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抉择:青年知识女性价值观回归传统影响因素研究
2017-03-09滕继果
滕继果
(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抉择:青年知识女性价值观回归传统影响因素研究
滕继果
(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青年知识女性普遍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具备了较高职业能力与素质,理应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精英人才,最大限度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相当规模的青年知识女性开始回归传统家庭成为全职太太。本课题系统分析了导致青年知识女性回归传统的社会、个体以及家庭方面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青年知识女性新型价值观的建议。
青年知识女性;价值观;传统;影响因素
一、青年知识女性回归传统家庭已成新潮流
女性的解放与价值观念的嬗变总是与革命、主义、制度变革纠缠在一起,并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几千年的封建文化造就了女性“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价值观念。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女性从此走上男女平等的自我解放之路。六七十年代波澜壮阔的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期间,中国女性更是破除性别意识,勇敢走出家门。社会上涌现出大量“铁姑娘”典型,“妇女顶起了半边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女性更深入地参与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中,事业成功的女性更是不乏其人。作为女性社会群体中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的重要部分,青年知识女性一直是女性社会进步的代表者与引领者,她们的价值取向更是令社会瞩目。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年知识女性价值观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一项调查显示,敢于参加社会竞争、大胆追求事业成功的女大学生在整个女生群体中只占极少数,大多数女生对事业的理解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对家庭幸福报以极大的期望,很多女大学生希望自己今后能够成为贤妻良母。[1]每到毕业季,女大学生“征婚族”、“急嫁族”越来越多,这些青年知识女性希望通过婚姻这块跳板急速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回归家庭的传统价值观又重新流行起来。2010年大楚网联合《长江日报》民调工作室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超过四成(40.09%)职场女性想当全职太太。超过1/3的被调查女性(35.75%)有过或长或短的“全职太太”经历。当问及当全职太太的理由时,22.43%说“为了更好照顾家人”,21.39%称“生育小孩”,14.86%答“工作压力大”,9.74%因“一时不好找工作”,2.31%是“老公不让外出工作”,19.80%强调“没当过,我是投反对票的”,另有9.47%选择“其他原因”。也就是说,为了更好照顾家人和生育小孩,是职场女性当全职太太的两大理由。[2]2015年一档综艺节目以高学历女生做全职太太是不是浪费为话题展开激烈辩论,引发社会广泛热议。甚至有媒体高调宣称,中国高知女性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已成新浪潮[3],对此社会一片哗然。有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有57.4%的高知女性认为“事业家庭并重”,只有39.3%的高知女性认为“事业第一”,这表明传统的妇女角色观念仍在绝大多数知识女性心中占据重要位置。[4]在代表着未来与希望的高等学府中,如此之多知识女性依然顽固地沿袭着传统的男女角色定位,这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女性自由实现个人价值之艰难。
二、青年知识女性回归传统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就业理想与现实实现反差大
有学者认为导致青年知识女性回归传统的直接原因是就业压力大,但现实是,就业压力大是中国社会各阶层就业时的普遍现象。出现大规模青年知识女性回归传统的根本原因是青年知识女性就业理想与现实实现之间产生了巨大反差,说白了就是青年知识女性初入职场找不到理想的职位(职业),接受不了高等教育所产生的高职业收入期望与现实中低收入报酬之间的巨大心理反差。尽管我国劳动法明文规定,女性与男性享有平等的就业权,用人单位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用女性。但现实情况是,用人单位有意或无意设置的性别门槛依然存在。有些用人单位甚至与入职女性签定诸如几年内不能生育的强迫性条款,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男性入职者也是职场招聘时的一道“潜规则”。这些人为的性别障碍无形中增加了青年知识女性获取理想职业的难度,使众多青年知识女性产生了就业失望及畏惧心态,“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就有了存在的现实考量,回归传统家庭就成了青年知识女性逃避就业的理性选择。2009年《南方日报》有报道说,春节期间,某大学学生宿舍门口出现了一副很雷人春联,上联是“找工作找好工作”,下联是“找老公找好老公”。