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有关账簿研究的综述

2017-03-09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经济史账簿徽商

王 文 书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有关账簿研究的综述

王 文 书

(衡水学院 董子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史学界利用账簿史料进行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从民国年间就已经开始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账簿研究重新兴起,主要集中于徽商、晋商、旅京商人的账簿以及石仓文书账簿等工商业账簿的研究,兼及其他类型.现在研究的账簿材料只是全部现存账簿的冰山一角,大量的账簿材料的搜集、整理亟待加强;对账簿的相关研究要注意实地调研方法的运用;账簿研究需要各地学者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

账簿;经济史;近代;工商业;社会经济史

新问题、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材料是经济史研究创新的四大要素,其中,新史料的发现和研究成为目前经济史学界的热点.随着历史文献典籍电子化进程的加快,“穷尽”文献典籍已经成为可能,因此,学者们的眼光从古籍转向一手材料或相对的一手材料,民间文书等出土文物和官方有关部门积存经济史档案资料的整理、利用成为社会经济史研究新的增长点.这些“新史料”包括契约、碑刻、工商业日用百科书、工商业尺牍、日记、族谱、案卷、官方统计报表、账簿等等①,利用账簿史料进行社会经济史研究从民国年间就已经开始了,孟天培、甘博的《二十五年来北京之物价工资及生活程度》[1]对北京周边农民经济生活的研究曾大量使用当地的商业账簿.其中账簿②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已经小成规模,本文搜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账簿研究的成果,综述如下:

1 利用账簿史料研究徽商的成果丰富

早在20世纪90年代阮明道先生对四川师大馆藏徽商吴氏经商账簿进行了研究,写成《吴氏经商帐簿研究》[2]一文,该文通过吴氏经商账簿的研究,论述芜湖物价在乾隆时期的变化,并从微观上勾勒出一个在芜湖地区经营的徽商私营合伙制店业的经营形式、盈亏消长、店业性质及其经营得失,可补文献记载之空白与不足,该文对深入探讨乾隆年间长江流域市场物价有重要意义.该文的缺憾是没有对此徽商私营合伙制资本构成组合情况进行详细的探讨,估计该账簿及其附属资料对研究明清合伙制有一定的价值.

广西学者汪崇筼先生致力于盐业、徽商和江南土地制度的研究.汪先生的《清代徽商合墨及盘、账单——以<徽州文书>第一辑为中心》[3]依据合墨及相关史料,揭示出徽商创业的曲折经历,以及经营的特点.由同和、兆成盘单可知,这是两个在购销环节上,均采用预付款制的商业字号;在多数情况下,其资本年利率在10 % ~ 20 %之间.亦盛升字号则采用赊销制,该字号于同治十年年终被客户拖欠的银两超出字号所具备的正本总额,但该年度字号的资本利率仍达20 %.笔者认为账单是徽州商业文书中一个难以阅读的部分,对三份不同的账单进行了释读,并对古代会计技术习惯等方面进行总结,表达了推进商业文书研究的愿望[4].

安徽学者桑良至根据自己收藏的徽州商人的三个账簿,即盘货账簿、当铺经营账簿与生活消费账簿写成了《珍贵的徽商经营档案——咸丰年间经商帐簿》一文,重点描述了账簿的版木状况、账簿的记账格式,并对账目内容作了简要的分析[5].

黄山学院的马勇虎先生是利用账簿资料研究徽商成果最多的学者,他承担的两项安徽省级课题和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均是对徽商账簿的研究,他的集中研究了黄山学院所藏的“志成号”“万隆号”和“培本有限公司”的未公布的账簿,到目前为止公开发表账簿研究的论文六篇.六篇论文其中五篇论文以“志成号”为中心展开,五篇当中一篇《晚清徽州钱号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以咸同年间万隆、志成账簿为中心》涉及万隆号,最后一篇研究的是培本公司的账簿.

关于“志成号”的系列论文都分别介绍了“志成号”账簿文书的基本情况,探究了账簿的来源地和该商号东家的家乡,确定“志成号”为婺源商人在江西乐平开设的一家以经营布匹兼营货币兑换的商号,归总了该账簿构成(包括总录、杂支、杂用、誊清、暂记、盘货、货源、旧该等不同类型的账册),统计了各类型账簿的数量,简单介绍了各类账簿的内容,明确了该账簿的史料价值[6].从介绍中我们仍可看出,马先生的几篇论文远远不能囊括志成号账簿的全部内容,还有相当多的材料可供我们挖掘探究,正如作者所言,志成号账簿“数量巨大,系统完整,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是研究晚清徽商经营活动的珍贵资料,以此为切入点,可以考察晚清商业与社会的若干层面”[7].

