词做分析,并统计其櫽括,得出来的数据是周邦彦的195首词总计有168首使用了櫽括的手法。按照櫽括的手法把这168首櫽括划分成直用、化用、反用三大类。

(一)直用

直用,就是把前人诗文、句子剪裁入词的櫽括方法,包括将全篇诗文櫽括入词。周邦彦词中直用櫽括的共有139首,在其櫽括中占了绝大比重。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是《苏幕遮》里的词句,大意是望着眼前荷塘美景,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出故乡美丽的荷花,记起昔日故乡少年渔郎,泛着小舟,伴自己共游荷塘之乐。而这三句櫽括了李珣《渔歌子》里的“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但是写的确是周邦彦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虽櫽括他人词句,倒也无雕琢痕迹,读来也比李珣的词更加清新自然。

说到周邦彦词的檃括,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河·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这首词檃括了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和《金陵五题·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周邦彦把这两首诗完美地檃括成一首词,读来丝毫不觉生硬,正如陈廷焯在《词则·放歌集》里评价的:“此词以‘山围故国’‘朱雀桥边’二诗作蓝本,融化入律,气韵沉雄,音节悲壮”。日本汉学家村上哲见对这首词的评价是:“这是一首以刘禹锡《金陵五题咏》为底文,并随处檃括六朝的乐府(莫愁)和谢朓的诗等,而典雅地咏古都金陵(江宁府,今南京)、缅怀往夕的佳作。虽然几乎每一句都是六朝和唐代的诗歌,却不使人有丝毫不协调感,而通过联想可以将形象扩大。这样一种用典的效果,在这首词里发挥得很出色,同时天衣无缝地构成了一个其自身具有完整性的诗的世界。”[8]275糅两首诗作于一首词,既不显突兀,又能写出新意,可谓手法非常高妙。

(二)化用

化用就是不直接把前人诗文剪裁入词,而将其意境融化入词的櫽括方法。周邦彦词中化用櫽括的共有17处。

周邦彦的词很多读来都觉得意味浅浅,但却丝丝扣心,对这种清浅意境的追求,体现在周邦彦以前人诗文的意境入词的檃括手法上。有一首《浪淘沙慢(晓阴重)》,第一片追叙离别时的场景,“正拂面、垂杨堪揽结”,与“念汉浦离鸿去何许”化用陆琼《长相思》中“鸿已去,柳堪结”的诗意,以柳和雁这两处细小的意象,写出离别的难舍,衬托追忆离别的相思之苦。

另外一首《西河》也有一处“长安道,潇洒西风时起。尘埃车马晚游行,霸陵烟水”,化用了李白《忆秦娥》中的“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词气势恢宏,连凄婉的景象都是恢宏壮阔的,周邦彦借来太白词意的十之六七,为作品增色不少。此词是一首长安怀古词,词人乐游原上,想着汉朝时此地的辉煌,对比当下的物是人非,不觉凄凉之感油然而生,当年太白作下《忆秦娥》也该是相似的心境。

(三)反用

反用是把前人诗文、句子的意义、意境的相反之意入词的櫽括方法。周邦彦词中反用櫽括的有12处。

周邦彦词反用櫽括手法的有《浪淘沙慢(万叶战)》:“衣带宽懊恼、心肠终窄”,櫽括的是白居易《古意》:“心肠不自宽,衣带何由窄”,这部作品的意思并不是相反的,妙就妙在周邦彦把“宽”和“窄”调换过来,把因和果的顺序变换了,整个意境便婉转许多。白诗直接写因为心肠不自宽,所以衣带窄、人消瘦,一目了然,毫无悬念,而周邦彦则先写衣带宽、人消瘦的现状,再对比,点出心肠窄这一缘由,显得楚楚可怜又凄婉缠绵。

《燕归梁》有两处反用櫽括,一处是“短烛散飞虫”,櫽括的是张籍《宿广德寺寄从舅》:“移床动棲鹤,停烛聚飞虫”;另一处是“关山隔、梦魂通”,这两句櫽括的是李白 《长相思三首》(之二):“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的诗意是恋人相爱却被分离,就算两人相思苦,奈何因路远天长,关山相隔的二人连魂魄都无法跨越这遥远,而周邦彦则反用之,关山纵然隔着两个人,但是相思太苦,以致梦魂都穿越关山,但是纵然梦魂通,醒来还是不得相见,失落岂不更大?周邦彦这样反用李白的诗句,更耐人寻味。反用的檃括手法使用起来并不容易,首先要对前人的作品有一定的体悟;其次要用得非常巧妙才不至于生硬和突兀;最关键的是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才识来推翻前人已成的观点或句式,而这三点从周邦彦的词中都能看出来,可见他渊博的才学、使用檃括手法的娴熟以及创作词的深厚功力。