张言是一名应届大学生,和男生们相比,她们班上的女生显得更为忙碌——她们既要找工作,又要去婚姻介绍所,在找工作的同时四处相亲。张言说,事业和婚姻都是人生的大事,何况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这样做是为了双管齐下,给自己的前途加上个双保险,没什么好指责的。俗话说,男靠家,女靠嫁。对于女人来说,找个好老公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湖北某专科大学的小凡亦如是说。张言和小凡的说法,应该说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的真实想法。[5]2010年甚至有媒体曝出“读研不如嫁人”的爆炸性新闻。由此可见,青年知识女性回归传统的想法并非当下一时之现象,而是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传统思维惯性与当下严峻的就业现实博弈的结果。
2.晋升路径窄机会少
较之男性,青年知识女性进入职场后获得升迁的路径过窄,晋升的机会过少,也是青年知识女性回归传统家庭的重要原因。青年知识女性进入职场,刚开始还是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对未来充满莫大期待,经过多年的职场滚爬摸打才发现获取理想职位的升迁机会越来越渺茫。青年知识女性向上流动的通道遭到堰塞。这时的青年知识女性会产生对于职业升迁的失望,乃至绝望情绪。回归传统家庭是她们对于职场升迁无望的绝望之举。2015年上海社科院针对上海市女性从业人员劳动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不仅女性从业人员的工资性收入明显低于男性,女性从事管理性工作的比例也明显低于男性,而且女性从业人员的晋升机会明显少于男性。男性、女性从业人员的晋升比例分别为52.5%和41.4%。[6]国内如此,全球亦如此。2015年,来自Lean In Organization和McK-insey&Company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在现代企业组织下,无论是哪个阶层,女性在系统的地位普遍要低于男性,她们获得晋升的机会也要低于男性,性别成为了阻碍女性事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该份报告是基于对北美118家公司以及60家来自McK-insey&Company在2012年制作的报告的调查数据分析得出。[7]
3.传统两性观念的熏陶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文化一经形成,便会薪火相传、稳定延续下去,这就是文化的承继性。正是由于文化的这种承继性使得传统性别文化在青年知识女性的价值观上打下深深的历史烙印,从而形成了青年知识女性价值观选择的“悖论”。一方面青年知识女性接受了现代教育新思想与新观念,敢于挣脱传统两性文化的束缚,绝然走出家门,与男性同台竞技,实现自己的个体价值。另一方面,早期社会化的传统女性文化教育又使她们不可避免带有传统家庭文化的思维惯习,内化并自觉践行着“相夫教子”与“贤妻良母”的传统女性家庭角色。传统的女性角色意识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将青年知识女性网罗其中,青年知识女性反抗力越大,网络反弹力也越大,她们遭遇到的困惑与挫折就越多,回归传统家庭的几率就越大。
4.自由职业的勃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计划经济逐渐被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所取代,社会开放性日益增强,再加上21世纪以来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原来“体制”内的相当一部分接受过良好社会教育、具有一定专长的社会成员能够游离于“体制”之外,成为自由职业者。可以说自由职业者的兴起是经济转型、社会空间增大与新媒体技术交融后的结果。青年知识女性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能够熟练驾驭电脑网络以及自媒体等新媒体,而且对网络经济充满了好奇与热忱,在目前就业形势普遍不佳的状况下,很多青年知识女性大量进入“非正规就业”渠道,成为新潮的自由职业者。她们可以在家宅着开个网店,做个职业撰稿人,或者在家里制作软件、广告设计,承接翻译、资料编辑工作,提供心理咨询及其它咨询业务。这些自由职业的勃兴为青年知识女性自由而弹性地居家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条件。一项针对武汉地区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问卷调查显示,选择自由职业和创业的大学生占比达到了38.94%。[8]一项权威调查结果显示,在对中国国内18-25岁人群的调查中,有82.6%的年轻人想成为“斜杠青年”(自由职业者的新代名词)。[9]可以预见,未来,大量知识女青年从事自由职业或将是大势所趋。
(二)个人自身原因
1.部分青年知识女性的能力素质存在短板
青年知识女性回归传统家庭除了社会方面的掣肘之外,个人自身方面的影响因素也不容忽视,尤其是青年知识女性自身存在的能力与素质方面的短板。一方面,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高校生源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再加上部分女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不够刻苦认真,未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导致毕业后个人能力与素质不足以应对现代职业所具备的高竞争性与高挑战性,寻找工作屡屡碰壁,最后只能草草结婚,在家专职“相夫教子”。另一方面,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换代加快,职业岗位对于其所附着的岗位要求不断提高。终身学习型社会要求个体不断学习以保持与飞速发展的社会同步,但青年知识女性因为家庭、孩子、家务、进修机会少等诸多原因未能及时更新知识提高能力素质而落伍,退回传统家庭将是职业升迁无望的替代性满足。