马勇虎先生的系列论文还以志成号账簿为中心,探讨了咸丰年间货币流通的民间形态、钱号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商号“伙计”的生活实态等问题.文章根据志成号经营账簿中的有关货币资料,研究了银钱流通的民间形态、民间用币的类型和种类,以及货币的比价变化,从而揭示出行会组织、民间约定惯例对银钱民间流通的影响;洋钱等民间货币的流通,显示出民间用币多样性,以及货币制度的紊乱;货币比价的变动,既是地方金融市场货币流通规律的反映,也与战争的影响密切相关.文章真实反映了咸丰年间社会底层因货币制度紊乱造成的货币流通不便的情形,以及底层百姓的应对措施,具体入微的探讨弥补了货币制度宏观研究和国家制度层面研究缺乏微观支持的不足[8].

马先生的系列论文还以万隆号和志成号为对象,着重探讨了商号或钱号为了保证经营的顺利,如何与基层的保长,官僚机构的县丞、典史、把总等官员,以及商业行帮和行会保持密切的互动,呈现出以权势为导向,以利益为依归的互动模式,较为典型地反映出近代基层社会官商之间的关系.由此我们可知晚清商业资本不是由正规的法律制度来保证正常的商业利润,早期资本家只能依靠隐形的非正规的习俗潜规则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稳定、不确定地靠地方强恶势力的保护必然会导致商业的衰败.文章通过账簿揭示了商业经营与地方市场、地方社会的关系,也反映出咸丰朝持续多年的社会动乱严重地恶化了商业经营的环境,降低了徽商经营效益,折射出乱世状态下商业经营的艰难[9].

马先生的系列论文还详细探讨了志成号伙计的工资俸金结构、支取方式,以及“小伙钱”“公伙钱”奖励分配制度,考察了伙计日常伙食、年终宴请的食品结构及金额标准,较为细致地反映出商号伙计的真实生活形态,从中揭示出晚清徽商雇员人力成本相对其他经营成本较高的基本特点[10].

马先生的另一篇论文——《民国徽商、乡村工业与地方市场——培本有限公司经营账簿研究》以民国初年培本有限公司经营账簿为基础,考察了培本公司的股份构成、股东增资撤股及资本回报率等情况,考证出该公司并非真正的有限责任公司,但资本回报率较高;文章还考察了培本公司借贷的融资方式,认为徽州地区借贷利率高于长江流域.文章还研究了公司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情况.可知,培本公司所使用棉纱来源于苏浙沪地区,产品销于本地市场,且销售情势良好;文章通过研究工人地域构成及织工生产管理突出质量和效率,揭示了公司职工完全的雇佣劳动的性质.总之,文章通过账簿揭示了培本公司生产经营等活动,较为细致地展现出近代徽商经营乡村工业的实态,描述了一条不同于北方农村工业发展的路径[11].

河北大学刘秋根及其弟子对徽商账簿研究成果颇丰.刘秋根老师以账簿为主要史料进行经济史研究比较领先,在2003年和2005年发表两篇文章③,其中一篇以万历程氏染店账本为例,对徽商融资形态进行分析,发现明代徽商合伙制店铺资金融通方式灵活,途径较多,其中有向本店股东借贷、向股东以外的一般私人家庭借贷、向金融机构(主要是典当、合会及商人与商铺)借贷.借贷利率平稳下降,出现资金供求固定化趋势,向金融机构借贷比重增大,一般家庭高利贷则日益受到排挤[12].另一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明清徽商铺店商人经营中广泛存在的合伙制形态.文章从股东构成及其权力、行为角度进行分析,认为该店铺有了主要股东与一般股东、小股东与大股东的区别,这是有限责任公司或有限合伙出现的先期因素,但是股东权力也未受太大的制约,其投入资本、支取利润、退股、顶股均相当自由,但同时也须负担无限清偿责任,所以简单的有限合伙并未出现[13].

刘秋根老师及其弟子张建朋对企业账簿进行会计史角度研究,分析了明清账簿会计技术方面的发展.张建朋的硕士论文《明清民间会计报告的演变研究》[14]和《明清时代工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以<万历程氏染店查算帐簿>为中心》[15]专门考察了明清徽商几个盘单账簿,勾勒出明清会计报告的发展演变的轨迹.一是资产负债表的发生发展.明清时期,一些商人开始编制投资分利表,出现了财产目录.这些都相当于资产负债表的一部分,但没有组合在一起,还不算资产负债表.从《万历程氏染店查算帐簿》看,它已把资产负债表的三部分拼接在一起,按“资产-负债=资本”的恒等公式编制,可算是原始的资产负债表.到《程鸣玉记盘单》,原始的资产负债表己简洁明了,格式趋于定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格式和术语.再到《九江同顺号洋货行盘单》,其编制水平进一步发展,格式还出现了变化.“该”字不仅包括负债,还把合伙人的出资及利润分配情况也包括进来,并试图求得“存”与“该”两大项的总和相等.二是在资产负债表正处于发展的时候,利润表也在孕育.《乾隆广丰帐簿》年终结总还出现了利润表的内容.但这些利润表项目排列还没有规律,由于没有解决销售成本的计算问题,还算不出利润.龙门账和四脚账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这两种会计报告有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部分,二者组成一个体系.