三、周邦彦词櫽括与江西诗派之关系

檃括词在北宋初就已经出现,如寇准的《点绛唇》(水陌轻寒)中“象尺熏炉,拂晓停针线。愁娥浅。飞红零乱,侧卧珠帘卷”五句就分别檃括了温庭筠、张籍和韩偓作品中的句子,但是就自觉的文体而言,真正开创檃括词体的是苏轼[4]75,苏轼创作的檃括词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哨遍》,檃括的是陶潜的《归去来兮辞》。 《哨遍》词云: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返,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哨遍》共203字,多保留原作的词句。东坡还有《定风波》檃括的是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诗,与他时期相近的词人中冯延巳、晏殊、欧阳修以及之后的米友仁等也均有檃括词传世,这些都说明檃括词在这一时期的成熟。苏轼长周邦彦近20岁,虽说现存史料里并没有周邦彦与苏轼直接交往的证据,但周邦彦叔父周邠与东坡交往甚密;而黄庭坚长周邦彦11岁,但是苏黄二人进入创作和理论的成熟期时,周邦彦恰好刚刚进入创作期。故而周邦彦以檃括入词,是受到同时期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文人创作檃括词、推动檃括词的发展的影响。

“江西诗派诗人擅长用典使事、善于化用诗赋及经史百家中语”[9]33,櫽括这一修辞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与江西诗派的创作方法有相通之处。

黄庭坚在诗歌创作理论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说。黄庭坚《答洪驹父书》云:“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黄庭坚认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是“自作语”,而大部分人想要文学创作,必须学习前人的作品。这与周词直用櫽括甚为相似,皆是改前人诗文旨在创作出新作品。

“夺胎换骨”说则由北宋僧人惠洪提出:“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冷斋夜话》卷一)黄庭坚认为,诗意是无穷的,而人的创造力是有限的,作诗不能只求新,不改变本来的诗意而换个语言进行再创造,叫“夺胎”法;读到前人好的文章诗句,借鉴其意境,结合自己新的体悟,进一步发掘和改变其主旨,这样的创作叫“换骨”。“夺胎换骨”从手法上来看与櫽括词中的化用亦有相通之处。

“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的诗歌创作方法强调对前人作品的继承,在这一点上,与櫽括词不谋而合。不仅如此,黄庭坚本人也做过櫽括词,如《浣溪沙》:

新妇滩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沈钩。

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吹雨转船头。

这首词櫽括了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和顾况的《渔父》:

新妇矶边秋月明。女儿浦口晚潮平。沙头鹭宿戏鱼惊。

青箬笠前明此事,绿蓑衣底度平生。斜风细雨小舟轻。

对比周邦彦的櫽括词《西河·金陵怀古》,櫽括了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和《金陵五题·乌衣巷》,可见黄庭坚和周邦彦分别把两首前人作品櫽括成一首词,在不改前人作品意境的前提下,创造出新的语言风格,既不显突兀,又能写出新意。两者在艺术手法上相似,但相较之下,周词櫽括得更加自然流畅,手法更高妙。

周邦彦的櫽括词与江西诗派的创作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且周邦彦与黄庭坚同处北宋中后期,两者在文学创作上或是一方影响另一方,或是相互影响,但总而言之都反映了当时文学的一个总体特征——对经典作品的借鉴学习,这种时代特征影响了周、黄的创作,又因其创作而更加显著。

四、以檃括入词的效果

词这一文体起自民间,最开始是保持民间词鄙俚特色的唐曲子词,风格朴野率真,后来文人也开始创作,加入香艳的脂粉气息,形成花间词,至此词的表现内容渐渐狭窄,而词发展到北宋中期,词人们尝试用典、檃括、限律等方法使得词的语言日趋典雅,词的发展方向也转向雅化。作为宋代词人独创的创作方法,檃括入词让宋词有了其独特的艺术效果。周邦彦词檃括也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一)易引起读者关注

今天所见到的唐人集子大多都是经过北宋文人整理出来的,由此可见北宋人对唐文化的喜爱与推崇,而周邦彦词中檃括的大多是唐人的诗文,可想而知当时文人读周词时能读出很多已经读过的诗文的熟悉感,例如这首《四园竹》:

浮云护月,未放满朱扉。鼠摇暗壁,萤度破窗,偷入书帷。秋意浓,闲伫立、庭柯影里。好风襟袖先知。

夜何其。江南路绕重山,心知漫与前期。奈向灯前堕泪,断肠萧娘,旧日书辞。犹在纸。雁信绝,清宵梦又稀。

全词共77字,却有4处共32字檃括,分别是:“萤度破窗,偷入书帷”二句檃括了齐几《萤诗》中“后代书生懒收拾,夜深飞过读书帷”;“闲伫立、庭柯影里”檃括了吕岩《梧桐影》中“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好风襟袖先知”檃括了杜牧《秋思》中“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断肠萧娘,旧日书辞。犹在纸”檃括了杨巨源《崔娘诗》中“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因为熟悉,所以一读便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能让读者下意识地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来把两者进行对比赏析,故而以檃括入词,从一开始便能达到引起读者关注的效果,可见其独特。