2.贪图安逸享受
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多元文化逐渐进入中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劣质文化开始在青年人中间迅速蔓延,很多青年知识女性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她们不再标榜门当户对,不再崇尚勤劳致富,不再希翼爱情美满,更不再追求事业成功,而是一味地贪图安逸享受,只想省略奋斗过程而直奔享乐结果,“干不好不如嫁得好”在青年知识女性中间有相当规模的市场。早在2003年4月11日《北京青年报》就有报道说,临近毕业之际,北京某高校99级的学生小于,丝毫没有着急的迹象。她告诉记者,这年头与其工作找得好,还不如嫁人嫁得好。小于告诉记者,女孩子愿意有个好归宿,这是人之常情,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想法。而且如果能嫁得好,不仅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又能少奋斗好几年。[10]2010年青年女子马诺参加江苏卫视娱乐节目“非诚勿扰”,因“宁坐宝马车里哭,不坐自行车上笑”之犀利媚富言辞而走红网络,马诺本人则被媒体冠以“拜金女”标签。这种“宝马女”受到电视荧屏热捧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部分青年知识女性扭曲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成就动机不高
成就动机是个体力求实现个体价值最大化的内心驱动力。一般而言,个体所取得的成就与其成就动机的强度显著相关,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大多数论及性别差异的经典文献认为,与男性相比,女性的成就动机水平较低。[11]就青年知识女性而言,她们受过良好的教育,综合素质较高,个人能力较强,理论上应该具有更高的个人抱负。但由于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重重女性就业门槛的设置,女性成功标准的双重化,众多的青年知识女性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甚至有些青年知识女性还存在美国心理学家霍纳所说的“成功恐惧症”,一种对于跟随成功而来的后果的隐秘担忧,这种担忧主要针对社会的不接纳以及自身女性气质的严重丧失。在巨大的现实困境面前,很多青年知识女性并没有取得事业成功的强烈内在驱动力,而更愿意回归传统家庭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中国妇女报》曾批露过一个调查数据,有32.1%的女性说,如果社会承认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并给予补偿,她们愿意“回家”去。[12]
(三)家庭因素
1.生育带来的严重职业危机
较之于男性,青年知识女性在事业发展上还面临着一个必可避免的生育问题。对于青年知识女性来说,不管是头胎生育还是二孩生育都会对其未来的事业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国家《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2012年)中规定,女职工生育至少享受98天产假,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这意味着青年知识女性至少三个多月脱离工作岗位,在此期间单位必须另寻他人替岗,很可能青年知识女性生完孩子返岗时才发现已无法顺利返岗,只能转岗。女白领、女高管因怀孕而被辞退的新闻报道也不绝于媒体之上。智联招聘发布的《2016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两成多女白领(20.48%)不想生育。在问及为什不想要小孩时,“担心影响工作、职业发展”占41.86%;超过九成多的女性受访者认为生育会对女性的职场发展产生影响;近七成的女性最担心生育期间会发生的职场变化是“职位被别人顶替”。[13]另据我们个案访谈资料显示,随着二孩政策的正式落地,部分初入职场的青年知识女性生育一胎之后,想趁着年轻短期内生二胎以完成生育任务(自愿或非自愿)。但几年折腾下来,这些青年知识女性早已失去重返职场的信心,最后无奈之下只能在家做全职太太。上海市妇联和上海社科院一项联合调查也显示,生育两个孩子对女性就业和职业发展会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其中就包括外出就业机会和时间减少、职业发展空间受影响以及职业女性工作与家庭平衡能力降低。[14]因此,由于生育导致的严重职业危机成为青年知识女性回归传统的重要现实因素。
2.繁重家务劳动与职业的高投入之间的两难抉择
虽然接受了现代女性思想与观念,由于深受中国传统两性观念的影响,新时代的青年知识女性仍然摆脱不了传统女性文化的窠臼,她们在职场上纵横捭阖,与男性强势竞争,回到家里仍然要扮演着贤妻良母的家庭主妇角色:要收拾家务,照顾孩子,侍奉双方父母,应付复杂的家庭关系。繁重的家务与养儿育女消耗掉了青年知识女性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使她们在与男性的职业投入中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0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中国职业女性从事家务的时间是平均137分钟/天,而男性是36分钟/天。同时,男人每天用于看电视看报纸学习进修娱乐玩耍的时间,均远远高于女性。青年知识女性要想获得与男性同等的职业高度,需要花费较男性几倍的努力与精力。在面临家庭与事业的两难抉择时,很多青年知识女性只能忍痛牺牲自己的事业。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女性在碰到家庭和事业两难选择时,有56%的人说不清或难以确定该怎样做,有26.7%的人选择牺牲事业,只有13.8%的人选择牺牲家庭。[15]在繁重家务与职业上的高投入之间发生严重矛盾时,众多青年知识女性万般无奈之下只得选择牺牲事业回归家庭。