刘秋根和张建朋合作了另一篇账簿研究的文章《徽商账簿<嘉庆溆浦裕余>研究》,该文研究了徽商账簿《嘉庆溆浦裕余》,认为这种账簿不仅采用了与龙门账一致的双轨计算盈亏的结算方法,而且使用了龙门账的术语,即早期龙门账的会计报告.同时还发现,这家店铺已经懂得了低值易耗品摊销的道理,但摊销比例与现代会计不同.该文还对这家店铺的利润率及利润分配方式进行了初步分析,以为该当铺实行一种奇特的利润分配制度,每年把利润的大约40 %交给东家,余下60 %存在店铺里生复利,年利率为一分八厘;加之官利制度,加重了店铺的负担,导致了最后破产[16].

王裕明博士的专著《明清徽州典商研究》,大量运用徽州典当商人的账簿,多角度地论述徽典经营中各种利润和利润率;详细阐述了徽州典商所采取的正余利制、官利制、月折制和津贴制等多种分配制度;阐明了典当业经营环节之间的关系,重新考辨了典当类型和存款业务;揭示了徽州典商家产积累过程、利润流向及其对地域社会的影响;并论及徽典内部员工的生活状况.可以说《明清徽州典商研究》是到目前为止运用账簿研究徽州典当商人和典当业的集大成之作[17].

2 对晋商账簿的研究

近几年,刘老师从对已经发表的各类文书的研究向搜集整理研究民间档案文书转变.他与其学生合写的《民国时期华北农村银钱借贷分析——基于五本借贷账本之上》便是这一转变的成果之一.作者使用文献分析、统计、会计学的方法,对个人收藏的河北、山东、山西5本农村借贷账本进行分析,并将账本中所反映的利率水平与早期的农村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账本利率低于农村调查报告中的数据,且出现利率集中化、稳定化趋势,出现“公认利率”.文章还对账面中出现的保证人、第三者、记账方式、借贷规模进行了分析研究[18].张建朋的《晋商裕庆当账簿研究—以会计史为中心》研究了刘建民先生收藏的裕庆当账簿,发现该账簿既保持着“四柱结算法”的格式,同时又采用了“合龙门结算法”的方法,确认双轨式计算利润的方法是从“四柱结算法”向“合龙门结算法”发展的有力证据[19].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的行龙教授一直强调运用民间文献和档案文书研究晋商,他的学生马文静撰写的学位论文《小的却是全面的:一个普通山西商号的账册分析(1893-1935年)》就是在这方面对行老师倡导的实践.

该文是对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收藏的一套清末民初晋中文水县农村商号“昌玉公”的账册分析研究.文章首先对四十多本账册进行了会计学归类,并结合实地田野调查和一些方志文献,考证出该商号位于山西省文水县西南社村,商号的名称为“昌玉公”及其历史,并对商号的地理历史环境进行了分析.文章对其中19本账册进行了系统地整理、统计和分析,具体阐述了商号的商品交易情况,这家带有手工作坊的杂货铺以粮食及其加工品为交易品,涉及多种生活生产资料,从清末到民初交易商品种类逐渐丰富;交易辐射半径达百里,属于跨县短途交易.文章考察了晋中地区农村市场贸易繁盛的情形;分析了与商品交易密切相关的货币使用情况和银钱兑换比价的变动及原因;统计了各记账年份的商品价格指数,并初步分析了造成物价变动的若干原因;描述了账册中所提及的一些特殊商品,如戒烟丸、麻掺、京文纸、黄盐、口炮等的交易情况;介绍了商号的银钱借贷业务、雇工情况以及记账的格式和习惯.总之,该文为我们展现出在清末民初晋中地区社会生活的基本状貌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20].

3 对北京馆藏旅京及河北商人账簿的研究

利用账簿史料进行社会经济史研究从民国年间就已经开始了,孟天培、甘博的《二十五年来北京之物价工资及生活程度》对北京周边农民经济生活的研究曾大量使用当地的商业账簿[1].

袁为鹏、马德斌二先生的《商业账簿与经济史研究——以统泰升号商业账簿为中心(1798-1850)》介绍了1798-1850年间位于北直隶宁津县大柳镇的统泰升商号的历史背景与经营状况,商号账簿的保存数量及年代分布,账簿的记账方式,账本结构与分类情形.并通过介绍陈志武主持的中国金融史课题组正在整理之中的物价、银钱比价及借贷利率数据库的情况,揭示了统泰升号账簿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1].