(二)形成含蓄蕴藉的风格

周邦彦以檃括入词,且用来浑然天成,使得其词作在语言上避免了过于浅显直白的弊端,又不至于太过艰深晦涩,故而形成了语言含蓄蕴藉的艺术特点,这与江西诗派风格如出一辙。有前人这样评价周邦彦的词:“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盖清真最为知音,而无一点市井气,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10]1

以《锁寒窗·寒食》为例: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兴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这首词写于政和二年寒食时节,其时周邦彦春游长安。上阕先写春景,已是夜晚将尽未尽时,词人久立于阶前,一直望着院中已开桐花的梧桐,淅淅沥沥的春雨打到梧桐树的叶子上,滴到空空的台阶前,惹人愁思郁结,此情此景词人不禁想起前人诗句:“雨滴空阶晓,无心换夕香。井桐花落尽,一半在银床”。满院愁雨又惹得已是57岁高龄的词人想起年少时,与故人共度寒食的欢乐时光,雨中忆往事,正是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夜话巴山夜雨时”。昔日自己已远离故乡,飘荡在外,如今自己年岁已高,却还未还乡,真是无限凄凉。

不直接诉说而采用这些檃括,使得这首词的表达更加含蓄委婉,读来也觉书卷气浓郁,口齿生香,十分雅致。

(三)抒发情感更加真挚深厚

对周邦彦的词,由宋至今品评如潮,持论不一,而持否定态度的大多以周邦彦词多技巧而少真感情为由,以刘熙载为例:“周美成词,或称其无美不备。余谓论词莫先论品。美成词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一个贞字”[11]109。 周邦彦是运用檃括写词的高手,檃括就是一种不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但是不直接表达不代表没有真情感。以《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为例: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通篇除了“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三句外,皆无一字直抒情语,且“不堪听”句,读来伤感,也只是浅而得情。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这首词就会发现,词人不直抒胸臆,转而把情感寄托于词句檃括的词意中,“风老莺雏”檃括杜牧《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中“露蔓虫丝多,风蒲燕雏老”,透露出一丝深沉之感;“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与下文的“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檃括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寄托不得志的失意之情;“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则檃括了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四)的“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尊前有限杯”,此二句梁启超先生评“最颓唐语,却最含蓄”[12]313,很有艺术张力。在这首词中,周邦彦寄托了真挚深厚的情感,但又不直接表达出来,转而用檃括的手法轻轻点出,反而使得其意境更为深远,正如俞平伯所说:“(满庭芳)通篇用事,多系唐大家诗,意境沉雄,音调圆润,此清真中年官溧水令,著意之作也。 ”[13]121

周邦彦、黄庭坚之类词人用檃括这种含蓄寄托自己感情的创作方法入词,也能把情感准确地表达给读者,这体现了词这种文体发展过程中向诗靠拢的进步。

五、结 语

周邦彦是词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词“多用唐人诗语,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14]1199。櫽括是周邦彦创作词较为常用的修辞之一,前人针对周邦彦词的櫽括做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所以也需进一步发掘。

[1](元)脱脱.宋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2]李之亮.苏轼文集编年笺注[M].成都:巴蜀书社,2011.

[3]罗忼烈.罗忼烈杂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吴承学.论宋代櫽括词[J].文学遗产,2000,47(4).

[5]孙虹.从櫽括修辞看宋词与诗合流的问题演变轨迹[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49(6).

[6]彭国忠.檃括词浅论——以宋人的创作为中心[J].词学,2006,16(1).

[7](日)内山精也.两宋櫽括词考[M]//吴承学,何诗海,编.朱刚,译.中国文体学与文体史研究[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8]村上哲见.宋词研究[M].杨铁婴,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9]钱志熙,查正贤,尹涛.江西诗派诗传[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10]沈义父.乐府指迷[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11]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2]梁启超.饮冰室评词[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13]俞平伯.清真词释[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14]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5.

责任编辑:曲晓红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ou Bangyan’s Poem Adapting and the Creation Theory of Jiangxi Poetic School

Shen Huiju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518000,China)

This paper takes Zhou Bangyan’s poem adapting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divides it into three types:direct use,transformational use and reverse use.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between Zhou’s adapting and the creation theory of Jiangxi poetic school,especially the theory of “turning iron into gold”and “creating new things out of the old” proposed by Huang Tingjian.The reasons for Zhou’s adapting include the environment of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ng poems as well as the convenience for singing and spreading.

Zhou Bangyan;adapting;Song poems;Jiangxi poetic school;turn iron into gold;create new things out of the old

I222.8

A

1672-447X(2017)02-0063-005

2016-11-17

申慧娟(1993—),安徽亳州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周邦彦前人诗文
词中老杜周邦彦 ( 一)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周邦彦词研究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打渔人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趣味古文
宋徽宗吃醋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