3.家庭早期性别社会化的不良影响
中国家庭在两性角色培养上贯彻迥然不同的两种模式。对于男孩,父母从小教育他们要勇敢、坚强、独立、诚实、善良、有责任感、富有冒险精神等;而对于女孩,父母则从小就开始培养她们温顺乖巧听话、善良懂事、贤惠宽容、勤劳、孝顺、忠诚、纯洁、有教养、有品位等基本品性。在中国的传统女性教育中,女性一直被按照“柔顺弱”的品性去形塑,被过度保护,导致中国青年知识女性的竞争与创新意识明显不足,在与男性的职场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一言以蔽之,在中国,女性角色一开始就是朝着家庭妇女的范式去培育的。中国的传统女性教育中一直存在着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所宣称的“象征暴力”现象。女童时期的“公主文化”就是典型一例。在女童童话中,白雪公主及灰姑娘的故事最为经典,成为女童最为重要的枕边书而为父母津津乐道。充斥着幻想与谎言的公主文化容易使青年知识女性充满天真幼稚的两性幻想,痴心地等待着白马王子从天而降,王子通过婚姻拯救她们,并给她们带来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这些公主灰姑娘文化很可能会误导女童从小就产生对于男性的强烈依附。一篇发表在美国《儿童发展》期刊上的文章表明,大量接触公主文化可能会导致女童产生性别偏见行为和对于自己身体形象的自我批判。[16]
三、结论与反思
价值观是个体对于人、事、物的价值的认识和评价,是个体精神世界的内核,它对个体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定着个体的自我认识,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价值观的形成并非与生俱来,也非朝夕可以完成,是个体社会化实践的最终结果,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青年知识女性价值观回归传统,并非个体一时冲动,而是个体根据时势权衡利弊后的理性选择,并受到传统女性观念、社会性别障碍与个人自身素质、心理以及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对于青年知识女性价值观回归传统这一特殊社会现象,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它。青年知识女性价值观回归传统的出现并重新流行,实际上是青年知识女性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严峻的就业与职业升迁形势下寻求自我价值与自我实现的一种尝试。社会对此潮流应该秉持一种宽容开放的态度,既不能一味地指责她们,指责她们浪费了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而没有做出应有的社会贡献,视之为“洪水猛兽”,也不能视这一现象为社会发展的历史倒退,当然,更不能漠然视之而无动于衷,任其任性发展。
对于青年知识女性价值观回归传统,我们的态度是,社会既不要鼓动提倡,也不能等闲视之,而是要在尊重个体自我选择的基础上,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构建“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自决、幸福”的新型青年知识女性价值观,在最大程度及最高层次上实现青年知识女性的人生价值。
[1]陈晓煌.反思青年知识女性价值观回归传统[J].零陵学院学报,2004,(7).
[2]禹宏,尹雯.逾四成职场女性想当全职太太[N].长江日报,2010—12—27.
[3]洪鹄.中国高知女性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成新浪潮[J].南都周刊,2012—11—14.
[4]朱玲怡,田凯.当代高知女性价值观的社会学分析—对部分高知女性的调查与思考[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5]就业难,不如趁早嫁人?[N].南方日报,2010—02—24.
[6]鲁哲.女性工资及晋升机会低于男性[N].新民晚报,2015—03—08.
[7]调查:女性职位/晋升机会普遍低于男性[EB].环球网,2015—10—02.
[8]章鸽,曹琳.四成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和创业[N].长江日报,2016—05—28.
[9]自由职业者的比例已超过了5300万人[EB].丰县新闻网,2016—03—23.
[10]陈晓煌.反思青年知识女性价值观回归传统[J].零陵学院学报,2004,(7).
[11]梁丽萍.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水平与取向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12]秦红梅.论传统女性价值观对当代女性成才的负面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1).
[13]朱清海.两成女白领不想生育 怕影响事业[N].羊城晚报,2016—05—06.
[14]放开二孩会带来什么变化?或影响母亲事业[N].新民晚报,2015—10—30.
[15]现代知识女性自信滑坡 甘愿作贤妻良母[N].今晚报,2001—11—20.
[16]研究表明迪士尼公主文化对女孩们有害 [EB].新浪教育,2016—06—23.
责任编辑:孙延波
C913.68
A
1671-4288(2017)01-0084-05
2016-10-28
2015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大课题“女性与传统文化”专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论高校女生新型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项目编号:ZX2015009)阶段性成果
滕继果(1974—),男,山东潍坊人,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化问题。