彭凯翔的《近代北京货币行用与价格变化管窥——兼读火神会账本(1835-1926)》从火神会账本中的货币与价格史料出发,结合方志、文集等其他直接、间接史料,对近代北京的货币行用状况与价格结构变化进行探讨.在货币行用方面,说明了“京钱”的记账本位币性质,明确其减值与贬值过程.与京钱相对应的有各种名目的实货币,虚实货币共同构成了近代北京的货币体系,随着该体系的蜕变、瓦解,北京经历了持续的通货膨胀.通过火神会账本中以及其他现有的物价工价数据的比较,进一步对通货膨胀中的相对价格变化有更准确地阐释[22].

卢忠民长期研究清末民国在京的冀州商帮,他以北京档案馆所藏万和成商铺及其联号的账簿[23]为主要史料,写成系列论文.

1) 《也谈商业账簿与经济史研究》对北京档案馆馆藏旅京冀州商帮所营之万和成五金商铺及其联号账簿真实性、账簿分类、记账方法与账务处理进行探讨,呼应袁为鹏、马德斌的文章,强调了账簿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价值,认为深入对账簿的研究可扩大对经济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24].

2) 《近代北京商人与山西商人运用人力股制度的比较》[25]和《近代北京五金商铺人力股制度的再认识》[26]两篇文章,运用账簿史料,结合社会调查等史料,对比了北京五金行和山西票号人力股制度的异同,主要就人力股的上下限额、银股与人力股份配比例、份额变动、故身股、创新及效用等方面展开论述,认为清末民国时期随着山西票号的衰落,人力股制度的运用更趋保守,而在京五金商人则较为灵活地运用此制度获得了较大发展.

3) 《近代旅京冀州商帮的日常消费问题初探——以五金商铺员工为中心》[27]运用账簿遗留的信息,对以旅京冀州商帮中的五金商铺员工为中心,分三类对其在京的日常消费问题进行探讨:第一类,普通店员的一般日常消费,包括衣、食、住、医等方面,除衣服、鞋帽等穿戴物品外,其余费用一般皆由各商号免费提供;第二类,有人力股店员的日常支出去向较为复杂,除借入与借出的大支出外,交际费用较高,日常穿戴费用要高于捎家支出费用,用于养家的费用偏低;第三类,经理或掌柜的日常花费基本都由柜上支付.文章丰富了我们对近代北京商人日常消费、交际等社会生活方面的认识.

4) 《民国旅京冀州五金商人的广告促销及其费用》以万和成五金商铺《杂项分类底账》为中心,对旅京冀州五金商人的广告运用及费用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旅京冀州五金商人所采用的广告宣传形式多样,其中以散发传单等印刷品为主.万和成每年做广告宣传的季节性明显,宣传形式一般根据销售情况及社会形势进行适时调整.万和成的广告费用支出占商铺总开销费用的比重较高,包括制作广告的成本费、人工费、张贴依托物费、广告捐等.各类型广告的捐费除电影广告较低外,其余皆非常高昂,这为一般商铺所无法承受,成为五金商铺发展的瓶颈[28].此外,《近代北京商铺的铺底与铺底权》也涉及账簿史料[29].

4 对浙江石仓文书中账簿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曹树基教授带领自己的团队,发现并搜集整理了清代中期至民国年间浙江省松阳县石仓镇的近7 000份契约文书、几百种账本.在石仓发现的民间文献和民间档案文书统称为石仓文书,对石仓文书中账簿的研究成为账簿研究的新领域.为推动账簿研究的深入开展,上海交通大学还于2012年4月14日成功举办了《账册史料与社会经济史研究会议》.对石仓文书中账簿的研究方兴未艾,其主要成果有三篇.

清代浙南民间有定光佛信仰,每年都有定期崇拜活动,创始成员出资组成宗教互助性民间组织.章毅教授以石仓文书中定光会账簿为中心,撰写了《祀神与借贷:清代浙南定光会研究——以石仓<定光古佛寿诞会簿>为中心》一文,文章利用账簿考察了定光会的借贷功能.文章首先排除了释读方面的障碍,考证了定光会道光七年的收支情况,认为定光会成员之间的借贷关系可能构成该会最核心的经济活动内容,文章还统计了1829-1857年和1858-1910年两个时期定光会的收支情况,发现前期经济活动为活跃期,后期为经济活动稳定期,后期基本失去了借贷功能.文章还考证了借贷对象的不同身份,对比了会众和非会众的借贷利率,认为会众通过定光会往往能得到利率比当地名义利率远为低廉的借款.但过低的利率使得稳定的借贷关系不易维持,另一方面借贷关系的频繁发生也容易破坏会首的轮值制度.定光会具有平等性、封闭性、非营利性的特征,从根本上说,定光会的经济功能仍被含摄于其宗教性之中,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30].

关于清代石仓冶铁业,曹树基、蒋勤二人利用石仓文书中的账簿合作撰写了两篇论文:《石仓冶铁业中所见清代浙南乡村工业与市场》和《后炼铁时代的石仓转型:以<闻翰鹤雇工账本>为中心(1837-1870)》.

《石仓冶铁业中所见清代浙南乡村工业与市场》利用浙江松阳石仓《本炉往来簿》中所载“阙彤昌号”嘉庆二十五年日常收支明细账,对“阙彤昌号”的经营关系、炼铁成本与收益、物价与工价、资本来源以及石仓冶铁业与国内铁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石仓冶铁业的成功在于廉价劳动力的使用,技术投入成本压缩到最低,道光萧条导致国内市场萎缩和萧条之后洋铁输入的冲击导致浙南冶铁业的衰败[31].

《后炼铁时代的石仓转型:以<闻翰鹤雇工账本>为中心(1837-1870)》可谓是上述论文的接续篇,它利用浙江松阳石仓的《阙翰鹤雇工账本》,结合闻翰鹤其他账本及买地契约,考证出石仓阙氏对冶铁业衰败之后遗留的废地开发成农田的雇工支出和雇佣教师等教育投资支出增加,描述了道光后期炼铁业衰退以后,石仓闻氏进行的农业转型与科举转型.石仓闻氏的农业转型属于“产业降级”,生产方式倒退;“文化跨越”式科举转型,闻氏力所不及.总之,闻氏家族又回到了“耕读传家”的传统模式,注定了石仓闻氏无法改变家族经济衰败的命运.文章还为我们留下了两个文缘——关于茶排阙氏农业转型后的生活状况和南坑口阙氏企业的发展与辉煌,我们期待新的成果的出炉[32].

5 教会账簿的研究成果

16-18世纪耶稣会士来华传教,有不少传教士的账簿或财务报告经由澳门寄往欧洲,这些材料成为18世纪末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窗口.时至今日,包括华籍传教士在内关于教会日常开支的记录又开辟了我们了解历史的另一面镜子.清初苏沪地区两个传教士鲁日满、吴渔山日常生活的账簿是他们无意间留下的珍贵史料,对研究清初江南的社会经济史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暨南大学赵殿红翻译了比利时著名汉学家高华士(Noel Golvers)《清初耶稣会士鲁日满常熟账本及灵修笔记研究》一书,该书主要考证了比利时耶稣会士鲁日满从1674年10月7日到1676年3月或4月日常生活账本(包括收入账、支出账及记录自己精神修炼过程的神操笔记三个部分)的每一细节,内容十分详尽细致,详细揭示了鲁日满传教活动、日常活动、与不同阶层的中国人的关系、日常生活的收入和开支等生活细节,内容涉及当时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货币兑换比率等社会经济史的信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17世纪江南地区的生活实景图[33].

中山大学章文钦与澳门档案学者刘芳合作,整理了葡萄牙东波塔档案馆藏清代澳门中文档案,对明清之际文化名人、华籍耶稣会士吴渔山主持嘉定教务时期的账簿,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并做了详细考证,写成《吴渔山嘉定账簿初探》一文.文章考证了账簿的发生地为清初江南传教中心上海附近的嘉定,确定账簿的发出人为康熙中后期嘉定堂区的管堂司铎吴渔山.文章详备地列举了嘉定地区的物价,在与鲁日满常熟账本对比基础上,探讨了账簿所载货币的兑换比率,分析了吴渔山的消费水平,从账簿出发探寻了吴渔山交际、节庆、求医、纳税诸事,反映了清初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侧面.文章还就堂区会众活动、经费来源与开支等方面进行了天主教史的探索[34].

6 其他地区明清账簿的研究

梁淼泰先生的《清代景德镇一处炉寸窑号的收支盈利》一文以同治至光绪年间吴福顺窑号的账本《千祥云集》账本和《日用钱流》账本为主要的史料,结合田野调查及外国传教士的信件、方志、文集等,从微观角度考察单个企业吴福顺窑号的收支盈利情况,从开业资本、产值和生产目的三方面论述,认为清代景德镇民窑已经具备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梁文的贡献在于较早地利用账簿史料,结合田野调查及其他以往不为人所关注的史料,对企业进行细致的微观数量分析,在数字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认为清代景德镇民窑园器业虽然其组织仍是行会手工业的形式,但与行会手工业的铺户作坊相比较已经具备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虽然论题仍属传统问题,但该文开辟了改革开放以后账簿史料利用的先河[35].

云南大学吴晓亮教授以云南省博物馆馆藏“洪盛祥”商号的《榆栈洪盛祥各路往来底簿》和《仰光洪盛祥各项零星开费底第三册》两部账册为依据,写成《20世纪前期云南与世界经济的互动——以云南省博物馆藏商号“洪盛祥”的两部账册为个案》一文,分别考察了总号设在西南边陲重镇腾冲的商号洪盛祥的两个分支机构——大理分号和仰光分号的棉布贸易和石磺贸易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云南地区已经步入早期经济全球化,并表现出云南不同于内地市场的地域特色[36].

7 对账簿研究的几点看法

7.1 现在研究的账簿材料只是全部现存账簿的冰山一角,大量账簿材料的搜集、整理亟待加强

1957年,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家档案局《关于前私营工商类的文书材料、账册的保管、处理意见》,意见的主旨在于保护有价值的私营时期积存下来文书材料和账册,对有代表性的企业,规模大、历史长(三十年以上④)的企业存在的工商档案要求全部保留下来,由合营企业负责保管和整理,(少数已经并入国营的企业,由国营企业负责)并准备在国家规定的期间将应永久保存的部分转交中央的或地方的国家档案馆.北京学者们研究的统泰升账簿、火神会账本和万和成五金行账簿可能属于这一类被保留下来.但是对其他企业的档案当时没有考虑历史价值的因素,同意作销毁处理,可能大量的有历史价值的档案材料,包括账册被销毁了.

不过很多民国以前私营企业的材料被个人有意或无意的保留下来.散落于民间的账簿材料数量不可胜计,即使在一个比较小的文物市场总可以发现一些不太成系统的账本.《程益泰商号经营史料汇编》就是盐城一位退休老人程松对自己家族曾经经营的企业材料的整理,内容包括作者母亲所作回忆文章、铺规、单据、信函、契约、广告传单、价目表,以及1917-1951年间的账册若干本.像这样散落于民间的账簿不为少数.有一位有见识的档案工作者说:“许多有价值的档案散失在民间,应该及时发现、抢救并进行研究.这些有价值的档案,特别是一些民间契约文书和反映民间经济活动的账册,是研究当时当地经济状况十分难得的微观材料.比如,曾经存在于正宁乡间的‘燕翼堂’商号以及它留存下来的契约账簿,就是我们研究正宁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材料,我们档案部门应妥善保管并及时向社会提供利用[37]”.

在县级以下政府部门也有大量的历史材料的积存,其中账簿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不同于存放在各级国家档案机构的材料,机关根本不重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基本上是任意堆放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空房子里任其霉烂变质.所以,当务之急是对积存于各级政府机构中的账簿档案、散落民间的账簿进行保护性的搜集和整理.

7.2 对账簿的相关研究需要加强,要注意实地调研方法的运用

账簿的史料价值不言自明,账簿是研究会计史、社会史、经济史等不可多得的直接材料.但是,目前关于账簿的研究还是有待进一步加强.夏维中、王裕明介绍道,南京大学收藏的徽州文书中,“商业账簿共有250余册,约占总量的一半.商业账簿类型多种多样,既有实录簿,又有誊清簿;既有总登簿,又有分录簿.按其内容则有收支簿、往来簿、盘货簿等.这些账簿反映的内容涵盖了当时杂货茶、典当、药铺、布、染坊、冶铁、盐、钱庄、屠牲、运等各行各业,其中又以前四种为主.涉及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徽商经营的传统区域——长江流域的江浙、皖赣及两湖地区.时限上起乾隆年间,下迄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尤以同光时期为多.这些账簿是研究后期徽商活动的珍贵史料”[38].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研究这些账册的成果除了王裕明的典商的研究外并不多见.其他地方对已经被收藏的账册的研究情况差不太多,相对于收藏的账簿的数量,研究成果的数量与之并不成正比.比如,截至2011年底,锦屏、黎平、剑河、天柱、三穗、台江、岑巩7个县档案馆征集进馆的契约文书已达10万件,其中账簿的数量亦占一定比例,可能是清水江文书的整理正在进行中,到目前为止,我们仍未见到清水江文书中账簿的相关研究.所以,账簿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处女地等待开发利用.

账簿的研究应该进一步与田野调查、与口述史相结合.账簿保存的信息有用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账簿相关的账簿纸面以外的活的历史有待进一步到账簿的发生地、账簿涉及地去实地调查,与采访相关地点、相关人员结合,使得账簿的研究更具历史的实感.这样的方法已经为很多学者所采用.如,石仓文书的发现就是曹树基教授实地调查发现的.袁为鹏到德州宁津县大柳镇实地考察;马文静对晋商账簿的考证运用了社会学田野调查的方法,直接采访商号所在地的老人,了解当地的情况,“这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历史背景和当地社会人文环境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把一个小商号几十年的经营活动融入大的历史背景和当地的社会生活中去理解和把握”[20].诚然如此.

7.3 账簿研究需要各地学者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

目前,账簿研究的交流已经开始,上海交通大学于2012年4月14日成功举办了《账册史料与社会经济史研究会议》,来自不同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就账簿的研究进行交流,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情况,宣读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账簿的研究已经登上了世界经济史大会这样的论坛,2012年7月第十六届世界经济史大会在南非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史志宏研究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丽教授合作组织的“1 50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表现:事实与数据”专场讨论会,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马德斌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袁为鹏研究员提交了《鸦片战争前夜中国北方经济的货币与价格:基于统泰升账簿的证据》论文.另外的分会场对于商业账本及中国传统的会计与记账方法进行讨论,袁为鹏、理查德•麦可、马德斌提交合作的论文《1850年前中国会计与簿记方法的发展:以统泰升商业账簿为中心》,吴晓亮教授亦提交论文《云南小家庭、世界大市场——以云南商号“仰光洪盛祥”账册为个案》,与会学者就账簿的研究展开讨论[39].

笔者认为账簿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1) 民间文书特别是账簿亟待科学的统一的分类.建立合理的文书分类标准是做好整理研究工作的必要的前提.目前的情况是各地的学者对民间文书完全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分类,这种分类不规范造成学界研究交流的困难,比如,租册是否是账簿的问题、家庭开支账单、分家单、置产簿是否是账簿问题等等,这就需要各地学者通力合作,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建立各方都可接受的科学统一的分类标准,改变分类标准杂乱无章的局面,这将有利于文书的检索利用和专题研究,以此来促进进一步的交流合作.2) 出版高水平的整理注释的账簿材料也是交流的重要方面.目前,各地出版了一些民间文书和档案材料,但是已经出版的账簿也只是夹杂在别种类型的文书材料中,比较系统完整的账簿原始材料的出版还未出版,这影响了对账簿的研究.因为文书的释读,包括账簿的释读需要专业的知识,一个人的知识不可能涵盖全部领域.为增加可读性,减少释读的难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减少释读方面的错误,对账簿材料注解的基础性工作十分必要,这也是学界的分工基础上的合作.3) 建立相对开放式的数据库,实现符合市场规范的资源共享.单个的账簿可能没有太大的价值,成一定规模的资料价值会更大,不同的大学、研究机构合作,建立可扩充的账簿数据库意义非同寻常,给研究者提供很大的方便,其价值不可低估.但因为账簿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账簿数据库的开发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数据库的相对垄断是必要的,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垄断也应该是相对的,不应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秘不示人,在别人付出相应的报酬后,数据库应该对全体学者开放,所有付费人员可以比较自由地利用数据库资源,以推动账簿的研究向前发展.

注释:

①目前民间文书、官方档案史料还没有统一的科学分类,这一工作亟待完成,以便于学界使用规范的术语.

②关于租册、置产簿、分家单(阄书)、礼单等也可视为账簿,他们都是历史的见证,不过此类账簿又有其特殊性,他们不同于企业经营账簿,上述账簿相对于企业账簿来说,保留的历史信息不尽相同,为行文方便没有将此类账簿的研究成果列出.

③南京大学的范金民教授的《明代徽商染店的一个实例》(《安徽史学》2001 年第3 期)在刘秋根之前曾对《万历程氏染店查算帐簿》反映的染店的合伙制度和经营状况进行了考证和分析.

④按:应为1927年以前的工商企业.

[1] 孟天培,甘博.二十五年来北京之物价工资及生活程度[M].北京:国立北京大学出版部,1926.

[2] 阮明道.吴氏经商帐簿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7-14.

[3] 汪崇筼.清代徽商合墨及盘、账单——以《徽州文书》第一辑为中心[J].中国社会经济史,2006(4):28-38.

[4] 汪崇筼.清代徽商布茶经营数据分析各一例[J].徽学丛刊,2008(6):56-58.

[5] 桑良至.珍贵的徽商经营档案——咸丰年间经商帐簿[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1):82-83.

[6] 马永虎.珍贵的徽商经营账簿——咸丰年间徽商“志成号”账簿文书介绍[J].黄山学院学报,2010(1):22-26.

[7] 马永虎.乱世中的商业经营——咸丰年间徽商志成号商业账簿研究[J].近代史研究,2010(5):107-128.

[8] 马永虎.咸丰年间货币流通的民间形态—徽商志成号商业账簿研究[J].安徽史学,2011(2):109-117.

[9] 马永虎.晚清徽州钱号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以咸同年间万隆、志成账簿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1):23-28.

[10] 马勇虎,李权弟:徽州商号“伙计”的生活实态——咸丰年间徽商志成号经营账簿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 2011(2):1-4.

[11] 马永虎.民国徽商、乡村工业与地方市场——培本有限公司经营账簿研究[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1(1):62-68.

[12] 刘秋根.明代徽商合伙制店铺融资形态分析——以万历程氏染店帐本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2003(3):23-30.

[13] 刘秋根,谢秀丽.明清徽商工商业铺店合伙制形态——三种徽商帐簿的表面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3):79-87.

[14] 张建朋.明清民间会计报告的演变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2010.

[15] 刘秋根,张建朋.明清时代工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以《万历程氏染店查算帐簿》为中心[J].河北大学学报,2010(1):1-6.

[16] 张建朋,刘秋根.徽商账簿《嘉庆溆浦裕余》研究[J].财会月刊(下),2013(12):110-112.

[17] 王裕明.明清徽州典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

[18] 刘秋根,王丽彦.民国时期华北农村银钱借贷分析——基于五本借贷账本之上[J].古今农业,2012(3):95-105.

[19] 张建朋.晋商裕庆当账簿研究——以会计史为中心[J].会计之友,2012(10):122-125.

[20] 马文静.小的却是全面的:一个普通山西商号的账册分析(1893-1935年)[D].太原:山西大学,2006.

[21] 袁为鹏,马德斌.商业账簿与经济史研究——以统泰升号商业账簿为中心(1798-1850)[J].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0(2):2-14.

[22] 彭凯翔.近代北京货币行用与价格变化管窥——兼读火神会账本(1835-1926)[J].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0(3):91-100.

[23] 卢忠民,张素薇.民间商业账簿史料真伪辨——以北京档案馆馆藏五金行账簿为例[J].兰台世界,2011(5):50-51.

[24] 卢忠民.也谈商业账簿与经济史研究——以近代旅京冀州商帮所营之万和成及其联号五金商铺账簿为中心[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4):131-140.

[25] 卢忠民.近代北京商人与山西商人运用人力股制度的比较[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4):89-96.

[26] 卢忠民.近代北京五金商铺人力股制度的再认识[J].安徽史学,2011(3):19-26.

[27] 卢忠民.近代旅京冀州商帮的日常消费问题初探——以五金商铺员工为中心[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2(13): 138-145.

[28] 卢忠民.民国旅京冀州五金商人的广告促销及其费用——以万和成五金商铺《杂项分类底账》为中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3-118.

[29] 卢忠民.近代北京商铺的铺底与铺底权[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2):1-10.

[30] 章毅.祀神与借贷:清代浙南定光会研究——以石仓《光古佛寿诞会簿》为中心[J].史林,2011(6):66-77.

[31] 曹树基,蒋勤.石仓冶铁业中所见清代浙南乡村工业与市场[J].“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1本,第四分册,2010:833-888.

[32] 蒋勤,曹树基.后炼铁时代的石仓转型:以《闻翰鹤雇工账本》为中心(1837-1870)[J].浙江社会科学, 2012(10):132-141.

[33] 高华士.清初耶稣会士鲁日满常熟账本及灵修笔记研究[M].赵殿红,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

[34] 章文钦.吴渔山嘉定账簿初探[J].中华文史论丛,2009(94):195-246.

[35] 梁淼泰.清代景德镇一处炉寸窑号的收支盈利[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4):1-6.

[36] 吴晓亮.20世纪前期云南与世界经济的互动——以云南省博物馆藏商号“洪盛祥”的两部账册为个案[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4):111-118.

[37] 张会民.正宁县档案馆珍藏“燕翼堂”契约、账簿[J].档案,2007(1):36.

[38] 夏维中,王裕明.南京大学历史系所藏徽州文书评介[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4):89-92.

[39] 赵学军.第十六届世界经济史大会侧记[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4):149-153.

Overview of Study on Account Book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China

WANG Wenshu

(Dongzi Academy,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The research of social economic history by collecting and studying account books has begun in Minguo period and reemerged in 1980s, which is mainly about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ccount books of Huizhou businessmen, Shanxi businessmen, businessmen traveling to Beijing and Shicang businessmen. Other types of account books are also studied. The account books studied now are only the tip of the iceberg and the col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a large number of account book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method of field investigation should be applied and the exchange of ideas and cooperation with scholars everywhere should be further enhanced.

account book; economic history; modern times; industry and commerc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10.3969/j.issn.1673-2065.2017.01.008

F729

A

1673-2065(2017)01-0028-09

2016-12-15

邯郸学院校级课题(14223); 河北省高等学校拔尖人才计划项目(BJ201407)

王文书(1974-),男,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董子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郑州大学博士后.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

猜你喜欢

经济史账簿徽商
燃烧的账簿
论“新徽商”的定义
大账簿
经济史本科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卖账簿
制造认知冲突,优化经济史教学——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课为例
补足中国经济史教材短板,有效备考全国卷——以人民版必修Ⅱ为例
徽商回归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